八禮社江之戰1

洟源一仗宋軍斬首七千佘衆,俘虜竟多達三千人,大獲全勝。而高建勳和阮酋近領着殘兵敗將退到初虛的禮社江邊之後,查點殘餘的士兵,竟然不足五千人。兩人又驚又怕,沒想到宋軍的戰鬥力竟會如此強橫,又但心宋軍會乘勝追擊,進攻大理城,因此急忙派人將左右兩路的人馬調回,守住禮社江,以保護大理城。同時又命人急報在大理城的高建銘,請他速發援軍支援。

左右兩路的聯軍在得知中路軍大敗的消息之後,也躊躇不定,不知是該繼續向前還是後退。不過接到了高建勳和阮酋近退軍的命令之後,立刻調過頭來,回到虛初和高建勳、阮酋近合軍。

合軍之後,交趾和高氏聯軍還有近三萬人馬,論人數仍然要比駐守在阿寧部的宋軍要多了二倍多,不過高建勳和阮酋近卻對宋軍的悍勇心有餘悸,不敢輕易發動進攻,只是守在虛初的禮社江邊,等待高建銘的援軍,甚至期盼着高建銘能把象軍帶來。

高建銘接到了大敗的消息之後,也吃驚不小,他知道高建勳和阮酋近都有西南一帶頗有名氣的大將,想不到竟會在宋軍手下敗得這麼慘,因此他親自率領五千人馬也來到虛初,見了高建勳和阮酋近之後,詳細詢問洟源一戰的經過。

高建勳和阮酋近自然將這一戰的經過詳細的告訴了高建銘,並且着重強調了宋軍俱甲騎軍是何等的可怕,認爲只有象軍才能對付宋軍的俱甲騎軍。因此請求高建銘將象軍調來參戰。不過其他將將聽了以後,都有些不以爲然,認爲兩人是過於誇大了宋軍的厲害,其實是爲這次大敗找藉口。

但高建銘也有幾分見識,到也聽說過以前金國進攻宋國時使用過一種叫做“鐵浮圖”的俱甲騎軍,據說這種騎兵十分厲害,現在宋朝大概也建立了自己的“鐵浮圖”,在大理用上了。因此他對高建勳和阮酋近也並沒有過多的責怪。

高建銘手下原有戰象一百多頭,自從起兵反大理之後,又多方收羅,現在也增加到了一百多頭,又花重金從交趾買來了一百頭戰象。這三百多頭戰象是高建銘的王牌,是交由自已的兒子高繼能來統領,輕易不會使用。因爲這一次發兵進攻阿寧部是攻城戰,戰象在攻城戰中作用不大,而且論兵力,交趾和高氏聯軍也佔了絕對優勢,因此高建銘並沒有出動戰象。

但聽高建勳和阮酋近這麼一說,高建銘也知道,現在是該動用這支王牌勁旅的時候了,因此立刻下令,派人回大理城,命令高繼能速帶象軍,到虛初來和大軍匯合。同時又派人到各個歸屬自己的部落傳令,叫他們都發兵來助戰。

同時高建銘也知道,宋朝的人馬以經到了大理,即使是有象軍助戰,也未必就能輕言獲勝,恐怕還會和宋軍打持久戰,因此在禮社江邊修築營寨,一面嚴密防守,一面等象軍和其他各部族的人馬到了之後,再與宋軍決一死戰。

宋軍獲勝的消息傳到了石城郡,尤其是三千被俘的交趾和高氏聯軍的俘虜也被押到了石城郡之後,大理君臣欣喜若狂,自從高建銘起兵反大理之後,還從來沒有過這樣輝煌的戰果。而先前幾個對楊炎一到大理就提出要全面掌控軍權不滿的大臣這時也無話可說了。

而以經投靠大理這邊麼些和烏蠻兩部見了,也對大理復國充滿了信心,麼些部立刻發來了一千人馬助戰,烏蠻部也發來了一千五百人馬助戰。

這時宋軍的步軍司左軍、廣西軍中軍、後軍、遊奕軍人馬終於也到了大理,到達石城郡。見到宋軍的大隊人馬到子,段智興十分高興,當即決定,派劉建赫率領麼些、烏蠻及大理人馬,共計四千,跟隨宋軍的大隊人馬,前住阿寧部助戰。

大隊人馬來到了阿寧部,與楊炎、劉仁先合兵一處,這時進入大理的宋軍共有六個軍,計有二萬七千多人,只有押送十二頭大象和軍需,器械,淄重,糧草等物的步軍司後軍的五幹人馬還沒到,而聚集在阿寧部的大理軍有一萬二千人馬,而先期進入大理的馬軍司中軍和選鋒軍也以經休整完畢,這時正是兵強馬壯的時候,楊炎立刻下令,留下劉建赫帶七千大理軍留守阿寧部,讓劉仁先帶領五千大理軍跟隨宋軍一起,來到禮社江邊。

到達禮社江邊後時候,交趾和高氏聯軍以經在立好了營寨,楊炎一面命令宋軍下寨,一面親自尋找高地觀看聯軍的佈置。

只見交趾和高氏聯軍是背靠禮社江紮營,營牆都是用碗口粗細的木樁密排築成,有一丈多高,十分堅固。雖然背水紮營是違被兵法大忌的做法,但聯軍卻在禮社江上搭起了九座浮橋,確保了在戰事不利的情況下也有路可退,而且在每一座浮橋兩頭都修建了兩座箭塔,不僅可以守住浮橋,而且在必要所時候還能掩護聯軍過江。

而且交趾和高氏聯軍也分兩部份,分駐禮社江兩岸,在禮社江東岸與宋軍對持的是聯軍的主力,大約有三萬人馬,而在禮社江西岸屯積是聯軍的軍需,器械,淄重,糧草等物,有五千人馬看守。

原來高建銘聽了高建勳和阮酋近的報告,怕宋軍又從自己的背後下手,因此才採用了這樣一個背水紮營的的方法,以防止宋軍又繞到自己的背後,同時又在江面上搭了九座浮橋,佈置箭塔,以防萬一不敵宋軍,就可以用箭塔掩護,退守到禮社江的西岸去。

而禮社江在這方圓一百多裡的江面較寬,超過了二百步,如果沒有船筏一類的渡江用具,跟本無法渡過。因此禮社江無形中也成了聯軍軍需糧草的一道屏障。

二十四宋朝的憤怒六 臨安之夜3五十九火炮轟門十三鶴蚌相爭3八十四小商河之戰(二)一一五乃蠻的結局(下)五王霸利義之爭(下)十九撤軍之議十七死守州衙5十金國的陰謀(四)十六 進攻貴州1三十五海上大捷(上)九兵敗如山1一零五皇子誕生(下)八世外高人5九廣南練兵5一 出兵徐州 中三十戰後總結十四背水一戰2十五仁修之戰5二十四蒙古軍的進攻(下)二十六水軍北上十二闊亦田大戰1九十五滹陀河之戰(二)十七死守州衙3五十五建康之變(下)三新婚蜜月7六公主傾情7十五徐海心服4十五初戰告捷(上)十二闊亦田大戰2二攻克信州1十一交趾臣服1九十九示弱十六 進攻貴州1五 形勢突變 上十一征戰塔塔兒4一零六野狐嶺之戰(一)六重返廣南1二 張浚病故4八十七西夏的結局(一)五十五建康之變(下)八金國的陰謀(二)十金國的陰謀(四)十五仁修之戰5六摩尼教的滅亡2五十二通風報信(上)四 虞允文回京1五半路伏擊6一雙懸日月4五十九勸降(二)四十三完顏長之反叛(下)一下旨南征4三新年3九十六會面八世外高人6九政局的變換3九戰象2七十七中都叛亂(二)六出奇制勝1十七大理使臣2八十五攻佔中都(下)十一結案1三 叢林奇遇4十拒守不戰5四十七宋軍出擊一雙懸日月6十八還有援軍嗎1十棄守建康府3四 再上征途7二夜探王府3六十八重開議和(上)九十六會面十棄守建康府3十一征戰塔塔兒5七出兵大理4九兵敗如山5八出鎮北京5十五分兵兩路3五十金軍逃亡(上)三十九大金國師(下)五 進攻海南7八十五攻佔中都(下)四 再上征途7八出鎮北京5四十四溧水攻防(三)五十七金軍撤軍十二逆鱗2七宗教的力量1五十合作一南下2十拒守不戰1七夜襲成都5九十四滹陀河之戰(上)二 公主的心思3六十二勢不可轉(下)一二四聯姻二十一清查田產二楊炎大婚2九戰象4
二十四宋朝的憤怒六 臨安之夜3五十九火炮轟門十三鶴蚌相爭3八十四小商河之戰(二)一一五乃蠻的結局(下)五王霸利義之爭(下)十九撤軍之議十七死守州衙5十金國的陰謀(四)十六 進攻貴州1三十五海上大捷(上)九兵敗如山1一零五皇子誕生(下)八世外高人5九廣南練兵5一 出兵徐州 中三十戰後總結十四背水一戰2十五仁修之戰5二十四蒙古軍的進攻(下)二十六水軍北上十二闊亦田大戰1九十五滹陀河之戰(二)十七死守州衙3五十五建康之變(下)三新婚蜜月7六公主傾情7十五徐海心服4十五初戰告捷(上)十二闊亦田大戰2二攻克信州1十一交趾臣服1九十九示弱十六 進攻貴州1五 形勢突變 上十一征戰塔塔兒4一零六野狐嶺之戰(一)六重返廣南1二 張浚病故4八十七西夏的結局(一)五十五建康之變(下)八金國的陰謀(二)十金國的陰謀(四)十五仁修之戰5六摩尼教的滅亡2五十二通風報信(上)四 虞允文回京1五半路伏擊6一雙懸日月4五十九勸降(二)四十三完顏長之反叛(下)一下旨南征4三新年3九十六會面八世外高人6九政局的變換3九戰象2七十七中都叛亂(二)六出奇制勝1十七大理使臣2八十五攻佔中都(下)十一結案1三 叢林奇遇4十拒守不戰5四十七宋軍出擊一雙懸日月6十八還有援軍嗎1十棄守建康府3四 再上征途7二夜探王府3六十八重開議和(上)九十六會面十棄守建康府3十一征戰塔塔兒5七出兵大理4九兵敗如山5八出鎮北京5十五分兵兩路3五十金軍逃亡(上)三十九大金國師(下)五 進攻海南7八十五攻佔中都(下)四 再上征途7八出鎮北京5四十四溧水攻防(三)五十七金軍撤軍十二逆鱗2七宗教的力量1五十合作一南下2十拒守不戰1七夜襲成都5九十四滹陀河之戰(上)二 公主的心思3六十二勢不可轉(下)一二四聯姻二十一清查田產二楊炎大婚2九戰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