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臨安的朝議3

就在楊炎還在和兩位美人恩愛纏綿的時候,大宋的皇帝趙昚己經又招集執政的大臣們,在一齊商議是否出兵援助大理的事宜。

這一次鴻臚寺正卿張公旦也在列,向趙昚通報了昨天接待大理使團的情況,並將大理遞交給大宋的國書呈上。趙昚接過國書,看了一遍,這份國書到是寫得言詞懇切,頗爲感人。趙昚看罷國書之後,叫內待拿下去,交給其他幾位執政大臣過目。

幾位執政大臣輪流看過之後,韓彥直率先發言道:“陛下,微臣以爲,出兵援助大理復國是可行。”

趙昚微微一怔,這幾天以來,韓彥直一直都是支持虞允文,主張援助大理的,但一直都無法提供出兵的俱體實施方案,剛纔是說卻是分明說出兵可行,因此趙昚立刻問道:“韓卿,你是何以認爲出兵可行呢?”

韓彥直道:“據臣所知,目前高建銘只佔居最寧府,秀山郡,景朧,永昌府,威楚府,大理,弄棟府七處,僅爲大理國土一半,而人馬只有二萬五千人左右,還不足大理總兵力的四成。而大理皇室尚有石城郡,善闡府,東川郡,會川府四處州城,共計還有兵馬一萬二千至一萬五千多人,另有騰衝府,善臣郡,建昌府,謀統府等處由大理各部族統治,現在都還保持中立。可見大理皇室目前並非一敗塗地,毫無還手之爲,而且這一次高建銘反亂大理也並不得人心,只不過有交趾之兵相助,才一時得手。只要大宋出兵援助大理,就可以爭取其他中立各部族的支持,幫大理復國並不是難事。”

以前所聽到的大理局勢不過都是一些傳聞,現在還是衆大臣們第一次聽到大理國內的俱體形勢的分析報告。如果按韓彥直所說,大理的局勢到並不是真的到了難以挽回的地步。大宋到是可以動用少量人馬,幫助大理。

這時樑克家開口道:“韓樞密,不知你這消息是從何而來的?”樑克家這一問,也問出瞭如洪适,龍大淵等反對出兵授助大理的大臣們的想法,因爲韓彥直必須證明消息來源的可靠性,纔有可能說服大家。

韓彥直微微一笑,從懷中掏出一本冊子,舉過頭頂道:“陛下,這是消息都是廣西制置使楊炎提供的。大理使團一到靜江府之後,楊炎就立刻派人去大理境內打探消息,編製成冊,以供朝廷決議參考。直到昨天中午,才由八百里加急,送到楊炎手中。楊炎一行是昨天下午到達臨安,昨日臣去城外接女兒回家,由楊炎親手交給微臣,並請微臣今天轉呈給陛下,以供各位大臣所用。”

內侍接過了冊子,遞交給趙昚手中。趙昚放在龍書案上,一面翻看,一面道:“楊炎到是考慮周詳啊。”

韓彥直說明了消息來源,粱克家,洪适,龍大淵等人也無話可說,因爲楊炎的任地緊鄰大理,也是最早接待大理使團的大宋官員,誰也不敢說他提供的信息會有問題。

過了好一會兒,洪适才道:“韓樞密,雖然現在大理段氏還能堅持下去,但你不要忘記,高建銘還有交趾國的幫助。如果我大宋冒然出兵,援助大理,勢必會與交趾爲敵,交趾的國力遠在大理之上,一但真的惹惱了支趾,與我大宋開兵見仗,只怕我大宋南方將永無寧日了。”

虞允文開口道:“洪樞密此言差矣,一但我大宋出軍幫助大理復國,就勢必會打擊交趾的氣焰。試想交趾連區區大理之國都不能平定,又何敢出兵來犯我大宋。而大理復國之後,必然會與交趾結仇,依附於我大宋,一但交趾真敢出兵進犯大宋,可使大理從其側後進軍,兩面夾擊。交趾的國爲雖然強於大理,但亦非大國,絕抵擋不住大宋和大理聯合夾擊,因此不必但心交趾會進犯大宋。”

洪适又道:“虞相公所言也有理,但不知交趾出動了多少人馬幫助高建銘,如果我大宋要出兵相助大理,又需要動用多少人馬才行呢?”

韓彥直道:“居楊炎所報,交趾人馬大約在二萬五千至三萬之間。與高建銘的人馬加在一齊,也不過五萬左右,而目前在廣西我大宋大約有**萬人馬,依臣看來出動三四萬人馬,由楊炎親自統領,援助大理也就足夠了。”

洪适搖搖頭,道:“若是南方無事,此議自然可行,但現在南方的摩尼教之亂並未完全平息,楊炎一但領軍去援助大理,那麼廣西又交給誰呢?摩尼教如果再度發難,又如何是好呢?因此臣以爲,即使是要援助大理,也必須等到徹底平定了摩尼教之亂以後纔可以行事。”

趙昚聽了卻一皺眉頭,道:“雖然現在摩尼教已勢微,但想徹底平定未必在短期內就能實現。不知大理段室能否堅持到楊炎平定了摩尼教之後呢?”

這時虞允文道:“陛下,對廣南局勢最清楚的莫過於楊炎,現在楊炎以經回到了臨安,陛下不訪詔楊炎入對,當殿問他,便可知曉。”

這一點趙昚正中下懷,立刻傳旨,詔楊炎進宮入對。

不多一會兒,楊炎上殿,參拜趙昚禮畢之後,趙昚道:“楊炎,你在廣南平定摩尼教之亂,戰績斐然,有大功於朝廷,而且一路護送大理使團回京,路上辛苦了,本來應該讓你在家中休息幾日,但現在朝廷正爲是否出兵援助大理之事決議不決,你熟悉南方形勢,因此需要問一問你。”

楊炎道:“回稟陛下,臣爲國盡力,萬死不辭。不知陛下與諸位相公有何事要詢問微臣,臣當儘自所知,語無不詳。”

七十九鄧王趙竑(上)七十二經略西北七鬥智鬥力3十三分裂1十六鐘山書院四征戰山東1二十郊遊五誓師出發3五逃亡5二攻克信州2五十六皇城之戰(一)九十紅柳林之戰(一)八十六放棄中都一雙懸日月6六十八孤注一擲(一)三十五平定叛亂(上)九十一紅柳林之戰(二)十二逆鱗4一雙懸日月4三 叢林奇遇3一百四告別王罕(三)四 再上征途5一一九守衛興中府四十六蒙古內亂十四漁人得利4五十六議和(三)十三宋軍出兵1十六初戰告捷(下)十大破西夏軍7七金國的陰謀(一)一 返回臨安1四 全線崩潰7四征戰山東1十一交趾臣服5一下旨南征5九十九示弱一零七野狐嶺之戰(二)三 白土鎮大捷 下一 回家1九濮議之爭(上)十棄守建康府5七夜襲成都4六十八德安府之戰(三)四 全線崩潰8八十三小商河之戰(一)九金國的陰謀(三)六 遠襲 下十二逆鱗3十二突襲廣州1一 臨安的朝議3四十七決定撤軍十一征戰塔塔兒4十四漁人得利7十四 海上大捷 中六十五公主架到八 橫生變故4九 黃河 中十二突襲廣州2六十七德安府之戰(二)四 虞允文回京1五逃亡1七十四戰或退(上)四 再上征途2八 杞縣解困 上七年輕人的天下2七部署廣州4六金國的提議六苛政5一 臨安的朝議6十四出川八世外高人3十七大理使臣4八世外高人7十二突襲廣州4十七擁立新君1九十五御駕親征五 進攻海南7八十一皇帝的生辰一 鐵浮圖九十六滹陀河之戰(三)十三暗流潛伏5五十二趙愷入臨安(上)十收復大理城3二楊炎大婚6二十五南宋的密使十八臨安的流言2八出使蒙古2六十六入主臨安五逃亡6十六 進攻貴州3四 再上征途3一 回家5十七擁立新君2三 再見嚴蕊2一零八野狐嶺之戰(三)三廣東之行1九濮議之爭(上)二十二兵制改制(下)四 全線崩潰8二變法圖治(一)
七十九鄧王趙竑(上)七十二經略西北七鬥智鬥力3十三分裂1十六鐘山書院四征戰山東1二十郊遊五誓師出發3五逃亡5二攻克信州2五十六皇城之戰(一)九十紅柳林之戰(一)八十六放棄中都一雙懸日月6六十八孤注一擲(一)三十五平定叛亂(上)九十一紅柳林之戰(二)十二逆鱗4一雙懸日月4三 叢林奇遇3一百四告別王罕(三)四 再上征途5一一九守衛興中府四十六蒙古內亂十四漁人得利4五十六議和(三)十三宋軍出兵1十六初戰告捷(下)十大破西夏軍7七金國的陰謀(一)一 返回臨安1四 全線崩潰7四征戰山東1十一交趾臣服5一下旨南征5九十九示弱一零七野狐嶺之戰(二)三 白土鎮大捷 下一 回家1九濮議之爭(上)十棄守建康府5七夜襲成都4六十八德安府之戰(三)四 全線崩潰8八十三小商河之戰(一)九金國的陰謀(三)六 遠襲 下十二逆鱗3十二突襲廣州1一 臨安的朝議3四十七決定撤軍十一征戰塔塔兒4十四漁人得利7十四 海上大捷 中六十五公主架到八 橫生變故4九 黃河 中十二突襲廣州2六十七德安府之戰(二)四 虞允文回京1五逃亡1七十四戰或退(上)四 再上征途2八 杞縣解困 上七年輕人的天下2七部署廣州4六金國的提議六苛政5一 臨安的朝議6十四出川八世外高人3十七大理使臣4八世外高人7十二突襲廣州4十七擁立新君1九十五御駕親征五 進攻海南7八十一皇帝的生辰一 鐵浮圖九十六滹陀河之戰(三)十三暗流潛伏5五十二趙愷入臨安(上)十收復大理城3二楊炎大婚6二十五南宋的密使十八臨安的流言2八出使蒙古2六十六入主臨安五逃亡6十六 進攻貴州3四 再上征途3一 回家5十七擁立新君2三 再見嚴蕊2一零八野狐嶺之戰(三)三廣東之行1九濮議之爭(上)二十二兵制改制(下)四 全線崩潰8二變法圖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