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掃平海盜4

“飛蛟”上的鄭四海親自掌舵,在這狹小的範圍內,將自己的操舟技術發揮的淋漓盡致。“飛蛟”像泥鰍般活躍。在敵艦間騰挪轉閃,靈活穿插,總能千鈞一髮之時,突然轉彎加速,躲開敵船,而船上的士兵們則不斷用火箭、火炮攻擊敵船,將三四艘敵船都打得全船起火,自身卻幾乎亳發未損。

而另外一邊,徐海雖然沒有鄭四海那近乎神技的操舟之術,但他們兄弟兩人分工明確,徐江在後面付責掌舵,徐海在前面指揮士兵進攻,並且仗是“明山”比“飛蛟”大出一號的船體,在孟橫的船陣中橫衝直撞,一連撞沉兩艘小型的敵船,牀弩和彈弓都全力開動,不斷將弩槍,火炮攻向敵船。

有這兩艘主艦帶頭,其他船隻更是軍心大振,各船爭先,人人奮勇,在好幾艘戰船都以經靠上敵船,士兵們紛紛蹬上敵船,白刃作戰。

而此時在孟橫陣中,唯一能與“明山”、“飛蛟”兩船抗衡的只有“飛龍”,但這時指揮“飛龍”的麻葉本來也不是什麼大將之材,只是孟橫手下的幾員干將死的死,降的降,蜀中無大將,這瘳化也只能拿出來充作先鋒了。但麻葉和徐海聯手多年,自然是認識“明山”號,知道是徐海親自上陣,他深知徐海的厲害,只是躲在後面,不敢上前迎戰。

但這片海域本來就十分狹窄,又能退到那裡去。眼看着“明山”從混戰中殺出,直奔自己衝了過來,距離竟不足三十步。而這時“飛龍”以經退到了海域邊緣,再也無路可退了。

這時只聽“嗚、嗚”幾聲,十餘支弩槍呼嘯着向“飛龍”激射過來,麻葉還沒明白過來,只聽身也又響起了幾聲慘叫,已有三人被弩箭慣體而入,倒在甲板上,其他的弩槍有的釘在甲板上,有的慣入船舷,嚇得麻葉出了一身冷汗。

“轟、轟、轟”又是幾聲巨響,就在麻葉驚魂未定的時候,又連續有幾顆霹靂彈落到甲板上,鐵片飛濺激出,船上的人員頓時倒了一片。而這一次麻葉也未能倖免,左臂和右肋下也連中兩片鐵屑,好在還不是致命的地方。

麻葉正是疼痛難忍的時候,又是“咚”的一聲巨響,船身巨烈晃動,“明山”以經一頭撞上了“飛龍”。兩艘船大體相等,但“明山”是主動“飛龍”是被動,因此“飛龍”被撞得到退了兩三丈,好在損傷並不大。不過麻葉站立不穩,也摔倒在甲板上。這時“明山”上的宋軍舉着刀槍,紛紛殺上了“飛龍”。麻葉一見,知道是性命攸關的時候,也顧不得傷痛,親自指揮,抵抗宋軍。雙方在“飛龍”的甲板上又展開一陣撕殺。

正在雙方激鬥正酣的時候,又有一艘宋軍的戰船,一頭向“飛龍”撞了過來。原來是鄭四海駕駛着“飛蛟”,也殺了過來。“飛龍”的船體再度巨烈搖晃,雖然要比“飛蛟”大上一號,但也被撞得又退了兩三丈。

徐海見鄭四海也趕了過來,生怕他搶了自己的功勞,忙命徐江親自帶人攻上“飛龍”,一定要搶在鄭四海之前,取麻葉的人頭。

而這時“飛龍”上忽然有**叫:“不好了,我們觸礁了。”只見在底艙的人紛紛逃上甲板。原來“飛龍”早己退到了海域邊緣,加上“明山”和“飛蛟”對他兩次撞擊,又連退了數丈,終於觸了一塊喑礁,船底裂開一道口子。

其實裂開的口子並不大,如果是在平時,到還能堵得住,只是現在宋軍都攻上來了,誰還有閒心去堵缺口,因此底艙的人紛紛逃上甲板,跳水逃命。麻葉一見,也無心抵抗,一頭跳進大海里。

但徐海雖然人在“明山”上,但一直彎弓達箭,盯着麻葉,只是人影重重,找不到出手的機會,一見他跳海逃走,急忙趕上船頭,對着麻葉連射五六箭,並且連中兩箭,麻葉在水中撲滕了幾下,終於直挺挺躺在水中不動了。有手下人也跳入海中,搭住麻葉的屍體,拖上了“明山”號。

徐海這才鬆了一口氣,然後又指揮戰船去攻擊其他剩餘的敵船。

水中激戰正酣之際,宋軍也以經兵分兩路,由劉金山、李銳兩人率領,分別向左衛島和右衛島攻去了。

島上的守軍見過,也顧不得支援麻葉,弩車,投石機,箭塔等一齊向攻島的宋軍發動攻擊。而劉金山和李銳兩人把自己率領的三十艘戰船,在兩座島前一百五十步的水面上一字排開,也不斷用牀弩,彈弓向島上攻擊。由於宋軍的遠程武器的射程遠強於孟橫軍,加上現在又是順風,因此雙一輪對射下來,孟橫軍的遠程武器根本不是對手。

劉金山、李銳一見壓制住了對方的遠程武器,立刻放下各條戰船上的小艇,開始進行蹬島作戰。兩隊中各有八十多條小艇,載着一千多名蹬島的宋軍,呈扇形展開,向島上劃去。

宋軍的戰船離島本來就不遠,而且島上的守軍也宋軍的遠程武器壓制住了,因此根本無法阻擋宋軍蹬島。宋軍的小艇一艘一艘的靠岸,宋軍們跳下小艇,趟着海水攻上了小島,與島上的守軍展開了激戰。

但每個島上蹬岸的宋軍人數都超過千人,足是守島海盜的一倍有餘,而且蹬島的宋軍大部份都是吳錫的催鋒軍,訓練有素,在經過剛蹬島時出現短暫的混亂之後,立刻組織好進攻的隊形,以十多個人爲一個小組,拿着長短不一的武器,互相配合着向海盜殺過去。

海盜們的個人武力或許並不輸於宋軍,但在兩軍整體的相比之下,卻形同一盤散沙,在宋軍面前簡直不堪一擊。儘管海盜們拼死抵擋,但仍然擋不住宋軍的進攻。在海灘上留下大量的屍體之後,殘餘的百餘人也失去了繼續作戰的勇氣,紛紛棄械投降。

五十五議和(二)十一圍城打援4十拒守不戰5一下旨南征7五 進攻海南4四 四川驚變2七出兵大理4六公主傾情5一下旨南征7五逃亡7十五徐海心服3二十八宿州大戰(下)六十七殺出建康五 信王府3六重返廣南2三十一安西兵變(上)三 叢林奇遇2四十四了結(二)九政局的變換5六十中計十七立後(一)六公主傾情7一一六功虧一簣(上)一下旨南征1一一六最後一戰(上)十二逆鱗1十四背水一戰4四 再上征途1十四漁人得利7七 黑陽山 中二十四蒙古軍的進攻(下)一零四攻佔烏沙堡(上)一 出兵徐州 下十二闊亦田大戰1九十九金軍撤軍三十突破 黃河防線(四)五逃亡1十烏合之衆2八 杞縣解困 上一百五告別王罕(四)十四西夏軍的動向五十二通風報信(上)十二闊亦田大戰4八世外高人3九十紅柳林之戰(一)十 轉進山東 下六十九又一次遠征(上)十七大理使臣3十九立後(三)六苛政4十一結案4十七蒙古軍出擊(上)九戰象1十八臨安的流言2八 杞縣解困 中十六弒君3五十七中都密謀三十三壽昌大捷五十二攻佔東海(上)七夜襲成都2七十八劫後重聚(下)六出奇制勝5七出兵大理1五 形勢突變 上三新年4二 張浚病故3六十八重開議和(上)五誓師出發4八十六小商河之戰(四)五十定都(上)九十四撤退三十七再見劍魔四 四川驚變4十二逆鱗5七十九正式開始北伐一零四攻佔烏沙堡(上)八 橫生變故4七十七劫後重聚(上)四十四大宋內部的陰謀五婚姻大事1十一結案3一 回家3八禮社江之戰7三十四整編禁軍七年輕人的天下2三十戰後總結十六弒君5五十定都(上)二出使南宋十六 廣州1十一交趾臣服4十五仁修之戰4十一交趾臣服2十三鶴蚌相爭3十六掃平海盜4八十九陳州之戰(三)十七死守州衙4六十四一敗塗地(上)十六掃平海盜2九兵敗如山7
五十五議和(二)十一圍城打援4十拒守不戰5一下旨南征7五 進攻海南4四 四川驚變2七出兵大理4六公主傾情5一下旨南征7五逃亡7十五徐海心服3二十八宿州大戰(下)六十七殺出建康五 信王府3六重返廣南2三十一安西兵變(上)三 叢林奇遇2四十四了結(二)九政局的變換5六十中計十七立後(一)六公主傾情7一一六功虧一簣(上)一下旨南征1一一六最後一戰(上)十二逆鱗1十四背水一戰4四 再上征途1十四漁人得利7七 黑陽山 中二十四蒙古軍的進攻(下)一零四攻佔烏沙堡(上)一 出兵徐州 下十二闊亦田大戰1九十九金軍撤軍三十突破 黃河防線(四)五逃亡1十烏合之衆2八 杞縣解困 上一百五告別王罕(四)十四西夏軍的動向五十二通風報信(上)十二闊亦田大戰4八世外高人3九十紅柳林之戰(一)十 轉進山東 下六十九又一次遠征(上)十七大理使臣3十九立後(三)六苛政4十一結案4十七蒙古軍出擊(上)九戰象1十八臨安的流言2八 杞縣解困 中十六弒君3五十七中都密謀三十三壽昌大捷五十二攻佔東海(上)七夜襲成都2七十八劫後重聚(下)六出奇制勝5七出兵大理1五 形勢突變 上三新年4二 張浚病故3六十八重開議和(上)五誓師出發4八十六小商河之戰(四)五十定都(上)九十四撤退三十七再見劍魔四 四川驚變4十二逆鱗5七十九正式開始北伐一零四攻佔烏沙堡(上)八 橫生變故4七十七劫後重聚(上)四十四大宋內部的陰謀五婚姻大事1十一結案3一 回家3八禮社江之戰7三十四整編禁軍七年輕人的天下2三十戰後總結十六弒君5五十定都(上)二出使南宋十六 廣州1十一交趾臣服4十五仁修之戰4十一交趾臣服2十三鶴蚌相爭3十六掃平海盜4八十九陳州之戰(三)十七死守州衙4六十四一敗塗地(上)十六掃平海盜2九兵敗如山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