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議和(二)

又過了三天,李耀再次來到建康府,帶來金國擬定的雙方議和談判的基本條件:一、雙方在建康府與鎮江府之間的下蜀鎮進行議和談判;二、雙方議和代表爲正使一名,副使兩名,從行官員十名,隨從二十名;三、議和時雙方都不得再戰,各自以現在佔居城池爲準,無城之兵一率退後十里駐紮;四、議和雙方可以各帶三百士兵,保護議和人員。如果宋朝對這四點沒有異議,則可以選定議和日期,並提交代表官員名單。

大宋君臣商議之後,覺得這四點都可行,同時,又補充了三點,一是在下蜀鎮東西十里的地方,宋金雙方可以各派五千人馬接應,二雙方停戰不僅限於江南,同時也要通知江北的人馬也必須停戰,並甴宋軍提供船隻,送金軍使者過江,通知完顏陳和尚,三是隨行的三百士兵中,爲騎兵一百,步兵兩百。

金國君臣接到大宋的補充條件之後,也無異議,當即同意了宋朝的補充條件,於是派人將議和人員名單通知建康朝廷,並且約定三天以後,議和人員在下蜀鎮碰面。而建康朝廷也將自己的議和人員名單提交給了金軍。

宋方議和代表正使爲樞密使韓彥直,副使是刑部尚書范成大,左正言兼翰林學士趙汝愚,隨行領軍保護的大將是趙草。金方議和代表正使爲左丞相僕散忠義,副使是參知政事蔡鬆年、元帥左監軍白彥敬,隨行領軍保護的大將是石抹燕山。從雙方議和代表的官職看來,也算基本對等。

但雙方議和的第一天就發生了激烈的碰撞。

原來剛一見面,雙方各自都帶着一份自己擬定的和約藍本。宋朝擬定的和約是:一、雙方邊境以長城爲界,金國必須歸還大宋所有土地,包括燕雲十六州;二、金國必須向大宋稱臣;三、金向大宋遣皇子爲質。而金國提出的條件是,一、雙方以長江爲界,江南屬宋,江北屬金;二、宋必須向金稱臣,宋國君之位需由金國策封;三、宋毎年向金國納貢銀一百萬兩,絹一百萬匹。

從雙方各自提出的初步條件來看,完全就是南轅北轍,根本不可能談到一起去。因此立刻就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范成大首先發難,道:“我大宋皇帝志在安民,所以才諭令息兵,與爾等議和,但依在下看來,你金邦根本沒有議和的誠意啊!”

蔡鬆年立刻反問:“我大金亦不願見兩國之民受刀兵之苦,皇上方纔允許議和,貴使何以見得我大宋沒有誠意?”

范成大冷笑了一聲,道:“如今你主受困於江南,孤窮於一隅,食不下咽,朝不保夕,還敢猶言劃長江而分兩國之界,想要我主稱臣,交納歲幣,真是妄想,若說貴邦是誠意議和,如何可見?”

白彥敬“哼”了一聲,道:“我大金現守在江南不假,然尚有雄兵十數萬,上將百佘員,糧草供應,兩年有餘,你等又能奈我何?何況如今淮東尚在我大金掌握之中,南陽亦有大軍十數萬,取江北之地,易如反掌,何稱妄想?到是你們南朝自不量力,居然想以長城爲界,讓我大金稱臣納子爲質,莫非這就是南朝的誠意嗎?”

趙汝愚搖搖頭,道:“貴使此言差矣,豈不聞‘國主久居其外,內必生亂’之理,想你金邦立國不足六十載,然弒君奪位之事,以有兩回。你主當年獲得君位,不正是趁海陵王征戰在外,方得乘虛而入嗎?如不盡快歸國,恐怕你主危矣!猶之大言不漸,何敢與我大宋再論強弱?”

蔡鬆年變色道:“我主乃聖德賢明之君,號小堯舜,民皆歸心,士人臣服,豈是海陵王所能比,絕無敢大逆不道,犯上做亂之輩。到是你們南朝,如今以是雙懸日月,兩君並立,你主能否穩居江南尚未得知,不知是誰人危矣?”

范成大立刻道:“貴使未免誇大其辭了吧!如今川中四路,兩廣、兩湖、京西、淮西具屬我主所有,趙愷小兒不過是疥癬之疾,如案頭之灰,拂之即去。只是我主念其同宗之義,不忍爲之,只希望他能自行醒悟罷了。豈可與我君相提並論。貴使若是以爲趙愷可爲江南之主,不妨去與趙愷議和,向必來找我們。”

就這樣雙方你來我往,脣槍舌劍,爭得不可開交。後來連隨行的十名官員也都加入了爭論之中。到是隻有兩位正使韓彥直和僕散忠義一直在一邊靜坐,看着下屬們爭吵,卻一直沒有開囗。

雙方爭了一個多時辰,韓彥直纔對僕散忠義笑道:“貴使,我看今日是不會再有什麼結果了,不妨就到這裡吧?”

僕散忠義也笑道:“在下亦是如此認爲,這日就此作罷,大家都回去休息一夜,明日還請貴使準時出列。”

韓彥直道:“那是自然。”

於是雙方起身陸續出帳,各自回去休息。但當天的談判經過和衆人的言行早己有隨行的官員詳細記錄下來,當晚連夜送回各自的城中。

趙忱、楊炎等人看到回報都覺得好笑。第一天雙方的條件都提得很高,其實都是在漫天要價,就地還錢。顯然都是想試探一下對方的狀態和議和的底線,好讓自己在後面的談判中取得有利的條件。現在看來,雙方的底線互相還沒有摸得太清楚,不過態度到是都十分強硬。不過雙方的正使都沒有參與爭吵,這表示雙方都留有餘地,說明雙方都希望繼續再談下去。

因爲對雙方來說,再打下去對雙方都沒有好處,建康朝廷將陷入兩線作戰,而且還要但心趙愷會趁這個機會做大,使大宋陷入分裂。而金軍畢竟是被困在江南,無法脫身,而且國內也無力再支持這場戰鬥了。因此雙方都希望和議能夠成功。

只是雙方都希望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誰也不肯輕易讓步,因此可以預料,和談將會十分艱難的進行下去。而從第二天開始,雙方就在商論各項條約的具內容。

雙方首先能夠確定的是兩國之間的關係稱呼。而且在這一條也是雙方分岐最少的,因爲爭來爭去,無非都是爭的一個虛名而己,並沒有多大的意義。因此這一條很快就最終確定,兩國地位對等,不分彼此。宋置書於金稱金主爲大金皇帝,金置書於宋稱宋主爲大宋皇帝。

不過在談判過程中,金方曾經提出過,校仿當年宋遼澶淵之盟,把兩國關係定爲兄弟關係,這是因爲完顏雍的年紀比趙忱要大,如果把兩國關係定爲兄弟關係,自然以金爲兄,宋爲弟。這樣在囗頭上,金國可以佔個小便宜。

不過宋方則以兩國本非兄弟之邦,何必硬稱,而且雙方若是結爲兄弟,將置金方太子於何地。因爲趙忱的年紀比金國的太子完顏允恭還小,如果和完顏雍結爲兄弟,完顏允恭豈不是要尊趙忱爲叔嗎?金方聽了,也一笑了之,再也絕囗不提了。

這一條傳回各自城中,雙方也都覺得滿意,就這麼確定下來。

接下來是兩國的邊境。其實要確定這一條的難度也不算太大,因爲雙方的底線大至也能摸清。基本就以目前雙方佔據的地方爲準,儘管趙忱堅決不許割地,但也知道,被金軍佔領的地方是不會輕易吐出來。而江南的地方,金軍肯定是不會留了,雙方唯一的分岐就在淮東。

自古守江必守淮,沒有淮南地區,長江防線也難得到保全。宋方絕對不能放棄淮東,因此堅決要求金軍必須退出淮東。金方顯然也知道這一點,即使強佔淮東,宋方也會想方設法奪回。而且現在淮東三面受敵,想守也難以守住。只是金方不願就這麼白白將淮東拱手讓出,總要讓宋方付出一點代價纔是,因此談判繼續艱難進行。

首先金方開囗要宋方支付一百萬貫錢,做爲金軍退出淮東的代價,這自然遭到宋方的嚴厲拒絕,宋方明確表示,金方必須無條件退出淮東,甚至提出,如果金方不同意,不妨將議和暫時擱淺,等雙方在淮東分出勝負之後,在行議和。金方見宋方態度堅決,則又提出用西北宋方佔領的鳳翔府、秦州和新會州三地交換淮東。

趙忱君臣又商議了一天,只同意把鳳翔府、秦州交於金方,但拒絕交還新會州。因爲風翔府、秦州大宋本來就並沒有佔全,強留也沒有太大的意義,用這兩郡交換淮東之地,也還算值得,而新會州連接西夏,同時可以從側翼危脅西北的秦鳳地區,不能輕易放棄。金方又斟酌了一下,因此終於決定答應宋方。這樣雙方的邊界東以楚州爲界,西至鞏州、新會州與西夏接壤,確定下來。

對於金方來說,和南征前相比,不僅收回了被宋朝奪走的穎、壽、宿、邳、徐五州,而且又得到了鄧、唐、蔡、海四州,尤其是宿州、徐州、海州,都算是戰略要地,而在西邊,收回了鳳翔府、秦州,也保證了京兆府的側翼的縱深安全。雖然不算十分滿意,但也算有所收穫。

八出鎮北京5五十四建康之變(上)十九進駐靈州九楊炎歸來7六十六楊炎回建康(三)五十六皇城之戰(一)五十二準備秋獮(下)十西夏內戰一百十疑兵之計(上)四十二完顏長之反叛(上)二十五飲馬黃河四 四川驚變7六十七殺出建康六十七再勝西夏(下)六重返廣南2三變法圖治(二)五半路伏擊2二夜探王府3三十六海上大捷(下)十一聖旨3二 張浚病故3一百九出兵乃蠻六十五一敗塗地(下)十烏合之衆5七十八天機重現九兵敗如山6二十三蒙古軍的進攻(上)七十九餘波(上)十二逆鱗7二完顏雍架崩(下)八十四小商河之戰(二)二海上突襲3九 黃河 上三十八風雪來臨八 回憶臨安的歲月(上)二十四宋朝的憤怒十三鄧王趙愷十二 海邊 雨 激戰 上二海上突襲2一南下3三十四向楊炎問計二海上突襲2五十定都(上)十八還有援軍嗎1十四十三翼之戰1八十招之約2八出使蒙古1十嚴蕊受刑2十棄守建康府3六十二勢不可轉(下)四 四川驚變4六重返廣南2九戰象4十二突襲廣州7二十六水軍北上一零七金主登基八禮社江之戰3六公主傾情3九十五御駕親征十一結案2一零二太湖平亂(上)八十二賜婚十三鶴蚌相爭7九十八捕魚兒海之盟(下)十三鄧王趙愷十七擁立新君4十六掃平海盜1二 徐州大戰 中九十一平叛之戰(下)十八臨安的流言2十四兵變2十七大理使臣6一雙懸日月6十四背水一戰5八十鄧王趙竑(下)二十二家和萬事興二十三蒙古軍的進攻(上)七十一撤離東京二 張浚病故4二十四榷場(下)一零九受降西夏(下)六公主傾情4八十三小商河之戰(一)八十六繼續隱忍七十九鄧王趙竑(上)三十五楊炎的判斷十大破西夏軍6四十六蒙古內亂十六 進攻貴州1一新朝氣像四 再上征途3八十六放棄中都八十五攻佔中都(下)十三蒙古的進化五誓師出發1十收復大理城4十八臨安的流言2一二一張鵠回京九廣南練兵2
八出鎮北京5五十四建康之變(上)十九進駐靈州九楊炎歸來7六十六楊炎回建康(三)五十六皇城之戰(一)五十二準備秋獮(下)十西夏內戰一百十疑兵之計(上)四十二完顏長之反叛(上)二十五飲馬黃河四 四川驚變7六十七殺出建康六十七再勝西夏(下)六重返廣南2三變法圖治(二)五半路伏擊2二夜探王府3三十六海上大捷(下)十一聖旨3二 張浚病故3一百九出兵乃蠻六十五一敗塗地(下)十烏合之衆5七十八天機重現九兵敗如山6二十三蒙古軍的進攻(上)七十九餘波(上)十二逆鱗7二完顏雍架崩(下)八十四小商河之戰(二)二海上突襲3九 黃河 上三十八風雪來臨八 回憶臨安的歲月(上)二十四宋朝的憤怒十三鄧王趙愷十二 海邊 雨 激戰 上二海上突襲2一南下3三十四向楊炎問計二海上突襲2五十定都(上)十八還有援軍嗎1十四十三翼之戰1八十招之約2八出使蒙古1十嚴蕊受刑2十棄守建康府3六十二勢不可轉(下)四 四川驚變4六重返廣南2九戰象4十二突襲廣州7二十六水軍北上一零七金主登基八禮社江之戰3六公主傾情3九十五御駕親征十一結案2一零二太湖平亂(上)八十二賜婚十三鶴蚌相爭7九十八捕魚兒海之盟(下)十三鄧王趙愷十七擁立新君4十六掃平海盜1二 徐州大戰 中九十一平叛之戰(下)十八臨安的流言2十四兵變2十七大理使臣6一雙懸日月6十四背水一戰5八十鄧王趙竑(下)二十二家和萬事興二十三蒙古軍的進攻(上)七十一撤離東京二 張浚病故4二十四榷場(下)一零九受降西夏(下)六公主傾情4八十三小商河之戰(一)八十六繼續隱忍七十九鄧王趙竑(上)三十五楊炎的判斷十大破西夏軍6四十六蒙古內亂十六 進攻貴州1一新朝氣像四 再上征途3八十六放棄中都八十五攻佔中都(下)十三蒙古的進化五誓師出發1十收復大理城4十八臨安的流言2一二一張鵠回京九廣南練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