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鶴蚌相爭7

楊炎隨便走了一圈,粗略的看了看,阿明運來的馬匹大都是身架高大,四肢均長,果然都是素質不錯,都可以做戰馬使用。阿明介紹道:“我們大食的馬,在所有地方都是最好的,我一直就是做馬匹生意,這次是笫一次運馬到大宋來,所以裝船時只帶了兩百匹,結果在路上死了三十七匹,現在到了這裡一共還剩一百六十三匹。而且這些馬的年紀都在二至四歲之間,絕不超過五歲。”

楊炎點點頭,他知道馬的壽命一般在三四十年左右,而戰馬一般都是二到四歲時開始接受訓練,服役期是十到十五年,如果是不到五歲,做戰馬到是正好,於是又問道:“阿明,你打算買多少錢一匹?”

阿明道:”至於價格,那看您買的是什麼樣的馬,買多少匹,一匹上等的好馬會買到七八百貫,甚至上千貫,而一般的馬只要二三百貫就可以買一匹了?另外多買,價格自然會便宜一些。不知駙馬閣下要買幾匹馬呢?”

一般來說在大宋一匹普通的馬,價值大約在七十貫到一百貫錢之間,做爲戰馬價值會番上一倍,而上等良馬的價值則無法估量,如果遇上識馬愛馬之人,數千貫,上萬貫買一匹馬都有可能。阿明的這些馬匹的素質在戰馬之中,也算中上等的,因此這價格也算合理,楊炎道:“我看你的馬匹都不錯,無論好壞,只要是健康的,牙口不超過五年,那麼我就全要了。”

阿明大喜,道:“如果駙馬閣下全要,那麼就無論好次,全部按一匹三百貫錢的價格,買給您了。”

楊炎點點頭,立刻叫來一個待衛,讓他去軍營裡找幾個馬伕來,檢查馬匹。另外又叫了一個待衛,陪同阿明的一個從人,去市泊司辦理商船到港的手續。

見剛一靠岸就做成了這一筆大生意,而且商船到港的手續也能馬上解決,阿明十分高興,忙把楊炎他們請到甲板上就坐。拿出大食出產的萄萄美酒招待楊炎。然後又命人拿出不少珊瑚、瑪瑙、玳瑁、琉璃等大食的特產,贈送給楊炎。

這些東西在大宋來說,都是十分名貴的珍品,但都被楊炎挽言謝絕,弄得阿明自己都覺得有些過意不去。最後阿明叫人從馬艙裡牽上來兩匹馬,對楊炎道:“駙馬閣下,如果你不願意接受我的禮物,這兩匹馬一匹送給您,一匹送給公主殿下,請你們一定要收下。”

剛纔在甲板下面,楊炎只是簡單走了一圈,並沒有細看,現在仔細看牽上來的這兩匹馬,一黑一白,都是骨架高大,毛色光潤,龍頸虎軀,四肢修長均勻,蹄大如碗,整個軀幹都充滿了活力,楊炎雖然不是相馬的高手,但在軍中也久與戰馬打交道,因此也算頗識馬性,一看便知這是兩匹極好的良馬,論素質絕不在自己的海東青之下。

楊炎對官位財富到是看得很淡,但卻實喜歡良馬,在臨安的府裡就養了五六匹良駒,如果是送別的東西,楊炎絕計是不要的,但見到這樣的兩匹良馬,到確實有些動心,就連趙倩如見了這兩匹馬也十分喜愛,阿明和阿里都察言觀色,極力勸他們收下,幾人又推託一番,楊炎夫妻終於把這兩匹良馬收下了。

阿明見楊炎收下自己送出的良馬,十分高興,他雖然不知道大宋的官制,但也認準,能做駙馬的人,絕對不是普通人物,公主更不會是一般人,與楊炎夫妻拉好了關糸,對自己以後到大宋經商是大有益處。這時待衛己領來了五名馬伕,他們都是識馬的人,一見船甲板上的這兩匹良馬,頓時都兩眼放光,有兩人人還叫了一聲:好馬。

楊炎微微一笑,道:“甲板下還有好馬,你們現在就下艙去看一看其他的馬匹。”

幾個馬伕領命下去了,阿明還在滔滔不絕的誇自己的馬,道:“駙馬閣下,這兩匹馬可是這一次我帶來的馬匹中最好的兩匹,即使是在我們的國家裡,比得上這兩匹馬的也不多,黑色的叫加沙,白色的叫戈蘭,都是用我們國家何地方命名的。”

阿里解釋道:“楊大人,加沙是我們大食的一座海邊的美麗城市,也是大食的重要港口,而戈蘭是大食的一座高原的名字,是戰略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用這樣兩個重要地方命名,可見對這兩匹馬是多麼看重。”

趙倩如笑道:“既然是這樣,那麼這兩匹馬就不用換名字了,還是叫加沙和戈蘭好了。”

阿明聽了,也十分高興,道:“那真是太好了,謝謝公主殿下。”

馬伕們檢查完事所有的馬匹,剩下的一百六十一匹馬中,只有七匹馬患病,基本以經廢了,其他一百五十四匹都是正常健康。而且牙口在兩年的有六十七匹,三年的有四十五匹,四年的有三十匹,只有八匹馬是五年的牙口,總全來說,馬的年歲都十分合適。

這時去辦理到港手續的人也回來了,有了楊炎的手令,效率果然就不一樣,不到一個時辰所有手續就都辦完了,而且一文銅鐵也沒有花。所有貨物都可以下船出售了。楊炎立刻命人回去取錢,當天就把這一百五十六匹馬趕回軍營,吩咐馬伕細心餵養。

三天以後,孟鵬來求見楊炎,孟橫以經出兵了,請楊炎將先前答應給孟橫的弓箭、刀槍、火器帶來明山島附近交付。

第二天,楊炎便帶着孟鵬到碼頭上,讓他親眼看着弓箭、刀槍、火器等物裝上一艘大神舟,然後和趙倩如、李公佐、陳亮、魏昌、谷雪萍、鐵成林等人,帶着兩艘小神舟,七船海鵠船,一共十艘戰船嚮明山島出發了。同時還帶着谷雪萍的兩隻老虎和魏昌的兩隻飛鷹。

孟鵬忙命人用怏船送信給孟橫,告訴他楊炎以經出發了。

二十二和談破裂(上)四十六蒙古內亂五半路伏擊7六十五楊炎回建康(二)二十四趙愷的進攻二 張浚病故3四 四川驚變4九兵敗如山3十三宋軍出兵4十四背水一戰3十六弒君1三新年1二十八突破 黃河防線(二)四 四川驚變7三完顏長之的決定(上)五誓師出發2十棄守建康府7七十七中都叛亂(二)十西夏內戰四十六血戰(二)五半路伏擊1七十孤注一擲(三)十收復大理城3八 橫生變故2四十八收復建康(上)六出奇制勝7十八臨安的流言1十二突襲廣州6四 虞允文回京2八十七完顏長之的推論九十四滹陀河之戰(上)十三暗流潛伏5十二闊亦田大戰4十八立後(二)六十五公主架到八 橫生變故4五十三趙愷入臨安(下)十三宋軍出兵5十三鄧王趙愷六十七結局(一)五 進攻海南4六摩尼教的滅亡1十七擁立新君2一二四聯姻十五分兵兩路3十大破西夏軍5六 遠襲 下十三宋軍出兵6六 臨安之夜3十六經略安西(上)七十五戰或退(下)五十五軍情第一六出奇制勝2四 全線崩潰4三十七再見劍魔十一聖旨5五十三初戰告捷(上)二十密謀三十四向楊炎問計一零五皇子誕生(下)十三鄧王趙愷三十九湖南民變一二三宋蒙分裂一南下1十七大理使臣2十五分兵兩路5六十八重開議和(上)三十八蒙古內亂九 回憶臨安的歲月(下)一零七野狐嶺之戰(二)五婚姻大事3五十四議和(一)三 白土鎮大捷 上四十六鹽州之戰(下)二十七三門灣水戰五 形勢突變 上二海上突襲7七十一海上之戰(下)一百一奇襲黑林(下)四十九蘭州攻防(下)八世外高人2六出奇制勝7四十八蘭州攻防(上)六十三爾虞我詐(下)十六弒君2十六 廣州3四十六血戰(二)八十六放棄中都三十八外患內憂(下)八十三小商河之戰(一)二十九突破 黃河防線(三)六苛政3十二逆鱗7一零三準備一南下3六出奇制勝3三 辯論九十六滹陀河之戰(三)一 出兵徐州 下十八臨安的流言3
二十二和談破裂(上)四十六蒙古內亂五半路伏擊7六十五楊炎回建康(二)二十四趙愷的進攻二 張浚病故3四 四川驚變4九兵敗如山3十三宋軍出兵4十四背水一戰3十六弒君1三新年1二十八突破 黃河防線(二)四 四川驚變7三完顏長之的決定(上)五誓師出發2十棄守建康府7七十七中都叛亂(二)十西夏內戰四十六血戰(二)五半路伏擊1七十孤注一擲(三)十收復大理城3八 橫生變故2四十八收復建康(上)六出奇制勝7十八臨安的流言1十二突襲廣州6四 虞允文回京2八十七完顏長之的推論九十四滹陀河之戰(上)十三暗流潛伏5十二闊亦田大戰4十八立後(二)六十五公主架到八 橫生變故4五十三趙愷入臨安(下)十三宋軍出兵5十三鄧王趙愷六十七結局(一)五 進攻海南4六摩尼教的滅亡1十七擁立新君2一二四聯姻十五分兵兩路3十大破西夏軍5六 遠襲 下十三宋軍出兵6六 臨安之夜3十六經略安西(上)七十五戰或退(下)五十五軍情第一六出奇制勝2四 全線崩潰4三十七再見劍魔十一聖旨5五十三初戰告捷(上)二十密謀三十四向楊炎問計一零五皇子誕生(下)十三鄧王趙愷三十九湖南民變一二三宋蒙分裂一南下1十七大理使臣2十五分兵兩路5六十八重開議和(上)三十八蒙古內亂九 回憶臨安的歲月(下)一零七野狐嶺之戰(二)五婚姻大事3五十四議和(一)三 白土鎮大捷 上四十六鹽州之戰(下)二十七三門灣水戰五 形勢突變 上二海上突襲7七十一海上之戰(下)一百一奇襲黑林(下)四十九蘭州攻防(下)八世外高人2六出奇制勝7四十八蘭州攻防(上)六十三爾虞我詐(下)十六弒君2十六 廣州3四十六血戰(二)八十六放棄中都三十八外患內憂(下)八十三小商河之戰(一)二十九突破 黃河防線(三)六苛政3十二逆鱗7一零三準備一南下3六出奇制勝3三 辯論九十六滹陀河之戰(三)一 出兵徐州 下十八臨安的流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