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宋蒙分裂

被宋軍抓住的其實遠遠不止完顏允蹈、完顏允恭和完顏宗政這三個人,其中還包括他們的家眷,以及叛軍中的其他重要大臣,共計也有近百人。不過楊炎也沒有興趣一個一個的見,因此被押到大堂上來的,只是其中十餘個地位最高的俘虜。

雖然都以是階下囚了,但宋軍到也沒百對他們進行什麼拆磨,一曰三餐也都能夠按時供應,飯菜還比一般的士兵要好一些,因此被帶上來的俘虜雖然都精神不振,但也並沒有什麼大礙。

隨後楊炎按照名冊,一個一個點名詢問,首先問到的自然就是完顏允蹈和完顏允恭。其實按說對他們根本沒有什麼可多問的,只需耍要例行公事一樣,覈實一下身份也就夠了。

但問完了這些之後,楊炎卻故意問身邊一個姓張的幕僚,道:“張先生,本帥記得,好像是收到過他們的信?有這回事嗎?”

張幕僚立刻道:“回稟楊帥,您確實是收到過他們的信,而且就在卑職身上帶着。”說着裝模作樣從懷裡將雙方向楊炎請求發兵的信拿了出來,當衆朗讀了一遍。

在信裡,雙方都對大宋發兵相助許下了割讓土地,錢財的承諾,不過在現在看來,自然是充滿了譏諷的味道。因此在讀完之後,在場的衆將自然都鬨堂大笑起來。而在堂上的俘虜們一個個都面紅耳赤,頭低得都不能再低了。

畢再遇笑道:“楊帥,他們的要求,咱們不是都做到了嗎?你看,完顏允蹈求咱們幫他打完顏允恭,完顏允恭求咱們幫他打完顏允蹈,現在咱們幫完顏允蹈抓住了完顏允恭,又幫完顏允恭抓住了完顏允蹈,可不是都做到了嗎?那麼我到是要問問他們,許下的承諾什麼時候能夠兌現啊?土地該什麼時候割讓給我們呢?”

孟宗政也笑道:“畢總管,這可就是你的不是了,土地咱們不是都拿到手了嗎?你還找人家要什麼?難到還想要雙份嗎?不過這個手續還沒辦好,是不是應該馬上補辦一下,正好現在人都在這裡,按個手印,一下子就能辦好了。”

畢再遇道:“孟總管,你剛纔沒聽清嗎?這裡面可不光是土地,還有銀子啊!土地咱們是收回來了,可銀子什麼時候給咱們呢?起碼要給個準信吧?”

衆將又是一陣鬨堂大笑,又你一言我一語,盡極譏諷嘲笑。只說得完顏允蹈、完顏允恭等人恨不能找一個地縫,一頭鑽進去。

看着俘虜們且窘且迫的樣子,楊炎在大笑之餘,也不禁生出了一點同情來。其實就他們本身來說,並沒有做出什麼傷害過大宋的事情,現在受倒的侮辱,只不過是在爲他們的先人對大宋做過的事情還債罷了。如果金太宗那個時代的女真人知道自己當年對大宋做過的那些暴行,會由自已的第三代、第四代子孫來償還,不知又會做何感想呢?

不過楊炎並不認爲自己的做法有什麼過份,相比於當年金國南侵,對大宋朝廷和百姓們所做的事情,宋軍對女真的百姓和貴族也沒有視如草芥,對俘虜的官員和皇族成員最多隻是在口頭上譏諷嘲笑,還沒有做出什麼太出格的事情,由其是對女性保持着必要的禮遇,可以說宋軍以經是非常溫和了。這也是失敗的一方必須接受的折磨。

這時朝廷傳來旨意,將中都改名爲燕山府,其餘地方名稱都暫時不變,又嘉獎北伐衆將,並命楊炎安排人馬,將被俘人員押解到建康去受審。於是楊炎將這些俘虜人員和在中都俘虜的人員一起編成名冊,然後準備一起押送回建康。

而就在這時,剛剛改名的燕山府發來告急文書,楊炎接到來一看,也不禁大吃了一驚,原來是宋軍和蒙古軍之間發生了一場大沖突。

※※支持原創※《宋翔》首發於1*7*K小說網※支持正版※※其實在楊炎走了之後,宋軍和蒙古軍還保持比較和善的態度,因爲是曹勳接手了接收蔚州和弘州的事宜,因此札八兒火者又來到他駐守的琢州,又進行了一輪細節協商。

因爲蒙古軍負責的博爾忽是鐵木真的心腹大將,因此宋軍派出的人級別也不能太低,於是曹勳下令,命張師顏帶五千宋軍,押運三萬石糧食,在蔚州城邊駐紮,先進城與蒙古軍辦理交接手續,等蒙古軍撤離蔚州之後,宋軍再進城接管,然後由撤出的蒙古軍將糧食運走。

本來這一切都計劃的很好,張師顏率領着宋軍押運着糧食來到蔚州城邊,留下四千人在城外看守糧食,自己只帶了一千人進城與蒙古軍辦理接交。但進城之後,張師顏才發現,蒙古軍竟在城中四處抓捕居民,原來是打算將城裡的居民、錢財、糧食完都帶來,給宋軍留下的,只一座空城。

這一來張師顏自然不幹,因爲城中的居民大部份還是漢族人,於是立刻與博爾忽進行交涉,指責蒙古軍違返了雙方的協議,並要求蒙古軍立刻停止抓捕居民的行爲,並將以經抓捕的居民全部釋放,然後再辦理城池糧食的接交。

但博爾忽則認爲自己沒有做錯,張師顏完全是在無禮取鬧,因爲雙方協議的只是移交土地城池,而自已也按照協議,將土地城池移交給宋軍,至於人口、糧食、錢財等都與土地無關,應由蒙古軍自行處理,跟本就沒有違約。

其實這到真不是蒙古人故意爲之,而是習慣始然,因爲在過去蒙古軍征戰,每攻下一處之後,就是將能搶的都搶光,人口能殺的殺死,剩餘的也帶回部落當奴僕分配,然後放一把火燒乾淨。正是這種習慣,他們也就理所當然的認爲,土地是土地,人是人,兩者並不相干,因此只要把一座空城留給宋軍就行了,人口、糧食、錢財、物品不在其內,全都可以打包帶走。

而按照中原的習慣,凡事割讓、移交土地,都是連同長住人口一起移交,因此在交接時,可以把府庫搬空,但大多數居民都會留下,同時一般都會將地誌、戶籍做爲一項移交時的重要像徵物品。

正是雙方對於移交土地的不同理解,才產生了現在的分岐。而楊炎和鐵木真也都疏忽了這一個小細節,最終卻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張師顏和博爾忽自然是誰也說服不了誰,因此也越談越彊,兩人都不過是三十出頭的年紀,火氣自然也是越來越大。

但張師顏倒底還是忍住火,當時表示終止交接,自己帶着糧食回去,等雙方再次協商出一個決定出來之後再說,然後就要帶兵出城。

而博爾術顯然是認爲自己被宋軍愚弄了,而且現在蔚州城裡的百姓以經逐出了大半,也不可能放回,他本來也是年輕氣盛,如果是面對楊炎還好一些,但卻沒把張師顏放在眼裡,立刻下令,封鎖城門,幷包圍宋軍。

嚴格來說到了這時,博爾忽其實也並不打算與宋軍翻臉,他的意圖是把宋軍困在城裡,自己出城去接收糧食,然後立刻離開,造成事實。反正糧食以經大半到手,就算宋軍反悔,不接收弘州也不用怕。

但張師顏並不知道他是這樣的打算,還以爲是蒙古軍用詐,把自已誑進城來,也不甘心束手就擒,因爲宋軍人少,因此張師顏決定冒險一搏,於是立刻下令宋軍動手,全力殺出城去。而博爾術顯然沒有想到宋軍雖然人少,居然還敢主要發難,不過即然宋軍動手了,那麼自己也就不能客氣,也下令蒙古軍還擊。

就這樣本來只是一個誤會,卻最終引發了宋軍和蒙古軍的決裂。

在城中一場混戰,但宋軍到底是人少,終於敵不過蒙古軍,人馬死傷了大半,剩餘也被蒙古軍團團包圍,而張師顏見殺不出城去,又不甘被俘,終於自刎而亡。

而博爾忽一見以經和宋軍撕破了臉,也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連蔚州城也不移交,立刻帶軍出城,襲擊城外的宋軍,搶奪糧草。又派人通告鐵木真。然後回到蔚州,關城駐守,等待鐵木真的命令。

如果張師顏能夠活着回來,曹勳也許還能保持着剋制的態度,但敗軍送回琢州,將張師顏戰死的消息報給了曹勳。立即激起了曹勳的怒火,因爲張師顏和楊炎、趙月如、曹勳、高震等人都是當初尚武院共一年的學員,而且從軍之後,張師顏也基本都是跟着楊炎一起征戰,基本可以算是楊炎的嫡系大將,多年以來,出生入死,也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卻沒想到眼看着大宋就要取得北伐的完全勝利了,張師顏卻在這個時候死於非命,而且不是戰死在戰場上。

宋軍的諸將,由其是張師顏的部下也都是義憤填膺,紛紛來向曹勳請令,要去攻打蒙古軍,爲張師顏報仇。因此曹勳首先馬上命人去太原府向楊炎通報了這裡的情況,然後立刻下令集合人馬,出動了三萬大軍,前去進攻蔚州。

×××××××××××××××新書【龍嘯大明】已開始上傳,希望各位書友繼續支持木林森http://ss.QB5200.org/book/94448.html明朝末年,是一段屈辱的歷史,也是一個痛心的時代;有人前赴後繼,誓死抗擊,也有人卑恭屈膝,首鼠兩端;是非以經顛倒,公道失去標準,這不僅僅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王朝轟然倒塌,而是中華歷史中最大的悲哀。

而一個二十一世紀的特種兵商毅穿越到崇楨十五年(1642年),得到了一個修改三百年前那場錯誤的機會。

[龍嘯大明第一卷*野望篇]特種兵商毅穿越到了明末的崇楨十五年山東的一個小山村,這時的中國以是天下崩亂,羣雄並起,內部四處烽煙,外有強酋虎視。朝廷依舊勾心鬥角、黨同伐異。商毅怎樣從這個小山村中走出,去面對這個紛亂的世界。

四十一江淮進軍(下)九楊炎歸來7十三鶴蚌相爭1四十三完顏長之反叛(下)六出奇制勝3二十三榷場(上)五半路伏擊7五十四水陸並進一 回家5八世外高人7二 公主的心思1三十四整編禁軍六十三爾虞我詐(下)十七擁立新君1八 橫生變故3二十八突破 黃河防線(二)六十一勢不可轉(上)五誓師出發4六苛政2十一新君登基2一 回家5五半路伏擊5八十四攻佔中都(上)九十反間計(上)一零三準備二十二分兵出擊(下)五 形勢突變 上五誓師出發4七十西湖夜舟十一新君登基4三廣東之行4四十九江淮首戰(二)八十七完顏長之的推論一一二杭愛山大戰二十分兵出擊(上)六 臨安之夜1六苛政5十三分裂3十七經略安西(下)十三分裂5三臨危受命6七金國的陰謀(一)十八臨安的流言5十四背水一戰5十六弒君1四王霸利義之爭(上)五半路伏擊2六出奇制勝4八世外高人3八世外高人5五 信王府1六重返廣南1十二賜婚二十五羅生門八十七完顏長之的推論一下旨南征7十二逆鱗1十七擁立新君6十六掃平海盜4三臨危受命7十七死守州衙2五十四水陸並進三十七返京十六掃平海盜6五誓師出發3六十七殺出建康四十四了結(二)八十八西夏的結局(二)九 黃河 下十四太子北巡(三)二海上突襲2六十八結局(二)一零五攻佔烏沙堡(下)八十招之約1五半路伏擊5二十密謀九楊炎歸來5二 公主的心思4十三分裂2十三鶴蚌相爭3七宗教的力量3一一五楚材晉用(下)八 回憶臨安的歲月(上)十四漁人得利7十三鶴蚌相爭3十二闊亦田大戰5十一聖旨5十五脫困6四 再上征途6十四 海上大捷 上十四太子北巡(三)十五仁修之戰3五逃亡5三十一新年有喜(上)一下旨南征5八出使蒙古4十六弒君7七新法(下)九戰象6六重返廣南2
四十一江淮進軍(下)九楊炎歸來7十三鶴蚌相爭1四十三完顏長之反叛(下)六出奇制勝3二十三榷場(上)五半路伏擊7五十四水陸並進一 回家5八世外高人7二 公主的心思1三十四整編禁軍六十三爾虞我詐(下)十七擁立新君1八 橫生變故3二十八突破 黃河防線(二)六十一勢不可轉(上)五誓師出發4六苛政2十一新君登基2一 回家5五半路伏擊5八十四攻佔中都(上)九十反間計(上)一零三準備二十二分兵出擊(下)五 形勢突變 上五誓師出發4七十西湖夜舟十一新君登基4三廣東之行4四十九江淮首戰(二)八十七完顏長之的推論一一二杭愛山大戰二十分兵出擊(上)六 臨安之夜1六苛政5十三分裂3十七經略安西(下)十三分裂5三臨危受命6七金國的陰謀(一)十八臨安的流言5十四背水一戰5十六弒君1四王霸利義之爭(上)五半路伏擊2六出奇制勝4八世外高人3八世外高人5五 信王府1六重返廣南1十二賜婚二十五羅生門八十七完顏長之的推論一下旨南征7十二逆鱗1十七擁立新君6十六掃平海盜4三臨危受命7十七死守州衙2五十四水陸並進三十七返京十六掃平海盜6五誓師出發3六十七殺出建康四十四了結(二)八十八西夏的結局(二)九 黃河 下十四太子北巡(三)二海上突襲2六十八結局(二)一零五攻佔烏沙堡(下)八十招之約1五半路伏擊5二十密謀九楊炎歸來5二 公主的心思4十三分裂2十三鶴蚌相爭3七宗教的力量3一一五楚材晉用(下)八 回憶臨安的歲月(上)十四漁人得利7十三鶴蚌相爭3十二闊亦田大戰5十一聖旨5十五脫困6四 再上征途6十四 海上大捷 上十四太子北巡(三)十五仁修之戰3五逃亡5三十一新年有喜(上)一下旨南征5八出使蒙古4十六弒君7七新法(下)九戰象6六重返廣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