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廣東之行6

他說完之後,全場靜默了一會,這時有一個人站起身來,向楊炎一拱手,道:“在下有一言,想問一問駙馬,不知可以嗎?”

楊炎看了看這人,大約三十出頭年紀,中等身材,淨面微須。微微一笑,道:“這位先生如何稱呼?”

謝元卿在一傍道:“駙馬,這位是齊玉齋的少東家,王鍾。三代人都是是做珠寶生意的。”

楊炎點點頭,道:“王少東家,你有什麼見教嗎?請儘管直言。”

王鍾道:“‘見教’可不敢當,在下只想請問駙馬一件事情,這一次招集我等前來捐助朝廷,是由我等自願,還是由朝廷分派,必須有所貢獻。”

楊炎道:“這個本官先前曾對謝員外說過,不知謝員外對諸位說明清楚沒有。不過現在本官可以再重伸一遍,這一次請各位前來赴會,是否捐助,或是捐助多少,都是由自己自願,朝廷絕不強求。王少東家,還有各位可都聽清楚了嗎?”

王鍾也點了點頭,道:“駙馬即然這樣說了,在下也就有什麼說什麼了。我等都是安份守己的商人,雖然家中微有些薄財,但也是我們辛辛苦苦賺來的,也不曾做過作奸犯科,違法亂紀的事情。平日也尊紀守法,應交的稅賦搖役也不曾少朝廷一分。而且還有不少孝敬打發錢,實在沒有義務再爲朝廷盡力,朝廷的安危,也不關我們的事了。”

他這麼一說,底下有不少人都頻頻點頭,其實有不少商人都是過來觀望。從心裡說,他們是不願意捐錢的,但礙於楊炎的威名,又怕不捐錢會得罪朝廷,因此纔不得不來赴會。來了之後也打定主意,先觀望一下情況在說,如果大多數人都主張捐錢,那麼也就隨大流一起捐錢。如果大多數人都反對,也就一起跟着拒絕。見有王鍾首先帶頭反對,雖然一時沒有人附和,但都在底下議論紛紛。

趙汝愚和嶽霖聽了,也都暗自搖頭嘆氣。

謝元卿見情況不對,急忙站起來,道:“王少東家,你這話說得未免有些不對。正所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朝廷的安危,怎麼會不關我們的事。如果金人打到廣州,大宋滅亡,我等豈不是都成爲亡國之人,那裡還能夠這樣平平安安做生意,各位認爲呢?”

他這麼一說,底下也有不少人點頭表示贊同。

王鍾卻搖搖頭,道:“謝員外,在下以爲你這話才說得不對。我們不過都是平民百姓之流,又非皇親國戚、又非朝廷命官,就算金人打到廣州,總不能把我們都殺光吧,他們也要人來交稅賦搖役。所以管他誰坐朝廷,我們只用照交稅賦搖役。我們該過什麼日子還過什麼日子,該做什麼生意還做什麼生意。金人又會把我們怎麼樣?”

他說完之後,又有不少人覺得有道理。底下還有幾人都應聲道:“是啊,是啊。王少東家說的有理。”

嶽霖覺得有些聽不下去了,正要發作說話,卻被趙汝愚攔住,然後趙汝愚輕輕嘆了一口氣,對楊炎笑道:“駙馬大人,下官可曾說錯。商人重利輕義,你當初費盡心思,撫平海盜。再坐的各位都是受過你的恩惠,只是現在還有幾個人記得。”說着冷笑不止。

在坐有不少人聽了,都低下了頭。王鍾臉上也紅了一紅,強辯道:“士農工商,自古以來商人都是四民之末,平時朝廷何嘗看得起我們這些商人。海盜橫行十佘年,幾曾管過。只是到了要錢的時候,才都想起來了。”然後對又謝元卿施了一禮,道:“謝員外,你要抱朝廷的大腿,想求個一官半職,儘可以把家財盡獻於朝廷,但不要把我們廣東的商人都拉扯進來。在下不想做官,只願終生做一個商人,也不願和朝廷拉上半點關係。剛纔駙馬曾說,一切皆由自願,不知算不算數。”

原來這王鍾雖然出身商家,但他父親不願兒子繼續做個商人,一心想讓他苦讀詩書,考中科舉做官,因此請了不少老師教他。王鍾小時候十分聰明,十佘歲時就頗有才名。加上他家本是廣東豪富,不少人爲了奉承他們,也刻意誇讚王鍾,結果反而助長了王鐘的自負心理,自以爲自己以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矢要參加料考,就可以一舉中地。

誰知他參加過幾次科舉,都屢考不中。王鐘不怪自己學問不高,反而認爲是主考官不懂自己文章的精妙或者收了別的考生的賄賂,一怒之下決定棄學經商。結果惹得他父親大發雷霆,一怒之下與他斷決了父子之情。後來儘管父子兩又重新和好,王鍾也接管了齊玉齋,到是把生意做得十分紅火,但因爲商人地位不高,總是受人輕視,因此王鍾心裡非常不平。不過他自然不敢反對朝廷,只是平時發發牢騷,吐吐怨氣。這一次聽說楊炎想請商人支助朝廷,王鍾第一個心裡就不願意,來赴會本來就十分免強。

宋朝對於民間言論的管理相對其他朝代來說較爲寬鬆,加上廣東一帶民風開放,目前朝廷的約束力也不夠,因此廣東商人私下裡都在議論目前的局勢,抱有王鍾這樣看法的,也大有人在。而王鍾年輕氣盛,一時口快,全都說出來了。

楊炎也沒想到會出現這樣的局面,不過他向來不願以官勢壓人,於是點點頭,道:“王少東家,請自便。”

王鐘點點頭,道:“既然是這樣,那麼在下就先告辭了。”說着起身就走。有不少人見王鍾起身離開,都有些躍躍欲試,只看王鍾離開沒事,也打算跟着離開。

王鍾正走到樓梯口的時候,只聽“登、登、登、登”傳來一串上樓梯的聲音,衆人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在樓梯口,只見上來一個老者,年紀約在七十上下,頭戴四楞方口員外帽,身穿團領對花員外氅。拄着一根柺杖,顫巍巍的走上樓來。

十五收並大理十三鶴蚌相爭2七宗教的力量2十拒守不戰2一下旨南征6二出使南宋八 橫生變故3七十四戰或退(上)三十突破 黃河防線(四)二十二和談破裂(上)八禮社江之戰5二十五飲馬黃河一一零進軍河北(上)十一征戰塔塔兒3六出奇制勝7五十三通風報信(下)九政局的變換1六重返廣南2二 張浚病故3三十七再見劍魔十一新君登基5八各自準備十二反戰六摩尼教的滅亡3七出兵大理4九廣南練兵4四十八江淮首戰(一)七 黑陽山 上十七大理使臣5九十二西線戰事十四漁人得利5四十五破夏之策二海上突襲1二十八鐵甲船逞威七十七中都叛亂(二)十五脫困6一一三北征蒙古一下旨南征6十六弒君2十棄守建康府1四 御駕親征 中九十三紅柳林之戰(四)八十招之約6六公主傾情2七鬥智鬥力6十五脫困3七十八劫後重聚(下)二十密謀九十八捕魚兒海之盟(下)一零九金國潰敗十一征戰塔塔兒3十一新君登基5七十二金軍撤軍十五任氏密謀(下)三廣東之行5二十密謀十二闊亦田大戰1十四兵變5一一六功虧一簣(上)十八臨安的流言5一 出兵徐州 上十七擁立新君3一一六結局——札木合十金國的陰謀(四)三廣東之行2十六掃平海盜4一百二告別王罕(一)一下旨南征4六 遠襲 中十五仁修之戰3七十五勝利之後的建康(三)一二三對策(下)六十三襄樊(三)十三宋軍出兵6四十四溧水攻防(三)十五仁修之戰1一零九受降西夏(下)六出奇制勝6一二一張鵠回京二十請辭六十四楊炎回建康(一)十 轉進山東 上十八收復淮西十八立後(二)四十八江淮首戰(一)四 再上征途6三廣東之行5五逃亡1九十九示弱二楊炎大婚2七出兵大理5七夜襲成都5十八收復淮西十七強攻廬州十九金國變法(下)一 臨安的朝議3一百六舊的結局和新的開始(上)二十請辭六出奇制勝3
十五收並大理十三鶴蚌相爭2七宗教的力量2十拒守不戰2一下旨南征6二出使南宋八 橫生變故3七十四戰或退(上)三十突破 黃河防線(四)二十二和談破裂(上)八禮社江之戰5二十五飲馬黃河一一零進軍河北(上)十一征戰塔塔兒3六出奇制勝7五十三通風報信(下)九政局的變換1六重返廣南2二 張浚病故3三十七再見劍魔十一新君登基5八各自準備十二反戰六摩尼教的滅亡3七出兵大理4九廣南練兵4四十八江淮首戰(一)七 黑陽山 上十七大理使臣5九十二西線戰事十四漁人得利5四十五破夏之策二海上突襲1二十八鐵甲船逞威七十七中都叛亂(二)十五脫困6一一三北征蒙古一下旨南征6十六弒君2十棄守建康府1四 御駕親征 中九十三紅柳林之戰(四)八十招之約6六公主傾情2七鬥智鬥力6十五脫困3七十八劫後重聚(下)二十密謀九十八捕魚兒海之盟(下)一零九金國潰敗十一征戰塔塔兒3十一新君登基5七十二金軍撤軍十五任氏密謀(下)三廣東之行5二十密謀十二闊亦田大戰1十四兵變5一一六功虧一簣(上)十八臨安的流言5一 出兵徐州 上十七擁立新君3一一六結局——札木合十金國的陰謀(四)三廣東之行2十六掃平海盜4一百二告別王罕(一)一下旨南征4六 遠襲 中十五仁修之戰3七十五勝利之後的建康(三)一二三對策(下)六十三襄樊(三)十三宋軍出兵6四十四溧水攻防(三)十五仁修之戰1一零九受降西夏(下)六出奇制勝6一二一張鵠回京二十請辭六十四楊炎回建康(一)十 轉進山東 上十八收復淮西十八立後(二)四十八江淮首戰(一)四 再上征途6三廣東之行5五逃亡1九十九示弱二楊炎大婚2七出兵大理5七夜襲成都5十八收復淮西十七強攻廬州十九金國變法(下)一 臨安的朝議3一百六舊的結局和新的開始(上)二十請辭六出奇制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