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圍城打援3

畢再遇自然也不願就這麼退回到隆興府去,他初次獨當一面就大敗金軍,立下大功。這時也是躍躍欲試,正想會一會完顏長之,看看這個連楊炎的欽佩不己的金將究竟有多大本事。不過他不願給人落下一個不尊聖諭的口實。現在見孟宗政、曹勳、高震都同意駐守信州,也正中下懷,立刻道:“好,那麼我們就守在信州,和金軍決一死戰。”

當下幾個人又一起商議具體的防禦計劃。由於這一次進攻金軍的兵力遠少於上次,不可能向上次那樣兩路齊進,同時進攻池州和信州,只能在池州和信州之中選擇其一,做爲主攻對像。池州往於長江邊,有水戰之利,而且並非折衝要路,因此衆人一至認爲,金軍這一次一定會將主攻方向放在信州。

經過上一次大戰,現在信州的城牆毀損嚴重,由其是東城,被火燒之後,幾乎成了一片廢墟。雖然經過了搶修,但在短時間內跟本無法恢復如初,因此要守住信州,必須要加強兵力。因此衆人商議決定,高震率領本部人馬到信州和畢再遇合兵,守衛信州。一但金軍來攻信州,曹勳和劉寶即從左右趕來援助,裡應外合,大破金軍。而孟宗政則在池州出兵,偷襲金軍的後方,牽制金軍。

反之,如果金軍把池州做爲主攻方向,那麼就由畢再遇從信州出兵,援助池州,並且偷襲金軍的後方,牽制金軍。

議定之後,衆人都認爲這個防禦計劃十分完善了。就連一向怯戰的劉寶也覺得萬無一失,不覺也壯了幾分膽子。散帳之後,衆人就各自回去準備迎戰金軍。

※※支持原創※《宋翔》首發於1*7*K小說網※支持正版※※“各位將軍,大家都知道,上一次孛撒元帥在信州城下大敗而歸,大挫我軍的銳氣。這一次皇上任命本帥統軍,再一攻信州,只許勝不許敗,希望各位將軍努力作戰,奮勇殺敵,繼承我大金各位先輩的遺志,先取信州,再奪隆興府,兵鋒直指潭州,生擒趙忱小兒,掃平江南,爲我大金統一天下。他日青使垂名,各位都將功不可沒。”

聽着完顏長之的發言,但除了原屬完顏長之的部將郭蝦蟆,張鵠、石抹燕山、蒲阿統等人之外,其他將領完顏匡、完顏霆、完顏充、合刺達等人都半信半疑,就連紇石列志寧都有些無精打采的樣子。因爲上一次在信州慘敗還記憶猶新,每一個人心裡都在想着,上一次孛撒率領二十三萬大軍都沒能攻下信州,那麼這一次完顏長之只帶了十五萬人馬,怎麼能攻下信州呢?

完顏長之掃了衆將一眼,他完全明白衆人的心思,知道現每個人都有些信心不足。不過現在說什麼都是沒有用的,想要在短期內恢復金兵的士氣信心,唯一的辦法就是帶領他們打幾個勝仗。

因此完顏長之也沒有多說什麼,立刻下令首先讓紇石列志寧帶領三萬人馬,分駐青陽和石康兩地,和池州的孟宗政對持。並不要求紇石列志寧能牽制住孟宗政不來救援信州,只求不讓池州的人馬偷襲金軍的後方就行了。

接着完顏長之下令完顏霆領一萬五千人馬駐守沙溪鎮,防止德興的宋軍,又令完顏充領一萬五千人馬駐守永豐,防備浦城的宋軍,然後自己親自率領六萬人馬去攻取信州。命郭蝦蟆領着剩下的二萬騎軍暫時駐紮在玉山,聽候命令。

衆將雖然按照完顏長之的將令,一一執行照辦,但心裡卻越來越奇怪,本來這一次進攻信州的人馬就遠比上一次少,而完顏長之居然還留下了二萬人馬在玉山待命,不知這是什麼意思。

安排好這些事情之後,完顏長之立刻帶着張鵠、石抹燕山、蒲阿統、完顏匡、合刺達等幾員大將,以及其他會寧寺的三代弟子術虎刺罕,翰勒明,侈刺合達,邵方傑,烏廷託赤,高臨福,大都臣,商景亮等人率領六萬人馬,抵達信州城下。休息一天之後,完顏長之立刻出兵向宋軍挑戰。

而這時在信州,宋軍也作好了一切準備,迎擊金軍。畢再遇知道,城牆在短時內是難以修復的,因此在城外豎起了五排木柵,全是用大木架成,代替城牆抵禦金軍。每排相間十步,而在柵前面安有矩馬,每排木柵都有一丈多高,離頂四尺的地方安有踏板,士軍們可以在踏板上迎戰金軍。每排木柵隔十丈間留下一個丈許寬的出口,供士軍出入,一但與金軍交戰,則可以用矩馬堵住。

而且上一次信州大戰的傷兵大多都以經全愈歸隊,少數重傷的也送回隆興府去治療。城中現有四萬宋軍和三萬多青壯勞役,城的物資、糧草、器械、弓箭、火器都十分充足,而且士氣高昂,人人都積極請戰。

宋軍的探子以經探清楚,這一次來攻信州的金軍只有六七萬人馬,比上一次孛撒的人馬要少得多,畢再遇和高震都大爲放心,一見金軍前來挑戰,當即決定出城迎戰。

金軍主攻的方向還是東門。雙方在城外列開陣式。

畢再遇依然在中路用三千重甲步軍執麻扎刀布下方陣,讓弓箭手在後面掩護,還打算用上一次對付孛撒的方法對付完顏長之。

但出乎畢再遇意料的是,完顏長之並沒有像孛撒那樣,集中大軍,向宋軍的麻扎刀陣強攻,也不用鐵浮圖來硬衝宋軍的麻扎刀陣,而是用輕騎兵分散開,由側翼不斷用弓箭和投擲長矛騷擾宋軍,而在中路卻只用少量步兵牽制宋軍。並且在信州的南門和北門各派了五千人馬佯攻,使宋軍不得不分兵駐守。而且還留下西門不攻,讓宋軍有路可退。

由於宋軍的麻扎刀陣必須保持嚴密的陣形和協條一致的行動,因此在金軍這樣散點進攻的戰術,面前頓時威力大減,雙方也形成了拉據戰。

六十四火炮的弱點十一金與西夏三廣東之行4二十九平分秋色五逃亡3五十三初戰告捷(上)十一交趾臣服5十三死守信州後記四 四川驚變7十五徐海心服2二十二兵制改制(下)五誓師出發2二十四宋朝的憤怒二攻克信州3二 張浚病故3十五分兵兩路5十四十三翼之戰5九十四撤退十三分裂5十四 海上大捷 下一 臨安的朝議6一百一奇襲黑林(下)十五分兵兩路1十拒守不戰1二十六殺盡高於車輪者六十中計三 再見嚴蕊1四十二金殿審議(下)十五白河伏擊十嚴蕊受刑3八 橫生變故2五十合作十二突襲廣州2十一交趾臣服2七十三勝利之後的建康(一)七夜襲成都7五十一金軍逃亡(下)二十四蒙古軍的進攻(下)一零七金主登基九十五御駕親征六重返廣南3一 臨安的朝議5十六 廣州1一一二設立行臺尚書省九兵敗如山3五十二趙愷入臨安(上)七十一說動李全三廣東之行5一二六金國求和七部署廣州3一一七功虧一簣(下)六苛政3七十一海上之戰(上)十一圍城打援5八出鎮北京5十七死守州衙1五十六秋獮(下)一 臨安的朝議4九濮議之爭(上)三十三連盟定議八禮社江之戰2六十意外的援軍(上)一零一傍湖酒樓(下)七宗教的力量2八十七西夏的結局(一)十六 廣州3十一交趾臣服5十六弒君3十五仁修之戰2十一交趾臣服6十六 廣州3三廣東之行2十五仁修之戰5八十四攻佔中都(上)四十三完顏長之反叛(下)十大破西夏軍2八十二賜婚三十五演武三十除夕夜宴(下)二十二和談破裂(上)一 臨安的朝議4四 虞允文回京3六出奇制勝4三十七外患內憂(上)六苛政2十二突襲廣州4六十六入主臨安八禮社江之戰1五誓師出發5六 臨安之夜3八十六放棄中都八十五攻佔中都(下)七年輕人的天下1一下旨南征4四王霸利義之爭(上)十七大理使臣4八出鎮北京4七夜襲成都6四十五鹽州之戰(上)
六十四火炮的弱點十一金與西夏三廣東之行4二十九平分秋色五逃亡3五十三初戰告捷(上)十一交趾臣服5十三死守信州後記四 四川驚變7十五徐海心服2二十二兵制改制(下)五誓師出發2二十四宋朝的憤怒二攻克信州3二 張浚病故3十五分兵兩路5十四十三翼之戰5九十四撤退十三分裂5十四 海上大捷 下一 臨安的朝議6一百一奇襲黑林(下)十五分兵兩路1十拒守不戰1二十六殺盡高於車輪者六十中計三 再見嚴蕊1四十二金殿審議(下)十五白河伏擊十嚴蕊受刑3八 橫生變故2五十合作十二突襲廣州2十一交趾臣服2七十三勝利之後的建康(一)七夜襲成都7五十一金軍逃亡(下)二十四蒙古軍的進攻(下)一零七金主登基九十五御駕親征六重返廣南3一 臨安的朝議5十六 廣州1一一二設立行臺尚書省九兵敗如山3五十二趙愷入臨安(上)七十一說動李全三廣東之行5一二六金國求和七部署廣州3一一七功虧一簣(下)六苛政3七十一海上之戰(上)十一圍城打援5八出鎮北京5十七死守州衙1五十六秋獮(下)一 臨安的朝議4九濮議之爭(上)三十三連盟定議八禮社江之戰2六十意外的援軍(上)一零一傍湖酒樓(下)七宗教的力量2八十七西夏的結局(一)十六 廣州3十一交趾臣服5十六弒君3十五仁修之戰2十一交趾臣服6十六 廣州3三廣東之行2十五仁修之戰5八十四攻佔中都(上)四十三完顏長之反叛(下)十大破西夏軍2八十二賜婚三十五演武三十除夕夜宴(下)二十二和談破裂(上)一 臨安的朝議4四 虞允文回京3六出奇制勝4三十七外患內憂(上)六苛政2十二突襲廣州4六十六入主臨安八禮社江之戰1五誓師出發5六 臨安之夜3八十六放棄中都八十五攻佔中都(下)七年輕人的天下1一下旨南征4四王霸利義之爭(上)十七大理使臣4八出鎮北京4七夜襲成都6四十五鹽州之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