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扮豬吃老虎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話並不僅僅適合於朝堂,對於各鎮節度來說,這亦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由於節度使並不是終身制的,即便如昔日郭知運鎮隴右鄯州,王竣鎮朔方,也不過七八年,而那些短命的節度使甚至有一兩年就去任的,故而每一任節度使所闢署的幕府官,往往也都是隨着幕主轉任而去職。當然,偶爾也有能力卓著得繼任者青眼的幕府官,不但能被留下,而且還會被委以重任,這其中,如今的河西節度使牛仙客先後事兩任節度爲判官,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然而,前任鄯州刺史兼知隴右節度事範承佳闢署的那幾個幕府官,自然並沒有那樣的運氣。

因爲範承佳壓根不想在鄯州這個傷心地多留,幾乎是用最快的速度收拾了東西啓程前往洪州赴任,故而杜士儀在接到任命的制書後,僅僅三天後便搬入了這一座偌大的鄯州都督府。而範承佳闢署的幕府官,沒有一個跟着他離開的

而他一走,杜士儀第一時間接見了其中七名幕府官,這其中,他只親口留下了兩個低階的衙推,餘者只不過勉勵了兩句,對方自然而然就知道他沒有留人之意。雖說未免懊喪,可從前歷任節度使大抵也是如此,所以其他人即便有些沮喪,也不得不回去打理行裝預備走人。

行前知道鄯州鄰近吐蕃,很可能會遭遇戰事,因此王容幾乎把家裡最精銳的家丁家將全都給杜士儀帶上了。如今這些人全數跟着杜士儀搬進了偌大的鄯州都督府,卻仍舊空出了很多院落屋子。相比乃是中都督府的代州都督府,鄯州都督府雖只是下都督府,可早在開元二年成爲隴右節度使治所之後,歷任節度使都把鄯州都督府當成了節度使府,再加上整個隴右節度使統管鄯州河州附近的七萬兵馬,故而鄯州都督府一再擴建修繕,使得這裡比代州都督府何止更大一倍

作爲下都督府,鄯州都督府在都督以下,有別駕、長史、司馬各一人,錄事參軍事一人,功曹參軍事、倉曹參軍事、戶曹參軍事、田曹參軍事、兵曹參軍事、法曹參軍事、士曹參軍事這七曹參軍各一人,再加上低階的錄事、參軍事以及文學和醫學博士,屬官人數就達到了十八人,而這是鄯州都督的正經下屬。至於隴右節度使的幕府,則有行軍司馬、判官、支使、掌書記、推官、巡官,至於衙推、奏記等更多名目,則大體屬於流外吏員充任。而這只是文官班底。

節度使權威所在的武官班底,則有三軍兵馬使、先鋒使、中軍都虞候,以及林林總總的裨將偏將等等名目的軍官,少則十數人,多則幾十人。

杜士儀如今的幕府,除卻掌書記張興,推官鮮于仲通,自告奮勇薦爲巡官的顏真卿之外,其餘尚不完備,至於熟悉的軍官更是談不上,可即便如此,第一次衙參的時候,文左武右,而文官尚且還要細分鄯州都督府以及節度使幕府,那種猶如宮殿朝會一般黑壓壓的景象,以及齊聲參見時的洪亮聲音,全都是杜士儀在兩京在外爲官十數年,從來沒有過的體驗。

在雲州他固然獨當一面,可他所用之人都是草創初期,就跟着他白手起家打拼下那兩座城池的,故而很少有正式的衙參形式;在代州他說是河東節度副使,督代北六州,可實際上軍馬都分散在各州,再加上他不是正經節度使,闢署一二幕府官已經是極限,也無意齊集文武來這一套場面功夫。

正因爲如此,第一次品味到節度使威權之重的杜士儀,不由得心有所悟。他也無心在第一次見面時給下屬們一個下馬威,只是循例說了幾句套話,更大的精力都放在了察言觀色上。這其中,四十出頭的文官們大多數都是老油子了,無論心裡是怎麼想的,面上都沒有太多端倪,而軍官們的表情就要更加直觀一些。有的漫不經心,有的不以爲然,還有的則是在他說話的時候彼此悄悄打眼色。將這一切收入眼中之後,他很快就結束了這第一次衙參。

由於去歲年底考滿,四年三個中上考,即便杜士儀已經到了五品,四考加階法對他並不適用,但天子的特旨比什麼法都管用。牛仙客在河西節度使任上整整加了六階,只加了三階的杜士儀自然就沒那麼顯眼。他由從五品下的朝散大夫,一口氣升至正五品上的中散大夫,只差一步就能夠邁過五品這道官場上最大的門檻。可是,比起身上的職官來,他如今這散官自然就顯得有些不夠看了。

不過,這也並不奇怪,散官也就是階官漲得比職事官慢,不少官員都面臨這等現象,甚至有出爲刺史的官員在階官上甚至不足以服緋,不得不由天子特賜服緋,亦或是借緋,否則根本不足以服衆。

此刻出了大堂,杜士儀便對身側的張興說道:“你可發現了,今天就只見上上下下全都在盯着我這一身官服。”

諸州別駕不常置,常常爲宗室加官,抑或是左遷,故而鄯州別駕之職是空缺的,長史則是朝中尚未任人,這兩員上佐全都空缺,而鄯州司馬只是職事官上了五品,散官未到,不到服朱的資格,故而整個鄯州,只有杜士儀一人服朱。可是,鄯州都督是從三品的職官,歷來都是服紫佩金魚袋,因而杜士儀這一身大紅官袍不但不能震懾人,反而更讓有些人生出了別的心思來。

張興心知肚明這一條,嘴上卻說:“河隴多豪俊,大帥看上去謙和,那些沒有見過大帥手段的,自然不會立時服膺。”

“既然如此,你們來幫我想想如何立威。”

嘴裡這麼打趣,杜士儀卻在想苗晉卿前往河州時辭別自己之際說的話——“君禮,此次出京外任,多虧有你。河州毗鄰鄯州,倘使有所差遣,只管讓信使前來,我必當盡心竭力”

儘管侍御史乃是御史臺三院御史中最高的一層,但要說出爲刺史,等閒也是不夠格的——當年天子因爲山東大水而出臺閣名臣爲刺史的時候,上至中書侍郎崔沔,尚書左丞王丘這樣的名臣全都在列——所以,對於苗晉卿來說,河州一任刺史之後,他回朝少說也能出任諸如中書舍人御史中丞之類的職官,可謂是在仕途上跨出了極其重要的一步。

顏真卿雖與杜士儀早年相識,並引至盧鴻門下,可要說真正的相處往來,反而是三人之中最少的。他身爲守選的前進士,自己求爲巡官,算不算是就此釋褐了還不確定,但卻已經明確了作爲幕府官的職責。他也沒聽出來杜士儀這是在開玩笑,想了想後就一本正經地說:“大帥雖是新官上任,然則要讓文武歸心,單單立威實在是無甚必要。相形之下,鄯州多軍少民,足可見尋常百姓負擔極大,倘若能在強軍的同時惠民利民,隴右節度使下轄十二州民衆,必定會感恩戴德。”

鮮于仲通還在琢磨着怎麼活絡一下氣氛,結果顏真卿就義正詞嚴地說了這麼一堆,他頓時爲之啞然。他再看張興時,見對方也在看自己,兩人不禁面面相覷。

而杜士儀一愣之後便知道,顏真卿是認真的。定睛看着這位凡事一絲不苟,就連字亦如其人的小師弟,他便肅容拱手道:“清臣所言極是,既然已經節度鄯州左近十二州,治理軍民,拿這等正事開玩笑,着實是我的不是了。安民撫民之事,需得從訪民做起,而此等事需要一絲不苟之人,清臣可願深入民間,親自探查鄯州民情?”

“在下願往”顏真卿朗聲答了一句,一揖之後便認認真真地問道,“那大帥,我是否現在便去?”

“去吧,記得對赤畢言語一聲,讓他給你挑一個可靠的人作爲嚮導。河隴民風彪悍,以防萬一是必要的。”

見顏真卿沉吟片刻,最終沒有推辭,再次行過禮後便轉身去了,杜士儀這才輕輕舒了一口氣,耳畔就只聽張興也在輕聲對鮮于仲通說話。

“顏清臣實在是板正之人,日後切記別在他面前開玩笑。”

這是至理名言啊,今後自己也得記住

杜士儀苦笑一聲,等回到書齋後,眼見宇文審的功課已經放在了案頭,他還沒來得及看上一眼,就只聽外間報說鄯州幾家大戶分別送來了拜帖。等到張興出去接了東西,回到案前後,便用驚歎的語氣說道:“整整二三十份拜帖,倘若不是我和仲通剛到便去探聽訪查了一下,恐怕眼睛都要看花了。大帥剛剛上任,前往赴這些邀約恐怕不太合適,是否要讓興代勞?”

“你就是不說,我也打算點你的將了。”杜士儀微微一笑,又衝着鮮于仲通點了點頭,“仲通畢竟是守選的前進士,別人很快就能從長安打聽到這一點,少不得會提防起來,而奇駿身無功名,偏偏又居你之上爲掌書記,恐怕有的是人不以爲然。而郭英又在奇駿手上吃了虧的事,也絕對不會聲張出去,而範承佳就更加不會爲奇駿揚名了。所以,奇駿你代我去赴各家邀約,必然會遇到各種試探,你且記得五個字,扮豬吃老虎。”

這鄙俗的形容讓張興和鮮于仲通齊齊愣住了。緊跟着,張興便笑了起來,恭恭敬敬地彎下腰去:“謹遵大帥之命,我會讓那些人覺得,大帥任人唯親,這才從河東帶了一個粗鄙之輩出來,轉任隴右時又置於高位”

第756章 親迎入城第538章 國之支柱第655章 鐵勒拔曳固第231章 稚子之心第728章 勸君惜取少年時第149章 請君入甕第931章 遊說北歸第1192章 誰之天下第795章 杜氏幼麟第505章 腹心之謀,貴主之算第814章 河州老卒第599章 走馬上任第320章 有朋在側解千愁第1135章 烏合之衆第727章 家世之分,郡望之別第320章 有朋在側解千愁第1091章 憤懣第356章 盟友第977章 迎親日的大排場第563章 暗度陳倉第252章 宗主進京,美人狼狽第252章 宗主進京,美人狼狽第60章 我家有個小九妹第1132章 大軍入雲州第1194章 譁衆取寵第1044章 葛邏祿的決意第400章 李白引私訪第982章 獻俘獻捷第793章 虎狼爲從,大城爲妝第47章 晚輩心意長第614章 斬草除根之猛藥第1175章 格殺勿論第771章 談崩了?第573章 備戰請纓第195章 殊恩動京華,黯然話往昔第765章 英靈祭第850章 激將法第583章 突厥牙帳,雲州特使第751章 突破口第1200章 定風波還是避風波第428章 天理公道第114章 家業已傾頹第159章 勢在必得第1144章 長安保衛戰第668章 出兵和留守第167章 情深意長第810章 蛇之七寸第174章 競相染指第68章 蕙質蘭心崔五娘第1031章 灞橋驛大火第1226章 殺人祭旗第1121章 心灰意冷的死遁第401章 相逢一笑道國策第1002章 得隴望蜀第841章 等價交換第670章 結親還是結仇?第303章 不招人嫉是庸才第622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105章 志同道合第64章 入宮第1040章 人心思變第712章 十銓注擬第216章 還君琉璃,念君平安第103章 美酒贈狂客,潑墨...第1058章 一退再退第539章 出鎮一方第1160章 興慶宮大清洗終章三天下易主第616章 君欲魚死網破乎第598章 杜氏雲州第1156章 偷襲和反偷襲第1175章 格殺勿論第894章 新老交替第780章 從一而終第1130章 忠臣良將不可再少第390章 親友最知音第1274章 杜氏有後第831章 羣情激憤第584章 雙贏之約第581章 大局已定第1076章 沉鬱之下的大爆發第1166章 親臨前線第999章 決然第164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第927章 水越渾越好第1184章 諸軍突圍,吳王斷後第543章 孤身承雲州之重第868章 公報私仇第1099章 破罐子破摔第553章 慈悲爲懷第497章 栽贓第827章 節堂舞劍第477章 出蜀揚帆天下第447章 上敲下打,吐蕃疑人第986章 杜卿膽色世無雙第957章 以利動之,間其腹心第760章 段氏秀實第944章 王權再易主第795章 杜氏幼麟第870章 上元之夜,最後一擊
第756章 親迎入城第538章 國之支柱第655章 鐵勒拔曳固第231章 稚子之心第728章 勸君惜取少年時第149章 請君入甕第931章 遊說北歸第1192章 誰之天下第795章 杜氏幼麟第505章 腹心之謀,貴主之算第814章 河州老卒第599章 走馬上任第320章 有朋在側解千愁第1135章 烏合之衆第727章 家世之分,郡望之別第320章 有朋在側解千愁第1091章 憤懣第356章 盟友第977章 迎親日的大排場第563章 暗度陳倉第252章 宗主進京,美人狼狽第252章 宗主進京,美人狼狽第60章 我家有個小九妹第1132章 大軍入雲州第1194章 譁衆取寵第1044章 葛邏祿的決意第400章 李白引私訪第982章 獻俘獻捷第793章 虎狼爲從,大城爲妝第47章 晚輩心意長第614章 斬草除根之猛藥第1175章 格殺勿論第771章 談崩了?第573章 備戰請纓第195章 殊恩動京華,黯然話往昔第765章 英靈祭第850章 激將法第583章 突厥牙帳,雲州特使第751章 突破口第1200章 定風波還是避風波第428章 天理公道第114章 家業已傾頹第159章 勢在必得第1144章 長安保衛戰第668章 出兵和留守第167章 情深意長第810章 蛇之七寸第174章 競相染指第68章 蕙質蘭心崔五娘第1031章 灞橋驛大火第1226章 殺人祭旗第1121章 心灰意冷的死遁第401章 相逢一笑道國策第1002章 得隴望蜀第841章 等價交換第670章 結親還是結仇?第303章 不招人嫉是庸才第622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105章 志同道合第64章 入宮第1040章 人心思變第712章 十銓注擬第216章 還君琉璃,念君平安第103章 美酒贈狂客,潑墨...第1058章 一退再退第539章 出鎮一方第1160章 興慶宮大清洗終章三天下易主第616章 君欲魚死網破乎第598章 杜氏雲州第1156章 偷襲和反偷襲第1175章 格殺勿論第894章 新老交替第780章 從一而終第1130章 忠臣良將不可再少第390章 親友最知音第1274章 杜氏有後第831章 羣情激憤第584章 雙贏之約第581章 大局已定第1076章 沉鬱之下的大爆發第1166章 親臨前線第999章 決然第164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第927章 水越渾越好第1184章 諸軍突圍,吳王斷後第543章 孤身承雲州之重第868章 公報私仇第1099章 破罐子破摔第553章 慈悲爲懷第497章 栽贓第827章 節堂舞劍第477章 出蜀揚帆天下第447章 上敲下打,吐蕃疑人第986章 杜卿膽色世無雙第957章 以利動之,間其腹心第760章 段氏秀實第944章 王權再易主第795章 杜氏幼麟第870章 上元之夜,最後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