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鐵勒拔曳固

拔曳固,也稱拔野古,乃是鐵勒九姓之一。最初此部臣服於突厥,而後隨着薛延陀汗國的壯大,又依附於薛延陀,可當大唐建國之後東征西討所向披靡,這一部自然又理所當然地投靠了大唐,可武后時期東突厥復興,這個反覆無常的部落立時成了默啜的走狗之一。

還是這樣一個鐵勒部落,在一度被默啜大破之後,其中一個不服輸的勇士在半路上襲殺了默啜,把首級獻給大唐,可拔曳固終究抵擋不住即位後的毗伽可汗和闕特勤復仇似的猛攻,和同羅以及其餘幾乎被打殘的鐵勒諸部一起,投靠了大唐,被安置在朔州馬邑以北的大同軍一帶。

儘管大唐接納了拔曳固所在的五部,可對於這些反覆無常的部落並不是沒有防備的,幷州城內的天兵軍就因此而設,開元八年杜士儀以狀頭之名奉旨觀風北地時,就被張說差遣過去同羅部安撫,而張說本人則是安撫拔曳固。

相較那時,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十一年。杜士儀再不是當年尚未釋褐的白身人,而是統轄六州的河東節度副使,代州長史,而拔曳固經過多年的休養生息,兵馬儘管尚及不上同羅,據說也已經恢復了元氣。相較於朔州那可憐巴巴的兩萬人口,拔曳固在內的鐵勒諸部一直至關緊要。

如今的朔州刺史,已經不再是杜士儀當年往雲州上任時的魏知古之子魏林了,對杜士儀的到來倒也客客氣氣。得知杜士儀只會在朔州停留一晚,次日便要趕赴大同軍,他就更加款待周到了——擺明了杜士儀不是來挑自己的刺,他何必給人臉色看?要知道,杜士儀可是剛剛在岢嵐軍中大開了殺戒,雙手染血而來。

因明日就要前往大同軍,作爲自己兼任大同軍使之後的第一次巡查,杜士儀自然也對朔州左近的鐵勒諸部情形有些瞭解。這一晚上召見段廣真和張興的時候,他就開口問道:“你們兩個可知道,緣何鐵勒諸姓會屢屢歸降後復又反叛?”

段廣真和奚人以及契丹打過交道,對於鐵勒雖也並不陌生,但對於這種問題,他卻沒有深思過,這會兒冥思苦想了片刻,見張興沒有先開口的意思,他就沉聲說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鐵勒狼子野心,歸降只爲休養生息,復叛自然是因爲突厥給了更大的好處,所以方纔一再反覆。”

張興見杜士儀看向了自己,猶豫了片刻方纔說道:“我覺得段將軍此言固然有些道理,可鐵勒反反覆覆並不是一次兩次,恐怕不能全用狼子野心四個字來形容。據我所知,鐵勒時有謀叛之心,也是因爲邊鎮主帥疑心過重,比如從前王大帥鎮朔方的時候,一下子暴起殺降戶數百,以至於人心倉皇。”

聽了兩人的話,杜士儀便笑道:“你們兩個都沒說錯。固然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可是,你若只在需要的時候給出財帛安撫人,平日裡卻驅之猶如奴隸,自然不能讓人歸心。我曾聽說,我大唐軍中有一個習俗,但凡大軍征伐,必定簡胡騎以率其前,率漢兵以躡其後,認爲如此失則無損國家,利則功歸社稷。而但凡征伐,從馬匹、兵器、軍糧,一直到死傷的撫卹,全都是這些胡兵自己負責,而所得戰利品卻不過寥寥,而相形之下,突厥昔日也是這般驅使鐵勒人的,區別只在於,我大唐安置他們的時候,撥給的牧場土地總比突厥人要大方些,而且安置的財帛也給得更多些,除此之外,別無二致。”

簡直和後世某些國家打仗時把外國僱傭軍放在前頭當炮灰的方法如出一轍

儘管杜士儀曾經用三寸不爛之舌說服過同羅部以及奚人三部,使他們暫時打消叛唐的打算,甚至還大力宣揚過大唐朝廷給各部的好處,但對於打仗的那些門道,他並不是完全不清楚,而自從他到雲州擔任長史,親自看人練兵,視察軍中,詢問往昔戰事的詳情,他的心裡就更加透亮了。

不說別人,就是鄭仁泰薛仁貴當初兵指天山的時候,鐵勒諸部也曾經望風而降送上降款輸誠,可事後仍然被唐軍好一陣猛殺。儘管將校可以辯解說是怕這些降部反覆無常,但殺降這種風氣一旦形成,在廣大的降戶之中,大唐的名聲自然就越來越差了。再加上一有戰事便徵發鐵勒兵馬,包括耗日持久的東征高句麗,鐵勒人不叛那纔是沒道理的。只不過,別說鐵勒九姓彼此之間也有族仇,就算他們是一個緊密的團體,夾在突厥和大唐中間,仍然是不夠看的,也正因爲如此,他們只能成爲牆頭草,在兩個全都不那麼美妙的選擇之中努力搖擺騰挪,希望找到一條生路。

話雖這麼說,杜士儀又不是慈善家,連段廣真這樣讀書不多的軍將,都知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他又怎麼會不清楚?

所以,當他次日一大清早帶着隨從護衛百多人到了大同軍時,自是一身戎裝甲冑鮮亮——岢嵐軍中那一場動亂着實讓他警醒,非但坐鎮代州的王容幾乎把得力的人手都派了過來,就連雲州也悄悄不動聲色地派出了二十人的精銳。至於朔州刺史齊峻,爲了以防萬一,於脆就自己跟了過來。

因爲大同軍使素來都是代州都督或是長史兼任,所以大同軍中駐紮在朔州馬邑東邊大營,真正管事的乃是副使竇明珍。他一見杜士儀那些全副武裝的隨從,就知道是怎麼回事,迎了人進軍營後少許解說了兩句,當杜士儀問到鐵勒諸部的時候,他的臉色就變得微妙了起來。

“大同軍管軍九千五百人,馬五千五百匹。一度整個大同軍中,至少有兩千餘人馬出自鐵勒諸部。而後橫野軍奉旨遷往安邊縣,也就是古時代郡的大安城,鐵勒諸部如同羅僕骨等部也大多隨之遷了過去,最盛的時候,橫野軍中有超過鐵勒蕃兵八千人。可這些年,隨着突厥漸漸不再如當年那般強勢,鐵勒諸姓心念舊地,不斷有人回遷。如今不論大同軍還是橫野軍,蕃兵極少,而大同軍左近所剩的鐵勒拔曳固部,也大約只有三五千人而已,很少在軍中應奉了。

拔曳固都督曾經是當年能夠出兵三千從大唐征伐,領都督銜,族內還有雄兵數千,人口至少兩萬,現如今留在朔州的只有區區三五千部衆,杜士儀自然震驚不小。因而,在大同軍中巡視了一圈,從糧庫、軍械、兵員、軍陣……林林總總看過一圈後,他就大致瞭解了情況,輕輕點了點頭。

“時候尚早,誰人帶路,我打算去拔曳固部看看。”

擔心出事的朔州刺史齊峻瞅了一眼大同軍副使竇明珍,本意想要對方勸杜士儀打消這個念頭,誰知道竇明珍略一躊躇後,竟是爽快地答應了。等到杜士儀一行人出去準備,他就急忙上前叫住了要跟出去的竇明珍,滿臉懊惱地問道:“那些鐵勒族民素來不好打交道,如今又有不少遷回漠北,天知道會如何對待杜使君?倘若一言不合要動武,那就更加糟糕了,你怎麼不阻止杜使君?”

“杜使君要做的事情,倘若那麼好阻止,也不會有那麼多人成了刀下亡魂

見齊峻被自己說得噎住了,和這位新任刺史沒打過多少交道,卻不太瞧得起其人小心謹慎性子的竇明珍就嘿然笑道:“再說,杜使君精通突厥語人盡皆知,當初撫慰同羅部,對奚人諸部也素來友善,拔曳固部也不是見誰就咬的瘋子。使君都說了他們打算全部遷回漠北,又怎會在這個節骨眼上得罪杜使君?總而言之,杜使君看上去對大同軍的情形頗爲滿意,那就夠了。這次我自會帶着精銳隨行護衛,使君身爲朔州刺史,日理萬機,就不用跟着去拔曳固部了。

之前上任之後第一次去拔曳固部視察的時候,齊峻這個朔州刺史就碰了個硬釘子,對這些鐵勒族民很沒有好感。因而,聽出了竇明珍話裡話外的揶揄諷刺之意,惱將上來的他想想杜士儀也確實沒有要求自己同行,索性就出去向杜士儀告罪一聲,徑直回了馬邑的朔州刺史署。

而杜士儀在竇明珍親自點了一百精銳隨行,一行人浩浩蕩蕩來到了拔曳固營地附近的一座小丘時,杜士儀登高遠望,就只見附近只餘數百帳,有沒有竇明珍所言的三五千人還是問題。

而等到他們馳馬接近,就只聽不知道哪兒傳來了尖銳的號角聲,緊跟着就只見各處好一陣慌亂,須臾相迎的並不是盛裝的族老,而是蜂擁出來的雜亂兵馬。然而,就只見這些人中有年過半百的老人,也有稚嫩的半大孩子,亂糟糟的看上去無甚章法。結果,還是竇明珍一騎突出,高叫了一聲。

“河東節度副使兼大同軍使,代州長史杜使君到”

儘管這個中氣十足的聲音足可以⊥這些蜂擁出來的人全都聽到,但他們還是並未散去,只不過,不少人臉上都流露出瞭如釋重負的表情,不少人還好奇地打量着杜士儀。這時候,杜士儀索性撥馬上前了幾步,這才用嫺熟的突厥語問道:“拔曳固部如今誰人主事?難道有客從遠方來,就是這樣的待客之道?

這句話在人羣中激起了一陣小小的騷動,也不知道過了多久,終於有一個白髮蒼蒼衣着樸素的老者撥開四面拿着弓箭,提着刀劍的老老少少,徑直走到了最前面。見對面那一行人也分開了一條道路,一個看似年歲不大的青年策馬上前,他立刻恭敬地撫胸行禮後就直截了當地問道:“可是當年安撫同羅部,後來又在雲州收納奚人度稽部的杜使君麼?”

第323章 秦王戰鼓第444章 朝堂三打一第1021章 寧極堂前話聯姻第1124章 擁戴太子第1058章 一退再退第302章 婚約嫁妝第1201章 李隆基的噩夢第1170章 內圖洛陽,外謀河東第83章 同姓之誼,憶往昔崢嶸蕭索第535章 會錯聖心第194章 梅花風骨世無雙第242章 制書褒獎,天子之賜第638章 委君經學博士第366章 速刑杖殺,滅口遭疑第286章 公堂逞威第1209章 鐵騎突出刀槍鳴第414章 易主第66章 出宮第795章 杜氏幼麟第916章 胡兒眼淚雙雙落第1216章 痛打落水狗第366章 速刑杖殺,滅口遭疑第1027章 一呼百應第703章 玉奴歸來第1134章 自綁手腳第1026章 倒行逆施,分量不夠第1071章 名將之心胸第871章 連環套,計中計第319章 合則知己,不合遠之第436章 深謀遠慮話江南第1002章 得隴望蜀第711章 銓試第254章 小妹代傳情第347章 羣情激憤第1180章 人心散了的大燕朝第56章 胡騰舞后胡騰詩第642章 詩仙最狂豪,禾稼重如山第662章 老吾老,幼吾幼第620章 欣欣向榮第582章 慶功之喜第813章 聲東擊西第378章 舅舅第887章 五鎮節帥第642章 詩仙最狂豪,禾稼重如山第1056章 萬馬齊喑第932章 僕固之主第267章 此情無關風月第545章 白登山第214章 以德服人百第775章 賜紫服金魚,歲末祝平安第1008章 故人已老第236章 殺威,告急第1110章 狼子野心第116章 此去他日歸!第37章 山中無歲月,草堂有春秋第690章 準卿三條奏第62章 帝后之心第546章 利害之下的決斷第739章 人人皆道君粗鄙第181章 省試之日,連場告捷第241章 烽煙不絕,誰人良配?第104章 臨行殷切囑,意恐...第196章 紅粉知己第1113章 一呼百應第754章 風雨來兮第187章 風光回舊坊,過堂拜宰相第391章 仗義方爲友第1144章 長安保衛戰第255章 扮豬吃老虎第1277章 終章一 華年不再第958章 玲瓏心竅第593章 太真之謀第278章 君子不奪人之功第472章 兵不厭詐第1178章 殺安第1214章 安陽城破第980章 阿史那氏的末日第695章 奉呈忠心第190章 千金易取,知己難得第699章 薦才於天子第372章 無人仗義無人憐第639章 陰人的功力第39章 訪少林第1248章 驚天動地的登聞鼓第134章 睚眥必報第589章 副使何人第35章 功成以何報第417章 憐卿真心第964章 巧舌如簧第235章 戮力同心!第819章 虛情假意第367章 聖心何在第854章 血戰出強將第193章 一日看盡長安花第1262章 如同笑話的推舉第989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1140章 絕情絕義第674章 衣錦還洛陽第525章 阿姊來賀
第323章 秦王戰鼓第444章 朝堂三打一第1021章 寧極堂前話聯姻第1124章 擁戴太子第1058章 一退再退第302章 婚約嫁妝第1201章 李隆基的噩夢第1170章 內圖洛陽,外謀河東第83章 同姓之誼,憶往昔崢嶸蕭索第535章 會錯聖心第194章 梅花風骨世無雙第242章 制書褒獎,天子之賜第638章 委君經學博士第366章 速刑杖殺,滅口遭疑第286章 公堂逞威第1209章 鐵騎突出刀槍鳴第414章 易主第66章 出宮第795章 杜氏幼麟第916章 胡兒眼淚雙雙落第1216章 痛打落水狗第366章 速刑杖殺,滅口遭疑第1027章 一呼百應第703章 玉奴歸來第1134章 自綁手腳第1026章 倒行逆施,分量不夠第1071章 名將之心胸第871章 連環套,計中計第319章 合則知己,不合遠之第436章 深謀遠慮話江南第1002章 得隴望蜀第711章 銓試第254章 小妹代傳情第347章 羣情激憤第1180章 人心散了的大燕朝第56章 胡騰舞后胡騰詩第642章 詩仙最狂豪,禾稼重如山第662章 老吾老,幼吾幼第620章 欣欣向榮第582章 慶功之喜第813章 聲東擊西第378章 舅舅第887章 五鎮節帥第642章 詩仙最狂豪,禾稼重如山第1056章 萬馬齊喑第932章 僕固之主第267章 此情無關風月第545章 白登山第214章 以德服人百第775章 賜紫服金魚,歲末祝平安第1008章 故人已老第236章 殺威,告急第1110章 狼子野心第116章 此去他日歸!第37章 山中無歲月,草堂有春秋第690章 準卿三條奏第62章 帝后之心第546章 利害之下的決斷第739章 人人皆道君粗鄙第181章 省試之日,連場告捷第241章 烽煙不絕,誰人良配?第104章 臨行殷切囑,意恐...第196章 紅粉知己第1113章 一呼百應第754章 風雨來兮第187章 風光回舊坊,過堂拜宰相第391章 仗義方爲友第1144章 長安保衛戰第255章 扮豬吃老虎第1277章 終章一 華年不再第958章 玲瓏心竅第593章 太真之謀第278章 君子不奪人之功第472章 兵不厭詐第1178章 殺安第1214章 安陽城破第980章 阿史那氏的末日第695章 奉呈忠心第190章 千金易取,知己難得第699章 薦才於天子第372章 無人仗義無人憐第639章 陰人的功力第39章 訪少林第1248章 驚天動地的登聞鼓第134章 睚眥必報第589章 副使何人第35章 功成以何報第417章 憐卿真心第964章 巧舌如簧第235章 戮力同心!第819章 虛情假意第367章 聖心何在第854章 血戰出強將第193章 一日看盡長安花第1262章 如同笑話的推舉第989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1140章 絕情絕義第674章 衣錦還洛陽第525章 阿姊來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