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突破口

把宇文審派回長安,杜士儀雖然極其關切王忠嗣的命運,但他知道,自己身在兩千裡之外的鄯州,能做的事情便只有這麼多,剩下的只能託付給尚在長安的妻子,以及寄希望於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在關鍵時刻起到應有的作用。至於他自己還不能分心他顧,他有的是其他事情要做。比如,一個月之後,隴右節度下轄諸刺史就會齊集鄯州,拜見他這個頂頭大上司兼議事,此事容不得一絲一毫的馬虎。

自從郭知運病故之後,隴右節度大使大多數時候由皇子遙領,即便王君鼉一度兼領河西隴右,但大多數時候他都駐紮在涼州,而後王君鼉被殺,蕭嵩臨危受命節度河西,信安王李煒則是節度朔方,至於隴右之地,朝廷固然會指派隴右節度副使,可這個副使有多少節制能力,往往與其本身的資歷和軍功有關。所以,鄯州都督張志亮能夠勉強壓服部衆,範承佳卻被一個郭英又玩弄於指掌之間。

這一日正好是連日暑氣之後,稍稍蔭涼的一天,午後,杜士儀便帶着幾十府衛出城狩獵。到了預先就安排好的地方,他見張久等幾個老卒牽馬背弓等候在那兒,便撥馬快走了幾步,因笑道:“是不是我到得晚,讓你們久等了?”

蹉跎十餘年,卻碰到了杜士儀這麼一個年輕卻敬老,對他們這些老卒恩同再造的隴右節度,張久等人只恨年紀太大,不能隨同征戰,心中已經完全認同了這位新的鄯州都督。此時此刻,張久見其他人爲之訥訥,連忙率先開口道:“大帥哪裡話,我們也只是剛到。這裡都是林蔭,就是等上一會兒,也比家裡頭涼快。”

“你們年紀都不小了,卻一個個老當益壯。很好,既如此,便讓我看看鄯州老卒的本領”

杜士儀這一聲贊,頓時讓張久等人眉飛色舞。年紀大的人最討厭的就是被人說老,最高興的就是別人認爲他們依舊精悍勇武。於是,一羣人翻身上馬馳入林中之後,這偌大林子中的飛禽走獸頓時倒了大黴。這裡乃是歷任鄯州都督兼知隴右節度約定俗成的私人狩獵場,素來不許其餘將領及平民入內偷獵,臨洮軍中便有一撥兵馬專門在此看守,外頭甚至設有圍欄。儘管看守的軍士偶爾會偷獵些山雞野兔回去,但總是不敢太過分,故而杜士儀不愁今日空手而歸。

果然,他帶着親隨兜了一圈,半個多時辰後,便累計得了三五隻山雞並兩頭鹿,赤畢等人不過是隨便拿些山雞野兔充數,然而,等到張久等人出現在他面前時,就只見這幾個老卒之中竟有兩人步行,至於他們的馬匹上,赫然捆着一頭極其壯實的野豬,這會兒已經死得透了。

“正好撞上了這個大傢伙,我們思量機會難得,便決定和它於了一場。因爲它個頭實在是太大,我們又是陷阱又是箭矢又是刀子,這纔將其拿下,順便還殺了兩隻野狼。那兩條狼不知是什麼時候越過圍欄進來的,因爲狼肉不好吃,我們就剝了狼皮當個紀念。”

見張久把血淋淋仍帶着腥氣的狼皮展示給自己看,分明也極其欣喜能夠有這樣的收穫,杜士儀不禁讚賞地點了點頭:“好收穫既然奔忙了一場,眼下時辰還早,先不忙回城,找個於淨地方炮製些烤山雞野兔,祭一祭五臟廟再說

張久等人上一次在記憶中到這裡來狩獵,還是十幾年前郭知運還在世時的事情了。那會兒郭知運帶着他們這些親衛呼嘯而來,論狩獵收穫多寡評定,若是大豐收者還會得到額外賞賜,然後就興高采烈地回湟水城。偶爾郭知運興致極好的時候,也會當場炮製獵物大家分食。因此,聽到杜士儀這話,張久只覺得彷彿依稀回到了從前,竟是眼角溼潤了。再看其他人,雖則有些人慌忙遮掩,有些人則是輕輕吸着鼻子,但顯然一個個都想起了當年舊事。

杜士儀只是素來好吃,今天這麼劇烈活動一下,着實肚子餓了,故而方纔有此提議。等尋到一塊空地,赤畢帶着家將以及那些府衛們炮製了起來,他擺手阻止了那些要去幫忙的老卒們,示意他們在自己周圍坐下。儘管張久再次誠惶誠恐地說不慣如此,他卻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說道:“今時不同往日,我初到鄯州,如今不過粗粗聽聞了一些鄯州本地的事情,對於隴右節度所轄其餘各州知之甚少。你們都是在隴右幾十年的人了,不妨閒話家常,給我講一講其餘各州吧。”

張久見杜士儀態度和煦,他方纔有些不安地第一個盤膝坐了下來。很快,其他人也跟着坐下了,有些拘束地你一言我一語說起了隴右節度下轄其他各州的風土人情,官府人事。隨着氣氛漸漸打開,張久突然發現杜士儀聽着雖仔細,但興致並不算很高,登時心中一動。

轉念一想,他陡然之間記起了一個人,陡然之間坐直了身子。他對於那些驕橫跋扈的郭氏子弟自然深惡痛絕,如今想到的這個人,在某些事情上和郭氏子弟如出一轍。儘管此人遠遠比那些只靠家世的紈絝難對付,可杜士儀既然正在問各州情形,他最終便從別人那裡接過了話頭。

“隴右節度下轄各州之中,鄯州因地處赤嶺之東,最西處又有和吐蕃爭奪最烈的石堡城,故而位置最爲重要。而河州城內鎮西軍,兵員僅次於臨洮軍,但論及地理位置重要,便不及洮州了。洮州有羌族聚居,時常叛離,再加上吐蕃時常派細作兩相挑撥,從前更是連年進犯,因而駐軍雖只五千五百人,卻格外要緊。歷任洮州刺史,全都是勇武著稱,而現如今的洮州刺史羅使君……”

張久突然頓了一頓,心裡很有些躊躇是否應該就這麼揭那位洮州刺史的短。然而,在他身邊坐着的老友秦在水卻沒那麼多思量了,當即接口說道:“說到這位羅使君,他爲人酷烈是出了名地,雖然往日軍功彪炳,但生性容不得人置喙。他在洮州佔民屯田不計其數,又驅逃亡客戶爲佃戶替自己耕種,而其親軍在洮州作威作福,百姓苦不堪言”

老卒們這些年吃了不少苦頭,即便是本來不憤世嫉俗的,也在沉重的生活壓力下變得性子暴烈。儘管杜士儀爲他們的子侄解決了最大的問題,可多年養就的脾氣卻沒辦法一時半會改變過來,故而張久開了個頭,秦在水接了個話茬,緊跟着其他老卒頓時七嘴八舌加入了進來。

他們儘管定居在湟水城,可哪家沒有親朋故舊在這隴右各州跑,甚至於自己也有時候不得不出個遠門,再加上他們聽說的,多是底下尋常軍民之間流傳的那點事,視角大有不同。尤其是洮州刺史羅羣的劣跡,不算什麼秘密,只是一直沒人往上捅,往年幾位隴右節度即便略知一二也不敢輕易動此人而已。

杜士儀仔仔細細傾聽,偶爾會打斷再追問一兩句,等到下頭烤好的肉串送上來,噴香撲鼻讓人食指大動,這番暢談方纔告一段落,而佐餐的美酒出自湟水城中的有名酒坊,老卒們一時貪杯,最終啓程踏上歸途的時候,一個個都是面色酡紅,騎在馬上搖搖欲墜,最後還是杜士儀生怕有什麼萬一,派了人護送他們回去。

所得頗豐的杜士儀回到鎮羌齋之後,便立時命人請來了杜甫。含笑示意其在對面的坐席上坐下,他便開口說道:“子美可願意去一趟洮州?”

張興鮮于仲通和顏真卿乃是正兒八經的幕府官,而宇文審是杜士儀的弟子,現如今已經回了長安,杜甫總覺得自己形同一個打雜的,可他着實是除卻讀書,其他的完全沒經驗,也只能於着急。可要他像李白王之渙孟浩然那樣成日裡到處周遊,他又實在不是那樣的性子。因此,杜士儀一開口便是如此直截了當的要求,他立刻精神大振,連忙問道:“大帥是要我去洮州查訪什麼事?”

“沒錯,洮州刺史羅羣,乃是河隴宿將,我上任伊始就聽小吏提過此人剛愎跋扈,但那也只是傳聞,今日方纔從別人口中得知,他還有其他諸多魚肉百姓橫行不法的劣跡。然而口說無憑,我需要的是切切實實的證據,所以,我想讓你親自去一趟洮州,仔細查訪羅羣是否真像傳言中那樣居功自傲目無王法。我給你一個幫手,奏記薛懷傑。他本是洮州人,故而和你同行多有方便。你記住,行跡要隱秘,查證要準確,我不要道聽途說,要的是確確實實的證據”

年輕的杜甫本就是急公好義的性子,他略一思忖,便爽快地應道:“能爲大帥分憂,是我的榮幸我必定會竭盡全力”

“子美,那就辛苦你了。”

杜士儀含笑點了點頭,等到又囑咐了杜甫好一番,目送着人離去,他才又喚來了赤畢,囑其在家將中遴選兩個精於穩妥的人陪同杜甫前去洮州。赤畢自不會違逆杜士儀的吩咐,但思來想去,他忍不住低聲問道:“郎主緣何要囑託杜郎君去?他畢竟初出茅廬,萬一求功心切露出行跡,那時候豈不是壞了郎主的大事?我挑選幾個人潛入洮州,如若那羅羣真有斑斑劣跡,證據要多少有多少。”

“不一樣。”杜士儀搖了搖頭,推心置腹地說道,“如若罪證確鑿,要拿下羅羣,我必得先行將其從洮州他的大本營調開,如此一個月後刺史們雲集鄯州議事是最好的機會。但是,若要定他的罪名,即便我節度隴右,仍然沒有這個權力,故而到時候肯定要御史臺出馬。讓杜子美這個士人出面訪查,來日萬一有御史蒞臨隴右覆核此案的時候,就比我自己派心腹前去訪查看上去要公允明正得多。別人只會說我提攜同姓,而不會說我是聽信心腹之私言。”

這種微妙的分別,赤畢立刻恍然醒悟了過來。若非杜士儀這一次到鄯州,和上一次去雲州一樣,帶了浩浩蕩蕩一大堆人,否則在用人上頭必定又是捉襟見肘。偌大的鄯州,之前張興和鮮于仲通顏真卿私底下也訪查了不少人,可竟是幾乎沒有什麼賢達文士,否則杜士儀何止只徵辟了陸炳鬆和薛懷傑這兩個衙推奏記

第368章 翻臉第236章 殺威,告急第1084章 了卻君王天下事第31章 手足連心第548章 覆滅第414章 易主第1225章 兒孫如芻狗第829章 還君先鋒使,朔方君最賢第1152章 身首異處第256章 知合孫吳,可以運籌帷幄第1199章 又是一場清洗第911章 大雁塔上攬才俊第1231章 借刀殺人第1104章 援軍第1024章 念君舊恩情第546章 利害之下的決斷第120章 音色如珠舞有神第281章 衝撞第1249章 把水攪渾!第101章 珠聯璧合訪張旭第277章 驟貴第251章 不求騰達,但求名師庇寒士第189章 城南韋杜,去天尺五第311章 吳生求墨,不屈之音第800章 巨閹惜舊情第172章 借刀殺人第147章 出場,應變第1024章 念君舊恩情第920章 教化洗腦,胡兒有智第1092章 羣情激憤第932章 僕固之主第293章 投桃報李,憐君孤零第360章 翻舊賬第686章 監考使第901章 御前真言,東宮定第540章 衆望所歸第1145章 嚴防死守第406章 見利忘義非君子第335章 直諫的藝術第735章 替罪羊,心不平第153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764章 煽風點火第678章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第987章 封公封疆第555章 小別勝新婚第1002章 得隴望蜀第3章 援手第32章 暗鬥第459章 山高皇帝遠,自得其樂第486章 籌謀江左第508章 制舉之始,重逢之樂第241章 烽煙不絕,誰人良配?第314章 端午節上的宮怨詩第557章 天子之喜,崔氏之喜第232章 遙望長安不得歸第691章 交鋒第520章 終成正果第1048章 兩樁婚事第673章 逝者已矣,生者猶不息第587章 戮力同心第269章 恩怨幾許,豈可無回敬?第1212章 英靈在上第925章 問君心何許第523章 風雲際會第792章 王帳喋血第115章 朱坡京兆公第543章 孤身承雲州之重第1275章 真忠臣也!第60章 我家有個小九妹第302章 婚約嫁妝第686章 監考使第1065章 誰比誰更狠第1113章 一呼百應第38章 手撥琵琶亦青春第1148章 誅楊第1072章 君心涼薄第897章 劍術教習第1219章 納降第113章 近鄉情怯第935章 何處求邊功第382章 東宮見太子第2章 山雨第339章 催妝卻扇送新人第1013章 上元夜遊第427章 良才美質,憐卿無暇第961章 欺人太甚第1062章 人心所在第747章 恩威並濟第461章 決勝於千里之外第892章 風雲變幻迷人眼第2章 山雨第669章 度支精髓,令君提親第103章 美酒贈狂客,潑墨...第205章 亂象初現第260章 今科誰制頭第902章 天下之大,興亡皆苦第903章 世態炎涼,經略四鎮第261章 天下第一尉第529章 負荊請罪第866章 昭武諸胡
第368章 翻臉第236章 殺威,告急第1084章 了卻君王天下事第31章 手足連心第548章 覆滅第414章 易主第1225章 兒孫如芻狗第829章 還君先鋒使,朔方君最賢第1152章 身首異處第256章 知合孫吳,可以運籌帷幄第1199章 又是一場清洗第911章 大雁塔上攬才俊第1231章 借刀殺人第1104章 援軍第1024章 念君舊恩情第546章 利害之下的決斷第120章 音色如珠舞有神第281章 衝撞第1249章 把水攪渾!第101章 珠聯璧合訪張旭第277章 驟貴第251章 不求騰達,但求名師庇寒士第189章 城南韋杜,去天尺五第311章 吳生求墨,不屈之音第800章 巨閹惜舊情第172章 借刀殺人第147章 出場,應變第1024章 念君舊恩情第920章 教化洗腦,胡兒有智第1092章 羣情激憤第932章 僕固之主第293章 投桃報李,憐君孤零第360章 翻舊賬第686章 監考使第901章 御前真言,東宮定第540章 衆望所歸第1145章 嚴防死守第406章 見利忘義非君子第335章 直諫的藝術第735章 替罪羊,心不平第153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764章 煽風點火第678章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第987章 封公封疆第555章 小別勝新婚第1002章 得隴望蜀第3章 援手第32章 暗鬥第459章 山高皇帝遠,自得其樂第486章 籌謀江左第508章 制舉之始,重逢之樂第241章 烽煙不絕,誰人良配?第314章 端午節上的宮怨詩第557章 天子之喜,崔氏之喜第232章 遙望長安不得歸第691章 交鋒第520章 終成正果第1048章 兩樁婚事第673章 逝者已矣,生者猶不息第587章 戮力同心第269章 恩怨幾許,豈可無回敬?第1212章 英靈在上第925章 問君心何許第523章 風雲際會第792章 王帳喋血第115章 朱坡京兆公第543章 孤身承雲州之重第1275章 真忠臣也!第60章 我家有個小九妹第302章 婚約嫁妝第686章 監考使第1065章 誰比誰更狠第1113章 一呼百應第38章 手撥琵琶亦青春第1148章 誅楊第1072章 君心涼薄第897章 劍術教習第1219章 納降第113章 近鄉情怯第935章 何處求邊功第382章 東宮見太子第2章 山雨第339章 催妝卻扇送新人第1013章 上元夜遊第427章 良才美質,憐卿無暇第961章 欺人太甚第1062章 人心所在第747章 恩威並濟第461章 決勝於千里之外第892章 風雲變幻迷人眼第2章 山雨第669章 度支精髓,令君提親第103章 美酒贈狂客,潑墨...第205章 亂象初現第260章 今科誰制頭第902章 天下之大,興亡皆苦第903章 世態炎涼,經略四鎮第261章 天下第一尉第529章 負荊請罪第866章 昭武諸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