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昭武諸胡

貞觀四年太宗李世民平定東突厥之後,就把東突厥降戶安置在從靈州到幽州的北面一線。而關內道北部的六胡州,一直都是以附庸東突厥的粟特人爲主,最初是羈縻州,到了高宗調露年間方纔轉爲正州,大唐直接委派刺史管轄。此地北帶豐州、勝州,南臨京畿長安,東西連通靈州、夏州,乃是河曲之要害,氣候乾燥,地勢平緩,並沒有什麼寬廣的大河,往來全憑陸路,正是豐州南下靈州、鹽州和夏州的咽喉。

所以,當年康待賓那一場叛亂,可以說整個大唐都受到了震動,時任朔方節度使的王晙固然率先領兵平亂,隴右節度使郭知運也奉旨率兵渡黃河北上,此外,河東大同軍、橫塞軍一線的同羅、僕固等鐵勒兵馬也奉命圍剿,再加上河東天兵軍節度大使張說領兵出擊。可以說,那連場大戰的硝煙雖然已經散盡,但在場這些昭武族酋只要回想起那時候的情景,便忍不住打寒噤。

康待賓兵威最盛的時候,曾經一度打下了蘭池州都督府,可結果如何,還不是最終被打得七零八落,自己也被押送長安腰斬?

故而康無延重提舊事,一個和他年紀差不多的族老便輕咳一聲道:“杜大帥對咱們也着實算是不錯了。要知道,咱們送去的兵馬這不是過年就都回來了?而且,還發放了相應的年物。杜大帥也說了,日後不用這些兵馬常駐靈州,咱們所付出的的不過是之前那幾個月的供給罷了。”

“那是他生怕這數千兵馬駐紮靈州左近,萬一譁變的後果!”康無延沒好氣地冷笑一聲,見其他人面色各異,他索性打開天窗說亮話道,“你們可別告訴我說,不知道近來的傳聞!咱們費盡辛苦請求把那些當年的叛軍赦歸故地來是爲了什麼?還不是爲了我們自己,否則我們何必做小伏低,付出那麼大的代價?可如今呢?杜大帥從長安調了一個康庭蘭來,親自主持那些胡戶的安置事宜,我們想插手也被婉拒,用一句中原的話說,這是爲他人作嫁衣裳!”

猜忌什麼的,衆人都不願多想,王晙鎮守朔方期間也同樣是一天到晚提防那些鐵勒降戶,還有他們這些粟特人,李禕也是一樣不曾有一天放鬆過警惕,杜士儀不相信他們,這也是常理常情。可康無延直言不諱地說出他們之前付出了代價,卻可能顆粒無收,不免有人發起了牢騷。

“這倒是,奉命安置那些人的唐軍防咱們就如同防賊似的,但凡有人接近便會嚴正警告,我也聽說了,康長老想要見嫡親舅舅也被人攔了下來。”這次說話的是安鐵奴,安姓一族的族長,他抱怨了一句後,便氣咻咻地說道,“聽說那些遷回來的胡戶因爲此前被打散了安置各處,形同一片散沙,杜大帥還會親自出面爲他們選出首領。這下子可好,咱們辛辛苦苦請求把人赦歸回來,一轉眼卻讓他們高我們一等,哪有這樣的道理!”

“正是這話。”當初向杜士儀提出赦歸當年那些胡戶的請求,就是康無延首倡,故而如今此事眼看就要泡湯,他是最最惱羞成怒的。然而,他也害怕杜士儀的凌厲手段,此刻見還有人面露疑慮,他便放緩和了語氣說道,“各位,我也知道,大唐兵鋒之利,就連如今的突厥都難以抗衡,所以,我自不會自不量力,要求大家真去和杜大帥掰腕子。施加壓力的方法有很多種,這一點可以借鑑中原的兵法,比如,我們可以借刀殺人。”

安鐵奴早和康無延串通一氣,此刻自然恪儘自己這個托兒的職責:“怎麼個借刀殺人法?”

“河洛江淮回來的那些人,離開故土太久了,老一輩的人沒剩下幾個,就是當初和咱們相熟的,也早已經疏遠了,根本不會記得我們伸出手幫了他們一把,讓他們得以迴歸故地的恩情。而那些年輕的就更不用說,一個個都把咱們當成路人似的。就算將來把他們依照姓氏收入我們的族中,也指不定鬧出什麼事情來,所以,得讓他們知道厲害,知道感恩。而且,也得讓杜大帥知道,這些人不像我們,他們當年就能高舉叛旗,現在也是養不熟的狼崽子!”

安鐵奴耐不住性子,乾脆替康無延把話說了出來:“這麼說,咱們要做的事情很簡單,挑唆那些傢伙鬧事甚至於動兵,等到杜大帥狠狠將他們鎮壓下去之後,必定會醒悟到,把他們打散了安置在咱們各部當中,這纔是最好的辦法。”

“這法子好,不戰而屈人之兵!”一個胡酋大爲讚賞,甚至說出了一句自己都不怎麼懂的文言古話。

“不用咱們去和杜大帥撕破臉就行了,否則還真讓人心裡發怵。”

見衆人七嘴八舌紛紛答應,康無延知道經過從前康待賓那件事,沒有人再願意貿貿然和大唐交兵,他自己也是一樣。只不過,一個人去做這種事,總比不上把所有人拉下水來得好。於是,當這除夕夜的飲宴散去之後,衆族酋迴歸之後,紛紛派出了心腹人等前去那些赦歸胡戶的安置地,尋找可趁之機。畢竟,大過年的,唐人也要過節,總不至於像平日裡那樣防範森嚴。

長途跋涉回遷故地的第一批胡戶,如今已經來了大約三千餘人,其中大多來自河洛,少部分來自於江淮。其中多是康、安、何、石這四姓,也就是康待賓起兵反唐,打算叛歸突厥的嫡系人馬。多年的異鄉生涯,老一代死的死,活下來的也已經滿臉皺紋,年輕一代長自異地他鄉,從小就知道自己和當地人不同,而且官府一直都嚴加巡查監管,從來只能從長輩的口中聽說六州舊地是什麼樣子。

如今回到了宥州,但只見草原無邊無際,天地寬廣無垠,有人喜歡,也有人更習慣中原生活,因而磕磕絆絆大小紛爭不斷。再加上當年散居各處,官府嚴防串聯,他們也沒個真正能壓服所有人的首領。

康庭蘭和當年跟隨王晙平定六胡州之亂,獲封左威衛大將軍的康植是遠親,很早就徙居洛陽,但憑着他姓康,母親出自安氏,典型的胡人相貌,而且又能說一口流利的粟特語和突厥語,在整個安置過程中起到了相當關鍵的作用。

他將這批遷回來的胡戶按照姓氏分成一個個部族,其中康姓和安姓最多,都有四百餘口,石姓則是三百餘口,餘者多半都是二百多甚至一百多的小羣落。而後,他親自遍訪各族,與老者攀談,選出年高而又通事理的作爲族長,此次過年又發放了一批物資,初步穩定了人心。

這一日是正月初三,他再次帶着十餘親兵造訪了康姓族人的聚居點,正在和長老康特仁言笑盈盈攀談之時,卻只聽外間好一陣喧譁,緊跟着就是十餘人手持利刃的青年闖了進來。見此情景,康特仁登時大驚失色,尤其是發現其中竟然還有自己的幼子,他更是又驚又怒:“你們這是幹什麼?”

“康將軍,我們當年背井離鄉從這裡被遷到了內地,現在又吃了無數苦頭遷了回來,如今還只是過第一個年,還沒來得及讓所有人住在遮風擋雨的帳篷裡,還沒來得及讓上上下下都能喝酒吃肉,官府就打算從我們中間徵兵,還打算徵重稅,這是把我們當成待宰羔羊嗎?”

六歲隨父親遷居內地,那種顛沛流離的艱苦,至今康德勒還能記得清清楚楚,而這次遠道跋涉迴歸,放棄已經熟悉的家園,他只覺得心下煩躁至極,因而一聽到傳聞就立刻炸了。此時此刻,氣勢洶洶闖進來的他在質問了這麼一番話後,便揮舞着手中的長刀,氣急敗壞地嚷嚷道:“阿爺,我們忍了這麼多年,吃了那麼多苦,現在回來了還不能安安穩穩過日子,這種生活我受夠了!”

自己身上肩負了怎樣重大的任務,康庭蘭事先心裡有數。他曾經無數次設想過這些赦歸胡戶中發生騷亂的可能性,也許是當年那些老人不甘寂寞,也許是年輕一代對於宥州的陌生,如今發生的情況自然是後者。因而,他並沒有任何驚慌失措,而是從容起身反問道:“所謂徵兵和徵重稅的話,爾等是從何處聽來的?我身負杜大帥之命,總領此次安置你們的事,從未聽過這樣的傳言!”

“你別想瞞騙我們,你當着大唐的高官,早已不是我們的族人了!杜大帥分明沒安好心!”

聽到那康德勒迸出這麼一句話,康庭蘭不禁嗤笑道:“沒安好心?你們遠道跋涉回來的時候,帶了些什麼東西?而現在安置你們的宥州這三縣,從帳篷到牛羊到牧場,你們認爲是憑空掉下來的?你們都不是三歲小孩,一頭牛多少錢,一頭羊多少錢,而一頂油氈帳篷,又是多少錢?徵重稅,徵兵打仗?你們先問問自己的良心,如今你們吃的用的住的,用了杜大帥多少錢?”

此話一出,不但康德勒爲之語塞,就連其父康特仁也不禁點頭。杜士儀通過之前那場勝仗,從骨頡利敗軍身上撈了一大票,從突厥登利可汗的互市那兒又撈了不小的一票,再加上櫃坊飛票這樣的商業運作從中抽頭,亦是獲得了穩定的進項,這才能夠分批安置這些遷回之時幾乎一窮二白的胡戶。可這些事外人哪裡曉得?聽到康庭蘭和他們計算這些,有的人腦袋冷靜了下來,不禁懷疑起了外頭的說辭,但也有人反而被衝昏了頭。

康德勒背後的一個提着弓箭的年輕人便怒不可遏地叫道:“胡說八道,你這是狡辯!”

話音剛落,說時遲那時快,他擡手拉弓搭箭,竟是徑直衝着康庭蘭一箭射去!

第376章 貴主親做媒第905章 三蕃朝千秋第758章 乾坤大挪移第169章 美人心計第401章 相逢一笑道國策第202章 靈犀第130章 萬年縣試第609章 許君給事中第608章 河東節度第1127章 兵鋒何指第799章 天子賜琵琶第695章 奉呈忠心第321章 縱橫睥睨無敵手第1118章 西域之爭第197章 賞春會上羣英萃第565章 敲山震虎第648章 拔解,軍陣第376章 貴主親做媒第452章 氣勢凌人攆長史第498章 原是故人伎倆第41章 故人相見未從容第1060章 兒女之孝第390章 親友最知音第1222章 深夜殺機第1262章 如同笑話的推舉第366章 速刑杖殺,滅口遭疑第196章 紅粉知己第1160章 興慶宮大清洗第604章 口蜜腹劍第996章 兄弟離心第50章 禮有大倫第638章 委君經學博士第272章 當頭一棒第827章 節堂舞劍第100章 紅袖添香更添亂第615章 請雲州過所第990章 異域團圓第553章 慈悲爲懷第1239章 成王敗寇第622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934章 美人計第260章 今科誰制頭第1270章 有毒的誘餌第914章 分崩離析第921章 傳首問罪第237章 心若鐵石語如刀第675章 送客茶後莫登門第1047章 國士第618章 相交之道第473章 極品好茶,利於美白第658章 族消和同化第854章 血戰出強將第1277章 終章一 華年不再第243章 願君此去上青雲第487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第206章 爭鋒第48章 但願年年好第325章 離心離德第976章 海闊憑魚躍第483章 急於求成第410章 組合拳,忙示好第554章 賜名霽雲第716章 宰相吵架,杜郎勸架第1122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258章 聚散有時,贈君部曲第150章 自留虎穴第1272章 亂成一鍋粥第766章 薦君鴻詞科第771章 談崩了?第612章 老驥慧眼,託以俊傑第481章 鄂州品鮮論茶道第2章 山雨第427章 良才美質,憐卿無暇第871章 連環套,計中計第714章 死不放手第253章 親朋知己,人生最樂事第303章 不招人嫉是庸才第100章 紅袖添香更添亂第1090章 廢物利用第1127章 兵鋒何指第749章 不遭人嫉是庸才第1065章 誰比誰更狠第20章 招搖逢窘迫第206章 爭鋒第877章 一波更比一波高第1208章 不死軍魂第744章 正副之別,高下立分第109章 要挾,敗露!第192章 帝妃會羣英第1105章 反擊第404章 強項令第905章 三蕃朝千秋第189章 城南韋杜,去天尺五第865章 慶豐年中暗流涌第714章 死不放手第601章 吾兒廣元,採煤供幽州第1081章 雙殺第591章 當頭一棒第63章 師生之心第893章 國之柱石,一方父母
第376章 貴主親做媒第905章 三蕃朝千秋第758章 乾坤大挪移第169章 美人心計第401章 相逢一笑道國策第202章 靈犀第130章 萬年縣試第609章 許君給事中第608章 河東節度第1127章 兵鋒何指第799章 天子賜琵琶第695章 奉呈忠心第321章 縱橫睥睨無敵手第1118章 西域之爭第197章 賞春會上羣英萃第565章 敲山震虎第648章 拔解,軍陣第376章 貴主親做媒第452章 氣勢凌人攆長史第498章 原是故人伎倆第41章 故人相見未從容第1060章 兒女之孝第390章 親友最知音第1222章 深夜殺機第1262章 如同笑話的推舉第366章 速刑杖殺,滅口遭疑第196章 紅粉知己第1160章 興慶宮大清洗第604章 口蜜腹劍第996章 兄弟離心第50章 禮有大倫第638章 委君經學博士第272章 當頭一棒第827章 節堂舞劍第100章 紅袖添香更添亂第615章 請雲州過所第990章 異域團圓第553章 慈悲爲懷第1239章 成王敗寇第622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934章 美人計第260章 今科誰制頭第1270章 有毒的誘餌第914章 分崩離析第921章 傳首問罪第237章 心若鐵石語如刀第675章 送客茶後莫登門第1047章 國士第618章 相交之道第473章 極品好茶,利於美白第658章 族消和同化第854章 血戰出強將第1277章 終章一 華年不再第243章 願君此去上青雲第487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第206章 爭鋒第48章 但願年年好第325章 離心離德第976章 海闊憑魚躍第483章 急於求成第410章 組合拳,忙示好第554章 賜名霽雲第716章 宰相吵架,杜郎勸架第1122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258章 聚散有時,贈君部曲第150章 自留虎穴第1272章 亂成一鍋粥第766章 薦君鴻詞科第771章 談崩了?第612章 老驥慧眼,託以俊傑第481章 鄂州品鮮論茶道第2章 山雨第427章 良才美質,憐卿無暇第871章 連環套,計中計第714章 死不放手第253章 親朋知己,人生最樂事第303章 不招人嫉是庸才第100章 紅袖添香更添亂第1090章 廢物利用第1127章 兵鋒何指第749章 不遭人嫉是庸才第1065章 誰比誰更狠第20章 招搖逢窘迫第206章 爭鋒第877章 一波更比一波高第1208章 不死軍魂第744章 正副之別,高下立分第109章 要挾,敗露!第192章 帝妃會羣英第1105章 反擊第404章 強項令第905章 三蕃朝千秋第189章 城南韋杜,去天尺五第865章 慶豐年中暗流涌第714章 死不放手第601章 吾兒廣元,採煤供幽州第1081章 雙殺第591章 當頭一棒第63章 師生之心第893章 國之柱石,一方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