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相逢一笑道國策

甫一見到宇文融,杜士儀便覺察到這偌大的屋子裡彷彿瀰漫着一股難言的僵硬氣氛,心中快速一思量,便露出滿臉訝色上前行禮道:“宇文中丞什麼時候到的成都?恕我剛剛到任之後,便去了各村鎮查探民情,竟是絲毫不知道中丞要來的消息”

宇文融原本還惱怒杜士儀竟然偏偏在自己抵達成都的時候避而不見,此刻見杜士儀直截了當地說不知道,他頓時心中一動,遂用似笑非笑的眼神掃了一眼那幾個臉色不一的成都縣廨屬官,這才和顏悅色地說道:“你初來乍到就去下頭微服私訪,沒顧得上我來,這本也無可厚非,可我要來巴蜀巡視之事,是此前就已經定好的,雖說一路行程快,可沒人提醒你一聲,這倒是有些奇了。

見素來連各州刺史都不放在眼裡的宇文融,言談之間竟顯然偏袒杜士儀,縣尉王銘頓時暗自咬牙,才說了一句杜明府走得急我們不及提醒,就驟然領受到了宇文融那無比凌厲的目光。

“來不及提醒?笑話,說一句話才只要多大的功夫,費多大的事不要以爲我長年累月在京城任官,就以爲我不懂下頭的詭譎伎倆全都給我退下,我有事和杜明府商議”

自從張嘉貞倒臺之後,宇文融官職日漸顯要,再加上大多數時候都要在外巡查括田括戶和勸農事宜,因而在京城日子不多,和杜士儀的往來自然也並不扎眼,如大多數官職卑微的外官就完全不知情。因而,四個屬官發現最初進縣廨時還沉着臉的宇文融,此刻竟把氣都撒在了他們頭上,反倒對杜士儀好說話得很,幾個人即便心裡大爲鬱悶,可誰也不敢違逆宇文融這新晉的天子信臣,不得不忍氣吞聲地退了下去。

而他們一走,宇文融又直接屏退了左右從者,等到大門關上,他方纔笑吟吟地對杜士儀說:“怎麼,你這在京城博得拼命杜十九郎美譽的直臣,難道到了成都竟然連這幾個屬官都轄制不住?”

“有宇文兄虎威,當然得借一借。我上任次日去拜見張使君不果,第三天就離成都去往下頭各村鎮訪查了,也沒理會這些傢伙的小心思,卻沒想到竟然險些錯過了宇文兄到成都的日子。若非正巧趕回來,只怕就着實怠慢宇文兄你這位上官了。”

“哈哈,我就知道你定然不會這般無能。”

杜士儀出爲外官的事,宇文融也曾經向李林甫打探過,而後又查證了一番,隱隱約約便猜測到了杜士儀離京的真正緣由,無非是生怕太子李嗣謙繼續癡纏上來。而此前杜士儀因張說舉薦在麗正書院修書一年有餘,在他看來,更是張說的以退爲進之計,目的是讓杜士儀止步爲一詞臣。

儘管他祖父宇文節當年曾經官居尚書右丞,可因爲和房遺愛友善,在那樁謀反案中受到牽連,一度流配桂州。也正因爲如此,他的門資遠遠比不上其他官宦子弟,入仕以來的步子走得格外慢。而母家韋氏又在韋后之亂中受到波及,大不如前,所以他分外希望能夠聚集一批能人賢士在身邊,憑着這幾年奠定的基礎一舉入主政事堂。所以,既然認定杜士儀是有能者,和如今的中書令張說彷彿也不怎麼對付,他自然不吝表示善意。

“來來,給我說說,你這新官上任便下去訪查,都查到些什麼?”

杜士儀知道宇文融是行家,也就把自己當初在張儀樓上所聽到的主客不和爲引子,然後說起了自己在底下各村鎮打探到的具體情況。

儘管大規模的括地括戶已經結束,整個大唐上下總共蒐羅出了八十萬戶隱戶,這已經讓李隆基喜出望外,但宇文融卻知道這不過是冰山一角。就猶如成都一個縣城,當初上報的客戶是一千二百餘,可按照杜士儀在六個小村查訪到的情況,每個村的隱戶都有一二十不等,再加上更多不是以務農爲生的,戶籍不在這裡的客戶,至少絕不下兩千戶

可宇文融並不打算盲目擴大戰果,此刻皺了皺眉便開口說道:“這些且不必深究了,畢竟,如何讓這些隱戶就地安居,等蠲免賦稅的年限過去之後,就能夠向朝廷繳納稅賦,這纔是重中之重。”

杜士儀心領神會,含笑點頭道:“我也知道宇文兄必然不會貿然追查到底,所以我此次也並非只是爲了清查隱戶客戶,更多的卻是想看看他們和本土之人相處得如何,結果並不容樂觀。本地人除非是蠲免課役的衣冠戶,其他都要負擔租庸調和地稅戶稅,可這些客戶卻能夠蠲免數年,兩相一比較,安知本地以賦役爲苦的,會不會就此出逃?賦役如此,貢舉更甚……”

他這話還沒說完,宇文融就斬釘截鐵地說道:“賦役可免,貢舉卻絕不容混淆。若有寄籍的衣冠戶也就罷了,否則除非繳納賦稅,這些客戶子弟,不得參加州縣貢舉。”

杜士儀還沒提到具體的例子,就得到了宇文融的如此回覆,他頓時暗歎一聲,心想怪不得李白一直等到天寶方纔真正名揚天下,走上仕途更是波折重重,這客戶兩個字頂在頭上,果然讓有才者難以進入仕途。

只宇文融如今執行的是國策,此人又極其難以說服,他便略過這一點,又繼續說道:“至於因爲開荒而取水,乃至於爭水爭田界爭宅基地,主客之間的紛爭已經愈演愈烈,所以,我這一任的重心怕就得放在此前在括田括戶中上了籍冊的客戶如何真正安居,到時候如何繳納賦稅,如何與居人能夠相安無事上

“好,好,你能夠有這般認識,我果然沒錯看你”

見杜士儀果然並不是爲了指摘自己此前的策略有失,而正在想着如何施政解決問題,宇文融這才高興了起來。他霍然站起身來回走了兩步,這才轉身目光炯炯地看着杜士儀,笑容滿面地說道:“對了,我也送你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和張嘉貞同處一座成都城,想必你心裡也是要多難受有多難受。他的好日子到頭了,之前陛下賜死了王守一,張說趁機給張嘉貞又上了一回眼藥,因而這會兒,去益州大都督府傳旨的人應該已經到了。他這益州長史是做不成了,接下來便是貶台州刺史,那可不是什麼好地方,興許他就得死在那兒了”

和張嘉貞同處一城,確實不是什麼美妙的體驗,因而李隆基既然肯把人挪窩,杜士儀當然再高興不過了。只是想想張嘉貞一度風光到在政事堂中一言九鼎,源乾曜被壓制得幾乎出不了聲,如今卻落魄到這個地步,他心裡難免生出了世態炎涼之感。然而,相比替張嘉貞的遭遇嘆息,他還有更想做的事,躊躇片刻便試探道:“那不知道新任益州長史是誰?”

“這就是我想和你說的”

宇文融立時換上了滿臉正色,一字一句地說:“是張說的心腹,此前任過尚書右丞,刑部尚書,又出任過三回刺史的範承明。雖則河內範氏並沒有出過多少高官顯貴,但張說自稱河東張氏,可也並非什麼正支嫡脈,而範家好歹還出過一個天后年間的宰相範履冰,這範承明便是其從子,算是範家如今官階最高的人了。張說對我芥蒂防範很深,此人既然出任益州長史,極可能要在主客上頭做文章,你自己有數就是。”

杜士儀請出爲縣令,心中也思量過切切實實做些實事,倒並不懼有人壓制。此刻既然宇文融預先對他提了個醒,他就點點頭道:“我知道了,多謝宇文兄提醒。他若是公允明正最好,若是不能,我卻也不會輕易退讓”

“好好,這蜀中有強項令如你,我就放心了”宇文融哈哈大笑,竟彷彿杜士儀不是小小的成都縣令,而是兼着益州長史一般。

等到晚間在縣廨設下接風宴時,宇文融卻又因爲宴席上酒菜過奢,板着臉責備了兩句,雖則謝罪的是杜士儀,可原本備辦這一切的縣丞於陵則卻甚感面上無光。

而當宇文融又把隨侍自己巡查的幾個判官請了進來同席,他們見杜士儀和其中一人一相見,便又驚又喜地行禮互相問候,話裡話外極其熟絡。等到從兩人的言談之中得知,那個掛了監察御史銜的郭判官,竟然是杜士儀當年任萬年尉的同僚,人還是杜士儀舉薦給宇文融的,他們登時後悔不迭。

照此看,杜士儀豈不是和宇文融關係極其不一般?

而宇文融請了這些判官入座之後,便指着郭荃對杜士儀笑道:“此次我奉旨又出任廉察使,一路行色匆匆,而因爲聖人要封禪之故,我不日就要趕回洛陽去。郭荃此次要留下來巡查劍南道,他既然是你的舊同僚,你可得多多照應他一些”

杜士儀登時心中一動,見郭荃立時對自己含笑點頭,他當即爽快地答應了下來。這一頓飯觥籌交錯,他和宇文融以及郭荃等判官固然是吃得盡興,就可憐下頭四位忝陪末座的屬官難受之極,一個個不但要面上陪着笑臉,還得時常應付宇文融那纏槍夾棒的問題。

用宇文融的話來說,杜士儀初來乍到,這成都縣的人事物事,不問你們還能問誰?

第14章 蝗患猛如虎第906章 滅國之功何不圖?第332章 風光提親事第759章 未有凌雲志,豈非大丈夫?第1067章 經略終章二變天第668章 出兵和留守第947章 日月換新天第340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第1275章 真忠臣也!第507章 拜見師長第567章 無恥小人的下場第179章 喜慶年節,盛世氣象第1180章 人心散了的大燕朝第1100章 大亂將起第335章 直諫的藝術第462章 仗義者誰人第421章 酒酣之際話家國第581章 大局已定第924章 千里終南三日回第533章 最毒婦人心第1243章 苦肉計砸了第602章 雙姝使幽州第179章 喜慶年節,盛世氣象第1197章 誰死誰生第65章 玉真公主第1124章 擁戴太子第975章 瞞天過海第988章 一呼百應,賜刀贈金第1150章 過馬嵬驛不見君第983章 跑官第460章 運籌於帷幄之中第1012章 君子不黨第427章 良才美質,憐卿無暇第821章 誰人技高一籌?第735章 替罪羊,心不平第340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第1005章 不疑第921章 傳首問罪第699章 薦才於天子第154章 今夜星光燦爛第794章 楊家有女初長成第650章 巡軍第1273章 名不正言不順的新君第262章 纔出試場,又爲試官第179章 喜慶年節,盛世氣象第737章 節度幕府第880章 闖宮第293章 投桃報李,憐君孤零第354章 求親第120章 音色如珠舞有神第2章 山雨第1127章 兵鋒何指第568章 天子之賞第506章 了卻前事,調令回京第125章 此曲只應天上有第661章 張九齡第885章 天倫之樂第381章 鷹擊長空,一箭雙鵰第58章 子肖其母,趙國夫人第447章 上敲下打,吐蕃疑人第71章 龍飛鳳舞書酒籌第595章 另置別縣第993章 四方雲涌,副大都護第347章 羣情激憤第329章 大難來時不離棄第452章 氣勢凌人攆長史第812章 貪得無厭第316章 紛至沓來的佳人們第912章 雛鷹放飛第215章 塵埃落定第496章 賓主盡歡,破空一箭第246章 金枝玉葉無福求第1206章 潛入和策反第1055章 貪利者上鉤第508章 制舉之始,重逢之樂第968章 割袍斷義乎?第1039章 將星雲集第444章 朝堂三打一第974章 勾魂奪魄,香消玉殞第367章 聖心何在第326章 府試,廢后!第371章 怨心深種,豐收大歸第1035章 亂第489章 一團和氣第759章 未有凌雲志,豈非大丈夫?第756章 親迎入城第1232章 死中求活第958章 玲瓏心竅第1208章 不死軍魂第1196章 翻臉第543章 孤身承雲州之重第670章 結親還是結仇?第36章 事了拂衣去第184章 天子之怒第44章 盛氣凌人第1270章 有毒的誘餌第83章 同姓之誼,憶往昔崢嶸蕭索第1177章 巧言勸弒父第251章 不求騰達,但求名師庇寒士
第14章 蝗患猛如虎第906章 滅國之功何不圖?第332章 風光提親事第759章 未有凌雲志,豈非大丈夫?第1067章 經略終章二變天第668章 出兵和留守第947章 日月換新天第340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第1275章 真忠臣也!第507章 拜見師長第567章 無恥小人的下場第179章 喜慶年節,盛世氣象第1180章 人心散了的大燕朝第1100章 大亂將起第335章 直諫的藝術第462章 仗義者誰人第421章 酒酣之際話家國第581章 大局已定第924章 千里終南三日回第533章 最毒婦人心第1243章 苦肉計砸了第602章 雙姝使幽州第179章 喜慶年節,盛世氣象第1197章 誰死誰生第65章 玉真公主第1124章 擁戴太子第975章 瞞天過海第988章 一呼百應,賜刀贈金第1150章 過馬嵬驛不見君第983章 跑官第460章 運籌於帷幄之中第1012章 君子不黨第427章 良才美質,憐卿無暇第821章 誰人技高一籌?第735章 替罪羊,心不平第340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第1005章 不疑第921章 傳首問罪第699章 薦才於天子第154章 今夜星光燦爛第794章 楊家有女初長成第650章 巡軍第1273章 名不正言不順的新君第262章 纔出試場,又爲試官第179章 喜慶年節,盛世氣象第737章 節度幕府第880章 闖宮第293章 投桃報李,憐君孤零第354章 求親第120章 音色如珠舞有神第2章 山雨第1127章 兵鋒何指第568章 天子之賞第506章 了卻前事,調令回京第125章 此曲只應天上有第661章 張九齡第885章 天倫之樂第381章 鷹擊長空,一箭雙鵰第58章 子肖其母,趙國夫人第447章 上敲下打,吐蕃疑人第71章 龍飛鳳舞書酒籌第595章 另置別縣第993章 四方雲涌,副大都護第347章 羣情激憤第329章 大難來時不離棄第452章 氣勢凌人攆長史第812章 貪得無厭第316章 紛至沓來的佳人們第912章 雛鷹放飛第215章 塵埃落定第496章 賓主盡歡,破空一箭第246章 金枝玉葉無福求第1206章 潛入和策反第1055章 貪利者上鉤第508章 制舉之始,重逢之樂第968章 割袍斷義乎?第1039章 將星雲集第444章 朝堂三打一第974章 勾魂奪魄,香消玉殞第367章 聖心何在第326章 府試,廢后!第371章 怨心深種,豐收大歸第1035章 亂第489章 一團和氣第759章 未有凌雲志,豈非大丈夫?第756章 親迎入城第1232章 死中求活第958章 玲瓏心竅第1208章 不死軍魂第1196章 翻臉第543章 孤身承雲州之重第670章 結親還是結仇?第36章 事了拂衣去第184章 天子之怒第44章 盛氣凌人第1270章 有毒的誘餌第83章 同姓之誼,憶往昔崢嶸蕭索第1177章 巧言勸弒父第251章 不求騰達,但求名師庇寒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