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楊家有女初長成

上一次固安公主迴歸時,金仙公主還巧笑嫣然,如今她終於回到了東都洛陽,卻已經只能面對那一尊神主,心頭自是難免黯然。

請玉真公主帶着她去拜祭過一番之後,回到安國女道士觀,她便只覺得乍一回東都後那種透不過氣的壓抑感一下子疏解了好些。因爲杜士儀牽線搭橋,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當初幫了她很多忙,故而她對二人也深爲敬重,可即便如此,她回京之前做的很多準備,甚至於在突厥做的那一樁大買賣,卻是絕對不能對任何人說的。故而久別重逢敘別情之後,她便探問道:“觀主,不知如今公孫大家可好?”

“公孫?”玉真公主不意想固安公主竟然問了公孫大娘,微微一愣後就笑道,“她是梨園的樂營將,阿兄恩寵看重,也不知道多少人從她學劍舞,也算是個大忙人了。這麼多年,當年覬覦她的人如今都死了心,她平日進出也輕鬆不少。我倒是忘了,她那寶貝弟子如今嫁了人,正在雲州,可是她託你看望公孫?”

“正是。”既然玉真公主都這麼猜測了,固安公主自然順勢點了點頭,“嶽五娘倒是一直都想回來看她的,可宮門深深,總是不便。再加上嶽五娘那脾氣,最討厭權貴雲集的兩京,故而她們師徒一別多年,也只是互通書信,卻是多年沒見面了。”

“這也好辦。別人相請,公孫大多是能推託就推託,可我相請,她總會給幾分薄面。更何況知道你如今暫居我處,她應該能夠明白。”玉真公主含笑答應後,便喚來了霍清,“你且去宮中梨園傳個信,就說我和元娘許久不見公孫劍舞英姿,請她過來一敘。”

霍清應聲而去,兩位身份迥異,卻同樣都是孑然一身的金枝玉葉閒話往昔,一時都覺得時間如同白駒過隙,悵惘非常。一晃十餘年,她們都已經年華老去,容顏不再,而更加無法抗拒的是心境的蒼老,看了太多的起起落落悲歡離合,哪裡還有少女時的爛漫心境?兩人不約而同沉默了好一陣子,還是固安公主突然想到今日來此沒有見到的另一個人,顧盼左右後方才疑惑地問道:“對了,今日怎不見太真?”

一說到這個幾乎當成女兒一般的愛徒,玉真公主便流露出了深深的無奈。當着固安公主的面,她也沒有遮掩什麼,直截了當將武惠妃欲聘玉奴爲壽王妃之事合盤托出,果然就只見固安公主遽然色變,她不得不苦笑着解說其中關節

“要說太真和壽王年歲相當,若是聘爲壽王妃,也不辱沒了她,可君禮當日分明是對此極其不喜,甚至還爲此特意求過我,務必想辦法阻止此事。而且我自幼長於帝王家,更是知道這王妃有多不易爲。再者,十八郎固然相貌俊秀儀表堂堂,可在女色上頭也是學了阿兄,風流倜儻,身邊受寵的宮人少說也有十餘人,玉奴這王妃須不好當可楊家人對此卻熱衷得很,今天又請了她回去。唉,太真即便入道爲女冠,可女冠又並非比丘尼,我真怕對不起君禮的託付

在固安公主心裡,她生母早死,儘管生身父親還在世上,更有嫡母藍田縣主和諸多同父異母的兄弟姊妹,但於她而言,那些人都不過是熟悉的陌生人而已,全無半點情分,這世上真正的親人,便是杜士儀這個義弟。所以,他的親朋好友便是她的親朋好友,他的徒弟也就是她的徒弟,更何況當初金仙公主玉真公主和司馬承禎帶着玉奴北上雲州,她曾經帶着他們盡覽風光,對天真爛漫的玉奴也喜愛得很。

即便如今皇太子的東宮儲位岌岌可危,倘若武惠妃最終謀劃成功東宮易主,玉奴便可由壽王妃一舉變成東宮太子妃,可她絲毫不覺得這就是好事。

大唐歷來那麼多太子妃,可有一個好下場的?一個都沒有不是隨着被廢的太子而淪爲庶人,就是縱使能由太子妃而冊爲皇后,被廢而終,再然後還有如韋后這樣亂政被殺的

所以,等跟着侍女來到了玉真公主爲自己安排的居處,她就派張耀出去打聽玉奴的近況。約摸大半個時辰後,張耀就匆匆回來說:“太真娘子回來了先去見了觀主,觀主告知她貴主如今暫居安國女道士觀,所以她大約一會兒就會過來向貴主問安。”

正如張耀所說,只不過片刻,玉奴就匆匆來了。雖是一身女冠的打扮,可穿在她的身上,卻越發襯得她膚白如雪,玉容如畫。兩人一別多年未見,固安公主一見她頓時又驚又喜,竟是起身疾走了幾步,忘情地按住了玉奴的肩膀。

“一別就是八年,好孩子,沒想到你這麼大了”

玉奴母親早逝,父親也已經過世數年,雖有姊妹,可嫁人的嫁人,尚小的尚小,叔父楊玄畦固然對她不錯,可終究隔了一層,嬸母就更不用說了,還不如玉真公主待她真心。此刻聽到固安公主這流露真情的話,她忍不住淚盈於睫,張了張口後,許久方纔吐出了姑姑兩個字。這一聲姑姑叫得固安公主心都化了,一時緊緊把人擁在懷裡,足足好一會兒,她方纔鬆開懷抱,卻又拉着人到自己身邊坐下。

“這些年可還好麼?”

“嗯,我很好,讓姑姑惦記了。”玉奴習慣性地這麼答了一句,卻見固安公主倏然目光轉厲,她頓時愣住了。

“不要騙我,觀主什麼都對我說了”固安公主直截了當戳破了玉奴的謊言,見她果然露出了難以抑制的慌亂,繼而就低下頭去,她索性伸出手把人攬在懷裡,“你師傅和師孃,一直都很疼你,你師傅知道我要回京居住,更是託付我,一定要讓你平安喜樂,不爲他人左右。就是適才觀主字裡行間,也全都是不贊成那件事的。玉奴,只要你不願意,縱使竭盡全力,姑姑也不會讓你去當什麼壽王妃”

“姑姑……姑姑”

這一次,玉奴終於忍不住簌簌掉下了眼淚。這次回去看叔父和嬸母,她的姊姊們全都來了。大姊玉卿也好,三姊玉瑤也罷,一提到武惠妃的打算,全都是喜形於色,明示暗示全都是讓她一定要答應。就連口中說什麼一切都隨她心意的叔父,說的也都不外乎這樁親事若是能成的好處。可相比這些,她心煩意亂從楊家出來,漫無目的四處亂走,最後找了一家僻靜的道觀想要散散心時遇到的那個人,聽到的那番話,纔是讓她真正委實難決的。

“別哭,別哭,若是有什麼話,儘管對姑姑說”

知道杜士儀能叫固安公主一聲阿姊,自己儘可以把那些難題都倒出來對她說,可是,想想那人的告誡,玉奴最終咬了咬嘴脣,卻是低聲說道:“多謝姑姑關切,我……我沒事。別因爲我的事,讓你們這般爲難……”

“爲難什麼,女子一生最怕的,便是嫁錯人我已經無可挽回,你師尊是因爲不想挽回,你難道不想像你師孃一樣,嫁一個最出色的男子,平安喜樂度日?”

玉奴拼命搖頭,最終突然使勁擦了擦眼睛,竟是就這麼站了起來,低着頭說:“總之,姑姑不要擔心我的事了。”

見玉奴就這麼扭頭奔出了屋子,固安公主頓時愣在那兒,心中飛快思量了起來。那些出身尊貴而又相貌俊朗的男子,尤其是如壽王李清這樣得天獨厚的,素來是兩京官宦人家嫁女的理想對象。而當今天子爲皇子選妃,往往擇選的都是看似名門大姓,父祖兄弟的宦途都很平常的,從這一點來說,玉奴自然不會不夠格。至於武惠妃的私心是如何想的,她就是用腳趾頭也能夠想到,不外乎是藉助婚姻,爲壽王李清外結強援。可是,李隆基爲何會對這樣一件事彷彿不聞不問?

而玉奴一路飛奔,直到把房門反鎖,將自己關在房裡,她才軟軟地就這麼坐在了冰冷的地上。

“大帥如今看似節度一方,風光無二。可十年後,大帥不過四十出頭,正當盛年;二十年後,大帥不過年過五十,大抵朝中宰相,也少有剛過五十便入政事堂的。所以,十年後則何如?二十年後則何如?便是聖人不忌,安知旁人不會暗懷嫉恨?便不說其他,只說娘子婚事,焉不知是某種試探?娘子若爲己着想,爲大帥着想,還請將此事等閒視之,順其自然,只聽聖命即可”

順其自然,只聽聖命?也就是說,她只需要乖乖等待天子表現出真正心意就好?

玉奴扶着地面艱難站起身,跌跌撞撞上了前去,找出了那一把昔日孩童時習練所用的琵琶,一來二去調好了弦,繼而便撥奏了起來。在那如泣如訴的琵琶聲中,她想到幼年時杜士儀教自己琵琶的情景,想到了他帶着自己見神仙師孃的情景,想到了從雅州扶柩歸來時,從者談及父親在雅州那數年間,躊躇滿志施政一方,嘆息平生幸得遇伯樂的情景……不知不覺,她的眼淚已經糊滿了眼睛。

她在背後也曾經聽說過一些流言蜚語。比如說天子將苗延嗣派去隴右任採訪處置使,也有制衡杜士儀的意思;比如說如今政事堂三相之中的李林甫,和杜士儀便是對頭,故而對其深忌;比如說,武惠妃這一次婚姻之議,不止是想聘她爲壽王妃,其實要緊的是,打探明白杜士儀的真正心意,看他是否在暗中支持如今東宮中的皇太子;至於天子的心意,那更是說不清道不明……她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有些事情她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知道

即便幫不上遠在隴右的師傅,可她至少不能拖後腿絆住他的腳步她不能光是聽天由命,她至少得真正直面那位至尊天子

第978章 新婚燕爾,御前言志第472章 兵不厭詐第1189章 衆望所歸第91章 夜半春心動第859章 何爲人上人第63章 師生之心第1152章 身首異處第453章 敗者黜,勝者升第1186章 內外交困的李隆基第899章 昔日故人今雄主第119章 無價之寶第1129章 風雨飄搖的東宮第1248章 驚天動地的登聞鼓第720章 忽悠和跑官第1211章 生死之間第150章 自留虎穴第82章 崔氏奔告急,杜郎護馳歸第452章 氣勢凌人攆長史第439章 兩稅第180章 罷相之由,仗義相助第474章 託以愛子,教諸愛徒第1057章 諍諫諷諫第108章 驚變第361章 欲撼張嘉貞,捶死王胖子第763章 百事農爲本第357章 狗急跳牆第658章 族消和同化第188章 名相風儀世無雙第575章 大敵當前第955章 兩面可汗第40章 銅膽鐵腕第853章 凱旋第725章 團拜辭諸相第1033章 羅鉗吉網第448章 拒之門外,三尚四論第82章 崔氏奔告急,杜郎護馳歸第169章 美人心計第637章 州學講春秋第550章 託君以軍權第817章 事後算總賬第1255章 不是兵諫的兵諫第858章 夾起尾巴隱忍第573章 備戰請纓第560章 明修棧道第703章 玉奴歸來第629章 巧言令色,雷厲風行第1021章 寧極堂前話聯姻第1237章 破城第401章 相逢一笑道國策第500章 失心瘋第554章 賜名霽雲第1135章 烏合之衆第176章 曲江之會,書生論戰第122章 貴客盈門賀生辰第1094章 孺慕第1131章 火中了斷君臣義第864章 軍功由邊釁起第524章 師徒第564章 負荊請罪,觥籌慶功第272章 當頭一棒第1008章 故人已老第14章 蝗患猛如虎第646章 名士雲集第1256章 不記名投票推舉第948章 野心勃勃第247章 舉杯銷愁愁更愁第438章 再一次的交鋒第1063章 公道人心第792章 王帳喋血第290章 殺雞儆猴第15章 蝗雲如蓋第261章 天下第一尉第460章 運籌於帷幄之中第826章 老驥伏櫪,寶刀未老第836章 生死之間跨一步第1213章 千金買馬骨第840章 薦君歸安西第543章 孤身承雲州之重第469章 都督好茶第270章 請君入甕第364章 宴集 揚名,當堂鎖拿第749章 不遭人嫉是庸才第695章 奉呈忠心第822章 文武歸心第831章 羣情激憤第27章 婉言辭御史第847章 杖殺示衆第1125章 漁陽鐵騎,幽州戰鼓第1190章 磨刀霍霍謀東宮第260章 今科誰制頭第749章 不遭人嫉是庸才第950章 漠北烽煙第314章 端午節上的宮怨詩第12章 薦師第565章 敲山震虎第474章 託以愛子,教諸愛徒第148章 道曲動人心,貴...第1141章 都死了……第875章 以退爲進,以死爲生第845章 害羣之馬
第978章 新婚燕爾,御前言志第472章 兵不厭詐第1189章 衆望所歸第91章 夜半春心動第859章 何爲人上人第63章 師生之心第1152章 身首異處第453章 敗者黜,勝者升第1186章 內外交困的李隆基第899章 昔日故人今雄主第119章 無價之寶第1129章 風雨飄搖的東宮第1248章 驚天動地的登聞鼓第720章 忽悠和跑官第1211章 生死之間第150章 自留虎穴第82章 崔氏奔告急,杜郎護馳歸第452章 氣勢凌人攆長史第439章 兩稅第180章 罷相之由,仗義相助第474章 託以愛子,教諸愛徒第1057章 諍諫諷諫第108章 驚變第361章 欲撼張嘉貞,捶死王胖子第763章 百事農爲本第357章 狗急跳牆第658章 族消和同化第188章 名相風儀世無雙第575章 大敵當前第955章 兩面可汗第40章 銅膽鐵腕第853章 凱旋第725章 團拜辭諸相第1033章 羅鉗吉網第448章 拒之門外,三尚四論第82章 崔氏奔告急,杜郎護馳歸第169章 美人心計第637章 州學講春秋第550章 託君以軍權第817章 事後算總賬第1255章 不是兵諫的兵諫第858章 夾起尾巴隱忍第573章 備戰請纓第560章 明修棧道第703章 玉奴歸來第629章 巧言令色,雷厲風行第1021章 寧極堂前話聯姻第1237章 破城第401章 相逢一笑道國策第500章 失心瘋第554章 賜名霽雲第1135章 烏合之衆第176章 曲江之會,書生論戰第122章 貴客盈門賀生辰第1094章 孺慕第1131章 火中了斷君臣義第864章 軍功由邊釁起第524章 師徒第564章 負荊請罪,觥籌慶功第272章 當頭一棒第1008章 故人已老第14章 蝗患猛如虎第646章 名士雲集第1256章 不記名投票推舉第948章 野心勃勃第247章 舉杯銷愁愁更愁第438章 再一次的交鋒第1063章 公道人心第792章 王帳喋血第290章 殺雞儆猴第15章 蝗雲如蓋第261章 天下第一尉第460章 運籌於帷幄之中第826章 老驥伏櫪,寶刀未老第836章 生死之間跨一步第1213章 千金買馬骨第840章 薦君歸安西第543章 孤身承雲州之重第469章 都督好茶第270章 請君入甕第364章 宴集 揚名,當堂鎖拿第749章 不遭人嫉是庸才第695章 奉呈忠心第822章 文武歸心第831章 羣情激憤第27章 婉言辭御史第847章 杖殺示衆第1125章 漁陽鐵騎,幽州戰鼓第1190章 磨刀霍霍謀東宮第260章 今科誰制頭第749章 不遭人嫉是庸才第950章 漠北烽煙第314章 端午節上的宮怨詩第12章 薦師第565章 敲山震虎第474章 託以愛子,教諸愛徒第148章 道曲動人心,貴...第1141章 都死了……第875章 以退爲進,以死爲生第845章 害羣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