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不遭人嫉是庸才

杜士儀既是突然發聲,將打算挑動事端的郭十三給壓了下去,剛剛險些被激得大怒的唐明,也終於深深吸了一口氣,冷靜了下來。等到杜士儀頷首示意,分明還是把主導權交給了自己,他定了定神,便鎮定自若地開了口。

“杜大帥既是解說了後半截,那你前半截的疑問,我也不妨於你剖白清楚。你剛纔說,不過是幾個老卒的殘破草屋,不過是射了幾支火箭,一不曾將其徹底焚燬,二又不曾謀奪任何財物,你以爲如此便可輕罪處置?須知永徽律疏中早有明文,但凡官府廨宇及私家舍宅,只要是放了火,不論屋舍大小,損毀財物多少,一律徒三年。之前爾等射出的火箭,曾經損毀張家菜地柴房,這就是坐實犯了此條。爾若不服,可向上申訴,但凡熟知律法者,都是同樣一個結果”

這一次,輪到從來不知道律例爲何物的郭十三面如土色了。而唐明既然重新抓到了主動權,自是又聲色俱厲地斥道:“再者,你說不過是幾個老卒的殘破草屋?老卒這兩個字,豈是你這等只知享樂的紈絝子弟可以輕視他們渾身披創浴血奮戰時,你在何處?這些屋舍,是他們親手一磚一瓦一木,辛辛苦苦建造起來的,卻險些毀於你這輕薄小兒之手,你不知悔改也就罷了,反而輕描淡寫意圖脫罪,你捫心自問,腔中這一顆心全都是民脂民膏,全無半點熱血忠勇”

說到這裡,唐明終於霍然起身,高聲說道:“杜大帥昔日於萬年尉時,曾主理藍田縣主私佔山澤水利之案,彼時秉公處斷,雖宗親亦不得免。我雖不敢與杜大帥比肩,然則今日郭氏這十餘人縱火罪證確鑿,當依律嚴判徒三年”

徒三年是什麼概念?唐律五刑,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徒刑是第三等,重於杖刑,而徒三年又是徒刑五等之中最重的一等。這三年帶着刑具苦役,可比杖刑一二百更加羞辱,更加難捱。因此,當聽到自己竟然要服徒刑三年的時候,剛剛捱過笞刑的一個郭氏子弟竟是一頭栽倒暈了過去,餘者亦是臉上殊無血色。而這時候,剛剛被杜士儀和唐明先後駁得體無完膚的郭十三突然彷彿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似的,高聲嚷嚷了一句。

“徒刑不是可以贖銅嗎?我可以贖銅,不論多少我都出得起”

幾乎是郭十三開口嚷嚷的一刻,唐明便冷笑道:“贖銅?要用我大唐永徽律疏贖章中的條例,有條件若於。其一,你自身是九品以上官,八品九品皆可;其二,你之父母或祖父爲七品以上官,至於第三條,想來你家中尚未有資格享受議請特權的近親。我且問你,你有九品以上官?你之父母或祖父爲七品以上官?”

此話一出,下頭十幾個人中,有人如獲至寶,但大多數人都面如死灰。儘管郭知運當年鎮守鄯州爲隴右節度使之後,曾經大力提拔了一些郭家人在軍中任職,可軍功也不是能夠隨便亂送的,再加上開元之初,軍功審覈頗爲嚴格,除卻郭英又這樣一落地就享受了恩蔭官職的,餘者在七品以上官的郭家子弟還真是沒多少。至少,嚷嚷着贖銅的郭十三就只是家中稍稍殷實,父親不過是旅帥。

見郭十三整個人僵在了那兒,唐明方纔厲聲說道:“我唐律之中雖有議請減贖之法,可那乃是陛下體恤個爲官不易,爲尊者稍有疏失罪過時用以減刑,卻不是但凡有疏失便能夠藉此逃避刑責的倘若一有罪過便想着可贖,如今是徒刑,異日又犯流刑死刑者,便悔之莫及了”

當這一日的公審終於結束了之後,上上下下咀嚼着杜士儀和唐明這一前一後的話,一時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尤其是郭氏衆人,因爲杜士儀打壓不法者,卻又提拔有能者,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兩種態度。一種是憤怒於杜士儀先攆走了郭英又,而後又拿郭家子弟出氣立威;另一種則是認爲郭家門風早就應該好好整頓,杜大帥提拔英才,又令郭建兼知行軍司馬,正表示了對郭家的看重。這兩派人彼此既是針尖對麥芒,登時讓昔日威震河隴的郭氏一族有些四分五裂的勢頭。

然而,杜士儀這樁案子辦得人證物證俱全,又佔據了道德制高點,再加上郭建不論是爲了自己在隴右節度使府的地位,還是爲了自己在郭氏一族中的地位,勢必都要幫助杜士儀把那幾個害羣之馬一擼到底,故而在宣傳上不得不加以酎合。一時間,自是讓此案得以秉公處斷的消息散佈了開來。至於姚峰這等本就不滿郭家獨霸鄯州鄰近各州的軍中世家子弟,少不得也幫着推波助瀾。如此一來,分成兩派的郭氏之中,當年依附郭英又最緊,如今跌得最重的那些人頓時舉步維艱。

在軍務人事上,藉着這麼一樁縱火未成的案子暫時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杜士儀不想太過急功近利,就暫且收了手。而對於重開的赤嶺互市,他就實行了一系列的措施。第一,嚴格控制絲絹易馬;第二,制定茶葉指導價,嚴控低價銷茶的行爲;至於第三,則是互市商人採取准入制度,徹查無有茶引者。

茶引制度推行至今已經有八九年,無論在西南蜀中,還是在東南,都有了長足的發展,雖然也有商人偷逃茶引的行爲,但在邊境大宗茶葉交易的地方,也是茶葉交易查得最嚴格的地方。儘管河隴之地多有鋌而走險的人,當杜士儀直接把五百府衛作爲查禁的主力軍,而錄事參軍唐明親自領銜徹查,自是一時讓私茶商人爲之銷聲匿跡。

轉眼月餘,之前隨回河西的王忠嗣前往涼州一遊的李白王之渙和孟浩然結伴歸來。風塵僕僕的三個人甚至來不及回房去換一身衣服,就徑直闖進了鎮羌齋。王之渙更是一見面連個招呼都不打就嚷嚷道:“君禮,河西出事了。王忠嗣被長安一個御史參了一本,似乎是他底下的軍士舉發他曾有殺俘以及冒功之事,說是聖人大爲震怒,已經有令命他回長安質辯,看樣子事情似乎很不小。

杜士儀還正想着如今自己鎮守鄯州,是不是應該想個法子,從牛仙客那兒把王忠嗣弄過來,如此他在軍務上就能有一個最最可靠的幫手,誰曾想這主意還沒實行,竟然就遭遇到了這樣的變故。爲之色變的他立刻問道:“牛大帥就不曾力保王忠嗣?”

“牛大帥說,上書彈劾的那位侍御史皇甫惟明在御史臺之中名聲不小,而且王忠嗣殺俘確有其事,倒是冒功未必,牛大帥在朝中根基淺薄,與其貿然據理力爭,還不如把事情始末奏報清楚,而且也已經寫信給蕭相國了。”之前同行一路,李白對於性情豪爽的王忠嗣頗爲敬服,此刻說起牛仙客的軟弱,他不禁有些不滿,“身爲河西節度使,這麼大的事情只是奏報清楚,而不是迴護功勳彪炳的屬下,牛大帥未免謹慎太過了”

就連一貫較爲恬淡的孟浩然,說起牛仙客也有些不以爲然:“之前王忠嗣引薦,我們三個也拜見了牛大帥。他對我三人倒是客客氣氣,但一來二去便話不投機,所以我們三個很快就辭出來了。都說牛大帥忠厚,可忠厚之人也不能一點脾氣都沒有,到底是不讀書無底氣之過”

就連只是白身的孟浩然,都這麼評判牛仙客,而李白和王之渙一臉的贊同,杜士儀不禁暗歎,這年頭讀書的士人和流外吏員出身的胥吏,確實是有一條天生的鴻溝,哪怕已經官至節度使的牛仙客都不能避免。儘管三人分明都不太瞭然長安那邊告了王忠嗣黑狀的皇甫惟明究竟是何方神聖,但之前杜士儀和王忠嗣深談過,心中不得不感慨王忠嗣還真是把此人給開罪了。

不過,這皇甫惟明也真心好本事,竟然能夠直接把這位號稱天子養子的青年勇將拉下馬

要知道,據高力士私底下對他開玩笑說,之前李隆基心急火燎把王忠嗣從雲州調到河西去,也是因爲他杜士儀初到雲州時太過行險,而王忠嗣又是同樣初生牛犢不怕虎,之前那雲州大捷固然令人振奮,可出一點差錯就興許是天大的禍事,所以,李隆基畢竟還偏愛王忠嗣這名將苗子,於脆如蕭嵩所願把人調往了河西。

“君禮,這事情你管不管?”王之渙是個直爽人,直來直去問出了一句話

李白寒微之時和杜士儀相識,對於杜士儀的性情自不免多幾分認識:“如果君禮不介意,我回長安打探打探?”

要是你去打探,萬一鬧出一怒殺人的事,那就麻煩大了

杜士儀不等最後一個孟浩然開口,當機立斷地說道:“王將軍的事情,絕不是那麼簡單,你們不用急,我會立時三刻派文申回京辦理此事。他乃是京兆萬年人,儘管當初其父的事情,他們母子曾經一度和宇文族中鬧僵,但如今宇文融追贈台州刺史,他的人脈自然比你們更廣。”

第289章 君知我意,我體君心第68章 蕙質蘭心崔五娘第1215章 大勝第975章 瞞天過海第240章 阿姊第306章 馬球三傑第758章 乾坤大挪移第888章 義兒安祿山第887章 五鎮節帥第713章 量才而用第1009章 一代新人換舊人第259章 丹心和腹心第600章 弄璋之喜第894章 新老交替第346章 抗爭第889章 問君願從否?第740章 隴右軍威第977章 迎親日的大排場第713章 量才而用第1001章 利誘韋堅第1272章 亂成一鍋粥第848章 請纓上陣第514章 君前鬥法第1058章 一退再退第1188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645章 倖臣末路第566章 雲州招商第1225章 兒孫如芻狗一千零四十三章 死戰第640章 請君遊代州第135章 晴天霹靂,弱女...第145章 畫龍點睛的第二...第790章 薦君使吐蕃第43章 夜半魅影第167章 情深意長第230章 軍法人情一第25章 盧門弟子第332章 風光提親事第923章 九天之上炸雷響第141章 夜戰第995章 安北牙帳城第730章 鬥毆濺血第581章 大局已定第113章 近鄉情怯第156章 最是護犢京兆公第901章 御前真言,東宮定第110章 雷厲風行殺心動第458章 波瀾乍起第1248章 驚天動地的登聞鼓第1025章 掃塵相迎,俶爾炸雷第1198章 丟臉的禁軍第506章 了卻前事,調令回京第21章 救人如救火第1218章 重見天日第506章 了卻前事,調令回京第227章 大義之名第443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1095章 羅鉗吉網第363章 張丞相新樓宴第1101章 打死你這混蛋!第326章 府試,廢后!第701章 辭謝賜官,惠妃之請第897章 劍術教習第210章 勇者魄,美人膽第538章 國之支柱第268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40章 銅膽鐵腕第164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第618章 相交之道第172章 借刀殺人第957章 以利動之,間其腹心第57章 酒逢知己千杯少第703章 玉奴歸來第792章 王帳喋血第1036章 越鬧越大第1235章 攻城攻心第194章 梅花風骨世無雙第1173章 巧計攻雍丘第148章 道曲動人心,貴...第352章 盡得聖心,撼張不難第495章 吳郡第一家第474章 託以愛子,教諸愛徒第1113章 一呼百應第325章 離心離德第567章 無恥小人的下場第111章 洗心革面,灞橋...第385章 事發第279章 衆口鑠金第581章 大局已定第1148章 誅楊第1132章 大軍入雲州第643章 樹倒猢猻散第1137章 文士烈膽第656章 丟包袱第1193章 今日選東宮第619章 千里回雲州第92章 羣貴雲集,張顛吳狂第605章 虛位以待俊傑才第4章 司馬第523章 風雲際會
第289章 君知我意,我體君心第68章 蕙質蘭心崔五娘第1215章 大勝第975章 瞞天過海第240章 阿姊第306章 馬球三傑第758章 乾坤大挪移第888章 義兒安祿山第887章 五鎮節帥第713章 量才而用第1009章 一代新人換舊人第259章 丹心和腹心第600章 弄璋之喜第894章 新老交替第346章 抗爭第889章 問君願從否?第740章 隴右軍威第977章 迎親日的大排場第713章 量才而用第1001章 利誘韋堅第1272章 亂成一鍋粥第848章 請纓上陣第514章 君前鬥法第1058章 一退再退第1188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645章 倖臣末路第566章 雲州招商第1225章 兒孫如芻狗一千零四十三章 死戰第640章 請君遊代州第135章 晴天霹靂,弱女...第145章 畫龍點睛的第二...第790章 薦君使吐蕃第43章 夜半魅影第167章 情深意長第230章 軍法人情一第25章 盧門弟子第332章 風光提親事第923章 九天之上炸雷響第141章 夜戰第995章 安北牙帳城第730章 鬥毆濺血第581章 大局已定第113章 近鄉情怯第156章 最是護犢京兆公第901章 御前真言,東宮定第110章 雷厲風行殺心動第458章 波瀾乍起第1248章 驚天動地的登聞鼓第1025章 掃塵相迎,俶爾炸雷第1198章 丟臉的禁軍第506章 了卻前事,調令回京第21章 救人如救火第1218章 重見天日第506章 了卻前事,調令回京第227章 大義之名第443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1095章 羅鉗吉網第363章 張丞相新樓宴第1101章 打死你這混蛋!第326章 府試,廢后!第701章 辭謝賜官,惠妃之請第897章 劍術教習第210章 勇者魄,美人膽第538章 國之支柱第268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40章 銅膽鐵腕第164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第618章 相交之道第172章 借刀殺人第957章 以利動之,間其腹心第57章 酒逢知己千杯少第703章 玉奴歸來第792章 王帳喋血第1036章 越鬧越大第1235章 攻城攻心第194章 梅花風骨世無雙第1173章 巧計攻雍丘第148章 道曲動人心,貴...第352章 盡得聖心,撼張不難第495章 吳郡第一家第474章 託以愛子,教諸愛徒第1113章 一呼百應第325章 離心離德第567章 無恥小人的下場第111章 洗心革面,灞橋...第385章 事發第279章 衆口鑠金第581章 大局已定第1148章 誅楊第1132章 大軍入雲州第643章 樹倒猢猻散第1137章 文士烈膽第656章 丟包袱第1193章 今日選東宮第619章 千里回雲州第92章 羣貴雲集,張顛吳狂第605章 虛位以待俊傑才第4章 司馬第523章 風雲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