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國之支柱

正月過完之後,固安公主的辭京而去,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是什麼大消息。當年她作爲庶女引發的種種口舌,隨着時過境遷,早已不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然而,不少有心人還是聽說,她行前有武惠妃設宴踐行,玉真公主金仙公主和寧王妃等宗室貴女陪侍,這等風光又有幾個和蕃公主能夠享受到?

此時此刻,固安公主駐馬灞橋,再次深深看了一眼那座生她養她,如今卻容不下她的長安城時,嘴角露出了一絲笑容。

別了,長安再次回來,就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貴主。”

固安公主側頭看了一眼張耀,見這位心腹婢女面上憂心忡忡,她便淡淡地問道:“你是在擔心,我爲何授意人推波助瀾,宣揚是杜十九郎舉薦的宇文融

張耀躊躇片刻,這才低聲說道:“貴主這不啻是背後使暗手相逼,杜郎畢竟對我們有恩而且,您既然知道首先推波助瀾的人是那北門奴,爲何還要

“你以爲我會急於求成,不問過杜十九郎的意見就隨意行事?”固安公主示意張耀靠近些,卻突然笑吟吟地伸出手,將一枚式樣華美的金簪插在了張耀的鬢髮上,“出了長安,這簪金戴銀也就沒人管了,這是玉曜送給你的,之前我一直扣在手中怕生口舌。你道是王毛仲如何知道此事,還不是高力士故意透給他,而高力士可不是隨便多事的人。此次這一番宣揚是我和玉曜聯手推波助瀾的。要知道,多少人願意留在朝中一步步往上挪,卻有人不耐煩那爭權奪利,寧可出來做點事情”

而眼看所有該知道的人都知道了杜士儀舉薦宇文融,這一天高力士隨侍李隆基賞玩不日就要擴建完畢的興慶宮時,便故意露出了躊躇不決的表情。他跟隨李隆基多年,這一微妙變化很快被李隆基察覺,屏退了從人之後,他便皺眉問道:“力士有話爲何不直說?”

“我也不知道該說不該說。”沒了外人,高力士在李隆基這個天子面前,說話素來不會那麼拘泥。見自己此刻的吞吞吐吐,讓李隆基眉頭一皺大爲不快,他便連忙說道,“近來外間有消息說,杜十九郎向大家舉薦了宇文融。可我從大家多年,幾乎形影不離,並不曾見到如此奏疏,而杜十九郎面聖之時,更從未提起過這件事,不知道這空穴來風從何而來?”

此話一出,李隆基登時愣住了。當日在玉真觀中他問及河北水災等事,杜士儀想也不想舉薦了宇文融,這應該只有他們君臣兩人知曉。如今他用了宇文融,事情突然傳得沸沸揚揚,難不成杜士儀是以此舉薦向宇文融示好,他日爲自己謀求利益?不應該,倘若如此,杜士儀就不應該是私薦,而是公薦了。然而,就在他這個念頭剛剛冒出來之後,高力士便又緊跟着說出了一句話。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此緣故,這幾日中書省前來送文書的,似乎換成了另一個右補闕,好幾天不見杜十九郎了。”

高力士說話做事,向來點到爲止,此次亦然。前後兩句話說完,他就再也沒有繼續往下說。然而,李隆基何等樣人,已經由此引申了開去。李元對杜士儀的重用,他自然看得出來,而今外頭一面消息傳得沸沸揚揚,一面又是李元彷彿冷落了杜士儀,這放出消息去的,應該就不是杜士儀了。他在心裡回憶了一下自己在玉真觀中聽聞杜士儀舉薦之後,可有對他人提起過,眼睛不知不覺就眯了起來。

“力士,朕記得近來,醉過幾次?”

唐人好酒,天子亦然,只是身爲一國之君,醉酒也必定是在自己最信任的人面前,這纔不虞泄露,抑或是被人知道那醉態。因此,高力士立時點頭應道:“大家在人前素來有節制,記得一次是惠妃親自洗手作羹湯,因而陛下爲之微醺。另兩次是宮中飲宴,一時醉臥樓臺,王大將軍親自守護御前。”

“原來如此。”

儘管只是區區四個字,但在高力士看來火候已經足夠,自然再也不會畫蛇添足。

正月一過,因去歲有閏月之故,天氣暖得早,杜士儀深知蜀中又快要進入了一年一度的採茶季,因此固安公主離京數日之後,他就擬了洋洋灑灑數千言的茶引律。這本是永徽律疏中沒有的,自然一石激起千層浪,然而,剛剛由御史大夫遷太常卿,看似已經閒置的李朝隱,卻以明法科出身,先後出任過大理寺卿和御史大夫的法吏身份,首肯了將茶引從條例變成律例。這種變故,就連杜士儀都沒有料到。

他總共只在李朝隱麾下當了一個多月的殿中侍御史,和這位老人也沒有什麼交情,上書不過是爲了完善,焉知竟能夠得到這樣的支持?

茶引司是杜士儀主持成都兩稅之後,第一件真正做成的事,因而,此番上書,也是爲了謀求出長安往雲州任職之前,把這麼一件事漂漂亮亮做一個總結。知道李朝隱的性子是公義大於私誼,得到了支持的他並未登門稱謝,而是彷彿沒有這麼一回事似的。與此同時,察覺到了李元對自己的態度冷落極快,以至於中書省的其他人都有所察覺,他面上安之若素,心中卻不禁哂然。

李元興許有清儉之名,興許有剛正之稱,但在相位上碌碌無爲,別說和姚崇宋憬張說相去甚遠,甚至還比不上張嘉貞就看他用自己,只是爲了和杜暹的爭鬥中佔到上風,便可見一斑。區區冷遇而已,他又有什麼受不起的?

儘管李元因爲杜士儀竟然舉薦宇文融而心存不待見,杜暹又對杜士儀素來不以爲然,但茶引法關乎重大,接連兩年的茶引所得頗豐,又是制蕃之道,李隆基對此卻重視得很,除了政事堂集議,他還屢屢招來宋憬張說這樣已經罷相卻還頗得他信任的老臣商量。可讓李元杜暹跌破眼鏡的是,一向剛正的宋憬固然一直都對杜士儀支持得很,就連和杜士儀常有不對付的張說,在聽到杜士儀舉薦宇文融的消息之後,卻仍舊對茶引法表示了堅定的支持。

再加上一個源乾曜,如今主持戶部的王竣,主持兵部的張齊丘,即便李元和杜暹乃是現任相國,不得不彆彆扭扭地表示了支持。

王竣與張嘉貞張說都不那麼對付,當日在幽州和杜士儀結下的也並非善緣。但他久在朔方,深知爲了保證互市而要消耗的絹帛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數字,故而能夠用茶葉這種作物代替絹帛,他自然覺得這是長遠之計。而張齊丘卻是因爲固執得連自己都沒什麼辦法的兒子張豐張九郎,在最初勒令本家所用的佃戶不準種茶之後,時隔一年,卻也幾乎全盤放鬆了禁令。如今,吳縣種茶麪積已經擴展到了數萬畝,比從前何止陡增一倍?

茶之一物,遲早會變成另一種國之支柱

宋憬張說,張齊丘和王竣,儘管如今身上都有官職,但都處於榮養的元老狀態,因而議事後從宮裡出來,杜暹和李元兩個人誰也不看誰,各自回中書門下,只有源乾曜這個侍中笑吟吟地送了四人一程。到宮門的時候,源乾曜突然一手拉着張說的袖子,低聲問道:“燕公何時變性子了?”

源乾曜和姚崇、張嘉貞、張說、杜暹、李元總共五個宰相搭過檔,縱使有過小小的角力,但大多數時候他是老好人,縱使張說吃過苦頭,對於其卻也說不上什麼惡感。尤其是這會兒源乾曜臉色和煦,張說在怔了片刻後,便苦笑了一聲。

“當初爲了宇文融和杜君禮相惡,乃我最大的失算而鄙薄宇文融卻又不重視宇文融,方纔有我之敗至於茶引法,本爲安撫番邦的善法,我如若因私廢公,豈不是對不起自己秉政的理念?”

張說第一次是因誅除太平公主的從龍之功拜相,第二次是因爲在西北的軍功拜相,身爲號稱燕許大手筆的文壇名宿,他對於軍事的敏銳觸感不但在源乾曜之上,甚至還在姚崇宋憬這兩位名相之上。所以,他對於開邊一直不以爲然,開邊容易治邊難,而用茶葉和蕃,比子女玉帛可要合算多了

因此,當他別了源乾曜,回自己的燕國公宅時,面上不禁露出了深深的悵惘。

王翰又不是口風緊的人,他在宮裡也有一兩個親近的內侍,又怎會不知道,當初自己落難的時候,王翰四處奔走,還是杜士儀的妹妹妹夫爲其指點迷津,這纔有高力士的獄中探視,而後君前陳情,他總算是罷相了事,沒有性命之憂?如今杜士儀雖官位還低,但根基已成,這茶引善法只要能夠推行下去,異日必定會國之支柱,反對者日後只會被人覺得是因私害公。只可惜,他這醒悟得有些遲了。

就當茶引法之事鬧得沸沸揚揚之際,一則急訊倏然傳至了長安。

固安公主在回程入雲州境內之後遭遇馬賊劫殺,一行人多有死傷,固安公主亦是受了傷,暫時返回馬邑休養

第1227章 人心向杜第404章 強項令第823章 寄君以厚望?第118章 行卷第510章 婚事眉目第972章 一弊動全身第837章 同工同酬第785章 蹣跚起步如幼童第217章 慶功宴後美人約第9章 宗主終章三天下易主第935章 何處求邊功第326章 府試,廢后!第979章 無垢之玉環第542章 雲州好男兒!第1251章 立東宮第972章 一弊動全身第465章 師兄考師侄,卻見女弟子第739章 人人皆道君粗鄙第476章 傷別離第484章 喜事連連第883章 千里回京爲述職?第505章 腹心之謀,貴主之算第7章 崑崙奴第533章 最毒婦人心第239章 寒光雄曲,一箭穿心第1030章 羣起待攻第1019章 磨刀霍霍第822章 文武歸心第683章 因果輪迴,含笑而逝第802章 千金易取,人才難得第366章 速刑杖殺,滅口遭疑第825章 臨別道珍重第994章 圍困示威第309章 人生如賭戲第411章 良才美質第1272章 亂成一鍋粥第728章 勸君惜取少年時第1086章 人走茶涼,結盟約對敵第1254章 比死多口氣第571章 千里來投第631章 步步緊逼第139章 此去靜候鵬展翼第739章 人人皆道君粗鄙第159章 勢在必得第915章 整肅軍紀第628章 巡行雁門,代州三虎第1164章 義子將前鋒,兒統飛龍騎第1109章 待風雷乍起第1031章 灞橋驛大火第1255章 不是兵諫的兵諫第163章 驅虎吞狼第1230章 玉石俱焚第429章 無效婚姻第221章 凜然風骨第1058章 一退再退第1260章 火燒太子別院第1056章 萬馬齊喑第1章 兄妹第503章 明 經及第第809章 東宮唾手可得第311章 吳生求墨,不屈之音第1270章 有毒的誘餌第119章 無價之寶第583章 突厥牙帳,雲州特使第549章 禁卒鬧事,神龍現身第691章 交鋒第697章 蕃將投效,羽翼漸豐第1162章 該退位了第1267章 趕緊去死!第138章 人非草木鐵石第784章 將有虎膽,巾幗雄心第175章 各展神通第247章 舉杯銷愁愁更愁第659章 故人再見鬢微霜第1163章 東宮和右相第677章 此情可待成追憶第127章 情到濃時情轉薄第971章 安祿山讓路第276章 聲動九天,摘桃子第1277章 終章一 華年不再第1168章 河洛攻略第428章 天理公道第643章 樹倒猢猻散第1018章 橫插一槓子第1246章 目標長安!第547章 誘敵之計第193章 一日看盡長安花第22章 舌戰第92章 羣貴雲集,張顛吳狂第238章 劍勢颯沓如流星第1076章 沉鬱之下的大爆發第40章 銅膽鐵腕第1253章 以道事君,不可則止第734章 一線生機第475章 恩威並濟第231章 稚子之心第1199章 又是一場清洗第325章 離心離德第1074章 血書
第1227章 人心向杜第404章 強項令第823章 寄君以厚望?第118章 行卷第510章 婚事眉目第972章 一弊動全身第837章 同工同酬第785章 蹣跚起步如幼童第217章 慶功宴後美人約第9章 宗主終章三天下易主第935章 何處求邊功第326章 府試,廢后!第979章 無垢之玉環第542章 雲州好男兒!第1251章 立東宮第972章 一弊動全身第465章 師兄考師侄,卻見女弟子第739章 人人皆道君粗鄙第476章 傷別離第484章 喜事連連第883章 千里回京爲述職?第505章 腹心之謀,貴主之算第7章 崑崙奴第533章 最毒婦人心第239章 寒光雄曲,一箭穿心第1030章 羣起待攻第1019章 磨刀霍霍第822章 文武歸心第683章 因果輪迴,含笑而逝第802章 千金易取,人才難得第366章 速刑杖殺,滅口遭疑第825章 臨別道珍重第994章 圍困示威第309章 人生如賭戲第411章 良才美質第1272章 亂成一鍋粥第728章 勸君惜取少年時第1086章 人走茶涼,結盟約對敵第1254章 比死多口氣第571章 千里來投第631章 步步緊逼第139章 此去靜候鵬展翼第739章 人人皆道君粗鄙第159章 勢在必得第915章 整肅軍紀第628章 巡行雁門,代州三虎第1164章 義子將前鋒,兒統飛龍騎第1109章 待風雷乍起第1031章 灞橋驛大火第1255章 不是兵諫的兵諫第163章 驅虎吞狼第1230章 玉石俱焚第429章 無效婚姻第221章 凜然風骨第1058章 一退再退第1260章 火燒太子別院第1056章 萬馬齊喑第1章 兄妹第503章 明 經及第第809章 東宮唾手可得第311章 吳生求墨,不屈之音第1270章 有毒的誘餌第119章 無價之寶第583章 突厥牙帳,雲州特使第549章 禁卒鬧事,神龍現身第691章 交鋒第697章 蕃將投效,羽翼漸豐第1162章 該退位了第1267章 趕緊去死!第138章 人非草木鐵石第784章 將有虎膽,巾幗雄心第175章 各展神通第247章 舉杯銷愁愁更愁第659章 故人再見鬢微霜第1163章 東宮和右相第677章 此情可待成追憶第127章 情到濃時情轉薄第971章 安祿山讓路第276章 聲動九天,摘桃子第1277章 終章一 華年不再第1168章 河洛攻略第428章 天理公道第643章 樹倒猢猻散第1018章 橫插一槓子第1246章 目標長安!第547章 誘敵之計第193章 一日看盡長安花第22章 舌戰第92章 羣貴雲集,張顛吳狂第238章 劍勢颯沓如流星第1076章 沉鬱之下的大爆發第40章 銅膽鐵腕第1253章 以道事君,不可則止第734章 一線生機第475章 恩威並濟第231章 稚子之心第1199章 又是一場清洗第325章 離心離德第1074章 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