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9章 又是一場清洗

興慶宮中,自從當年南薰殿中發生了李瑛等三王逼宮的一幕,李隆基的日常起居便多半在興慶殿中,經歷了此前長安圍城之亂中的那場大清洗,如今興慶宮各宮宇中執事服役的宦官,多數是從大明宮以及太極宮中調過來的,當年隨侍李隆基的那些老面孔幾乎再也看不見一張。

眼下因爲天子駕幸十六王宅,興慶殿中留守的人裡頭,年歲最大的也就是四十出頭。

“快,趕緊的,把這些東西都給搬走”一箇中年宦官趾高氣昂地指揮着下頭那些人,竟是在興慶殿中各種擺設做大調整,口中還不停地念叨着,“一定要趕在大家回來之前,把這裡收拾出一個新氣象來從今往後,咱們也就不用看別人臉色了”

其中一個小宦官聽到這最後一句話,腳下忍不住一個踉蹌,差點翻了手上捧着的一個匣子,他定了定神,小心翼翼地衝着那中年宦官問道:“程給事剛剛說,咱們從今往後不用看別人臉色,這話是……”

他遲遲疑疑還沒問出來,不久之前剛剛官拜內給事的中年宦官程元振就在他的腦後重重拍了一巴掌,隨即意味深長地說道:“少問這麼多,這天下是大唐的天下,是陛下的天下,宮中和朝中自然都不容許有第二個聲音”

天子去了十六王宅後不久,程元振就親自去大明宮中禁苑,去給北門四軍那兩位傳了信,在他料想中,如今這會兒已經事成了不管怎麼說,前鋒營經過長安解圍一戰,只剩下了一千餘人,加上新招的飛龍騎,如今人數不會超過四千,禁軍雖是銳減,可人數遠遠不止這個數。到時候只要杜系羣龍無首,就再也不足爲患了內侍監的空位子要多少有多少且不必說,就連從前他根本不曾企及過的羽林大將軍或龍武大將軍這類位子,也已經近在咫尺

那小宦官見程元振的臉上一陣得意,儘管腦後生疼,可他卻不敢流露出分毫怒意,捧着東西躡手躡腳地悄悄離開,到門口處方纔回頭望了一眼,又恨恨啐了一口。才爬上高枝就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的傢伙,將來有你好果子吃

他剛剛這麼恨恨罵了一句,就只見前頭一下子涌進了一大批人全副武裝的軍士。面對這一幕,嚇了一跳的他下意識地手一鬆,手中匣子咣噹一聲落在地上,裡頭那些珍貴的碧玉青玉又或者犀角象牙髮簪掉了一地,甚至有些還摔成了幾截。可是,這樣的彌天大禍他卻沒來得及去管,一屁股坐在地上的他第一時間意識到,只怕又要出大事了

興慶殿前頭便是大同殿,除卻有一道小門相通之外,西面還有興慶門直通前往大明宮的夾道,所以,此時此刻的這些兵馬從何而來,那是不言而喻的。小宦官眼睜睜看着這些兵馬從自己身旁氣勢洶洶地過去,沒有人往他看上一眼,也沒有人往地上那些東西看上一眼,幾雙穿着靴子的腳甚至毫不留情地從那些玉簪骨簪之類的珍貴器物上踩踏了過去。等到這些人消失在視線之中,地上只剩下了一片狼藉。

“出事了,竟然真的出事了”

小宦官神經質地念叨了兩聲,儘管害怕,可他發現興慶門和南面通往大同殿的門已經被人看住了,自己就算想逃也插翅難飛,他便於脆丟下這一地狼藉,小心翼翼地往剛剛的來路挪了回去。纔到興慶殿前,他就聽到裡頭傳來了極大的喧譁,緊跟着便是一個拼命叫嚷的聲音。

“反了,你們真是反了,這是陛下的寢殿,誰給你們擅闖的權力我是陛下欽點的內給事,你們這是大不敬”

“陛下在十六王宅遇刺,永王父子乃是主謀,而且有人指名了正是你矯詔,發北門四軍圍杜相國家宅及平康坊崔宅。此事查證屬實,你還敢抵賴?”

隨着這聲音,小宦官就看到剛剛還得意洋洋的程元振披頭散髮被兩個將士給押了出來,整個人都顯得狼狽不堪。大概是聽到的消息太過於驚人了,程元振一張臉已經變成了死灰色,他不可思議地瞪着那個說話的人,好一會兒方纔聲嘶力竭地叫道:“不可能,你們這是犯上作亂,不可能有這回事……”

啪——

一個響亮的耳光打斷了程元振的叫囂。腫起半邊臉的他看清了面前那個人,登時噤若寒蟬地緊緊閉上了嘴。他當然認識這個煞星,因爲當初就是對方將他和其他人一起安排在興慶殿的。在長安遭遇圍城的那段日子裡,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這三大宮的人全都牢牢記住了姜度姜四郎這個名字。就是這位從前只以紈絝知名的嗣楚國公,那時候表現出了非同一般的狠辣手腕,殺人毫不手軟。

“看來,你還記得我姜四。”姜度用手掌拍了拍程元振那腫起老高的左頰,似笑非笑地說道,“只不過,才只過去沒多久,你竟是忘了我的手段”

說時遲那時快,姜度倏忽間又是重重一個巴掌,這下程元振是兩邊臉頰一般高,貨真價實彷彿豬頭一般。然而,股慄膽寒的他卻顧不得那疼痛,用含糊不清的聲音拼命求饒道:“楚國公饒命,楚國公饒命啊我只是奉旨行事……

“閉嘴,亂命你也敢聽?如果此時此刻陛下在這裡,你信不信他也一口咬定你是矯詔?”姜度哂然一笑,見程元振登時癱軟在地,兩個人都難以將他架起來,他方纔好整以暇地蹲了下來,看着這個蠢貨說道,“放心,我暫時還能留你一條性命,只你給我記着,到了御史臺,不用說任何假話,知道什麼說什麼。要知道,很多事情你扛不下來”

“是是是”程元振拼命點頭,腦子已經連一丁點思考的能力都沒有了。那兩支去捉拿杜士儀家眷的禁軍鎩羽而歸,而十六王宅中卻又鬧出了永王父子行刺天子的大案,一切都完全偏離了路線,他這樣一個小人物,怎麼可能扛得下這一系列大事?

姜度這才緩緩起身,打了個手勢吩咐把人押走。而今日涉事的,並不僅僅只有一個程元振,整個興慶殿中有品級的內侍,幾乎全都被轉送了御史臺勘問,就連底下那些無品無級的白身,也都被全數看押在此。除此之外,就連身爲天子的李隆基本人,也並沒有回到這座自己最喜愛的南內興慶宮,而是被護送去了大明宮。用杜士儀的話來說,大明宮中中書門下兩省以及御史臺都在外朝,天子如有召喚可以隨叫隨到,無疑比興慶宮更適合養傷。

至於設在大明宮前朝的御史臺,則是成了看押甄別罪人的地方。參與了兵圍崔杜兩宅的禁軍將卒全都被押送到了這裡,御史臺殿院、臺院、察院三院之中,總共徵調了十二名御史,三十幾個令史書令史來這裡辦案。永王的另兩個兒子,以及衆多涉事宦官等亦是在此受審。爲了表示公允,杜士儀直接把陳玄禮和高力士也都放了進來監審。一連數日,御史臺從最初的雞飛狗跳,到最後的詭異寧靜,每一個經辦者竟都生出了打退堂鼓的衝動。

這都叫什麼事天子授意永王李毒殺杜士儀,允諾事成之後封其爲太子,結果李卻根本別有用心,打算一石二鳥,行刺李隆基嫁禍杜士儀,然後自己和兒子襄城王李億殺了杜士儀,假作鋤奸,再憑藉這樣的功勞圖謀大寶事情到了最後,李父子固然事敗,李隆基中了一箭,生命雖暫時無憂,可這打擊卻實在是大了。至於杜士儀本人,竟是僥倖逃脫了一劫。

可要真說是僥倖,那也未必盡然。杜士儀恐怕早就料到十六王宅之行會有相應的麻煩,否則又何必埋下伏筆,暗中請了朝中重臣並陳玄禮隨行?甚至連高力士都不曾親自往飛龍廄傳旨,而是讓小宦官去,自己悄然陪着裴寬陳玄禮等人。可那時候,誰能保證李那一箭不會先射向杜士儀?

一切都是天命

如今最大的問題在於,這件案子應該怎麼斷

儘管十六王宅和百孫院已經被全數封鎖,但長安城中街頭巷尾,各式各樣的議論早已沸反盈天。相較於拋下長安子民獨自逃生的天子李隆基,杜士儀父子的名聲實在是好得太多了。除卻一小撮死忠天子的人痛斥杜士儀別有用心,衆多的百姓幾乎清一色地認定是天子容不下功臣。而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是,如今叛軍尚未覆滅,河北仍然大戰連連,李隆基卻偏偏選擇在這種時候下手,簡直是昏聵到了極點

若是前方因此羣龍無首亂成一團,安祿山反撲成功,這大唐天下莫非要就此改姓安不成?

昔日富麗堂皇的永王宅中,此時此刻卻是封條把門,衛士守護,旁人根本難以踏進門半步。竹林中,身穿男裝的固安公主猶如主人似的行走其間,神態閒適。當她來到那草亭時,突然頭也不回地對張耀說道:“雖說永王一直和其他諸王有所不同,卻沒想到關鍵時刻,他竟是耍了咱們那位陛下一場。如果不是時運不濟,興許就真叫他贏了”

張耀不明白固安公主爲什麼要在這時分悄然進入永王宅,但還是笑着說道:“所以,如今外間全都在傳,天命不可違。”

“我一直覺得這世間真正管用的,永遠是人力,可現在才相信,天命還是存在的。”固安公主站在草亭中央,突然輕輕跺了跺腳。想當年杜士儀曾經把數量巨大的火藥給悄悄送進了長安城儲存,這事除卻赤畢,就只有她知道。這次天子召杜士儀回京,她從杜十三娘處得知是哪四個皇子親王被頻頻召見,心裡便有了計較,最終說動赤畢,在永王宅中安置了一箱火藥。預備倘若情勢緊急,到時候就引爆製造混亂。

可永王宅中埋藏火藥的地點,就是在這座草亭所在的竹林之中因爲誰也沒想到李竟然會帶人去草亭,更沒人想到李亮出的竟是一把手弩,所以那時候,就算早有埋伏的赤畢也不敢去動那根引線可事到臨頭,那支弩箭終究落在了李隆基身上,由此可見,李對天子的怨念要深得多

嘴角一挑笑了笑,固安公主便輕聲說道:“過來幫忙吧,把東西起出來。”

這種東西今後不可能隨隨便便運入長安,可不能浪費在這隨時可能重建的永王宅中

第607章 長安急召第72章 天真的狂士第492章 長痛不如短痛第384章 黑暗之中的曙光第1118章 西域之爭第1191章 登聞鼓訴冤第534章 天助我也第620章 欣欣向榮第535章 會錯聖心第672章 撫卹善後,帝王心術第551章 錢糧人口,不可或缺第851章 大捷之後爭地盤第638章 委君經學博士第264章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第782章 許君刺史第733章 威壓第462章 仗義者誰人第385章 事發第1010章 各部來賀,巍巍氣象第1240章 南陽王的抉擇第971章 安祿山讓路第1140章 絕情絕義第1065章 誰比誰更狠第880章 闖宮第173章 誰人得利第405章 金屋藏嬌,辭君遊天下第933章 一方支柱第990章 異域團圓第221章 凜然風骨第1154章 孤家寡人第111章 洗心革面,灞橋...第111章 洗心革面,灞橋...第753章 各打五十大板第942章 焦頭爛額的張守珪第661章 張九齡第987章 封公封疆第1183章 激爾勇向前第427章 良才美質,憐卿無暇第963章 定子媳第570章 招兵買馬第304章 門下省履新第1130章 忠臣良將不可再少第737章 節度幕府第191章 吏部關試第961章 欺人太甚第696章 血緣難斷第1092章 羣情激憤第414章 易主第490章 家務事第390章 親友最知音第1012章 君子不黨第345章 夤夜來客第723章 主動請纓第332章 風光提親事第383章 愛之深,恨之切第1000章 名師高徒第892章 風雲變幻迷人眼第472章 兵不厭詐第800章 巨閹惜舊情第590章 下馬威第400章 李白引私訪第838章 備戰防胡第11章 印書第695章 奉呈忠心第595章 另置別縣第1014章 聯手鬥林甫第960章 兒女婚事,牛相病危第1048章 兩樁婚事第42章 圍爐炙肉話家國第1071章 名將之心胸第478章 天倫之樂第745章 鄯州老卒第1270章 有毒的誘餌第1018章 橫插一槓子第471章 滾!第181章 省試之日,連場告捷第93章 美人如玉劍氣如虹第685章 使君遊西域第16章 一盤好菜第319章 合則知己,不合遠之第614章 斬草除根之猛藥第406章 見利忘義非君子第521章 知制誥第563章 暗度陳倉第213章 神狼之怒第604章 口蜜腹劍第915章 整肅軍紀第916章 胡兒眼淚雙雙落第1209章 鐵騎突出刀槍鳴第975章 瞞天過海第679章 言辭逼人,壓力山大第656章 丟包袱第494章 紅袖善舞,伊人知心第280章 貪得無厭第380章 聖眷恩貴主第314章 端午節上的宮怨詩第782章 許君刺史第90章 小僧舞棒,名動天聽第85章 弔唁之日,親疏遠近第179章 喜慶年節,盛世氣象
第607章 長安急召第72章 天真的狂士第492章 長痛不如短痛第384章 黑暗之中的曙光第1118章 西域之爭第1191章 登聞鼓訴冤第534章 天助我也第620章 欣欣向榮第535章 會錯聖心第672章 撫卹善後,帝王心術第551章 錢糧人口,不可或缺第851章 大捷之後爭地盤第638章 委君經學博士第264章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第782章 許君刺史第733章 威壓第462章 仗義者誰人第385章 事發第1010章 各部來賀,巍巍氣象第1240章 南陽王的抉擇第971章 安祿山讓路第1140章 絕情絕義第1065章 誰比誰更狠第880章 闖宮第173章 誰人得利第405章 金屋藏嬌,辭君遊天下第933章 一方支柱第990章 異域團圓第221章 凜然風骨第1154章 孤家寡人第111章 洗心革面,灞橋...第111章 洗心革面,灞橋...第753章 各打五十大板第942章 焦頭爛額的張守珪第661章 張九齡第987章 封公封疆第1183章 激爾勇向前第427章 良才美質,憐卿無暇第963章 定子媳第570章 招兵買馬第304章 門下省履新第1130章 忠臣良將不可再少第737章 節度幕府第191章 吏部關試第961章 欺人太甚第696章 血緣難斷第1092章 羣情激憤第414章 易主第490章 家務事第390章 親友最知音第1012章 君子不黨第345章 夤夜來客第723章 主動請纓第332章 風光提親事第383章 愛之深,恨之切第1000章 名師高徒第892章 風雲變幻迷人眼第472章 兵不厭詐第800章 巨閹惜舊情第590章 下馬威第400章 李白引私訪第838章 備戰防胡第11章 印書第695章 奉呈忠心第595章 另置別縣第1014章 聯手鬥林甫第960章 兒女婚事,牛相病危第1048章 兩樁婚事第42章 圍爐炙肉話家國第1071章 名將之心胸第478章 天倫之樂第745章 鄯州老卒第1270章 有毒的誘餌第1018章 橫插一槓子第471章 滾!第181章 省試之日,連場告捷第93章 美人如玉劍氣如虹第685章 使君遊西域第16章 一盤好菜第319章 合則知己,不合遠之第614章 斬草除根之猛藥第406章 見利忘義非君子第521章 知制誥第563章 暗度陳倉第213章 神狼之怒第604章 口蜜腹劍第915章 整肅軍紀第916章 胡兒眼淚雙雙落第1209章 鐵騎突出刀槍鳴第975章 瞞天過海第679章 言辭逼人,壓力山大第656章 丟包袱第494章 紅袖善舞,伊人知心第280章 貪得無厭第380章 聖眷恩貴主第314章 端午節上的宮怨詩第782章 許君刺史第90章 小僧舞棒,名動天聽第85章 弔唁之日,親疏遠近第179章 喜慶年節,盛世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