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知制誥

好幾年不見,當杜黯之站在杜士儀面前的時候,兩人的個頭已經相差無幾。因是從兄弟,杜黯之又深受杜士儀薰陶,乍一看去,兩人不但容貌想象,就連氣質也有幾分相似,但因爲身世使然,前者言行舉止比杜士儀更多幾分謹慎。只不過這會兒相見,他完全拋開了人前從來都不會忘記的審慎小心,行過禮後便忘情地快步衝到杜士儀跟前,滿臉驚喜地叫了一聲。

“阿兄”

從當年的十九兄到如今的阿兄,杜黯之早就把杜士儀視作爲嫡親兄長一般,見杜士儀笑着點了點頭,又拉了他入座,往日裡已經很善於言辭的他不禁有些結結巴巴的,尤其是按照杜士儀所問說起從縣試府試到省試種種的時候,竟是激動得語無倫次。就連一旁剛剛和杜黯之攀談許久,甚是佩服他博聞強記的陳寶兒,也對杜黯之這幅樣子有些不理解。

“彆着急,慢慢說,都是要成親的人了,將來在你家娘子面前,難不成也這樣說話斷斷續續的?”杜士儀打趣了一句,見杜黯之一下子面色緋紅,他不禁若有所思地問道,“怎麼,真的是老叔公給你挑準了人。”

“是……”杜黯之這些年忙於讀書刻苦還來不及,哪有功夫在女色上留意,此刻提及婚事不禁有些尷尬,竟是更加吞吞吐吐了起來,“是老……老叔公做……做主。”

“哪家女郎?”

“是是元氏女。”杜黯之終於平復了心情,和盤托出道,“和燕國夫人還有些沾親帶故,應是同一支的。我沒見過,老叔公說是人品穩重,只是幼年喪父,和母兄相依爲命,合過八字後,說是都相宜的。她兄長大前年明經及第,現任登封縣尉。”

京畿道都畿道所屬的這些州縣,歷來別說縣令,其屬官也都是一等一的緊俏,元氏兄長能夠爲登封縣尉,足可見入仕時是有人出力的。然則官不是最高,和杜黯之也就還算門當戶對,將來不會有齊大非偶之憂。於是,杜士儀笑吟吟地點頭道:“那敢情好,你娶妻之後,放了外任,也就能名正言順地分出去單過,不用再受你家父母挾制,我也能放心了。”

“不過……”杜黯之突然迸出了兩個字,見杜士儀不禁微微皺眉,他又忍不住看了一眼陳寶兒,這才囁嚅說道,“原本我的婚期也定在年末。”

杜士儀先是一愣,隨即不禁哈哈大笑:“我還以爲你這不過什麼,原來竟是如此這不是很好,雙喜臨門,參詳一下先後操辦了,到時候也熱鬧”

聽到堂兄竟是絲毫不介懷,杜黯之不禁喜出望外,整個人也輕鬆了下來。等杜士儀再次笑着介紹了陳寶兒,他就連連點頭道:“我聽阿姊說了,阿兄在成都的時候覓得良才美質,剛剛阿兄沒回來,我和寶兒攀談之中說起春秋,結果他竟是倒背如流要知道,他跟着阿兄才學了不到三年”

“只不過是會背而已,還談不上融會貫通。”陳寶兒連忙插話謙遜,結果卻被杜士儀打斷了。

“他記性絕佳,過目能誦,甚至更勝我當年,所以你不要和他比這些死記硬背的東西。他基礎比你當年更加薄弱,但也比你當年幸運,因爲我若得空,時常朝夕提點,而且後來一度用他爲記室,教了他很多讀書時學不到的東西。

說到這裡,杜士儀一按扶手,再次站起身來,因笑道:“黯之,你是我弟弟,但也算是我半個弟子,集選在即,不論安排如何,終究也要你自己能夠入得了人眼,所以,不要給我丟臉,給杜氏丟臉既然回來了,寶兒專心讀書,我這記室的事,你來做。”

“是,請阿兄放心”杜黯之激動得滿臉通紅,當仁不讓地答應了下來。

儘管金仙公主答應得好好的,但接下來足足好些天,杜士儀根本就沒撈到相會佳人的機會。補闕比拾遺官高,而且中書省比門下省更忙,再加上天公不作美,去歲的水災就已經讓整個北方衆多州縣飽受洪澇之苦,今年水患依舊不見消停,從重修堤岸疏通河道,一直到從江南調撥救災物資,從六月末開始,三省六部無數人忙了個人仰馬翻,甚至在最熱的時候,中暑的年邁官員就有好幾位。

甚至天子李隆基在暑日賜冰時,王公貴戚的分量大大減少,更多的分量都是直接送到了三省,尤其是中書省。

按照舊例,中書舍人例以一人供事政事堂知制誥,其餘人等押尚書六曹,各知制敕,但從景雲年間以來,知制誥的未必就是中書舍人,如今擔任此職的是工部侍郎韓休,以文采卓著而著稱,中書省的中書舍人不過是給他打下手。

不幸的是,那位年近五旬的中書舍人同樣沒有熬過滾滾熱浪而中了暑,而韓休是出了名的犯顏敢諫,甚至連宋憬都對其讚不絕口,那剛硬的脾氣沒幾個人吃得消,其他中書舍人都不樂意去伺候他,可政事堂知制誥的工作不能沒個助手,李元無奈之下在拾遺補闕中掃了一圈,最終把杜士儀給劃拉到了韓休名下。

對於這麼個前來打下手的右補闕,韓休倒是沒說什麼,然而工作起來就不管不顧了。一蹴而就不曾潤色的制敕誥書直接丟過來,有時候還需要去查從前遺留下來的堆積如山的制書誥書,也虧得杜士儀身體好,原本只需要上半天班變成了上全天,而旬假幾乎也休不着一天,每日裡踩着星斗回到家裡,第一件事就是倒頭大睡,來往信件都是讓杜黯之給他念一個大概,然後由他口授,杜黯之斟酌字句寄出去。

唯一的例外,就是王容的信了。可即便是心上人的信,他也沒有太多時間沉浸其中,回覆往往是言簡意賅。王容也知道他忙不過來,甚至還使人悄悄送過自己親手做的酸梅飲和其他各種消暑飲品,以至於中書省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杜補闕能夠成日裡精神奕奕,是因爲家裡有個善於調治飲品的好廚子,甚至就連李元這個宰相,都一度認真考慮過是否要到杜家挖這麼個廚子過來。

好在漫長的夏天終於還有個盡頭,肆虐的水患也不會一直死纏不放,到了八月末,這種緊張的日子終於告一段落,而原本給韓休打下手的那位中書舍人也終於復出了。杜士儀卸任之際向韓休告辭的時候,本還暗地裡鬆了一口氣,卻不想對方竟是一改往日的嚴厲不通人情,顯得頗爲和煦。

“這些天辛苦你了。我是素來趕工就不管不顧的性子,沒幾個人能跟得上我的節奏,這大熱天你還能夠堅持到底,着實不易。”

韓休一面說,一面拿起茶壺,親自給杜士儀斟了一杯茶,見其有些受寵若驚地雙手接過,他就開口說道:“開元以來,任過中書舍人的人不下二三十,但知制誥的人只有那麼幾個,從最初的蘇、許景先、齊潮、王丘到我,再加上蘇晉、賈曾、張九齡等人,十五年間,總共不超過十人。你文采卓著,心思細膩,再歷練幾任,日後很可能接過這知制誥之職”

韓休這殷切希望讓杜士儀好一陣無語,但還不得不謝過其看重。要說他對於知制誥之職一點興趣都沒有,作爲皇帝的高級秘書,知道的事情太多,而涉入高層鬥爭的機率也更大,出了什麼問題被當做替罪羊,這種可能性就不說了。更不要說不分寒暑幾乎沒有假期這一點最讓他難以忍受。難得忙幾個月也就罷了,連續幾年都要如此,這所謂聖眷蓋不過折的壽而且,中書舍人大多都是宰相私人黨羽,如苗延嗣這般的,現在都還在西南不得歸。

就當他重新回到了自己原本的右補闕之職,再次開始了那種較爲清閒的日子時,九月初的一道軍情急報卻讓整個大唐上下再次陷入了一片震驚之中。

吐蕃攻陷瓜州,瓜州刺史和河西隴右節度使王君之父被生擒活捉。吐蕃人之後又兵發涼州,更當着河西隴右節度使王君的面,將兩人綁在陣前激其出兵,見王君不敢出兵,吐蕃兵馬最終便毀了瓜州城暫時退卻,一時損失子女玉帛不計其數。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儘管吐蕃人在攻瓜州的同時,派人給突厥毗伽可汗送信,邀其共同入寇,但毗伽可汗卻不但派使節入貢,而且還把吐蕃贊普的信一併送上,這也讓朝野上下全都鬆了一口氣。

如李隆基便在私底下對三位宰相說:“倘若吐蕃突厥沆瀣一氣,不但安西四鎮並隴右河西,朔方京畿盡皆危矣”

正因爲如此,對於突厥此次沒有跟着一塊入寇,李隆基大手筆地將西受降城劃撥爲和突厥互市之地,更許諾每年互市馬匹十萬匹,以絹帛交易。可出乎他意料的是,來貢的使臣梅祿啜卻提出,互市馬匹,半數用絹帛交易,半數用茶葉交易。

從漢時開始,北方部族對中原的互市,大多都是以各種貴金屬和布匹絹帛來結算,提出要茶葉還是開天闢地第一回。在最初的震驚過後,李隆基立刻想到了合適的人選,當即授意李元,讓杜士儀去談。

而當杜士儀見到梅祿啜,對方卻笑着說出了一句不甚流利的漢語:“能夠見到將茶香帶給了突厥的杜補闕,實在是不勝榮幸”

第1139章 朔方出兵第992章 漠北震,陳司馬第91章 夜半春心動第606章 雲州集第900章 如人父母第1095章 羅鉗吉網第1038章 調兵遣將第15章 蝗雲如蓋第559章 糧荒第203章 面唾不容情,他鄉遇故知終章二變天第408章 誰讓你不經嚇?第490章 家務事第220章 金枝玉葉第1132章 大軍入雲州第151章 十三娘面聖第242章 制書褒獎,天子之賜第960章 兒女婚事,牛相病危第4章 司馬第94章 救場如救火第375章 酒中豪客飲中仙第191章 吏部關試第647章 雁門賦第472章 兵不厭詐第735章 替罪羊,心不平第1236章 內訌第540章 衆望所歸第809章 東宮唾手可得第57章 酒逢知己千杯少第890章 年少輕狂,難死心第690章 準卿三條奏第507章 拜見師長第11章 印書第719章 圖謀後事第294章 風雪飄搖,十一郎歸來第1184章 諸軍突圍,吳王斷後第217章 慶功宴後美人約第867章 從天而降第170章 藏鋒之劍第606章 雲州集第771章 談崩了?第474章 託以愛子,教諸愛徒第275章 星光螢火,烹茶待君第844章 鬧劇第44章 盛氣凌人第707章 十銓之始,請託薦人第180章 罷相之由,仗義相助第605章 虛位以待俊傑才第786章 火箭之利,腹心之言第742章 千金買馬骨第167章 情深意長第1235章 攻城攻心第667章 奪其心志,許其復仇第1045章 大捷之後的暗戰第462章 仗義者誰人第518章 文壇新秀,濟濟一堂第827章 節堂舞劍第1074章 血書第443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540章 衆望所歸第1153章 奇冤未雪,怎傷遺孤?第298章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第1007章 無敵無雙第799章 天子賜琵琶第334章 御前激辯,針尖對麥芒第297章 投胎是個技術活第1161章 收復長安,駐防禁宮第1274章 杜氏有後第372章 無人仗義無人憐第193章 一日看盡長安花第1166章 親臨前線第1103章 互相抄老巢第416章 誰家玉人最知音第692章 蛇之七寸第821章 誰人技高一籌?第1263章 君已將死第94章 救場如救火第1004章 雄城奠基第1068章 令行禁止第354章 求親第275章 星光螢火,烹茶待君第470章 葉鬼主第307章 勇爭第一是態度第885章 天倫之樂第261章 天下第一尉第599章 走馬上任第738章 扮豬吃老虎第1177章 巧言勸弒父第427章 良才美質,憐卿無暇第822章 文武歸心第1060章 兒女之孝第1161章 收復長安,駐防禁宮第310章 親不慈,親不待第430章 失道義者需教化第791章 幕府再添英才一千零四十三章 死戰第844章 鬧劇第594章 突厥求互市第1179章 勢如破竹第699章 薦才於天子
第1139章 朔方出兵第992章 漠北震,陳司馬第91章 夜半春心動第606章 雲州集第900章 如人父母第1095章 羅鉗吉網第1038章 調兵遣將第15章 蝗雲如蓋第559章 糧荒第203章 面唾不容情,他鄉遇故知終章二變天第408章 誰讓你不經嚇?第490章 家務事第220章 金枝玉葉第1132章 大軍入雲州第151章 十三娘面聖第242章 制書褒獎,天子之賜第960章 兒女婚事,牛相病危第4章 司馬第94章 救場如救火第375章 酒中豪客飲中仙第191章 吏部關試第647章 雁門賦第472章 兵不厭詐第735章 替罪羊,心不平第1236章 內訌第540章 衆望所歸第809章 東宮唾手可得第57章 酒逢知己千杯少第890章 年少輕狂,難死心第690章 準卿三條奏第507章 拜見師長第11章 印書第719章 圖謀後事第294章 風雪飄搖,十一郎歸來第1184章 諸軍突圍,吳王斷後第217章 慶功宴後美人約第867章 從天而降第170章 藏鋒之劍第606章 雲州集第771章 談崩了?第474章 託以愛子,教諸愛徒第275章 星光螢火,烹茶待君第844章 鬧劇第44章 盛氣凌人第707章 十銓之始,請託薦人第180章 罷相之由,仗義相助第605章 虛位以待俊傑才第786章 火箭之利,腹心之言第742章 千金買馬骨第167章 情深意長第1235章 攻城攻心第667章 奪其心志,許其復仇第1045章 大捷之後的暗戰第462章 仗義者誰人第518章 文壇新秀,濟濟一堂第827章 節堂舞劍第1074章 血書第443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540章 衆望所歸第1153章 奇冤未雪,怎傷遺孤?第298章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第1007章 無敵無雙第799章 天子賜琵琶第334章 御前激辯,針尖對麥芒第297章 投胎是個技術活第1161章 收復長安,駐防禁宮第1274章 杜氏有後第372章 無人仗義無人憐第193章 一日看盡長安花第1166章 親臨前線第1103章 互相抄老巢第416章 誰家玉人最知音第692章 蛇之七寸第821章 誰人技高一籌?第1263章 君已將死第94章 救場如救火第1004章 雄城奠基第1068章 令行禁止第354章 求親第275章 星光螢火,烹茶待君第470章 葉鬼主第307章 勇爭第一是態度第885章 天倫之樂第261章 天下第一尉第599章 走馬上任第738章 扮豬吃老虎第1177章 巧言勸弒父第427章 良才美質,憐卿無暇第822章 文武歸心第1060章 兒女之孝第1161章 收復長安,駐防禁宮第310章 親不慈,親不待第430章 失道義者需教化第791章 幕府再添英才一千零四十三章 死戰第844章 鬧劇第594章 突厥求互市第1179章 勢如破竹第699章 薦才於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