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雲州好男兒!

二月末的天氣,江南已是小陽春,可對於北方來說,放眼看去仍然難見太多蒼翠顏色。只有野地裡的草在春風中茁壯成長,讓一整個寒冬中悶在圈中不得自由的牛羊們大大享了一番口福。此時此刻,藍天白雲下,一羣瘦羊正在四散吃草。而就在這些雜草叢中,隱約可見昔年田壟交錯阡陌相連的痕跡。

但現在,這裡還一片荒蕪。

一個放羊的中年牧民漫不經心地趕着羊羣,突然一甩鞭子,突然扯開喉嚨高聲唱起了民歌。嘶啞的聲音在空曠的原野上回蕩,甚至激起了小水窪中飲水的鳥兒。當一行五六十人行至附近的時候,爲首的年輕人不禁駐足傾聽了起來。

“隴上壯士有陳安,軀幹雖小腹中寬,愛養將士同心肝。

驏驄父馬鐵鍛鞍,七尺大刀奮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盤,十蕩十決無當前。

百騎俱出如雲浮,追者千萬騎悠悠。

戰始三交失蛇矛,十騎俱蕩九騎留。

棄我驏驄竄巖幽,天降大雨追者休,爲我外援而懸頭。

西流之水東流河,一去不還奈子何!

阿呼嗚呼奈子乎,嗚呼阿呼奈子何!”

“寶兒,知道這是哪首民歌嗎?”

聽到師長這一提問,陳寶兒冥思苦想,最終有些赧顏地搖了搖頭。儘管他這幾年勤學苦讀,但基礎太差,要看的書太多,更何況,這些帶着濃重樂府風格的民歌,現如今雖然有人整理,但更多的都散佚了,這首陳寶兒還真沒有聽說過。杜士儀見他發窘,便溫和地說道:“是《隴上歌》。說的是當年涼王陳安起兵反趙的事。雖則陳安最後兵敗被殺,而且因爲反覆不定而被人詬病,但只聽這首樂府,就知道不論他當初起兵是爲什麼,可終究還有人記得他反抗外敵之功。”

陳寶兒連忙努力記下這些杜士儀興之所至教授他的東西,突然想起什麼,又問道:“杜師說的是五胡十六國時的趙?”

“不錯,雖說名曰趙,但和戰國時的趙卻大不相同。而且,咱們要去的雲州故城,並非無名之地,當年北魏都城平城就在這兒,唐初劉武周更是盤踞於此,直到貞觀十四年,太宗陛下方纔將定襄城移到了這兒,不過永淳元年卻因爲默啜破城,城中軍民悉數遷居於朔州。即便如此,當年這裡的居人也是軍遠多於民。貞觀年間釐定戶口的時候,這裡的戶口便只有區區七十餘戶,五百餘人。”

“這麼少?”陳寶兒有些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老師奔波近兩千裡,離開長安城那樣繁華富庶的地方,居然就是成爲這樣偏僻冷清地方的長官?

杜士儀教弟子,儘管王翰和崔顥都知道這民歌的出處,但誰都沒有越俎代庖地多嘴。王翰甚至一揚馬鞭,帶着羅盈徑直疾馳到了那放牧中年人的面前,拱了拱手問道:“大兄這隴上歌裡,還能聽出隴西口音,不是本地人吧?”

那中年牧人看到這麼二三十人,又見王翰身下駿馬雄壯,不禁有些警惕,因此對於他的問題也謹慎得很:“阿郎聽錯了,某隻是隨便唱唱。”

“我們又不是查逃戶,不過隨便問問,大兄不用這般緊張!”王翰雖家境豪富,爲人卻爽朗,聞言也不以爲忤,回頭看了杜士儀等人一眼,他便和顏悅色地說,“我們是到雲州去做買賣的,敢問如今雲州城中情形如何?”

聞聽此言,那中年牧人的神情方纔輕鬆了一些:“原來你們是去雲州城的。貴主遭襲的事鬧得沸沸揚揚,好在貴主只在馬邑歇息了兩天便趕回了城中,人心已經安穩下來了。那些馬賊簡直是膽大妄爲,竟敢對貴主下手!”

抱怨了兩句,他突然若有所思地看着王翰背後那大隊人馬,面色陡然一沉。看了一眼身下的駑馬,他彷彿有些掙扎,但隨即便猛然雙腳一縮,竟是從腰中拔出了一柄匕首,向王翰直撲了過去。儘管王翰並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可面對這樣的猝然偷襲,仍有些措手不及,好在他旁邊的羅盈多年來也不知道見識過多少生死廝殺的大場面,是一等一的警醒人,千鈞一髮之際縱身上去擋格。那中年牧人固然有些身手,可不多時還是被他擒了下來。

面對這裡的變故,原本還在教導陳寶兒的杜士儀登時沒了那興致,立時帶人撥馬過來。等羅盈按着牧人跪在地上,他見王翰手按胸口心有餘悸,便有意笑着活絡氣氛道:“王六,以後可知道對人說話該小心些了吧?你得好好謝謝羅盈纔是。”

這時候,崔顥也故意故作受驚狀:“剛剛可把我給嚇死了!幸虧跟你去問話的人不是我,否則這會咱們倆肯定一塊沒命!”

“我都差點沒命了,你們還在這說風涼話?”王翰氣急敗壞地罵了一句,但他天性豁達,很快就丟開了那惱火,皺眉看着地上的中年牧人質問道:“你是何人,緣何要行刺於我?”

那中年牧人聽着這些人說話,雖有些納悶,但還是惡狠狠地說道:“你們不可能是商人!商人不會用珍貴的馬匹來馱運東西,也不會有這麼多騎着馬匹的人!是馬賊,只有馬賊纔會有這麼多好馬,這麼多好手!”

這話頓時把衆人全都給說呆了。尤其是王翰,他有些不甘心地指了指自己的鼻子,懊惱地問道:“你說馬賊?你竟然覺得,我太原王子羽是馬賊?”

崔顥剛剛還暗歎王翰莫名其妙就險些被人暗算成功,實在是有夠倒黴的,可當聽到這理由,他終於難以抑制地大笑了起來,甚至還誇張地伏在馬背上拍着自己的大腿。面對這麼個沒義氣的同伴,王翰能做的只是狠狠瞪上這傢伙一眼,可杜士儀卻敏銳地察覺到,那中年牧人猛然擡起了頭,眼神中赫然流露出幾分不可置信的驚詫。

這傢伙竟然知道王翰!

“是葡萄美酒夜光杯的王子羽?”

這話實在是令剛剛鬱悶十分的王翰心生欣悅。而更讓他高興的是,對方立刻慚愧欲死地以頭抵地道:“某隻看到各位人多,再加上貴主遭襲的事,只以爲是馬賊去而復返……某甘領行刺之罪,但如今雲州用人之際,只希望王郎準我戴罪立功。”

這番話說得入情入理,杜士儀再想想之前那字正腔圓的隴上歌,已然斷定這絕非尋常牧人。果然,王翰詫異地問了一句,“你怎知道我到雲州乃是公幹?”,那牧人便爽快地答道:“我聽說太原王子羽曾經深受張相國重用,文章詩賦赫赫有名,想來定然是聖人派了王郎來雲州撫民。”

邊陲之地的區區牧民都知道自己的名字,王翰剛剛那一番虛驚的惱怒已然盡去,一時哈哈大笑。笑過之後,他就一本正經地說:“你雖然知道我,不過卻孤陋寡聞了些。張相國早已經罷相啦,我也早就遭了左遷,如今是無官一身輕。奉旨到雲州撫民的不是我,是杜十九,我就是跟來湊個熱鬧的!”

“杜十九?是豪取三頭的京兆杜陵杜十九郎?”那中年牧人突然感到身後扭着自己胳膊的年輕人鬆了手,一時又是驚喜又是惶恐,目光最終落在了居中的白衫年輕人身上,突然又連連頓首道,“某實在是萬死,不曾細究就動手,險些傷了貴人!”

“算啦算啦,既然只是一場虛驚,那就不用再提了。”

王翰揉了揉手腕,大度地把這一場險些讓自己喪命的變故揭了過去。對於他的態度,最瞭解他的杜士儀習以爲常,崔顥卻不禁嘖嘖稱奇,至於隨從的健卒們則是稱得上驚異了。若是按照律法,王翰即便辭官,卻還是有出身的官人,這行刺官人的罪名可謂非同小可。這麼大的事,王翰竟然說放過就放過了?

“既然王六都這麼說了,你起來吧。”杜士儀開口吩咐了一句,見那中年牧人這才爬起身來,他就問道,“你姓甚名誰,原籍何處,如今又居何地?”

“某姓南,名勝,原籍魏州,在隴西呆過好長一陣子,如今就在雲州城中住,因種地不成,就還是幹起了在隴右時的老營生,牧羊爲業。”南勝說着便再次擡眼飛快打量了一眼這一行人。如果說本來他覺得這些人作爲商隊太過招搖,作爲馬賊卻又只是小股,那麼,此時知道這一行竟是朝廷官員,他就覺得很符合觀感了。因此,當杜士儀再次問他固安公主近況的時候,他自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和那些養在深閨不知民間疾苦的宗室千金相比,固安公主是庶女,本就飽嘗人情冷暖,又曾經二嫁奚王,對於民計民生的瞭解自是遠勝尋常官員。她在雲州這些年,馭下很有一套,撫民也很有一套,甚至於還會用更合理的價格收購百姓種出的糧食,交換奚族和契丹突厥的馬匹,更通過商隊的便利,爲百姓提供更多的必須商品,其中最珍貴而不可或缺的一樣便是鹽。

所以,她在受傷於馬邑休養兩日返回雲州之後,立刻有二十餘青壯主動應募在雲州城附近放哨,南勝便是其中一個。儘管他所防戍的是朝向朔州的南面,可他依舊沒放鬆警惕,險些就不由分說一刀要了王翰的命。

瞭解了自己想知道的消息,杜士儀復又問道:“這裡距離雲州還有多遠?”

“大約三十餘里。”南勝憨然一笑,“其實,若非爲了貴主,查探是否還有馬賊出沒,我原本是不會把羊趕到這麼遠來放牧的。”

杜士儀只覺得南勝魯莽歸魯莽,卻不失是好男兒,聞言不禁笑了起來:“那你就沒想過,先虛與委蛇,而不是那麼莽撞地暴起行刺?”

“我……虛與委蛇的勾當,我不太擅長。”南勝有些不好意思,想了想便實話實說道,“只要我兩個時辰之內不回去報信,雲州城那邊就知道有馬賊出沒。我家侄兒南八如今應募爲貴主扈從,就算我有什麼閃失,貴主絕不會虧待了他!”

“南八?”杜士儀先是一怔,隨即忍不住輕輕吸了一口氣,“你這姓氏,可是東西南北之南?”

南勝登時愣了一愣,有些奇怪地點了點頭道:“正是正是。”

杜士儀登時若有所思挑了挑眉。想當初兒時看梁羽生那《大唐遊俠傳》時,他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其中評價南霽雲的那句話。

敢笑荊軻非好漢,好呼南八是男兒!

第820章 滿載而歸第1259章 喪子之痛第371章 怨心深種,豐收大歸第871章 連環套,計中計第1097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1213章 千金買馬骨第1028章 盡掀底牌第868章 公報私仇第539章 出鎮一方第1065章 誰比誰更狠第996章 兄弟離心第544章 攬豪俊,陰符槍第488章 吳郡之盛,顯宦不絕第940章 波譎雲詭第716章 宰相吵架,杜郎勸架第209章 變生肘腋第75章 掃席待知己第613章 冥頑不靈第216章 還君琉璃,念君平安第764章 煽風點火第1073章 忠臣遭屈第1012章 君子不黨第245章 從容面聖,天子意招婿第872章 心狠手辣第518章 文壇新秀,濟濟一堂第43章 夜半魅影第802章 千金易取,人才難得第744章 正副之別,高下立分第1274章 杜氏有後第812章 貪得無厭第650章 巡軍第833章 處分和大閱第532章 鐵骨柔情第347章 羣情激憤第1074章 血書第106章 分道揚鑣第994章 圍困示威第754章 風雨來兮第336章 死則死爾!第395章 李十二郎第107章 珠玉輝耀動人心第1023章 河東之行,節度副使第1271章 復推又見軒然大波第420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308章 陛下此言差矣第288章 大獲全勝,明通款曲第555章 小別勝新婚第638章 委君經學博士第369章 簡在帝心,念君靈犀第1008章 故人已老第543章 孤身承雲州之重第21章 救人如救火第637章 州學講春秋第693章 點睛之筆第48章 但願年年好第1142章 君逃臣留第479章 江陵遇故跡第1210章 援軍奇襲第751章 突破口第815章 圖窮匕見第764章 煽風點火第1112章 凱旋第108章 驚變第961章 欺人太甚第1140章 絕情絕義第716章 宰相吵架,杜郎勸架第262章 纔出試場,又爲試官第557章 天子之喜,崔氏之喜第1123章 獻策安祿山第138章 人非草木鐵石第497章 栽贓第435章 謀後繼,接風宴第542章 雲州好男兒!第669章 度支精髓,令君提親第183章 羣情激奮,東窗事發第865章 慶豐年中暗流涌第21章 救人如救火第894章 新老交替第800章 巨閹惜舊情第1276章 傳奇的結束和開始第487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第1181章 兵臨城下,金蟬脫殼第363章 張丞相新樓宴第454章 楊玄琰第964章 巧舌如簧第1159章 氣急攻心的天子第1208章 不死軍魂第533章 最毒婦人心第616章 君欲魚死網破乎第450章 擠走上司的前奏第30章 竹林之中論疾苦第901章 御前真言,東宮定第458章 波瀾乍起第531章 君前薦宇文,花萼樓前舞第689章 大考之爭第1184章 諸軍突圍,吳王斷後第307章 勇爭第一是態度第433章 萬歲池第43章 夜半魅影第721章 捷足先登
第820章 滿載而歸第1259章 喪子之痛第371章 怨心深種,豐收大歸第871章 連環套,計中計第1097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1213章 千金買馬骨第1028章 盡掀底牌第868章 公報私仇第539章 出鎮一方第1065章 誰比誰更狠第996章 兄弟離心第544章 攬豪俊,陰符槍第488章 吳郡之盛,顯宦不絕第940章 波譎雲詭第716章 宰相吵架,杜郎勸架第209章 變生肘腋第75章 掃席待知己第613章 冥頑不靈第216章 還君琉璃,念君平安第764章 煽風點火第1073章 忠臣遭屈第1012章 君子不黨第245章 從容面聖,天子意招婿第872章 心狠手辣第518章 文壇新秀,濟濟一堂第43章 夜半魅影第802章 千金易取,人才難得第744章 正副之別,高下立分第1274章 杜氏有後第812章 貪得無厭第650章 巡軍第833章 處分和大閱第532章 鐵骨柔情第347章 羣情激憤第1074章 血書第106章 分道揚鑣第994章 圍困示威第754章 風雨來兮第336章 死則死爾!第395章 李十二郎第107章 珠玉輝耀動人心第1023章 河東之行,節度副使第1271章 復推又見軒然大波第420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308章 陛下此言差矣第288章 大獲全勝,明通款曲第555章 小別勝新婚第638章 委君經學博士第369章 簡在帝心,念君靈犀第1008章 故人已老第543章 孤身承雲州之重第21章 救人如救火第637章 州學講春秋第693章 點睛之筆第48章 但願年年好第1142章 君逃臣留第479章 江陵遇故跡第1210章 援軍奇襲第751章 突破口第815章 圖窮匕見第764章 煽風點火第1112章 凱旋第108章 驚變第961章 欺人太甚第1140章 絕情絕義第716章 宰相吵架,杜郎勸架第262章 纔出試場,又爲試官第557章 天子之喜,崔氏之喜第1123章 獻策安祿山第138章 人非草木鐵石第497章 栽贓第435章 謀後繼,接風宴第542章 雲州好男兒!第669章 度支精髓,令君提親第183章 羣情激奮,東窗事發第865章 慶豐年中暗流涌第21章 救人如救火第894章 新老交替第800章 巨閹惜舊情第1276章 傳奇的結束和開始第487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第1181章 兵臨城下,金蟬脫殼第363章 張丞相新樓宴第454章 楊玄琰第964章 巧舌如簧第1159章 氣急攻心的天子第1208章 不死軍魂第533章 最毒婦人心第616章 君欲魚死網破乎第450章 擠走上司的前奏第30章 竹林之中論疾苦第901章 御前真言,東宮定第458章 波瀾乍起第531章 君前薦宇文,花萼樓前舞第689章 大考之爭第1184章 諸軍突圍,吳王斷後第307章 勇爭第一是態度第433章 萬歲池第43章 夜半魅影第721章 捷足先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