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河東之行,節度副使

長輩們各有各的事情要商量,只剩下了杜幼麟和宋錦溪兩人時,彼此都有些說不出的尷尬。到最後,還是杜幼麟低聲開口道:“今日之事雖說突然,可臨行之前,我就已經隱約覺察到了。如果讓你覺得唐突尷尬的話,那就都怪我一人好了。都是因爲我前幾次從嵩山回京,對阿孃提到你的事。”

草堂之中都是年輕氣盛的學子,幾乎沒有女人,因此,宋錦溪從前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寧極堂中侍奉盧鴻,偶爾回去和母親兄長團聚的時候,也都是夜晚悄悄出行,平時並不經常在外拋頭露面,以免萬一有品行不端的人窺見自己容貌,引來不必要的麻煩。也只有杜幼麟因爲父親杜士儀的關係,每逢前來探望,盧鴻都會留着說上許久的話,兩人常常照面,可總共算起來,也沒單獨說過幾句話,她更不曾生出過什麼別的念頭。

那畢竟是節帥公子,兩京貴女何其多,怎會看上她?

於是,此刻聽着杜幼麟的話,宋錦溪只覺心中泛起無數漣漪,好一陣子方纔訥訥開口道:“杜郎君怎會無故對夫人提起我?”

“阿孃一直都知道,阿爺最惦記當年呆過的草堂,所以我每次來,她總要事無鉅細追問許久,那麼多大男人,卻唯有你一個女子,我自然多提了你幾句,阿孃就記住了。”杜幼麟說着頓了一頓,又彷彿此地無銀三百兩似的添了一句,“阿孃還讓我給你捎過禮物呢,你不記得了?”

這麼一說,宋錦溪方纔想起,杜幼麟確實每次來,都會給盧鴻和相熟的長輩們捎帶禮物,她也不例外。有時候是樣式樸素的銀簪,有時候是暖耳,還記得有一條皮毯,雖然未必珍貴,可如今想想,每次彷彿都是挑選過的。意識到這一點,她不禁面上越發露出了難以褪去的紅暈。

“夫人……不,大帥他……”宋錦溪接連兩次開口都覺得不對勁,到最後不禁咬咬牙,這才擡起頭徑直問道,“你之前在師祖面前說的話,真的沒有勉強?我也希望師祖走時,能夠不帶遺憾,可如果只是爲了安慰他,那就……”

“男子漢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難道你要讓我當個背信棄義的人?”杜幼麟認認真真地說出這句話後,這才倏然又上前一步,和麪前的少女只隔了短短不足盈尺的距離,“錦溪,我實話告訴你,阿爺看似顯貴煊赫,長安杜宅看似富麗堂皇,但今後一定會面對各式各樣的問題。我希望能有個堅強而又能幹的娘子,和我一起攜手,幫着阿爺阿孃度過那些難關。你如果不願意,現在可以告訴我。”

剛剛是宋錦溪暗示杜幼麟,如果只是爲了安慰盧鴻,那麼此前的承諾可以當作沒有。可她沒想到,下一刻,杜幼麟就把同樣的問題拋到了自己面前。她張了張嘴,見他的目光始終不閃不避地看着自己,她突然只覺一顆心跳得飛快。

“我……我沒有不願意。”

當她終於鼓起勇氣說出這一句拐彎抹角的話,突然只聽得旁邊傳來了一個笑聲。嚇了一跳的她轉頭看去,卻只見父親不知什麼時候和杜士儀一塊迴轉了來。發覺自己的話很可能被長輩聽去了,她不禁把頭埋得低低的,卻不想下一刻就聽到了父親開口說出了一句話。

“只要你們兩個都願意攜手共度將來,我還有什麼好說的?”

“阿爺……”

杜幼麟見杜士儀走上前來雙受壓着自己的肩膀,他知道父親恐怕已經洞悉了自己的心意,不禁低聲說道:“阿爺,謝謝你,還有阿孃……”

“既然有動心的人,娶回家當媳婦是最好的選擇,有什麼好謝的?”杜士儀說着便笑了,繼而溫和地說道,“你從小就比你阿兄阿姊懂事,這點心願我若是還不成全你,那就枉爲人父了。記住你的承諾,否則回頭我也不會護着你。”

聽到杜士儀如此教子,宋慎只覺又好氣又好笑,心裡卻也有一種說不出的得意。自己的女兒能夠讓杜士儀的兒子一見傾心,不論怎麼說,也是足以自豪的事。於是,他對女兒頷首微笑之後,這纔對杜士儀道:“十九郎,你這次既然已經探望看過盧師,就不用在這裡守到最後。世人都說忠孝不能兩全,盧師也不會希望因爲他而被人說你是因私廢公。你留下幼麟,趕緊去太原府吧,這裡有我們就行了。”

杜士儀本待陪着盧鴻度過最後這幾日,可他也知道,漠北情勢看似風平浪靜,卻不能保證不會出現任何變化,更何況他此次兼領河東,還需接見河東文武。於是,他盯着那座寧極堂看了好一會兒,最終點點頭道:“好,我明日一早就走。”

得知杜士儀還要在此留上最後一夜,草堂求學的學子們自然想方設法見上這位朔方河東二鎮節度使一面。而且,盧鴻顯然已近彌留,有心仕途的人無不希望藉助這樣的靠山。可一整個晚上,杜士儀都守在寧極堂中,等天未矇矇亮便已經啓程動身,衆學子得知消息的時候已經遲了。此後,當杜幼麟和宋錦溪定下婚事的消息傳開之後,更是有人驚歎,有人羨慕,更有人暗自扼腕嘆息。

如果知道杜士儀如此不在乎門第,早在杜幼麟一次次來嵩山草堂探望盧鴻期間,誰不是有希望讓家中得一佳婿?

儘管臨行之時,盧鴻依舊未曾甦醒,可杜士儀策馬風馳電掣前行之際,心裡卻已經沒有太多悲傷。正如盧鴻所說,此生了無遺憾,這位老人的一生也許沒有什麼波瀾壯闊,經天緯地之功,卻用自己的方法薰陶了很多人。而盧望之和裴寧與他夤夜探討之事,更讓他心裡一片滾燙。

人在世上,能有家人知己,全心全意地信賴自己,夫復何求?

河東節度使大多兼領太原尹,常駐太原。整個河東節度使府下轄的兵馬五萬五千人,馬一萬四千匹,其中最重要的一支兵馬,便是屯駐在太原城內的天兵軍,總共有三萬人。其餘兵馬,則分駐雲州、代州、蔚州、朔州、嵐州等,總共兵馬兩萬餘。杜士儀當年曾任雲州長史,但距離如今再到雲州,已經快二十年了。當年舊部多半分駐各地,當太原上下文武迎他入城的時候,他幾乎沒有看到過什麼熟悉面孔。

開元八年他第一次來太原,還是奉旨觀風北地,在此初識王翰,又被時任幷州長史兼天兵軍節度大使的張說趕鴨子上架,安撫同羅在大敗於突厥之後,遷徙到蔚州橫野軍的一支。如今張說業已過世多年,王翰正在西域,爲李佺舉爲北庭節度副使,名揚一方,太原文武深知這些往事,因此太原府少尹還特意帶着杜士儀前去王翰家豪宅一遊,天兵軍上下軍將亦是恭敬有禮,操練大閱無不盡心竭力。

知道這是王忠嗣節度河東多年,帶出來的將卒兵馬,杜士儀自然不會雞蛋裡挑骨頭,在節堂最後一次召見時,他便言簡意賅地說道:“今次到太原,所見軍容齊整,廄中膘肥馬壯,足可見先前王大帥治軍齊整,而諸君用心。太原城中文武,並無可以黜陟之處,我會一一如實稟報陛下。”

儘管大多數人都知道杜士儀和王忠嗣從前頗有私交,可杜士儀這最後一句話說出來,方纔算是人人吃了定心丸。於是文武轟然應喏,無不神采飛揚,而節度判官高適少不得提出,陪侍杜士儀前往代州雲州朔州等地,杜士儀一口答應了。

兩人本就是老相識,公務塵埃落定之後,出了節堂方纔私下論舊誼,當杜士儀問起高適是否會隨王忠嗣前往河隴上任的時候,高適卻搖了搖頭。

“河隴情形卻又和河東不同,我當年雖在隴右數年,可終究離開太久,對那裡已經不那麼熟悉了。以王大帥之能,定然會拔擢賢良隨侍左右,而我留在河東,反而能夠防止旁人胡作非爲。畢竟,大帥雖節度河東,卻遠在安北牙帳城鞭長莫及,總需要一個信得過的人在此。”

高適的性子比王昌齡王翰岑參等人全都要精明圓滑,而這番話也說得入情入理。王忠嗣調任河隴,杜士儀雖領節度卻不在本地,確實需要一個能夠信賴的人坐鎮河東,以防人心思變。於是,杜士儀在欣然點頭之後,便徑直問道:“那麼,河東節度副使一職,達夫可有人選舉薦?”

杜士儀當年任代州長史,河東節度副使,等到王忠嗣節度河東的時候,先有副使,過了兩年後卻又不再設此職。如今杜士儀兼領河東、朔方再加上囊括整個漠北的安北大都護府,則河東不設節度副使的話,就意味着整個河東羣龍無首,勢必會影響若有戰事時的人員調派。故而,高適心領神會地一點頭後,便開口問道:“敢問大帥,可記得當年鎮守代州時提拔的段廣真?”

即使是十多年前的舊事了,可杜士儀哪裡會不記得?如果說他在雲州是起步,那麼代州就是漸入佳境。那時候代州耆老溫正義舉薦了張興給他,他離任的時候留下段廣真,帶走了張興,卻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看到杜士儀已經想了起來,高適便笑着說道:“整整十五六年了,段廣真業已調出代州,如今官拜朔州馬邑郡太守,領大同軍使,一直深受王大帥信賴。而除卻他之外,金吾大將軍裴休貞左遷,任代州都督,此亦河東著姓,深得人心。再然後,陛下母家竇氏,有族親竇銘官居嵐州樓煩郡太守,官聲清隆,且與嗣畢國公兼駙馬都尉竇十郎親厚,私底下對大帥推崇得很。大帥若擔心朝中非議,只消把這三個人報上去,請陛下聖裁,無論誰人爲河東節度副使,都不會有任何問題。”

第447章 上敲下打,吐蕃疑人第1117章 節帥之雄心第384章 黑暗之中的曙光第846章 毒瘤第147章 出場,應變第923章 九天之上炸雷響第980章 阿史那氏的末日第136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第518章 文壇新秀,濟濟一堂第890章 年少輕狂,難死心第434章 製茶之道第133章 奪魁第684章 樹倒猢猻散,胸中不平言第159章 勢在必得第77章 珠聯璧合第580章 凌厲反擊第169章 美人心計第257章 妙筆如刀,妓家商未來第803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720章 忽悠和跑官第822章 文武歸心第117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第1019章 磨刀霍霍終章三天下易主第391章 仗義方爲友第360章 翻舊賬第664章 論功行賞,時不我待第286章 公堂逞威第786章 火箭之利,腹心之言第332章 風光提親事第944章 王權再易主第590章 下馬威第267章 此情無關風月第428章 天理公道第579章 城頭冰場第1082章 獅子大開口第697章 蕃將投效,羽翼漸豐第374章 小妹有喜,麗正修書第679章 言辭逼人,壓力山大第747章 恩威並濟第906章 滅國之功何不圖?第193章 一日看盡長安花第951章 大軍調停第719章 圖謀後事第479章 江陵遇故跡第14章 蝗患猛如虎第334章 御前激辯,針尖對麥芒第1014章 聯手鬥林甫第16章 一盤好菜第487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第446章 楊氏姊妹第863章 漸起燎原之火第1104章 援軍第796章 名將喜相逢第738章 扮豬吃老虎第36章 事了拂衣去第1227章 人心向杜第627章 六州之主,風儀無雙第988章 一呼百應,賜刀贈金第452章 氣勢凌人攆長史第757章 君子器量第427章 良才美質,憐卿無暇第729章 笑入胡姬酒肆中第680章 走馬上任第910章 文人皆宮怨第882章 股慄無人言第1129章 風雨飄搖的東宮第92章 羣貴雲集,張顛吳狂第778章 重建和迎親第557章 天子之喜,崔氏之喜第1084章 了卻君王天下事第492章 長痛不如短痛第522章 拿人和蕃不心疼第881章 最寒帝王心第863章 漸起燎原之火第321章 縱橫睥睨無敵手第1123章 獻策安祿山第1097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682章 千里歸來第946章 鴻鵠之志,名將事敗第41章 故人相見未從容第1129章 風雨飄搖的東宮第543章 孤身承雲州之重第533章 最毒婦人心第318章 昳麗姿容世無雙第972章 一弊動全身第665章 飛黃騰達第34章 驚雷一舞振人心第171章 戶部集閱第146章 試賦之道,靈動...第819章 虛情假意第225章 薊北樓上夕陽會第534章 天助我也第82章 崔氏奔告急,杜郎護馳歸第496章 賓主盡歡,破空一箭第329章 大難來時不離棄第76章 蒙塵和氏璧第1219章 納降第1190章 磨刀霍霍謀東宮第154章 今夜星光燦爛
第447章 上敲下打,吐蕃疑人第1117章 節帥之雄心第384章 黑暗之中的曙光第846章 毒瘤第147章 出場,應變第923章 九天之上炸雷響第980章 阿史那氏的末日第136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第518章 文壇新秀,濟濟一堂第890章 年少輕狂,難死心第434章 製茶之道第133章 奪魁第684章 樹倒猢猻散,胸中不平言第159章 勢在必得第77章 珠聯璧合第580章 凌厲反擊第169章 美人心計第257章 妙筆如刀,妓家商未來第803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720章 忽悠和跑官第822章 文武歸心第117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第1019章 磨刀霍霍終章三天下易主第391章 仗義方爲友第360章 翻舊賬第664章 論功行賞,時不我待第286章 公堂逞威第786章 火箭之利,腹心之言第332章 風光提親事第944章 王權再易主第590章 下馬威第267章 此情無關風月第428章 天理公道第579章 城頭冰場第1082章 獅子大開口第697章 蕃將投效,羽翼漸豐第374章 小妹有喜,麗正修書第679章 言辭逼人,壓力山大第747章 恩威並濟第906章 滅國之功何不圖?第193章 一日看盡長安花第951章 大軍調停第719章 圖謀後事第479章 江陵遇故跡第14章 蝗患猛如虎第334章 御前激辯,針尖對麥芒第1014章 聯手鬥林甫第16章 一盤好菜第487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第446章 楊氏姊妹第863章 漸起燎原之火第1104章 援軍第796章 名將喜相逢第738章 扮豬吃老虎第36章 事了拂衣去第1227章 人心向杜第627章 六州之主,風儀無雙第988章 一呼百應,賜刀贈金第452章 氣勢凌人攆長史第757章 君子器量第427章 良才美質,憐卿無暇第729章 笑入胡姬酒肆中第680章 走馬上任第910章 文人皆宮怨第882章 股慄無人言第1129章 風雨飄搖的東宮第92章 羣貴雲集,張顛吳狂第778章 重建和迎親第557章 天子之喜,崔氏之喜第1084章 了卻君王天下事第492章 長痛不如短痛第522章 拿人和蕃不心疼第881章 最寒帝王心第863章 漸起燎原之火第321章 縱橫睥睨無敵手第1123章 獻策安祿山第1097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682章 千里歸來第946章 鴻鵠之志,名將事敗第41章 故人相見未從容第1129章 風雨飄搖的東宮第543章 孤身承雲州之重第533章 最毒婦人心第318章 昳麗姿容世無雙第972章 一弊動全身第665章 飛黃騰達第34章 驚雷一舞振人心第171章 戶部集閱第146章 試賦之道,靈動...第819章 虛情假意第225章 薊北樓上夕陽會第534章 天助我也第82章 崔氏奔告急,杜郎護馳歸第496章 賓主盡歡,破空一箭第329章 大難來時不離棄第76章 蒙塵和氏璧第1219章 納降第1190章 磨刀霍霍謀東宮第154章 今夜星光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