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楊玄琰

“阿爺,阿爺!你看這身新衣裳我穿得好不好看?”

“阿爺,明日要去拜客時的禮物,我都預備好了。”

“阿爺,我這琵琶彈得好不好?”

幼女尚在牙牙學語,其他三個女兒卻是有的即將嫁人,有的尚在垂髫,有的卻還是懵懵懂懂的年紀……然而,自己身邊的姬妾寵婢有宜男之相的不在少數,可愣是生不出一個兒子來,如今一任蜀州司戶參軍屆滿,楊玄琰已經沒有了繼續努力的心思,就連對仕途的熱切之心也已經淡了很多。此時此刻,他點頭認可了長女玉卿的精心準備,又心不在焉地敷衍了玉瑤,但下一刻,他就招手把玉奴叫到了面前。

“玉奴,你跟着杜明府學琵琶,有多久了?”

“快一年了呢!”玉奴伸出粉嫩嫩的手指掐了掐,隨即便露出了一個明豔的笑容,“師傅說,玉奴又用心又有天賦,日後琵琶一定比他彈得更好!阿爺,剛剛玉奴那一首春江花月夜彈得好不好?師傅說,這首是我彈得最好的一首曲子……”

聽着小丫頭絮絮叨叨地說着杜士儀是如何誇獎她如何指點她,字裡行間盡是孺慕,倘若不是身在和益州咫尺之隔的蜀州,知道這位年紀輕輕的成都令是如何恩威並濟的好手段,知道杜士儀是如何一步一步掌握主動權,最後甚至把益州長史範承明這樣的頂頭大上司給擠了走,楊玄琰簡直會以爲玉奴口中的師傅和杜士儀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知道小孩子不會懂得那麼多官場仕途中的糾葛,他只是心不在焉地在小丫頭的肩頭輕輕拍了兩下。

“等過了年你就七歲了。多和你阿姊學學女紅,不要盡往外跑……”

話還沒說完,他就感覺到自己的衣角突然被人死死拽住。低頭看到玉奴仰着小小的腦袋,臉上盡是迷茫和不解,他心頭一軟,但最終還是硬起心腸說道:“杜明府日理萬機,豈能時時耗費時間教你琵琶?能夠教你琵琶的整個成都城內應有盡有,不要沒事再去叨擾杜明府了!”

“不要!”

玉奴使勁搖了搖頭,又死死咬住了嘴脣,眼睛裡竟是露出了晶瑩的水光:“阿爺不在,師傅就和阿爺待我一樣,除了師傅,我不跟別人學琵琶,絕不學!”

眼看在楊玄琰這個父親面前從來都是最聽話最孺慕的玉奴撂下這話,竟是轉身就疾步跑了,玉卿不禁瞠目結舌。待看到玉瑤快速反應過來慌忙起步去追,她連忙來到父親面前,滿臉不解地問道:“阿爺爲何要攔着玉奴?玉奴確實是比我和玉瑤天賦好多了,不過每旬去縣廨兩日,如今不少曲子她已經彈得似模似樣,再說杜明府彷彿也頗爲喜愛她,每逢她回來時,甚至還會捎帶些飲食和小玩意給我和玉瑤。除卻杜明府收的弟子陳季珍,還有崔家長孫崔頜,成都城內幾乎少有得杜明府青眼相加的人……”

“就因爲這個我才擔心。”楊玄琰長嘆一聲,暗歎留在城裡照拂家人的畢竟只是侄兒,在杜士儀面前自然沒有底氣,他也不敢讓他們遠着杜士儀。可如今他既然回來了,就不得不權衡後果。杜士儀攆走了範承明,這也就意味着徹底站在了中書令張說的對立面,那位宰相可不是一個能容人的,而他的弟弟和其他族人,頗有些在朝爲官的,萬一因爲杜士儀和玉奴的這一層關係被人惦記上……

玉卿雖然年少,但因爲一直打理家中事務,此刻從父親那緊蹙的眉頭上,竟是猜到了幾分端倪。儘管她也一直對玉奴進出成都縣廨捏了一把汗,生怕小丫頭一個不好反而得罪了杜士儀,可此時此刻,想到妹妹剛剛的淚眼汪汪,她忍不住開口說道:“阿爺其實不用想太多。這次端午節,京城楚國夫人還特意命人送了東西給我們姊妹幾個。說起來我們和弘農楊氏的關係已經有些遠了,卻還能蒙人惦記,總不成是因爲叔父在河南爲官吧?”

“這……”

玉卿年少而明媚的臉上露出了一個笑容:“凡事順其自然就好,否則阿爺一回來玉奴就不去成都縣廨,說不定杜明府還以爲阿爺是故意的呢!從前聽說這位杜明府是君子,可我看着他彷彿有些睚眥必報呢!”

說完這些,她再不多言,屈膝行了一個禮,隨即轉身退出了屋子。等到了外頭,她見玉瑤正拉着眼睛紅通通的玉奴過來,她就迎了上前,掏出手絹輕輕給妹妹擦拭着臉上的淚痕。雖然都是姊妹,但她和玉奴玉瑤是一母同胞,而最小的玉眉卻是庶出,所以在她心中,玉奴方纔是小妹。仔仔細細地給玉奴擦乾了那些眼淚,她方纔柔聲說道:“別哭了,大姊已經勸過阿爺,不會攔着你去和杜明府學琵琶的。玉奴乖,不要再哭了。”

“真……真的?”

玉奴有些意外地揚起了頭,見玉卿使勁點了點頭,一向對大姊信賴備至的她立刻破涕爲笑,面上滿是驚喜。而在她身旁,玉瑤卻訝異地張大了嘴巴,難以置信大姊真的能勸動父親。想到杜士儀竟然直接把自己拒之於門外,她心中就有些酸溜溜的,可想想玉奴剛剛梨花帶雨的樣子,她又心軟了,上前把人箍在懷裡安慰了好一陣子,見小丫頭漸漸困了,她方纔趕緊叫了婢女滿娘過來把人帶回房去,等人一走方纔直勾勾地看着玉卿。

“大姊,你真的說服了阿爺?”

“還要等阿爺自己決斷。”玉卿輕輕嘆了一口氣,也不知道是說給玉瑤聽,還是說給自己聽,輕輕喃喃自語道,“阿爺也好,叔父也好,幾位族叔也好,河中楊氏在朝中沒有一個顯赫的,就連弘農楊氏這些年在朝中也大不如前,若不是因爲玉奴和杜明府的關係,楚國夫人又怎會想起給我們捎東西來?雖說楚國公尚未平冤昭雪,可先頭王皇后都廢了,若是惠妃能夠冊後,還愁姜氏不能復起麼?阿爺即便不求聞達,也不能因爲膽小怕事反而開罪了人。”

“大姊真是厲害呢!”玉瑤驚歎了一聲,隨即便露出了遺憾的表情,“只可惜,杜明府只肯教玉奴……”

最後那句話聲音很小,玉卿根本沒在意,自然沒有聽見。等到次日一大清早,楊玄琰接到杜士儀的回帖,原本躊躇了一晚上不曾睡好的他,不得不下了決心立時再去縣廨拜訪。當被帶進那三間書齋時,他看到左邊一張書案後坐着一個尚在總角的童子,應就是傳聞中杜士儀所收的出身鄉野的弟子,他忍不住多看了兩眼,隨即才往正位上的人看去。待發現人已經起身相迎,他自知剛剛分神,連忙快走兩步上前。

“見過杜明府。”

“楊公堊安康。”

因爲楊玄琰的年紀比自己大了一倍,又是玉奴的父親,杜士儀自然禮待。等見禮之後坐下,侍者送上了茶湯來,他讓陳寶兒到窗下去讀書,這才取了一盞茶目視楊玄琰笑道:“楊公在蜀中遠比我資深,想來對於飲茶也應該比我更精通才是。”

“不敢不敢。”楊玄琰不敢託大,謙遜地欠了欠身,這才幹咳一聲道,“我初來時還不慣這苦,但這數年已經漸漸迷上了這苦中回甘的滋味,可也遠不敢說精通。也就是這些年飲茶之風漸漸風靡,蜀中種植茶樹的人也越來越多,不過如杜明府這般,將所有拋荒山地都闢出來種茶的,卻着實讓人欽服。”

“益州並不是最適合種茶的地方。此前和李家爭過茶園的客戶彭海曾經告訴我,雅州才最適合種茶。兼且從雅州入吐蕃,有一條險峻卻更近的路,所以,真的要讓蜀茶風靡天下,遠達吐蕃,雅州方纔是必爭之地。”杜士儀一邊說一邊放下茶盞,笑容可掬地看着楊玄琰說道,“楊公在蜀中已經當了兩任官,不知道可願意到雅州擔大梁否?”

蜀州戶超三萬,是上州,司戶參軍爲從七品下,而雅州卻只是下都督府,戶還不到兩萬,同樣的六曹參軍也是從七品下,但卻少有人肯去,哪怕高於六曹的正七品上錄事參軍也少有人肯爲。因而,楊玄琰乍一聽不禁一愣,隨即便是暗生慍怒,可還不等他把委婉的推托之詞說出口,杜士儀便笑着說道:“楚國夫人對楊公頗爲期許,聽說姜四郎已經對其表兄李司業舉薦,而李司業向宇文戶部舉薦,請任楊公爲雅州司馬。”

不是六曹參軍或是錄事參軍,而是雅州司馬!那可是從五品下的官職!

楊玄琰一下子說不出話來。他不在乎司馬比起六曹參軍和錄事參軍,榮耀多於實質,幾乎等同於一個閒職。他想的是這樣一個官銜在手,至少他日後的墓誌上又能多上一任官職,說不定這一任之後還能再謀一任,但雅州這種地方形同左遷,他不禁又有些猶豫。然而,杜士儀就彷彿偏好一次又一次說出讓他動搖甚至於驚駭的話來,此話一出,竟又補充了一句。

“現任雅州都督盧使君體弱多病,而雅州蠻羌遍佈,少有人願意到此地赴任,故而盧使君便始終勉爲其難擔當此職。因而,若是楊公肯屈就,州中政務恐怕要多偏勞幾分。”

第242章 制書褒獎,天子之賜第1014章 聯手鬥林甫第128章 第二波的造勢第2章 山雨第448章 拒之門外,三尚四論第412章 胡蘿蔔 大棒第139章 此去靜候鵬展翼第836章 生死之間跨一步第366章 速刑杖殺,滅口遭疑第1135章 烏合之衆第193章 一日看盡長安花第307章 勇爭第一是態度第255章 扮豬吃老虎第466章 弟子美人,清福無邊第380章 聖眷恩貴主第884章 諫君寬仁,名士風流第117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尾聲歲月已老心不老第168章 煥然氣象,司馬...第11章 印書第1038章 調兵遣將第486章 籌謀江左第168章 煥然氣象,司馬...第192章 帝妃會羣英第337章 拼命杜十九郎第1123章 獻策安祿山第802章 千金易取,人才難得第483章 急於求成第16章 一盤好菜第189章 城南韋杜,去天尺五第1046章 取爾父而代之第627章 六州之主,風儀無雙第743章 用人的信號第467章 夫唱婦隨第1039章 將星雲集第446章 楊氏姊妹第802章 千金易取,人才難得第531章 君前薦宇文,花萼樓前舞第32章 暗鬥第585章 雲州宣撫使第924章 千里終南三日回第61章 赫赫崔氏,天子宣召第57章 酒逢知己千杯少第1179章 勢如破竹第62章 帝后之心第699章 薦才於天子第797章 黃金年代第693章 點睛之筆第268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854章 血戰出強將第320章 有朋在側解千愁第739章 人人皆道君粗鄙第680章 走馬上任第935章 何處求邊功第903章 世態炎涼,經略四鎮第530章 視若己出,借刀磨子第428章 天理公道第29章 詩未過半勢已成第882章 股慄無人言第36章 事了拂衣去第726章 枝繁葉茂勢已成第778章 重建和迎親第296章 表字君禮,忘年知己第558章 應對之策第556章 囚徒困境,商道命脈第458章 波瀾乍起第877章 一波更比一波高第1038章 調兵遣將第346章 抗爭第503章 明 經及第第859章 何爲人上人第1085章 得志便猖狂第884章 諫君寬仁,名士風流第652章 平定第1157章 安北援軍第1192章 誰之天下第690章 準卿三條奏第3章 援手第198章 鬱輪袍,情相悅第730章 鬥毆濺血第763章 百事農爲本第854章 血戰出強將第1248章 驚天動地的登聞鼓第660章 不可無權柄第509章 宗主再斷姻緣第1135章 烏合之衆第1200章 定風波還是避風波第12章 薦師第471章 滾!第684章 樹倒猢猻散,胸中不平言第1188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832章 父罪不及子第925章 問君心何許第456章 同科再聚首第1182章 衆叛親離第1144章 長安保衛戰第1006章 夫人政治,赤膽忠心第913章 故人何紛紛第99章 何謂大丈夫第710章 一夜驚風雨,卻是銓試日
第242章 制書褒獎,天子之賜第1014章 聯手鬥林甫第128章 第二波的造勢第2章 山雨第448章 拒之門外,三尚四論第412章 胡蘿蔔 大棒第139章 此去靜候鵬展翼第836章 生死之間跨一步第366章 速刑杖殺,滅口遭疑第1135章 烏合之衆第193章 一日看盡長安花第307章 勇爭第一是態度第255章 扮豬吃老虎第466章 弟子美人,清福無邊第380章 聖眷恩貴主第884章 諫君寬仁,名士風流第117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尾聲歲月已老心不老第168章 煥然氣象,司馬...第11章 印書第1038章 調兵遣將第486章 籌謀江左第168章 煥然氣象,司馬...第192章 帝妃會羣英第337章 拼命杜十九郎第1123章 獻策安祿山第802章 千金易取,人才難得第483章 急於求成第16章 一盤好菜第189章 城南韋杜,去天尺五第1046章 取爾父而代之第627章 六州之主,風儀無雙第743章 用人的信號第467章 夫唱婦隨第1039章 將星雲集第446章 楊氏姊妹第802章 千金易取,人才難得第531章 君前薦宇文,花萼樓前舞第32章 暗鬥第585章 雲州宣撫使第924章 千里終南三日回第61章 赫赫崔氏,天子宣召第57章 酒逢知己千杯少第1179章 勢如破竹第62章 帝后之心第699章 薦才於天子第797章 黃金年代第693章 點睛之筆第268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854章 血戰出強將第320章 有朋在側解千愁第739章 人人皆道君粗鄙第680章 走馬上任第935章 何處求邊功第903章 世態炎涼,經略四鎮第530章 視若己出,借刀磨子第428章 天理公道第29章 詩未過半勢已成第882章 股慄無人言第36章 事了拂衣去第726章 枝繁葉茂勢已成第778章 重建和迎親第296章 表字君禮,忘年知己第558章 應對之策第556章 囚徒困境,商道命脈第458章 波瀾乍起第877章 一波更比一波高第1038章 調兵遣將第346章 抗爭第503章 明 經及第第859章 何爲人上人第1085章 得志便猖狂第884章 諫君寬仁,名士風流第652章 平定第1157章 安北援軍第1192章 誰之天下第690章 準卿三條奏第3章 援手第198章 鬱輪袍,情相悅第730章 鬥毆濺血第763章 百事農爲本第854章 血戰出強將第1248章 驚天動地的登聞鼓第660章 不可無權柄第509章 宗主再斷姻緣第1135章 烏合之衆第1200章 定風波還是避風波第12章 薦師第471章 滾!第684章 樹倒猢猻散,胸中不平言第1188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832章 父罪不及子第925章 問君心何許第456章 同科再聚首第1182章 衆叛親離第1144章 長安保衛戰第1006章 夫人政治,赤膽忠心第913章 故人何紛紛第99章 何謂大丈夫第710章 一夜驚風雨,卻是銓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