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監考使

中書省的六位中書舍人中,一人判本省雜事,爲閣老,一人知制誥,其餘四人知制敕。而除卻中書舍人的這些事務之外,身爲朝堂有數的高官,他們還有另外更重要的職責,那就是押尚書六曹。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尚書省六部所上的大事奏案,均需管轄相應一部的中書舍人複審同奏,兩狀同時上宰相批可,這道奏疏纔算是經過了正常的程序,可以上呈御前。至於那些小事,則是中書舍人和宰相同時批署。

正因爲如此,中書舍人方纔能夠和門下省有封駁之權的給事中相提並論,甚至隱隱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然,除此之外,中書舍人和給事中還有另外一件重要任務,那就是每年輪番擔任監考使。

京官的考課,由各司長官主持,外官的考課,在縣則由縣令主持,在州則由司功參軍主持,彙總之後按照遠近,在年底十月二十五日前到京城,十一月一日上殿——和各州貢士朝見的時間一模一樣。而在此之後,吏部考功司則會根據之前考課的結果,進行進一步的核定。考功郎中評定京官,考功員外郎評定外官,而爲了避免舞弊,天子會親自選定兩位德高望重的京官擔任校考使,一人校考京官,一人校考外官,而中書舍人和給事中亦是各出兩人,擔任監考使。

大唐的考課是每年小考,每四年一次大考,今年正是大考之年,每個京官的考狀按照規矩,是在九月三十日之前校定完畢。但因爲今年年底,天子又要從洛陽遷回長安,故而如今距離九月末還有三個多月,可既然要提早完成,各司主官已經預備了。剛剛升任中書舍人知制誥的杜士儀,就被中書令蕭嵩點爲了監考使。

當蕭嵩當面問他,是想要監京官,還是監外官的時候,他幾乎想都不想便選擇了外官。

蕭嵩對此自是納悶不已:“只看考功司負責京官考的乃是考功郎中,就可知京官考選歷來重於外官。君禮你上任不久,正好可以藉助監京官考立威,緣何卻選擇外官?”

“相國,正因爲我剛剛從外任回京,於如今在朝京官並不熟悉,所以這監考二字着實無從談起。反而我在外官任上,曾任過成都令,因茶引之事,足跡遍及江南,而後又先後在雲州和代州任長史,外官情弊瞭解更深。與其當個有名無實的京官監考使,不若一心一意監外官考。”

杜士儀說得坦然,蕭嵩聽到最後,也不得不認爲杜士儀所言不差。然而,他更希望的是杜士儀能夠制衡一下一手把持吏部的裴光庭,於是想了想又和顏悅色地問道:“考課之事,從前你爲縣令時,應該主持過,並不陌生。但此事畢竟事關重大,今年又是大考之年,你若是有什麼額外要求,儘管說就是。”

前日去拜會裴寬的時候,杜士儀就已經從裴寧這位兄長口中,得知了蕭嵩有意讓自己這個中書舍人去當監考使的事。一回京便經歷了生離死別,他本就心情不佳,再加上被人算計的惱怒,他在權衡再三找到突破口後,已經下定了決心要好好大於一場,因此蕭嵩此言無疑正中他下懷。

“相國既然垂詢,我有一個不情之請。因我第一次任監考使,能否許我入吏部調閱考簿,參看往年的考績?”

所謂考簿,就是記錄考績、考第的簿冊。考績、考第兩者謄錄在簿冊上入庫存檔,日後銓選和升遷時用作檢勘,素來都是保存在吏部考功司,閒人不能調閱。蕭嵩原本面露難色,可一想到難得的好機會能夠動一動裴光庭的禁臠,他就嘿然笑道:“雖說不能把考簿調到中書省來,但讓你入庫去檢勘,應該並無問題。我這就行文裴相國去討個信。你放心,他要是不同意,我就去陛下面前說,想來他也不願意鬧成如此”

正如同蕭嵩盤算的那樣,儘管裴光庭對杜士儀的要求有些不滿,但考簿並不是什麼不能公開的東西,更何況杜士儀要看的是外官而非京官的考簿,他在思量再三,又和李林甫商議過之後,便同意了。本來,吏部尚書之職除卻每年銓選時主持尚書銓,日常工作基本上都是吏部侍郎的責任。

而得到了查閱之權的杜士儀,這天上午於完自己身爲中書舍人知制誥的職責之後,一下午都泡在了考功司那文牘堆裡,直到傍晚酉時過後方纔回到了觀德坊的私宅。從門上得知鮮于仲通已經來了,正在書齋等候,他點了點頭就徑直入內。

還未進書齋大門,他就聽到裡間張興和鮮于仲通正在那辯論春秋大義,不禁在門口駐足傾聽了片刻,這才脫鞋進入,微笑着說道:“進士科之難,冠絕諸科,縱使不少名聞天下的名士也有不少折戟而歸,仲通卻連試三科便金榜題名,經史策論的紮實可見一斑,奇駿不妨多多請教。”

鮮于仲通連忙起身相迎道了一聲不敢。這時候,杜士儀擺了擺手示意兩人不用客氣寒暄,自己在主位上坐下之後,便沉聲說道:“你們大約還不知道,年底的大考屆時會由我監外官考。仲通,奇駿,我給你們一份名單,你們給我立時三刻去各州進奏院設法打聽,這幾個人前三年的考課究竟是什麼考績和考第。”

杜士儀隨手拿過一張紙,將十幾個人名官銜一一寫了出來交給鮮于仲通,隨即又是依樣畫葫蘆把另外一份交給張興。見兩人默誦了幾遍之後,又交回了這張紙,他微微一笑便將其揉搓一團丟在了旁邊的紙簍裡——等到了入睡之前,這些東西自然而然都會在火盆中燒得於於淨淨不留痕跡。

作爲京官,這是最起碼的保險工作之一。被人從廢紙簍裡找出某些犯忌證據的,古往今來實在是太多了。

“中書放心,我們都記下了。”

“很好。”杜士儀微微頷首,隨即又對鮮于仲通說道,“如今選法日嚴,縱使是我,也不能減你這前進士三年候選之期。是爲京官還是外官,抑或是去參加制舉,利弊不問自知,你自己不妨趁着這些日子好好思量。”

等到鮮于仲通告辭離去,見張興欲言又止的樣子,杜士儀知道他想問什麼,面上笑容很快斂去無蹤:“你姑且不用多問,此事牽連吏部情弊,我只是想看看,這種情弊究竟牽連到多少人,這纔好確定到時候用什麼樣的策略。另外,除了剛剛的名單,你再去打探打探這些人的官聲如何。”

杜士儀這次卻於脆連寫都不寫了,一口氣報出了七八個人,見張興須臾重複了一遍,顯然已經牢牢記在了心裡,他就讚賞地點了點頭,旋即若無其事地問道:“奇駿你已經年近三旬,卻至今未娶。內室無主婦,終究不是過日子的樣子,難不成你從深州到代州到東都,就從來沒有入得了眼的女子?”

此話一出,張興登時要多尷尬有多尷尬。素來爽直的他遲疑了好一會兒,這才坦誠地說道:“從前在深州是因爲喪父之後家貧不能自給,我又是大胃王一個,哪裡好意思提什麼娶婦?後來到了代州,雖有溫兄照拂,可我一事無成,自然無以家爲。得中書垂青拔擢爲掌書記之後,倒是有人提過,可我出身寒門民家,三代之內無人出仕,家境好的瞧不上我,而我又希望能夠娶一個不至於相對無言的妻子,可民戶有錢多供男丁讀書,怎會惠及女子?這一拖就拖到了現在。”

要說張興的要求高,其實也就是不想娶一個目不識丁的女人,而希望兩人之間能有共同語言。可在這種年代,男人娶婦也要拼家世,拼能力,拼官職……這連番要求一堆上來,囊中羞澀的張興自然就不知不覺成了大齡單身漢。而張興這樣的並不是什麼少見的情形,放眼兩京,蹉跎科場的士子們,有一半是把妻兒老小丟在家鄉,自己一心備考的,也有另一半是沒有娶妻,希望能夠進士及第被人家挑爲貴婿的,所以別說三十未曾成婚,三十五六的光棍也是有的

因此,杜士儀莞爾一笑後,就欣然說道:“既如此,我可以出面給你做個媒人。宇文融的幼女如今正服喪在家,明年除服的時候,應是有十九了。這位小娘子我曾經見過,知書達理自不必說,而且容貌品行都不錯。你回去考慮考慮吧。”

瞠目結舌的張興直到離開杜士儀的書齋時,腦子裡仍然糊塗到覺得不可置信。宇文融的女兒?即便宇文融是罷相之後流死,可到底追贈了台州刺史,再加上宇文氏乃是關中著姓之一,名宦輩出,他這樣的寒門子弟竟然能夠娶到宇文氏之女?

他忍不住狠狠用右手捏了一下左胳膊,確信自己沒有出現幻聽,這才茫然地看了看已經漸漸灰暗下來的天空。

即便他依舊爲河東節度掌書記,恐怕仍然難以入宇文氏法眼,而杜士儀總不至於爲了他的私事不管不顧強牽線,這麼說來,是宇文氏婉轉表達了這重意思?

“說來說去,只怕還是因爲伯樂,而非我這馬骨……”

自嘲地笑了笑後,張興便伸開雙臂深深吸了一口氣。男子漢大丈夫,何患功名早晚?太公八十尚可相文王,他雖不敢企及太公之能,卻不會小覷了自己

天生我材必有用至於娶婦,倘若真是有才賢婦,人家都願意,他還有什麼好拒絕的?

第597章 弄巧成拙第163章 驅虎吞狼第630章 中眷裴七郎第701章 辭謝賜官,惠妃之請第70章 賜官放歸第245章 從容面聖,天子意招婿第893章 國之柱石,一方父母第466章 弟子美人,清福無邊第883章 千里回京爲述職?第576章 死戰之動員第278章 君子不奪人之功第228章 送卿回京,與君惜別巡第1206章 潛入和策反第80章 墨窯制墨第962章 人之將死第65章 玉真公主第811章 隴右第一炮第187章 風光回舊坊,過堂拜宰相第76章 蒙塵和氏璧第654章 廣結羽翼,雅州報喪第502章 春宵一刻,今夕除夕第579章 城頭冰場第943章 以血盟誓,重振榮光第1166章 親臨前線第388章 風雲變幻第544章 攬豪俊,陰符槍第523章 風雲際會第763章 百事農爲本第664章 論功行賞,時不我待第377章 世人皆羨清貴好第638章 委君經學博士第170章 藏鋒之劍第946章 鴻鵠之志,名將事敗第990章 異域團圓第795章 杜氏幼麟第442章 要人第980章 阿史那氏的末日第730章 鬥毆濺血第124章 聲若碎雲金童舞第293章 投桃報李,憐君孤零第847章 杖殺示衆第1122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201章 蟄伏待飛時第150章 自留虎穴第470章 葉鬼主第1190章 磨刀霍霍謀東宮第555章 小別勝新婚第1252章 君臣義絕第548章 覆滅第728章 勸君惜取少年時第1200章 定風波還是避風波第1191章 登聞鼓訴冤第212章 美人計之下第791章 幕府再添英才第241章 烽煙不絕,誰人良配?第485章 仁至義盡第763章 百事農爲本第153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198章 鬱輪袍,情相悅第735章 替罪羊,心不平第377章 世人皆羨清貴好第1100章 大亂將起第634章 殺伐果斷第1126章 兵分兩路第1185章 卻教忠良寒心第496章 賓主盡歡,破空一箭第947章 日月換新天第553章 慈悲爲懷第114章 家業已傾頹第260章 今科誰制頭第1055章 貪利者上鉤第606章 雲州集第1117章 節帥之雄心第660章 不可無權柄第117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第425章 天字第一號大壞蛋第310章 親不慈,親不待第182章 衆矢之的第740章 隴右軍威第418章 誘之以利第1095章 羅鉗吉網第612章 老驥慧眼,託以俊傑第831章 羣情激憤第882章 股慄無人言第324章 裴將軍滿堂勢!第352章 盡得聖心,撼張不難第827章 節堂舞劍第161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324章 裴將軍滿堂勢!第1062章 人心所在第539章 出鎮一方第337章 拼命杜十九郎第314章 端午節上的宮怨詩第255章 扮豬吃老虎第398章 下馬威第175章 各展神通第777章 祭天賑災第114章 家業已傾頹第580章 凌厲反擊第365章 報應不爽
第597章 弄巧成拙第163章 驅虎吞狼第630章 中眷裴七郎第701章 辭謝賜官,惠妃之請第70章 賜官放歸第245章 從容面聖,天子意招婿第893章 國之柱石,一方父母第466章 弟子美人,清福無邊第883章 千里回京爲述職?第576章 死戰之動員第278章 君子不奪人之功第228章 送卿回京,與君惜別巡第1206章 潛入和策反第80章 墨窯制墨第962章 人之將死第65章 玉真公主第811章 隴右第一炮第187章 風光回舊坊,過堂拜宰相第76章 蒙塵和氏璧第654章 廣結羽翼,雅州報喪第502章 春宵一刻,今夕除夕第579章 城頭冰場第943章 以血盟誓,重振榮光第1166章 親臨前線第388章 風雲變幻第544章 攬豪俊,陰符槍第523章 風雲際會第763章 百事農爲本第664章 論功行賞,時不我待第377章 世人皆羨清貴好第638章 委君經學博士第170章 藏鋒之劍第946章 鴻鵠之志,名將事敗第990章 異域團圓第795章 杜氏幼麟第442章 要人第980章 阿史那氏的末日第730章 鬥毆濺血第124章 聲若碎雲金童舞第293章 投桃報李,憐君孤零第847章 杖殺示衆第1122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201章 蟄伏待飛時第150章 自留虎穴第470章 葉鬼主第1190章 磨刀霍霍謀東宮第555章 小別勝新婚第1252章 君臣義絕第548章 覆滅第728章 勸君惜取少年時第1200章 定風波還是避風波第1191章 登聞鼓訴冤第212章 美人計之下第791章 幕府再添英才第241章 烽煙不絕,誰人良配?第485章 仁至義盡第763章 百事農爲本第153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198章 鬱輪袍,情相悅第735章 替罪羊,心不平第377章 世人皆羨清貴好第1100章 大亂將起第634章 殺伐果斷第1126章 兵分兩路第1185章 卻教忠良寒心第496章 賓主盡歡,破空一箭第947章 日月換新天第553章 慈悲爲懷第114章 家業已傾頹第260章 今科誰制頭第1055章 貪利者上鉤第606章 雲州集第1117章 節帥之雄心第660章 不可無權柄第117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第425章 天字第一號大壞蛋第310章 親不慈,親不待第182章 衆矢之的第740章 隴右軍威第418章 誘之以利第1095章 羅鉗吉網第612章 老驥慧眼,託以俊傑第831章 羣情激憤第882章 股慄無人言第324章 裴將軍滿堂勢!第352章 盡得聖心,撼張不難第827章 節堂舞劍第161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324章 裴將軍滿堂勢!第1062章 人心所在第539章 出鎮一方第337章 拼命杜十九郎第314章 端午節上的宮怨詩第255章 扮豬吃老虎第398章 下馬威第175章 各展神通第777章 祭天賑災第114章 家業已傾頹第580章 凌厲反擊第365章 報應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