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大雁塔上攬才俊

豐邑坊位於長安城的最西邊,靠近延平門,素來乃是偏僻之所。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出入士子卻極多,其中不少都賃居在景雲觀中。這年頭的佛寺道觀卻不是慈善家,多餘的屋舍租賃給科舉士子,按照時間收取賃錢。這裡多半是家境貧寒的普通讀書人,最貴的屋子也不過是千二百文,最便宜的只要五百文就能住上一個月,卻比旅舍客館要便宜多了。

在這樣的地方,岑參已經賃居了大半年。即便五百文的房錢已經算是極其便宜了,可他仍然感到囊中羞澀。他自幼喪父,是兄長岑況將他撫養長大,供他讀書,三年前他前去洛陽參加科舉,結果卻名落孫山,獻書權貴以求提攜也同樣杳無音信。輾轉兩京之間這些年,他曾經幾度丐食於南陽同鄉,只覺得看不到任何希望。而自從寓居景雲觀後,他才發現,自己的境況遠遠不是最悽慘的。

整個景雲觀住了二十餘個士子,其中年紀最大的年近五旬,而混跡於科場已經十五六年,未有寸進,從來沒有回過故鄉,只聽得家中同鄉帶話說妻子已經改嫁,兒女寄人籬下。這種窘迫的情景他只要想一想,就覺得心驚膽戰。

可是,兩京那些權貴,他幾乎已經投謁遍了。大多數根本見不着人,墨卷投進去石沉大海,少數能夠見到人的,也許會賞識他的才華,比如當年博學鴻詞科高第的李白,可李白自己都不無苦澀地表示不得重用,又哪來的能耐提攜他?於是,他只能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失敗,這次得知朔方節度使杜士儀回京,想到其昔日三頭及第,曾經提攜過不少文人,他便抱着一絲希望又投了墨卷,謁見信之後附的是自己閒來所作的一首宮怨詩。

這天他懶得出門,正和其餘幾位同住景雲觀的士人說話時,便有人不無憤懣地說道:“都說朔方杜大帥虛懷若谷,禮賢下士,可我投書已經好幾日了,卻沒有半點音信。如今看來,不過是和別人一樣的尸位素餐之輩!”

岑參這才知道,並不單單是自己聽聞杜士儀回京,死馬當活馬醫地前去投遞墨卷,一樣想法的人也很不少。果然,有人起了個頭,其他幾人也唉聲嘆氣地跟着附和。但凡科場失利的士人,前幾年多半自認爲懷才不遇,再跟着就動輒憤世嫉俗,然後漸漸產生自我懷疑,最後是抓着什麼都會當成救命稻草,早已不顧任何顏面了。所以,才只四處碰壁三年的岑參,還沒到那種地步,只覺得這些人在背後指摘着實有些沒品,便打算找個藉口離開。

就在這時候,他突然只聽得背後有人叫道:“岑郎君,有人前來拜會!”

這景雲觀的道童們並沒有出家人的出塵,市儈的習氣倒沾染了不少,平日要想聽他們一聲郎君,那是想都別想,直呼其名都是客氣了,要不乾脆就張三李四這般混叫一氣。於是,岑參大爲意外地回頭一看,就只見陪同人來的竟然不是平日的道童,而是景雲觀一個有頭有臉的道士。他連忙站起身來,正要開口詢問時,那道士已然笑容可掬地對他介紹了來人。

“這位是朔方節度掌書記王公,他說是特來拜會岑郎君的。”

朔方節度掌書記!

一聽到這樣一個官職,剛剛還在背後憤憤不平指摘杜士儀的衆人頓時全都閉上了嘴。杜士儀幕府中人都有誰,早已和他這個幕主一樣人盡皆知,除卻早年的張興之外,後來的王昌齡、高適等人都頗有名氣。王昌齡如今是朔方節度掌書記,而高適則奔赴河東王忠嗣麾下爲掌書記。兩人近年詩集,都是杜士儀這個幕主親自出資,讓人印刷流傳於兩京,故而名聲極大。王昌齡又是進士及第,因此名氣更勝高適一籌。

王昌齡這一年已經四十了,在場衆人儘管有的人比他年紀還大,但刷的一下圍上來之後,全都一口一個王公,叫得異常恭敬,反而作爲當事者的岑參不知不覺就被人擠到了後頭。可岑參已經沒工夫去反感這些人的一擁而上了,情知王昌齡是來見自己的,足可見自己興許入得杜士儀法眼,他心下頓時狂喜,臉上也不知不覺帶了出來。才二十出頭的他,還遠沒練成喜怒不形於色的城府。

шшш◆ ttk an◆ ¢ o

儘管被杜士儀戲稱爲王大炮,可王昌齡的待人接物卻還是有分寸的。他得體地應付了這些上來自薦甚至攀交情的人,最後見這些人實在猶如牛皮糖似的甩不脫,他這才輕咳了一聲道:“我明日便要隨同杜大帥回朔方,今日前來拜會岑郎君,時間有限,不能和各位暢談,日後若有機會,一定做東請諸位暢所欲言,今日就實在不便了。”

王昌齡以朔方節度掌書記前來相見,卻還說了拜會兩個字,一個個人看岑參的目光自然是既羨且妒,可也不得不讓出路來。而王昌齡走到岑參跟前,見其慌忙行禮不迭,他便笑着說道:“天氣尚好,岑郎君可有興趣和我同遊慈恩寺浮圖?”

知道這景雲觀不是說話地方,岑參連忙答應。他尚有一個小書童在,但在兩京落拓時間長了,僅有的一匹坐騎也已變賣,只有一匹驢子代步。跟着王昌齡出門時,他方纔陡然想起此節,一時尷尬無地自容。可好容易盼到了這樣的機會,難道他還要因爲顏面而拒絕此行?

等到了景雲觀外,他就只見外頭尚有兩個隨從,但坐騎卻赫然多出了一匹。他正有些發懵,王昌齡就笑着說道:“我初次見岑郎君,無物可贈,此爲突厥良駿,便送君代步吧!”

初見就是一匹良駒,王昌齡這樣的手筆,岑參不禁訥訥難言。他往同鄉親友處去丐食,別人資助一兩千文就已經是極其慷慨了,而一匹馬的市價,在朔方這種市馬之地,大抵是四十匹絹換一匹馬,而到兩京之地,至少得六十甚至八十匹。一匹絹二百文,一匹馬至少得一萬兩千文,這還是尋常的馬匹,王昌齡出手相贈的總不會是那樣的貨色,其價值就又更上一層樓了。

雖則對於這樣的饋贈有些慚愧,但王昌齡出言誠懇,岑參也就只好答應了下來。等到上馬隨同王昌齡同行,他只覺得這匹坐騎極好駕馭,腳力亦是頗佳,心中更覺感激,等來到慈恩寺大雁塔前,見四下士人衆多,其中不少人都在興致勃勃地議論着雁塔題名,他不禁心生嚮往,可突然就聽得旁邊傳來了一個聲音:“少伯可把人帶來了。”

“君禮。”

見王昌齡和一個突然出現的白衣青年打招呼,岑參連忙朝對方看去。但只見來人彷彿比王昌齡小個幾歲,和尋常士子相比,多了幾分勃勃英氣,雙眸看人時,彷彿直入心底一般。他暗讚了一番果然如王昌齡這般名人就是相交不凡,可轉瞬之間就想起這君禮二字在何處聽過,這下子登時大驚失色。還不等他把那三個字叫出來,他就只見白衣青年將一根手指放在嘴前,繼而笑吟吟地說道:“這慈恩寺浮圖,素來是士人最愛之地,你可不要出聲給我惹麻煩!”

岑參立刻想到,只要自己失聲叫出杜大帥三個字,立刻會有無數人蜂擁而至,當即趕緊點了點頭。可他哪敢和王昌齡那樣直呼杜士儀表字,憋了老半天,索性用極低的聲音賠了個禮:“不想杜大帥親至,岑參何其有幸。”

“沒什麼有幸的,我也只是一介尋常人。”杜士儀突然伸手指了指那高達七層的大雁塔,笑着說道,“既然來了,同登此浮圖如何?”

岑參自然求之不得。杜士儀和王昌齡當即留下隨從,和岑參一同登塔。因大慈恩寺乃是長安城有名的佛教勝地之一,達官顯貴也常常微服來此遊玩,因此所謂的大雁塔卻也不是你想登就登的,若沒有佈施一二,守塔的僧人就會委婉拒絕登塔。岑參到長安這麼久,也只有某次同鄉相聚的時候來過一回。此時,見僧人從王昌齡手中接了錢券後請三人錄名,隨即恭恭敬敬請得三人登塔,岑參不禁在心裡暗歎了一聲。

這年頭,便是僧道也如此勢利!

七層浮圖登頂,但只見整個長安就在腳下,雖周圍尚有別人,心曠神怡的岑參仍不禁開口說道:“登高望遠,只覺心胸都彷彿開闊了,這慈恩寺浮圖果然是寶地!”

整個長安,除卻高高的宮闕之外,大概就只有大雁塔這等身居佛寺之內的建築,方纔能夠有如此的高度。因此,杜士儀也同樣覺得心情舒暢。他突然側頭一看岑參,饒有興致地說道:“今日登塔,未知岑郎君可能隨興賦詩否?”

王昌齡來邀,杜士儀親見,面對這樣的機會,岑參知道錯過了就不會有下一次了。他當即一口答應了下來,沿着七層塔頂轉了一圈後,他便開口吟道:“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

一旁遊覽的士人們也多有吟詩爲記的,可這時候聽到岑參起頭六句,在做詩的無不止口,冥思苦想的更是不覺看了過來,一時間偌大的地方只餘呼呼風聲。而在這樣無數目光的中心,岑參反而更加來了精神。

“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連山若波濤,奔湊似朝東。青槐夾馳道,宮館何玲瓏。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

“果然好氣勢!”杜士儀禁不住讚歎了一聲,而王昌齡想起之前那宮怨詩的小巧,不禁暗歎此詩大氣。

“淨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我欲乘風去,覺道資無窮。”

一時間,四周圍讚口不絕,不少人紛紛圍上來打聽做詩的岑參,一時留下無數讚歎。等到被衆人圍住的岑參好容易脫出重圍,杜士儀方纔笑着說道:“岑郎君可願離京就朔方?”

今日王昌齡來拜會是一喜,能夠見到杜士儀又是一喜,此刻再聽到如此招攬,岑參簡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深深吸了一口氣,立時應道:“參早有一遊河朔之夙願,今日得遇杜大帥相邀,正是平生有幸!”

第913章 故人何紛紛第1252章 君臣義絕第288章 大獲全勝,明通款曲第1210章 援軍奇襲第504章 雷霆第92章 羣貴雲集,張顛吳狂第544章 攬豪俊,陰符槍第765章 英靈祭第1051章 西域新主第941章 拖延之計第87章 心悅卿兮卿不知第1012章 君子不黨第749章 不遭人嫉是庸才第638章 委君經學博士第1208章 不死軍魂第456章 同科再聚首第1047章 國士第554章 賜名霽雲第706章 交鋒前夜第570章 招兵買馬第690章 準卿三條奏第1065章 誰比誰更狠第1059章 御前爭桃子第1041章 夜襲第974章 勾魂奪魄,香消玉殞第1038章 調兵遣將第671章 大動干戈,不死不休第821章 誰人技高一籌?第151章 十三娘面聖第859章 何爲人上人第1256章 不記名投票推舉第1032章 御前訴衷腸第466章 弟子美人,清福無邊第847章 杖殺示衆第1142章 君逃臣留第859章 何爲人上人第170章 藏鋒之劍第375章 酒中豪客飲中仙第630章 中眷裴七郎第175章 各展神通第672章 撫卹善後,帝王心術第647章 雁門賦第736章 隴右節度第379章 阿姊歸朝第459章 山高皇帝遠,自得其樂第738章 扮豬吃老虎第416章 誰家玉人最知音第448章 拒之門外,三尚四論第124章 聲若碎雲金童舞第1248章 驚天動地的登聞鼓第790章 薦君使吐蕃第690章 準卿三條奏第1131章 火中了斷君臣義第644章 計臣末路第1133章 將才難展,忠義難全第43章 夜半魅影第581章 大局已定第339章 催妝卻扇送新人第842章 毒餌第617章 度量和鬧事第408章 誰讓你不經嚇?第825章 臨別道珍重第1098章 威逼和憤懣第885章 天倫之樂第900章 如人父母第83章 同姓之誼,憶往昔崢嶸蕭索第1088章 喋血第904章 三部使臣,各懷雄心第690章 準卿三條奏第82章 崔氏奔告急,杜郎護馳歸第450章 擠走上司的前奏第321章 縱橫睥睨無敵手第1028章 盡掀底牌第351章 明察秋毫第1072章 君心涼薄第1252章 君臣義絕第132章 厚積薄發何畏奸第1222章 深夜殺機第910章 文人皆宮怨第18章 美人飄渺,功成身退第372章 無人仗義無人憐第1189章 衆望所歸第574章 不速之客第743章 用人的信號第791章 幕府再添英才第1119章 忠貞見疑第1078章 權相末路第33章 越女傳人第325章 離心離德第1035章 亂第1205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914章 分崩離析第410章 組合拳,忙示好第700章 馬球場上見英豪第438章 再一次的交鋒第457章 新春長樂,萬事如意第716章 宰相吵架,杜郎勸架第614章 斬草除根之猛藥第1055章 貪利者上鉤第1249章 把水攪渾!
第913章 故人何紛紛第1252章 君臣義絕第288章 大獲全勝,明通款曲第1210章 援軍奇襲第504章 雷霆第92章 羣貴雲集,張顛吳狂第544章 攬豪俊,陰符槍第765章 英靈祭第1051章 西域新主第941章 拖延之計第87章 心悅卿兮卿不知第1012章 君子不黨第749章 不遭人嫉是庸才第638章 委君經學博士第1208章 不死軍魂第456章 同科再聚首第1047章 國士第554章 賜名霽雲第706章 交鋒前夜第570章 招兵買馬第690章 準卿三條奏第1065章 誰比誰更狠第1059章 御前爭桃子第1041章 夜襲第974章 勾魂奪魄,香消玉殞第1038章 調兵遣將第671章 大動干戈,不死不休第821章 誰人技高一籌?第151章 十三娘面聖第859章 何爲人上人第1256章 不記名投票推舉第1032章 御前訴衷腸第466章 弟子美人,清福無邊第847章 杖殺示衆第1142章 君逃臣留第859章 何爲人上人第170章 藏鋒之劍第375章 酒中豪客飲中仙第630章 中眷裴七郎第175章 各展神通第672章 撫卹善後,帝王心術第647章 雁門賦第736章 隴右節度第379章 阿姊歸朝第459章 山高皇帝遠,自得其樂第738章 扮豬吃老虎第416章 誰家玉人最知音第448章 拒之門外,三尚四論第124章 聲若碎雲金童舞第1248章 驚天動地的登聞鼓第790章 薦君使吐蕃第690章 準卿三條奏第1131章 火中了斷君臣義第644章 計臣末路第1133章 將才難展,忠義難全第43章 夜半魅影第581章 大局已定第339章 催妝卻扇送新人第842章 毒餌第617章 度量和鬧事第408章 誰讓你不經嚇?第825章 臨別道珍重第1098章 威逼和憤懣第885章 天倫之樂第900章 如人父母第83章 同姓之誼,憶往昔崢嶸蕭索第1088章 喋血第904章 三部使臣,各懷雄心第690章 準卿三條奏第82章 崔氏奔告急,杜郎護馳歸第450章 擠走上司的前奏第321章 縱橫睥睨無敵手第1028章 盡掀底牌第351章 明察秋毫第1072章 君心涼薄第1252章 君臣義絕第132章 厚積薄發何畏奸第1222章 深夜殺機第910章 文人皆宮怨第18章 美人飄渺,功成身退第372章 無人仗義無人憐第1189章 衆望所歸第574章 不速之客第743章 用人的信號第791章 幕府再添英才第1119章 忠貞見疑第1078章 權相末路第33章 越女傳人第325章 離心離德第1035章 亂第1205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914章 分崩離析第410章 組合拳,忙示好第700章 馬球場上見英豪第438章 再一次的交鋒第457章 新春長樂,萬事如意第716章 宰相吵架,杜郎勸架第614章 斬草除根之猛藥第1055章 貪利者上鉤第1249章 把水攪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