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奮武意收黃巾用

程立建議在收復東平、任城後,回擊濟北黃巾,迫使其北入濟南、或西入泰山,以增加徐州的壓力,從而轉變徐、兗的攻守之勢。

單從戰術來講,這是一個好的主意,但從戰略的角度出發,曹操對此不太認同。

曹操很清楚,欲在亂世稱雄,兵民乃是根本,濟北黃巾人多勢衆,有能戰的老卒、有壯勞力,雖是“流寇”,然他們抄掠已久,亦有不少的耕牛、農具等物,車甲錢糧更多,如能得爲己用,他的實力必將會上到一個新的臺階,由此得到的好處又豈是僅將之逐入濟南、泰山可比?

公孫瓚是怎麼發家的?渤海郡東光南一戰,他兩破黃巾,前後獲生口十餘萬,輜重何止數萬輛?兵甲財物不可勝算。由是,他一下就擁有了在短期內“強可敵州”的雄厚實力。

當然,黃巾勢衆,要想把他們吃下,前提是必須要有足夠的力量,否則,只能會是被反咬一口,得不償失。相比公孫瓚,曹操部隊的戰鬥力或不及,但曹操認爲他有自己的優勢存在。

曹操的優勢,在於他以及他的家族與黃老道間的關係,或可言之,在於他是“道教中人”。

曹家是宦官家族,與經學傳家的士人家族不同,士人家族重的是儒學,最多了,儒法兼習,通常家風謹嚴,憑名節立世,而宦官家族重的是文辭,家風往往輕佻,依靠的是天子的寵愛而得富貴,因而會迎合天子的喜好,曹操的祖父曹騰歷事安、順、衝、桓四帝,這幾個皇帝多信奉黃老,桓帝還祀黃老於北宮的濯龍祠中,曹騰於是深受影響,也是黃老道的信仰者。

桓帝之後,靈帝亦信奉黃老。

曹操的父親曹嵩,本就因爲曹騰的關係也信奉黃老,靈帝既然也是信奉者,那麼曹嵩自然就更不會放棄這個信仰,曹操從小耳聞目濡,對黃老道也是頗爲相信。

事實上,本朝中葉以來,信奉黃老道早已是社會氣象,不止下層,上層信奉者也很多。

太平道信奉的《太平經》,反映的就是黃老道的思想,張角創立太平道前就曾是黃老道的忠實信徒,二者實爲一脈相承,有極大的共同點,順帝年間,還有道士獻《太平經》給天子。太平道起事前,趙忠、張讓都與張角等太平道的首領們有來往,中常侍封諝、徐奉等還甘願做他們起事的內應,由此可見黃老道、太平道對上層,尤其是宦官們的影響之深。

也正因此,因曹操家族接連三代信奉黃老道的事實,輔以他在濟南相任上破除淫祠、毀壞神壇的舉動,在原本歷史中,他纔會於徵剿青州黃巾時,被青州黃巾認爲“其道乃與中黃太乙同”,認爲他好像是明白太平道的教義爲何,並似乎是身體力行。

這,就是曹操相比公孫瓚的優勢所在。

公孫瓚能夠以武力破、降黃巾軍,曹操則能夠以“同道”爲召,減少黃巾軍的牴觸和反抗。

當今之時,能夠主動、清醒地認識到可以從宗教入手,不單純只是使用武力,而可兼用宗教、信仰的手段迂迴招降黃巾軍的,到目前爲止,只有兩人而已。

一個是荀貞,一個是曹操。

荀貞是因爲有後世的見識,元末紅巾軍起義,朱元璋側身其間,藉以其勢,遂肇大業,荀貞受此啓發,前時乃有壓制浮屠,禁漢人出家的政令,以圖可得到太平道一定程度上的接受。

曹操,則全是因爲他本人的眼光見識,而所以想到了這一點。

中平元年,黃巾起義爆發,到現在已經九年了,張角兄弟早就身死,最早起事的那些渠帥們也各早亡,前前後後死在漢軍手上、或於顛沛流離中餓死、凍死的太平道衆不下百萬,而如今的青兗之地,卻仍有黃巾百萬,殺之不絕,此起彼伏,固是有漢室**黑暗之因,卻也可以此而知太平道在民間的普及程度有多廣泛,利用宗教的手段招降他們,不但可以用最小的代價提高本身的實力,並且從某種程度而言之,長遠來看,這也是借勢得擁民心的一種辦法。

雖是不贊同程立話中的這一點,曹操沒有當面提出。

說到底,儘管對程立、陳宮兩人,曹操外在的表現都很親近,讓人覺得他是赤心以待,但也只是表現而已,用人的手段罷了,論及真正的信任,他兩人都不如鮑信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陳宮比不上,程立也比不上。

這不能說是多疑,而是基於事實的謹慎。

首先,曹操與鮑信相識得時間長,知其忠義的秉性;其次,鮑信一貫的表現在那兒放着;其三,他和鮑信已經結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兩人才是彼此可託心腹。

曹操心道:“待與允誠相見,我可與他細議此點。”

至此,綜合鮑信、陳宮、程立以及曹操自己的觀點,曹操定下了奪兗及奪兗後的謀劃佈局。

簡言之,可概括爲:殺劉岱,連張邈,倚袁紹之勢,得牧兗州,然後詐擊濟北,先復東平、任城,繼收黃巾爲用,擴充實力,之後,再觀望形勢的發展,與徐州抗衡,伺機拓地。

曹操在東郡困頓已久,懷着將要大展手腳的渴望和殺劉將行前的壓力,他辭別程立,從程家出來,請相送的程立回去,翻身上馬,帶着從衛們返往府邸去。

丁斐是曹操的親兵統領,從行在曹操身邊,他和曹操是老鄉,兩人很熟,注意到曹操的神態好像有些異樣,他問道:“將軍,可是程武不願應闢出仕麼?”

爲保密起見,曹操對丁斐說來程家的目的是爲了表彰程立協守東郡的功勞,要親自徵辟程武。聽了丁斐此問,他回答說道:“程武博通經典,固是非郡吏可屈。”嘴裡說的是程武,心裡想的是程立。

丁斐啐了口,說道:“一個酸儒,倒把自己看成寶了!”

曹操瞅了他下,笑道:“話不能這麼說。光武好儒,爲更始諸將輕,救昆陽者,卻光武是也,乃成帝業,中興漢室。文侯,卿字中有文,當以此自勵,焉可反小覷儒生?”

丁斐不以爲然,說道:“我字中還有侯,大丈夫當以軍功封侯,文儒,非我欲也。”

曹操大笑。

因是在郡治,不是在敵境,丁斐未着鎧甲,穿着便服。

曹操瞥見了他腰間所帶的鞶囊,便一手挽繮,空出另一隻手,指了下鞶囊,朝他勾了勾,說道:“你這鞶囊哪兒來的?這般華貴。拿來我看。”

丁斐取下鞶囊,在馬上側身遞過去。

曹操接住,把玩多時,不覺一嘆。

丁斐問道:“將軍,緣何嘆息?若是喜歡這鞶囊,拿去就是。我家裡還有好幾個。”

“非爲喜此鞶囊,而是因此鞶囊,不覺使我又想起了貞之。”曹操上次與荀貞分別時,送給荀貞過一個鞶囊,現下看到丁斐這個,不由地便又一次地想起了荀貞。

丁斐知道曹操和荀貞是故交,也知道於今徐、兗儼然已成敵手,說道:“荀侯恃其兵強,趁我兗之危,侵佔兗地,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將軍明武善戰,來日打回去便是。”頓了下,笑道,“等打到東海那一天,將軍見到荀侯,可以問一問他,還敢不敢再來侵兗州地!”

曹操哈哈大笑,把鞶囊拋回給丁斐,說道:“好!等到我問貞之這話時,一定讓你在邊兒上親眼看着。”輕鞭坐騎,領着丁斐等馳行回府。

到了府中,曹操傳檄,令曹仁即日帶本部去谷城屯駐,命以史渙從行,隨後,親寫回書給鮑信。書未寫畢,外邊吏員來報,陳宮求見。曹操把沒寫完的信收好放起,請陳宮入來。

這時夜色已至,陳宮進到塾內,曹操問道:“公臺,何事入夜而來?”

“明公,我又想了想,覺得鎮東下一步可能不會是擊我濟北。”

“噢?”

“他應是會北擊濟南。”

曹操笑了起來,說道:“公臺,我與你一樣,也是想了想後,覺得貞之會打濟南。”心道,“公臺智謀,稍遲於吾和仲德公。”

陳宮獻上他再又仔細考慮過後、針對荀貞如果打濟南情況下的對應謀策,卻正是與程立所說相近。曹操“從諫如流”,自是接納。等陳宮走後,曹操把給鮑信的密書寫完,遣親信給他送去,獨在室內又反覆斟酌定下的全盤謀劃,直到天亮才略微休憩了會兒。

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70 今才知君是誰人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79 毋要臨渴而掘井36 什伍27 蘇合湯餅孰爲香20 名士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60 荀君爲政(下)35 潛光爲養羽翼成4 飛檄琅琊御冀方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31 名重徐州陳元龍67 鳳集西鄉(上)12 仲仁迫凌去檄書26 祖宗德澤在遺黎39 雄豪滿座乳虎聲(上)46 盜馬72 諸荀居家交豪俊 長文將至更添才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17 搜山千騎入深幽(八)72 寧舍濟北取任城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221 孫文臺傳請擊魯21 上任西鄉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106 歲歲年年人不同43 爲今之計22 鵠備分得勝負機38 荀攸來訪48 許君卿計敗張遼63 同道29 許季92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32 陽平文謙侵如火 常山子龍穩似山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18 誅滅沈家(上)58 曹子孝奉令趨行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61 最令人懼是毒計65 奉孝高臥懷棲逸34 招攬樂進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165 常山中軍真倜儻(下)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19 惡奴127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二)77 布植黨羽養虎豹75 許縣陳氏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23 文聘(中)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54 焉知生死麴義勇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30 奉先馳雄擊汝南65 短歌77 演武薦賢(下)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9 鍾繇69 孔公緒鬱積染病 荀貞之喜得麟兒65 奉孝高臥懷棲逸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16 爲君請功44 許仲程偃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5 冀董幽田兩名俊35 鄉吏殘民93 驚聞曹操豫州亡 從來英雄重英雄20 牽掛者何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97 出身未捷身先死29 許季73 忠孝勇武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41 一諾從來許殺身74 如何練兵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84 威震陽翟(中)15 燕趙意氣多豪俠(上)2 雙喜臨門(下)77 演武薦賢(下)
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70 今才知君是誰人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79 毋要臨渴而掘井36 什伍27 蘇合湯餅孰爲香20 名士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60 荀君爲政(下)35 潛光爲養羽翼成4 飛檄琅琊御冀方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31 名重徐州陳元龍67 鳳集西鄉(上)12 仲仁迫凌去檄書26 祖宗德澤在遺黎39 雄豪滿座乳虎聲(上)46 盜馬72 諸荀居家交豪俊 長文將至更添才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17 搜山千騎入深幽(八)72 寧舍濟北取任城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221 孫文臺傳請擊魯21 上任西鄉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106 歲歲年年人不同43 爲今之計22 鵠備分得勝負機38 荀攸來訪48 許君卿計敗張遼63 同道29 許季92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32 陽平文謙侵如火 常山子龍穩似山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18 誅滅沈家(上)58 曹子孝奉令趨行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61 最令人懼是毒計65 奉孝高臥懷棲逸34 招攬樂進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165 常山中軍真倜儻(下)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19 惡奴127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二)77 布植黨羽養虎豹75 許縣陳氏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23 文聘(中)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54 焉知生死麴義勇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30 奉先馳雄擊汝南65 短歌77 演武薦賢(下)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9 鍾繇69 孔公緒鬱積染病 荀貞之喜得麟兒65 奉孝高臥懷棲逸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16 爲君請功44 許仲程偃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5 冀董幽田兩名俊35 鄉吏殘民93 驚聞曹操豫州亡 從來英雄重英雄20 牽掛者何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97 出身未捷身先死29 許季73 忠孝勇武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41 一諾從來許殺身74 如何練兵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84 威震陽翟(中)15 燕趙意氣多豪俠(上)2 雙喜臨門(下)77 演武薦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