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各懷鬼胎

“我當初就說這羣人不能放過……”

“得了吧,您當初還覺得我牽連太廣呢。”

九月武英殿內,朱棣看着雲南布政使司交上來的奏疏,不斷評價着自己曾經不存在的評價。

面對老頭子的話,朱高煦也毫不猶豫的選擇揭穿。

“這事情你要怎麼做?”

朱棣見自己被揭穿,臉不紅心不跳的詢問朱高煦,朱高煦聞言也道:

“我正愁從江南遷徙人口前往車裡擔心他們適應不了,現在倒是可以藉助這個機會在永昌府、大理府、隴川府大搞特搞。”

“我準備將他們遷徙廣西、湖廣和廣東,最少遷徙一百萬人。”

作爲抓捕隊的小旗官,他每次抓捕都能獲得十分之一的人口。

“別的不說,單說去年的抗瘧粉就獲利七千餘兩黃金,可見當地瘧疾肆虐到了何種程度。”

湯旻抱怨了一句,隨後便轉身走下馬道,來到了修建整潔有序的北洲城內。

“大概七日時間。”站在一旁的軍吏回答了湯旻的問題,湯旻聞言點頭:

“日後沿海出現災情,都可以將百姓遷徙送往這些地方,既能解決海外人口不足的問題,也能解決內部矛盾問題,一舉兩得。”

除了日本和朝鮮還偶爾有摩擦外,南邊的占城、甘孛智、暹羅、大泥、滿剌加、滿者伯夷、亞齊蘇門答臘等國都老實了很久。

“不過三府的白衣(傣族)數量近二百萬,必須要遷徙才行。”

瞧着他遠去,武官擦了擦額頭不存在的汗水,拿着文冊轉身離去。

“駕!駕……”

“這六千人能維持整個西番的稅賦和治安,每年雖然耗費六十餘萬貫的軍費,但給朝廷帶來的安定遠超六十萬貫價值。”

不多時,等他回到宣慰司衙門,早早等待的許多武官也交來了一份文冊。

“哈密那邊,我聽說抽水機已經到了,情況如何?”

“錫蘭和舊港、呂宋的情況如何了?”

儘管大明幫助它們改良了灌溉和水利等設施,但糧食產量增加的速度並不如他們生育的速度。

北洲城東邊的一排村落就是他們這些移民的住所,石亨帶着幾百個奴隸經過登記後,便把他們帶往了那村落處。

城池周長六裡,城高二丈,厚一丈八,由開荒石塊及混凝土壘砌而成,城內駐紮三千六百火槍手及炮兵,城外遊弋兩千騎兵。

青年人瞥了他一眼,隨後便帶着這數百土人向着南邊走去。

“把這本文冊運回京城起碼需要三個月,所以你需要填上的數目不是現在的,而是三個月後的。”

因此,他們這次來,主要是抱着這樣的目的前來,而大明必須要做好應對措施。

搖搖頭,湯旻翻身上馬前往了宣慰司衙門。

長此以往,暹羅和甘孛智就把爭鬥的方向放到了崑崙洲上。

大明在海外的兵馬,通常駐紮三年換防,但期間犯錯就會被延長時間,犯錯達到三次就會被裁軍。

截止永樂十六年臘月三十,大明朝有軍馬四十餘萬匹,乘馬七十餘萬匹,挽馬上百萬匹。

石亨不需要婦孺,除非遇到長相不錯的女人才會選擇留下。

這一幕幕被北洲城頭的湯旻用望遠鏡看得一清二楚,而他看這些,主要是瞭解四周的土人情況。

交代一句,湯旻便轉身走入了衙門深處。

湯旻若有所指,武官連忙點頭:“懂了,懂了!”

這其中,不少人都從城外通過各種方式獲得了女人,因此在街上的女人並不算少。

“這麼一來,上面的那位纔會看得高興,懂嗎?”

“並不多。”朱高煦開口道:

前方十餘里外就是一片大海,而濱海的這塊平原上則是充斥着大量穿着簡單粗布麻衣的土著人。

朱棣都被各國的蛋糕給饞到了,瞧他那模樣,朱高煦點頭解釋道:

不多時,青年人帶隊往南邊走,很快便見到了一條寬闊的大河,這條河被他們稱爲北洲河(薩克拉門託河),北洲城便是依託這條河修建的。

話說到這裡,朱高煦便也不再繼續說下去,朱棣聞言則是詢問道:“北洲的情況如何,你的那個北洲宣慰司,確定能成爲補給點?”

“僅去年來說,西番百姓幾次內遷,依舊有四十二萬餘百姓,按照五戶一馬,當地每年能向朝廷輸送八萬四千餘匹馬,朝廷只需要支付八千四百噸幹茶。”

朱高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整個明代由於甘肅少民多漢民少,因此甘肅通常以陝西行都司的身份存在,常年軍管。

在這片土地上,攢錢的辦法並不多,僅有開採金銀礦,亦或者耕種土地,販賣糧食。

“現在看來,崑崙洲的蛋糕足夠他們吃很多年,當地的人力也十分充沛。”

“除此之外,甘肅既然已經設府,那我想更進一步將其設三司,布政司治甘州府張掖縣。”

與船隊相對應的,是他們在中非的十幾萬奴隸和上萬軍隊。

在那裡,這些土人會被分配,而他這次的戰果則是可以得到三十個青壯年,以及二十幾個婦孺。

“同知,有什麼不妥嗎?”武官小心翼翼詢問,湯旻則是開口道:

石亨之所以年少就敢抓捕土人,是因爲土人在這裡是資源。

“滿剌加海關去年的文冊裡,各國商船一共繳納了二十二萬四千餘貫稅收,其中六萬餘貫是正常商稅,剩下的基本都是金銀等商稅。”

這些奴隸和軍隊每年要消耗七八十萬石糧食,憑藉他們的船隊,一年頂多能滿足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還是需要大明來解決。

各國雖然都有船隊,但他們的船隊運力加起來也不過十幾萬石。

這幾十名漢人騎兵驅趕着他們前往西邊,連續幾日後,他們終於穿過了山林,來到了一片開闊地帶。

青年人名叫石亨,他並非是建文佞臣,而是因爲他父親貪腐被牽連流放到的北洲。

當下的東洲和北洲雖然沒有經歷大旱災,但當地依舊有旱情存在。

除了石亨,其它的隊伍也帶回了不少土人,這一趟下來,起碼有一兩千土人被俘獲,其中壯勞力超過半數。

朱高煦與朱棣說起了哈密的情況,而抽水機的出現無疑讓大明不需要再費心西域宜耕地區稀少的問題。

在朱高煦退下的時候,他們口中討論的北洲宣慰司也在急劇的擴張中。

“矛盾向外轉移,他們自然鬧不起來,說到底還是人口太小,市場太大。”

想到這裡,他的眼底流露出了野心。

儘管受到了牽連,但只要他能進入軍隊,那他就有辦法爬上去。

朱高煦大概解釋了一下,隨後便將視角轉向了海外。

“羨慕也沒用,你沒他那麼敢玩命。”

雖然已經是九月,可北洲西海岸依舊略微溫暖。

“不過這倒是有利於朝廷,他們爭鬥越厲害,越方便朝廷控制他們。”朱高煦評價着朝日兩國的關係,朱棣聽後卻將目光投向錫蘭、舊港和呂宋等大明的地圖。

朱高煦解釋完後,朱棣也就沒有什麼過多的問題了,只是讓他自己看着辦,隨後便示意他退下了。

“石亨這次抓的人還挺多,你看……分到了三十個壯年,這廝……”

“這些天我研究了一下烏斯藏,按照你給出的大明沙盤,這烏斯藏對朝廷確實很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朵甘地區。”

“因此我準備在哈密設哈密縣,在東天山北部再設伊吾縣,歸哈密節制,置哈密府。”

“同知,這是宣慰司的《黃冊》和《魚鱗圖冊》,請您閱覽。”

相較於這兩個,朱高煦更擔心的是朝鮮和日本這兩個傢伙。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二三百萬貫,花就花了。”朱高煦輕笑,朱棣見狀也只能無奈搖頭。

“相比較之前的幾千人,現在俘獲的數量越來越少了。”

“文德,你們回來了!”

“這一筆費用,都足夠修建幾百裡鐵路了。”

如果大明能擴大運輸量,那他們也可以投入更多軍隊,驅使更多奴隸,獲得更多黃金。

“當地的發展,我之後會做出調整,總之當地雖然從經濟上來看是累贅,但在軍事和政治上都對大明有着很大的幫助。”

“這些地方發展速度不慢,朝廷雖然不太可能把蒸汽機率先作用在當地,但混凝土等技術他們已經掌握,當地的建築也與中原無異。”

在一片喊殺聲中,穿戴甲冑的一羣漢人正在對山林之中的土著人追殺。

正因如此,許多人做事都謹小慎微,很少與移民交流。

湯旻摸了摸自己的短鬚,不由詢問道:“這次他們出去了多久?”

在他的土話下,許許多多土人紛紛放下木棒、長矛投降。

“換而言之,他們每年從崑崙洲獲得的金銀數量在一百八十萬貫左右。”

“況且,把他們的精力放到崑崙洲,總比讓他們把精力放在中洲要好。”

朱高煦詢問朱棣,朱棣這才發現,各屬國居然已經太平了好幾年。

正因如此,朱高煦很早就開始了甘肅少民內遷,內地漢民遷徙甘肅的辦法。

對此朱高煦端起茶杯潤了潤喉嚨,隨後才道:

“平安讓人用水泥修建了四通八達的坎兒井,坎兒井加上抽水機,許多脆弱的草地都能經過水利澆灌後成爲耕地。”

當他打開自己的臥房,裡面則是橫七豎八躺着五六個少女,春光乍泄。

“單從這點來說,西番已經成爲了朝廷除遼東、渤海、大寧外最大的的馬匹供應地,絕對不能放棄。”

事實證明,常年軍管只能維穩,並不能發展。

“這三府的漢家人口四十餘萬,如果能將其中十萬人遷徙車裡、鎮康、鎮沅三府,那剛好省了一番事情。”

他詢問起了哈密的事情,而原因主要還是他並不覺得沙漠戈壁能有足夠的水。

明末要是能以如此低廉便宜的價格得到八萬匹馬,那也不至於每次作戰都輸在機動性上了。

大明的威懾力不言而喻,暹羅和甘孛智不是沒有摩擦,只是每次發生摩擦,呂宋的蔣貴都會帶着艦隊在兩國本土海域巡視,並勒止他們不得內鬥。

這八萬餘匹馬的代價,不過就是區區六十萬貫和八千四百噸幹茶罷了。

裡面的房屋院落整齊劃一,每一個院子都代表一小旗。

隔着老遠,隊伍便看到了矗立在北洲河的北洲城。

“雖然眼下不明顯,不過朝鮮和日本恐怕會在日後衝突加劇。”

在東洲和北洲乃至整個南洋和東洋貿易都被大明壟斷的情況下,崑崙洲似乎成爲了大明麾下藩屬國最後的一塊棲息地,亦或者說是他們狂歡的樂園。

朱棣雖然也知道馬政重要,可西番的耗費畢竟不小,而且除了馬匹,當地幾乎沒有任何產出。

只可惜,這羣兵卒到了最後都會帶着這羣人返回大明,能留下的人只是極少數。

“這些地方,足夠容納數百萬百姓,而更南邊的南洲則是可以容納數百萬人。”

朱高煦準確的說出了各國的三個需求,而這也是各國現在最急切希望大明能做到的事情。

在北洲,一石糧食價格是五百文,也就是說只要攢夠二百石糧食就能贖罪一人回家。

“嗯”湯旻應了一聲接過,但只是看了一眼便皺起了眉頭。

“不過就這樣的土著增長速度,我們所需的糧食恐怕也會越來越多,光靠南邊的東洲三國,怕是補給不過來。”

“可以是可以,就是不如南洋方便,大明洋的風暴比南洋頻繁太多,以現在的技術,想要遷徙百姓有很大風險。”

“錫蘭有三萬餘漢口,舊港四十餘萬,呂宋近三十萬。”朱高煦解釋道:

“算上當地的土民,差不多是錫蘭八十餘萬,舊港一百一十多萬,呂宋四十餘萬。”

“好,修改過後直接讓船隊帶往東洲宣慰司,由他們帶回京城。”

“自然。”朱高煦頷首,隨後繼續道:“現在有了抽水機,地下水可以得到利用,故此我想要調抽水機前往亦集乃(額濟納旗)城,將當地也合理開發起來。”

人口增加後,一兩黃金一份的抗瘧粉也就顯得格外金貴了。

不過幾十名身着甲冑的漢人,便俘虜了近三百名土人,並且連帶着將他們的部落也一併俘虜。

這其中,一名二十出頭的青年人策馬握弓,一連射殺好幾個土人後,這纔開始叫嚷起了招降的土話。

爲了治理移民,湯旻在北洲城外設置了一個臨時衙門,專門負責移民的事情。

朱高煦如此說着,朱棣聞言點頭道:“這倒是可以,就是遷徙一百萬人,耗費恐怕不下二三百萬貫。”

“殺!!”

看上去不是很多,但在從零開始的北洲,想要攢下二百石糧食並不容易。

“這次朝貢的許多國家都來的很快,父親有想過是什麼原因嗎?”

黃經被青年人教訓,也只能悻悻離去。

他們手持農具,在田間不斷開墾荒地,並且有大量身穿甲冑的漢人騎兵在監督着它們,一眼看去,數量不下數百人。

對於移民抓捕的土著人,他們會登記數量,因此青年人才會帶着這數百土著人前來北洲城。

如此幾次下來,他已經積攢了二百多個奴隸,並且已經開墾了上百畝耕地。

“只可惜從日本運糧食的耗費太高,不然我們也不會這麼狼狽。”

朱棣對朱高煦吩咐着,朱高煦也頷首表示瞭解。

“您自己想想,大明周圍這羣屬國,已經太平多久了?”

對此,湯旻本人並不在意,這些兵卒如果能留下紮根北洲,那他反倒喜聞樂見。

由於日本也加入到了崑崙洲掘金運動中,因此當地的人口和奴隸數量不斷增加,糧食價格也日益增加。

湯旻必須以最短的時間讓北洲宣慰使司在自給自足的同時,向南供應東洲宣慰使司。

朱棣沉吟着捋了捋鬍子:“瓜、沙和肅州倒是有這麼多人,可遷徙之後還得從甘州和涼州、武威等地遷徙過來。”

這樣的情況下,加上抽水機對農業灌溉的幫助,朱高煦也覺得是時候爲甘肅設三司了。

“黃經,好好守你的崗,要是放跑了人,伱今年的田就別想要了。”

湯旻回頭瞥了一眼軍吏,軍吏聞言獻媚道:“是弟兄們的一點心意。”

也在他離去的時候,湯旻也回到了自己的小院裡。

“這件事情你既然覺得可以,那就按照你想的來辦就行,只要錢糧充足,不要加雜項導致百姓日子疾苦便可。”

據朱高煦所知,他們在崑崙洲爆發過大小十二場戰事,雖然規模都不大,但死傷的人卻並不少。

這還是專供軍隊的馬場情況,如果算上民間的,大明朝的馬匹數量會更多。

北洲宣慰司由北洲衛駐紮,兵力五千六百人,宣慰使本該是張純,但由於張純被調往平叛,至今尚未就任,因此北洲的事務都由宣慰司同知湯旻負責。

不過只要大明存在,他們也不敢在航道上和本土搞事情。

朱高煦輕描淡寫的說出了各國在崑崙洲的蛋糕情況,而這還只是大明統計到的,如果算上走私的,那恐怕比這還要多。

“除此之外,也有朝廷在維持航道、地區和平的原因。”

“我仔細想過,東天山北部修建城池也好,雖說有天山阻礙,兩地需要繞路三百餘里才能溝通。”

“遷徙三萬人……”

“真的要讓他們繼續在崑崙洲開疆拓土?”

“日本派遣了六千多人前往崑崙洲,並且搶掠了朝鮮和暹羅等國的俘虜,那邊的態勢不太好。”

站在村落的廣場上,石亨領走了三十個壯年,隨後帶着自己挑選的十幾個家丁將他們帶回了自己的家。

“崑崙洲金銀那麼多?”

一道聲音響起,只見一名二十出頭,身材瘦弱的男子策馬而來,獻媚的與青年人對話。

“這是誰送來的?”

除了木氏在昌都一帶開採了金礦,每年會上繳一千多兩給朝廷外,朝廷幾乎沒有得到任何金銀銅錢。

“哈密的草地可以開墾四十餘萬畝耕地,另外平安上疏,請朝廷在東天山北部的草原也修建城池。”

這其中,西番無疑是乘馬和挽馬的主要來源地之一,每年八萬餘匹馬不斷向內地輸送。

他要攢錢贖罪,同時還得攢錢回大明運作。

“伊吾縣有一個巨大的鹽湖,這個鹽湖我們不佔據就是給別人佔據,拿在手裡能減少許多問題。”

“維持木骨都束的官場是爲了方便通往麻林地,而崑崙洲的宣慰司則是爲了看住各國商人不會前往東洲攪亂朝廷在東洲的利益。”

對於他們這種人也有一定的特赦,例如攢夠一百貫贖罪錢就能回家。

朱棣眉頭略微皺起,他並不希望拱手讓出那麼大塊疆土,更何況這塊土地上還有黃金白銀和各種礦產。

北洲衛並不出征四方,而是駐守在北洲城方圓五十里的範圍。

“按照這個速度,一年下來他們起碼能俘虜五六萬人,算上現在的四萬多人……明年這個時候,宣慰司起碼能開闢出十幾萬畝耕地。”

如今甘肅有一百七十餘萬口,其中漢民近一百一十六萬口,多是山西、陝西的漢民。

“烏斯藏的兵馬,你雖然內調不少,但現在依舊駐兵六千餘,這是否太多了?”

“不過對於軍隊來說,東天山北部的草場如果開發成爲耕地,差不多能提供二十餘萬畝耕地。”

“很多,但開發那裡也並不容易,況且他們賺取的金銀,大部分也都通過貿易的形式進入了朝廷的口袋裡。”

經過十七年的發展,大明朝的馬政已經達到了歷朝歷代都難以觸及的高度。

“反正這些金銀最後也會通過貿易的方式流入朝廷內部,父親何必在意?”

“只要配給耕牛,差不多遷徙三萬左右人口就能將哈密和東天山北部慢慢開墾出來。”

“各國這次來朝貢,估計也是希望朝廷能在麻林地修建官場或千戶所,同時增加物資運輸,以及降低抗瘧粉價格。”

“崑崙洲嗎?”朱棣畢竟是少有的海洋視角皇帝,故此朱高煦一開口,他便把諸國的共同利益給拿到了桌面上。

“知道了,下不爲例。”湯旻沒有拒絕,軍吏見狀也連忙走出臥房,將門給關上。

不多時,裡面便傳來了靡靡之音,饒是一心襲爵的湯旻,也躲避不了這溫柔鄉……

第89章 孤家寡人第52章 街頭鬥嘴144.第144章 凱旋南歸第461章 解決民生第59章 東窗事發326.第326章 籌備北征第492章 衣冠禽獸第354章 伉儷情深第463章 永樂十七年第354章 伉儷情深140.第140章 建功立業第395章 厚德嘉貞第45章 爲朱氏孫297.第297章 海貿之爭第406章 東洲第一人第115章 劍老無芒第504章 各懷鬼胎第417章 京都保衛戰第40章 燕府三子第19章 衛所尚足177.第177章 南北榜案281.第281章 螳臂當車者255.第255章 渡海登陸334.第334章 道貌岸然第2章 大教場281.第281章 螳臂當車者第97章 龍江船廠第30章 父子相似第457章 爹求你件事第79章 中元祭日第123章 北返建功第407章 永樂十年第35章 位高權重第64章 募兵之論230.第230章 否極泰來163.第163章 歸家亦苦第347章 鄭和回國第487章 草臺內閣第54章 洪武移民250.第250章 瑞雪兆豐年172.第172章 育嬰聖手第119章 心態轉變第504章 各懷鬼胎第40章 燕府三子第511章 不甘人下第105章 匹夫無罪第77章 北地難安309.第309章 家庭和睦309.第309章 家庭和睦272.第272章 各懷鬼胎第352章 永樂大閱兵310.第310章 南北分卷第42章 旁敲側擊第13章 大樹營內第505章 直掛長帆第458章 工業展開第360章 再徵漠北190.第190章 百步穿楊314.第314章 試點四川第500章 朱門父子第379章 家國難掌第383章 河中風雲299.第299章 南征北討第513章 提振民心334.第334章 道貌岸然283.第283章 兄友弟恭第53章 難成大器第356章 永樂二徵第525章 吸血盛宴第516章 自爆第510章 漠北大捷第72章 小鬼難纏253.第253章 渤海爭戰第126章 百里無鳴第336章 未竟之業第58章 以鈔抵稅208.第208章 晏駕歸去第496章 枕戈待旦177.第177章 南北榜案300.第300章 滿載而歸第66章 宮中密談第415章 戰爭序幕第517章 國有疑難可問誰第347章 鄭和回國第465章 風浪不止第409章 資本道路290.第290章 沿海商幫第40章 燕府三子323.第323章 討債兄弟194.第194章 君子不妒310.第310章 南北分卷329.第329章 感情甚篤第445章 解縉案246.第246章 末路盡忠293.第293章 對日市舶第76章 造船平倭207.第207章 子債父償第465章 風浪不止第59章 東窗事發329.第329章 感情甚篤
第89章 孤家寡人第52章 街頭鬥嘴144.第144章 凱旋南歸第461章 解決民生第59章 東窗事發326.第326章 籌備北征第492章 衣冠禽獸第354章 伉儷情深第463章 永樂十七年第354章 伉儷情深140.第140章 建功立業第395章 厚德嘉貞第45章 爲朱氏孫297.第297章 海貿之爭第406章 東洲第一人第115章 劍老無芒第504章 各懷鬼胎第417章 京都保衛戰第40章 燕府三子第19章 衛所尚足177.第177章 南北榜案281.第281章 螳臂當車者255.第255章 渡海登陸334.第334章 道貌岸然第2章 大教場281.第281章 螳臂當車者第97章 龍江船廠第30章 父子相似第457章 爹求你件事第79章 中元祭日第123章 北返建功第407章 永樂十年第35章 位高權重第64章 募兵之論230.第230章 否極泰來163.第163章 歸家亦苦第347章 鄭和回國第487章 草臺內閣第54章 洪武移民250.第250章 瑞雪兆豐年172.第172章 育嬰聖手第119章 心態轉變第504章 各懷鬼胎第40章 燕府三子第511章 不甘人下第105章 匹夫無罪第77章 北地難安309.第309章 家庭和睦309.第309章 家庭和睦272.第272章 各懷鬼胎第352章 永樂大閱兵310.第310章 南北分卷第42章 旁敲側擊第13章 大樹營內第505章 直掛長帆第458章 工業展開第360章 再徵漠北190.第190章 百步穿楊314.第314章 試點四川第500章 朱門父子第379章 家國難掌第383章 河中風雲299.第299章 南征北討第513章 提振民心334.第334章 道貌岸然283.第283章 兄友弟恭第53章 難成大器第356章 永樂二徵第525章 吸血盛宴第516章 自爆第510章 漠北大捷第72章 小鬼難纏253.第253章 渤海爭戰第126章 百里無鳴第336章 未竟之業第58章 以鈔抵稅208.第208章 晏駕歸去第496章 枕戈待旦177.第177章 南北榜案300.第300章 滿載而歸第66章 宮中密談第415章 戰爭序幕第517章 國有疑難可問誰第347章 鄭和回國第465章 風浪不止第409章 資本道路290.第290章 沿海商幫第40章 燕府三子323.第323章 討債兄弟194.第194章 君子不妒310.第310章 南北分卷329.第329章 感情甚篤第445章 解縉案246.第246章 末路盡忠293.第293章 對日市舶第76章 造船平倭207.第207章 子債父償第465章 風浪不止第59章 東窗事發329.第329章 感情甚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