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鄭和回國

“轟轟轟——”

永樂五年三月二十六日,伴隨着禮炮聲在南京城江東門外碼頭作響,歷經兩年而返的下西洋艦隊終於返回南京。

由於出海太久,所有戰船和馬船均要前往江南各處船廠接受檢修,所以抵達南京的僅有五十艘寶船。

南下時,艦隊滿載貨物,而它們迴歸時,也滿載着貨物迴歸。

當寶船停入船舶位,船梯很快被放下,碼頭上人山人海的歡呼聲讓甲板上的兵卒們十分激動。

過去的兩年,他們南下經歷了安南戰事、舊港戰事,深入叢林之中,許多戰友都因爲疾病而離開了他們。

如今他們終於返回了南京,總算可以放鬆一段時間了。

他們不知道自己下次下西洋是什麼時候,但只要朝廷需要,他們會義不容辭的上船南下。

“臣,下西洋正使鄭和,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碼頭之上,身穿鬥牛服的鄭和作揖下跪行禮,華蓋傘下的朱棣上前扶住了他:“俺這兩年都在等你的好消息,你送到武英殿的一些財貨奏疏俺都沒看,就等着你和俺親自彙報。”

“陛下,如今還是先回宮吧。”朱高煦與朱棣說着,朱棣也高興的捋了捋鬍子:“好好好,先回宮。”

“告訴他們,每年需要給朝廷繳玉石、白銀、黃金等物爲土賦,朝廷則是會派遣流官,攜帶吏員、工匠去爲他們改善當地環境,讓他們的孩子獲得知識。”

“大古剌土官派人上奏說他們有七個鄰邦,即小古剌、底馬撒、茶山、底板、孟倫及八家塔。”

“擺駕回宮!”

“臣此次出使南洋,敕使占城,賓童龍,真臘,暹羅,滿剌加、彭亨、大泥、滿者伯夷、龍牙迦邈,淡洋,蘇門答剌,花面,龍涎嶼,翠蘭嶼等二十二個屬國,招撫了三十二個土司。”

“這羣土邦以前從來不和中原交往,現在聽朝廷說要有恩於民,並且還要收拾八百大甸,因此都願歸屬,請求朝廷派官統理。”

“以臣估計,此次所獲數千萬,光是帶回的胡椒便有一百萬斤!”

這批胡椒,得分散來賣才行,不然一次收穫就夠江南胡椒價格打到地上起不來。

毫無疑問,他們將中華朝貢體系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如果加上東邊的朝鮮和日本、琉球,以及西邊的東察合臺汗國,那現在的大明已經有了二十六個屬國。

金輅上,聽着亦失哈的解釋,朱高煦心裡覺得古怪。

“眼下這些國家的國王、使臣及土官都在船上,請問陛下何時可以召見他們。”

鄭和難掩激動,朱棣也目露精光。

朱棣在大輅上與鄭和討論着下南洋路上的趣事,以及南洋和北邊的有何不同,場面熱鬧。

鄭和沒有放過這個爲朱棣賺取臉面的機會,當着朱高煦以及六部、六府、都察院等數百官員的面,他開始誦讀起了此次南下所獲。

“這還只是開始。”

朱高煦還在盤算怎麼解決這批胡椒,身後的不少官員卻面面相覷,顯然沒料到鄭和居然能帶回那麼多東西。

倒不是覺得這羣國家古怪,而是覺得這事情古怪。

“大古剌的土官以潑的那浪擔任大古剌宣撫使,底馬撒的土官臘罔帕爲底馬撒宣撫使,張早等人爲小古剌等地土官也各自擔任長官使。”

“陛下請放心!”朱高煦不會放過這個展示拳頭的機會。

王彥唱禮,很快隊伍便散開,在京騎兵護送朱棣他們上了大輅、金輅,整支隊伍開始向皇宮返程。

瞧着他的樣子,朱高煦都能猜到朱棣現在打着什麼算盤。

“大古剌、底馬撒二處地域廣大,各置宣撫司。”

朱高煦在心底小聲嘀咕,隨後纔開口說道:“這樣吧,在當地設宣撫使司二處,長官司五處。”

“陛下,這是臣此次出使南洋所獲,現在爲您誦讀。”

至於紅寶石、藍寶石、珊瑚、珍珠、黃金等等珍貴東西更是不用多說。

除了這些,還有苦瓜、榴蓮等水果蔬菜的種子也被鄭和帶回。

二人還在激動,旁邊的朱高煦卻自信一笑:“天朝的朝貢體系,自然是要讓四夷賓服入貢!”

僅香料來說,鄭和滿載十二船胡椒、沉香、龍腦、檀香、薔薇水、龍涎香等香料,樹種和木料則是有老撾紅酸枝木,南洋移植的印度紫檀等。

“等着吧,過些日子我也給自己放幾天假。”

現在鄭和帶回一百萬斤胡椒,可以說整個南京城每個人都能分到手兩斤,那這玩意還能值錢才奇怪了。

不出意外,朱棣估計已經在算着北征所需錢糧了。

鄭和激動說着,朱棣也激動地直捋鬍子,唯有朱高煦一臉汗顏。

“小古剌、茶山、底板、孟倫、八家塔各置長官司。”

去年遼東十萬學子的畢業,以及四川新政的準備,還有西南要務,南洋、西北等各類事情等着他處理。

其中最爲高興的,恐怕就是戶部尚書郭資了。

相較於他們,朱高煦的事情就比較多了。

如果他沒記錯,這事情明明是朱棣手拿把掐處理的,現在卻成了自己的事情。

有了這批貨物,光賣胡椒,戶部也能存錢上千萬貫了。

在眼下的江南,胡椒價格在每斤十幾貫,但之所以有這麼高的價格,主要還是因爲其稀缺性。

“對!”朱棣也驕傲挺起胸膛,同時對朱高煦吩咐道:“老二,招待各國使臣和土官們的宴會你準備,告訴俺時間就行。”

要是硬要把三宣六慰的那些也算上,那大明屬國恐怕不低於一百。

“一旦他們遭受了什麼天災人禍,朝廷也會出兵出糧幫助他們,不過首要還是修建一條驛道通往他們的城邦。”

朱高煦說到這裡,不忘詢問道:“王瑄帶兵去平八百大甸如何了?”

“他剛剛從蠻莫返回隴川,如今還在召集三宣六慰的各地兵馬,估計四月初才能南下平叛。”

亦失哈解釋着,朱高煦也摸了摸自己的八字鬍。

他的八字鬍微微上翹,向兩側生長,平添幾分威武。

“西南的事情急不了,得一點點來,慢慢吃透。”

“曹國公、黔國公他們平定土司進展如何?”

朱高煦詢問起了前些日子西南瑤苗叛亂,李景隆與沐春平叛的事情。

對此亦失哈笑道:“半個月前已經結束,破苗瑤寨堡二十六座,遷徙苗瑤土民四萬七千餘人進入四川、湖廣等地。”

“這些年外遷土民應該有五六十萬了吧?”朱高煦聽到僅是幾個月,一戰就遷徙那麼多土民外出,不免有些感嘆。

“接近七十萬口了。”亦失哈說着西南的情況,這讓朱高煦有些唏噓。

前世他去西南旅遊,對雲貴等地少數民族接觸較多,如果沒有土司,單純治理的話,其實他們與漢人也沒什麼區別。

說起來,只要吏治清明,他們在朝廷管理下,反倒比在土司手下生活好些。

想要漢化西南,必須要將西南那盤踞數百乃至千年的大小土司紛紛拔除才行。

“太學學子入學情況如何了?”

朱高煦詢問起了太學,而他已經三個月沒去太學了。

太學的教材他已經在去年編寫完畢,並且大概與學子們講述了內容。

第一批的太學學子已經自學完畢,並開始手把手的交代第二批學子。

他們學的很粗糙,可朱高煦也沒辦法,他沒有太多時間放在太學。

他現在想的是先把大概的知識交給他們,然後自己安心治理朝政。

等有一天自己真的想退下去了,到時候自己再去太學教習也可以。

“今年入學八百七十六人,爲歷屆最多,都是甲等成績入學的。”

亦失哈感嘆着這批學子的不容易,畢竟是從十萬學子中殺出的八百多人,他們的學習能力毋庸置疑。

“太學送來的高壓鍋我看了,杜仲膠不耐熱,不過用來製作火炮的輪胎倒是不錯。”

朱高煦提到了一個名詞杜仲膠,而這個杜仲膠是大明的特產,可以通過杜仲樹來獲取。

除木質外,杜仲樹的葉、根、皮、種子都含有杜仲膠。

因此,朱高煦當初與太學的學子們提了一嘴,希望他們來試試看,是否能用天然杜仲膠來加強高壓鍋的密封性。

不過經過試驗,杜仲膠雖然具有橡塑的二重性,並且擁有絕緣性,耐水、耐腐蝕等優點,但它的缺點也很明顯。

彈性差,耐熱性差,別說承受高壓鍋的溫度,就算是滾燙的開水都能把它燙到捲曲變形。因爲它的特性,朱高煦只能寄希望於鄭和從美洲帶回橡膠樹,至於杜仲膠雖然缺點也很多,但也可以用在製造硬性橡膠製品,或者用來製作爲車輪實心輪胎。

雖說不如橡膠樹的橡膠,但也比鐵輪和木輪要好太多。

“是,奴婢會轉告太學的學子們的。”

亦失哈應下同時,朱高煦也對他說道:“這次下西洋所帶回商品不能都放在江南販賣,光憑江南,肯定吃不下這一百萬斤胡椒,更別提其它香料了。”

“先把他們庫存起來,一點點放出。”

“那第二次下西洋什麼時候開始?”亦失哈詢問朱高煦,朱高煦摸了摸自己的八字鬍:“先休息一年,同時把戰船檢修差不多後再準備。”

“對了,西洋貿易區的海商現在有多少報名了?”

“大小一百二十六家。”亦失哈回答的同時補充道:“聽聞朝廷可以保障航道安全,不少人變賣了手中土地,投身下海。”

“倒是聰明。”朱高煦輕笑。

雖說大明掌握了最大的香料市場,可印度與阿拉伯地區依舊有大明所需的許多舶來商品,一百二十六家海商,具體能活下來多少家,就看他們各自本事了。

“通知他們明年開始準備,第三次下西洋將由朝廷的船隊帶着他們前往西洋進行貿易。”

朱高煦並不準備按照原歷史上一樣的進行七下西洋,因爲他的目標始終很明確,那就是將美洲的花玉米、番薯、豆薯、馬鈴薯、木薯、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橡膠等水果蔬菜及植物引進大明。

有了它們,山區的糧食產量才能上來,大明的產油也就不僅僅依賴大豆了。

第二次下西洋,必須要抵達好望角,並在沿途籌建官廠。

等鄭和返程準備第三次下西洋的時候,那就是大明艦隊抵達美洲的時候。

做完這一切,朱高煦就可以安安穩穩的治天下了。

在他這麼想的時候,金輅也駛進了西華門,向着武英殿進發。

來到三龍橋前,前方的大輅停下,朱棣牽着鄭和的手走上三龍橋,往武英殿裡走去。

朱高煦見狀對亦失哈吩咐道:“你去春和殿幫我處理下奏疏,我忙完這邊的事情就回去。”

“是”亦失哈應下,同時起身送朱高煦下車後,他才步行往春和殿走去。

不多時,朱高煦跟着朱棣他們走進了武英殿,朱棣也讓人展開了《天下四夷賓服總圖》,指着南邊上了色的舊港和呂宋道:

“這就是你的功績,俺不能忘記,你也是一樣。”

“全賴陛下與殿下賜福。”鄭和沒有驕縱,而是一如既往的謙卑。

朱棣聞言自豪的捋了捋鬍子,同時說道:“你帶回的這批貨物一旦販賣出去,朝廷起碼兩三年不缺錢糧。”

說罷,朱棣看向不開口的朱高煦:“老二,俺要北征了!”

“爹想帶多少兵馬北征,又想要對付誰?”朱高煦似笑非笑的看着朱棣,朱棣聽後卻不假思索的回答道:“自然是阿魯臺和鬼力赤。”

“漠東三衛的情況我知道,去年已經開闢了九萬畝耕地,今年遷徙的人更多了,只要渤海那邊多調些馴化好的耕牛,那湊個三十萬還是挺容易的。”

“三十萬畝的產出起碼二十萬石,從那裡運往漠北東部頂多損耗五萬石,還有十五萬石可以用。”

“俺不去太久,帶五萬人去四個月就足夠。”

朱棣什麼都算好了,朱高煦聞言卻笑着搖搖頭。

他這舉動,讓朱棣的臉色瞬間就黑了下來,只是不等他出口成髒,朱高煦就直接作揖道:

“渤海那邊兒臣查過了,存糧五十萬石,等到年末應該有八十萬石,這批糧食都可以調往鶴城衛。”

“鶴城衛通往哈剌溫山西面的驛道已經修建了大半,最多到年末就能開闢出一條兩丈寬的驛道,唯一的問題就是道路沒有夯實,所以運糧會比較慢。”

“兒臣的意思是,您點三萬騎兵,兩萬馬步兵,從遼東、渤海等地徵調十五萬民夫,從鶴城衛發動西征。”

“大寧的糧食從遼東調,漠東三衛的糧食也率先供給給您,合計是一百萬石。”

“您這軍隊民夫合計二十萬人,從鶴城衛到漠北東部的齊王城差不多一千里,這一百萬石能運抵齊王城的差不多有四十萬石。”

“糧食運抵後,您怎麼打就看您自己的,永樂六年五月動兵,打到什麼時候全看您自己。”

朱高煦如實說着自己的想法,可他的這話卻聽得武英殿內所有人炸毛,朱棣更是被他給嚇到了。

只是反應過來後,朱棣立馬怒叱道:“伱少給俺陰陽怪氣的!”

“俺把胡人收拾了,到時候你坐江山才穩固!”

“爹,兒子沒陰陽怪氣,兒子說的是事實。”

朱高煦哭笑不得,他不支持要捱罵,支持也得捱罵,合着老頭就挑他一個人罵啊。

“事實?”朱棣愣了下,狐疑道:“你小子賣什麼關子?”

“沒有,兒子就想提早把胡人收拾了,其它沒什麼想法。”

朱高煦無奈,他總不能說,再不收拾阿魯臺和鬼力赤,過兩年本雅失裡就帶着元裔身份回漠北,用這個身份不斷從歐亞大草原搖人了吧。

只要重創鬼力赤和阿魯臺,讓他們無法全力支持的本雅失裡,那本雅失裡恐怕得和瓦剌鬥好幾年。

“俺不管你說的是不是氣話,反正你剛纔既然已經說了,那就不能改。”

朱棣見朱高煦都這麼說,連忙立馬擺上笑容,走到朱高煦身旁抓住他的手,拍了拍手笑呵呵道:

“就按照你說的,明年五月動兵,從鶴城衛西征漠北。”

“是您想打,什麼叫我說的?”朱高煦感覺有點不對勁,目光不由放到了坐在角落的起居注官身上。

只見他低着頭,手上的筆寫的飛快。

“俺本來只是說說,沒想到你這麼支持,那俺就放心了。”

“這樣,俺明年二月出發去漠東,到時候你提前一個月監國,熟悉熟悉。”

“四川新政的事情,你好好辦,俺回來後可是要檢查的。”

朱棣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模樣確實很腹黑,只是他畢竟是自己爹,朱高煦只能咬着牙,皮笑肉不笑的點頭。

原本朱高煦以爲這就算了,卻不想朱棣又開口道:“鄭和這次下西洋帶回來那麼多東西,俺剛纔詢問過了他,那些戰船頂多十月就能檢修結束,所以這個下西洋啊,還得繼續。”

朱棣拍拍朱高煦的手,聲音略帶哭腔:“俺不容易啊,俺那三個哥哥都是四十幾歲就走的,俺也不知道俺還能活多久。”

“趁俺還活着,幫你多存點錢糧在國庫裡,到時候俺身體不行了,你也準備準備上位了。”

“你和俺不同,你人聰明,身體也好,到時候你即位了,說不定能和你爺爺一樣,把這天下治理好。”

“到時候,俺們這大明,還能再興旺五十年啊……”

老手藝繼續上演,朱棣的餅朱高煦已經吃的夠多了,所以他現在看着朱棣的模樣,並不覺得他可憐,反倒是覺得這老頭在嘲諷自己。

不知道能活多久的人上馬殺敵,下馬治國活了六十五。

但凡他早死幾年朱高煦也就信了,現在他只覺得朱棣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您要是這麼說,那不如這次北征結束之後直接禪位吧。”

朱高煦無語的看着朱棣,那話一說出來,衆人心裡一咯噔,朱棣的手更是懸在了半空中,尷尬的看着朱高煦。

好在他熟悉自家兒子,乾咳幾聲便道:“俺也想,但是你現在還年輕,太早上位容易勞累,俺先幫你坐幾年,過幾年再給你。”

“咳咳,鄭和啊,說說南洋還有什麼趣事給我們父子聽聽。”

朱棣調轉話題,不過朱高煦卻作揖道:“您自己聽吧,兒子還得去爲您的北征調撥糧草呢。”

“去吧去吧,辛苦你了,老二啊。”朱棣拍拍朱高煦的肩膀,朱高煦見狀也笑着轉身離開。

瞧着他走遠,鄭和這才小心翼翼的作揖回禮:“陛下,殿下剛纔不過是打趣罷了。”

“這個俺知道。”朱棣捋了捋大鬍子,鄭和聞言愣了愣,他明明記得之前朱棣很擔心朱高煦的,怎麼現在不擔心了?

自己才下海兩年,回來什麼都變了?

“老二嘴巴不着調,別聽他說什麼,瞧他幹了什麼就行。”

朱棣彷彿突然成長了,對朱高煦曾經的疑心也蕩然無存,讓鄭和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您……您能這麼想就好。”

“嗯,親人最重要,老二畢竟是俺兒子,京城又只有他一個人,他就算真要這位子,俺給他也行。”

朱棣笑着迴應鄭和,可鄭和卻從朱棣眼角看出了一絲疲憊。

他想了想能讓朱棣這麼疲憊的事情,心情卻沉到了谷底。

直到最後,鄭和才緊張的開口道:“皇后殿下,還好嗎……”

第79章 中元祭日第483章 恩賞難爲第390章 皆爲利攘第465章 風浪不止236.第236章 演員陳亨299.第299章 南征北討第404章 遠洋崑崙角152.第152章 姻緣自天降第493章 癸卯貪腐第518章 顏李案第133章 讓利移民第385章 試點江南230.第230章 否極泰來第67章 大本堂內284.第284章 諸事繁雜第365章 生擒阿魯臺214.第214章 建文削藩185.第185章 東征西討第404章 遠洋崑崙角第1章 洪武二十七年第43章 春和不和第493章 癸卯貪腐第13章 大樹營內第473章 自取滅亡第115章 劍老無芒第38章 宋國公府268.第268章 滿城風雨第434章 皇明宗規第131章 日出松江第5章 洪武暮色第1章 洪武二十七年第515章 天家無情第55章 道德者死第357章 朱家歡樂第468章 漠北事變第410章 倭奴叛亂第96章 孫幫爺背鍋221.第221章 出兵削藩第123章 北返建功第19章 衛所尚足第105章 匹夫無罪第24章 領功受賞155.第155章 枕戈待旦第108章 諸王態度178.第178章 得寸進尺223.第223章 戰火奮燃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140.第140章 建功立業第25章 春和宮內170.第170章 野人來投171.第171章 親情難割159.第159章 血戰不退第354章 伉儷情深179.第179章 磨刀霍霍第134章 以待天時294.第294章 相川金礦第50章 漢人皆說胡兒語317.第317章 烏斯藏都指揮使第479章 傳統手藝第483章 恩賞難爲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197.第197章 西南戰起第87章 老謀深算328.第328章 攻略安南146.第146章 水陸並進191.第191章 十六字訣第504章 各懷鬼胎第409章 資本道路第90章 燕府三寶第364章第346章 永樂五年第491章 各有心思第338章 朝貢外交體系第468章 漠北事變第34章 戰亂之苦第344章 把船靠過去182.第182章 坐井觀天第351章 稱孤不道寡第408章 新老更替第55章 道德者死181.第181章 關外尚安第477章 拉幫結派第365章 生擒阿魯臺第466章 各懷鬼胎第59章 東窗事發第517章 國有疑難可問誰230.第230章 否極泰來第15章 武英殿中第89章 孤家寡人第41章 兄仁侄狠第384章 九百將士歸玉門第101章 錢鈔事起306.第306章 定額之爭258.第258章 楊清水驛之戰第399章 審時度勢第63章 書房論兵第398章 大發戰爭財第509章 判若兩人160.第160章 哈達嶺之戰第56章 陳年往事
第79章 中元祭日第483章 恩賞難爲第390章 皆爲利攘第465章 風浪不止236.第236章 演員陳亨299.第299章 南征北討第404章 遠洋崑崙角152.第152章 姻緣自天降第493章 癸卯貪腐第518章 顏李案第133章 讓利移民第385章 試點江南230.第230章 否極泰來第67章 大本堂內284.第284章 諸事繁雜第365章 生擒阿魯臺214.第214章 建文削藩185.第185章 東征西討第404章 遠洋崑崙角第1章 洪武二十七年第43章 春和不和第493章 癸卯貪腐第13章 大樹營內第473章 自取滅亡第115章 劍老無芒第38章 宋國公府268.第268章 滿城風雨第434章 皇明宗規第131章 日出松江第5章 洪武暮色第1章 洪武二十七年第515章 天家無情第55章 道德者死第357章 朱家歡樂第468章 漠北事變第410章 倭奴叛亂第96章 孫幫爺背鍋221.第221章 出兵削藩第123章 北返建功第19章 衛所尚足第105章 匹夫無罪第24章 領功受賞155.第155章 枕戈待旦第108章 諸王態度178.第178章 得寸進尺223.第223章 戰火奮燃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140.第140章 建功立業第25章 春和宮內170.第170章 野人來投171.第171章 親情難割159.第159章 血戰不退第354章 伉儷情深179.第179章 磨刀霍霍第134章 以待天時294.第294章 相川金礦第50章 漢人皆說胡兒語317.第317章 烏斯藏都指揮使第479章 傳統手藝第483章 恩賞難爲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197.第197章 西南戰起第87章 老謀深算328.第328章 攻略安南146.第146章 水陸並進191.第191章 十六字訣第504章 各懷鬼胎第409章 資本道路第90章 燕府三寶第364章第346章 永樂五年第491章 各有心思第338章 朝貢外交體系第468章 漠北事變第34章 戰亂之苦第344章 把船靠過去182.第182章 坐井觀天第351章 稱孤不道寡第408章 新老更替第55章 道德者死181.第181章 關外尚安第477章 拉幫結派第365章 生擒阿魯臺第466章 各懷鬼胎第59章 東窗事發第517章 國有疑難可問誰230.第230章 否極泰來第15章 武英殿中第89章 孤家寡人第41章 兄仁侄狠第384章 九百將士歸玉門第101章 錢鈔事起306.第306章 定額之爭258.第258章 楊清水驛之戰第399章 審時度勢第63章 書房論兵第398章 大發戰爭財第509章 判若兩人160.第160章 哈達嶺之戰第56章 陳年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