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第284章 諸事繁雜

第284章 諸事繁雜

“賀!”

“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

洪武三十三年七月十五,經過一個月的整治,廟堂之上風氣倒是好了不少。

只是官員們的目光,始終停留在正六品的稅務司主事金察身上。

他們的目光透露着冰冷,自然也被奉天殿金臺的朱棣所見。

朱棣側目看向了站在自己身旁的朱高煦,那目光好像在說:“你這把火把他們燒的不輕。”

只是對於朱棣和羣臣的目光,朱高煦卻懶得理會。

自朱棣登基以來,他倒是沒有反人類的像朱元璋一樣,一天要開三次朝,而是在朱高煦的建議下,將早朝時間改爲辰時,一天一朝。

這樣的做法,並沒有人覺得不好,畢竟朱元璋時期的政策,實在有太多反人類的地方了。

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朱元璋一樣,每天工作八個時辰以上,持續三百六十五天,並且還能一口氣活到七十一。

別說羣臣,就連朱高煦都不覺得自己能保持老朱那樣的高強度工作,活到他那個年紀。

“今日朝議,乃是爲了百官俸祿而談。”

朱棣坐在金臺,聲音發出後,羣臣收回目光,紛紛認真聆聽聖音。

“前朝時,俸祿多有折鈔之舉,俺雖……”

“咳咳!”聽到朱棣的話,朱高煦輕聲咳嗽以提醒他這是朝會。

“咳咳,朕雖宣佈重歸洪武舊制,但這折鈔之舉還是作罷。”

“陛下聖明!!”聽到工資能實打實發下來,羣臣立馬就山呼萬歲了起來。

見狀,朱棣也繼續開口說道:“近日,貢生葉宗行上疏黃浦江氾濫,致使沿海水田屢遭江水侵犯。”

“朕聽聞此事,心中難安,今遣派工部尚書黃福赴蘇鬆治水,所需錢糧,戶部一應供給。”

“陛下聖明!”聽到朱棣要對黃浦江動手,江東六府的官員也紛紛作揖高唱聖明。

太湖下游古有三江排水入海,其中東江由於唐末修築的捍海塘堰,致使許多出海水道被捺斷。

到了如今,蘇州、松江府一帶常因黃浦江、吳淞江水道壅塞而大水成災。

前幾日,一名叫做葉宗行的諸生上疏朝廷,建議在吳淞江上游開夏駕浦入劉家港以分水勢,放棄下游故道。

再開浚縣東北的範家浜,接通黃浦,匯並吳淞江.以增強水勢,沖瀉入海。

這個建議被朱棣採納,如今搬到了廟堂上來說,不僅可以緩和朱高煦和江東六府官員的關係,也能趁機宣揚一波他身爲皇帝的功績,可謂一箭雙鵰。

對於他的心思,在他將此話脫口而出後,羣臣便都瞭解到了。

這段時間江東六府的文臣被東宮折磨不輕,正如朱高煦所說的一樣,他們之中沒幾個人是屁股乾淨的。

在洪武年間時他們尚且不敢做的太過分,可建文年間他們做的事情可太多了。

趁着朱棣給臺階,他們剛好接下,避免繼續鬧下去。

見狀,朱高煦也將目光投向了金察,一隻手隱晦摸到了另一隻手的手腕上。

“陛下,臣戶部稅務司主事金察,有事啓奏!”

金察每日上朝都在看着朱高煦的舉動,眼看朱高煦示意,他也持着笏板走出。

此舉讓羣臣的心立馬吊了起來,朱棣見狀也頷首:“上前奏事!”

聞言,金察走上前來,同時作揖開口道:

“稅務司查稅已有兩個半月,如今應天、揚州、鎮江、常州、蘇州、松江等六府田畝稅務已經清查完畢,其中涉事官員三百九十四人,里長糧長涉事一千四百二十七人,欺瞞朝廷,積欠賦稅之人四千六百二十七戶。”

朱高煦從沒準備一口氣把江東六府官員得罪到死,因此金察每日回到稅務司做的事情,就是清點每日稅務司查出之人數量。

之所以這樣做,是爲了等待朱高煦示意,準備隨時結束對江東六府的清查。

朱高煦之所以沒準備一口氣吃下江東六府,原因還是他手中的官員數量還不足。

如今他手中有七千六百餘名基層官員,但都是他利用建文年間‘舉薦制’舉薦的,這羣人的底蘊如果去參加科舉,根本考不過江南士子。

正因如此,這七千六百人都是從九品的官員,只能在山東、遼東和渤海、大寧等地和稅務司任職。

依靠稅務司三千官員,他已經對江東六府打擊了一次,但僅憑三千官員和三萬渤海兵馬,他卻根本丈量不完六府田畝,所以纔會用“舉報”這種手段。

現在江東六府的人服軟,他也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耕地、罪犯和江東六府的官缺,這就足夠了。

“這羣人積欠賦稅幾何?隱報田畝多少?”

朱棣看着金察開口,當即也問出自己的好奇。

對此,金察不假思索的迴應道:“積欠賦稅七十六萬五千四百二十七石三鬥四斤,隱報田畝四十七萬一千九百七十九畝三分。”

“此案涉事之人,合計六千六百四十八人,按照《大明律》,理應牽連父母妻子等本宗五萬三千六百二十七人,請陛下定奪……”

隱報田畝,濫用職權,這放在《大明律》裡肯定要流放,這是毋庸置疑的。

面對這樣的懲罰,朱棣看了一眼朱高煦:“太子,你以爲如何?”

他這一句話,廟堂之上身份江東六府的官員便紛紛隱晦看向了朱高煦。

對此,朱高煦則是深吸一口氣道:“陛下,臣以爲新朝剛剛成立,不應大動干戈。”

“因此對於這五萬餘人,可以將其遷徙往四川行都司,改建昌衛爲四川建昌府,讓他們在當地教化下山的歸化囉囉與西番人。”

朱高煦倒是沒有再把這五萬人一股腦發配雲南和廣西,但依舊發往了四川。

眼下的四川包括了後世的貴州、重慶,可人口卻只有一百五十萬人不到。

這次遷移五萬多人過去,對四川來說也是不小的助力了,更別說這五萬人遷徙的地方還是建昌這種地方。

得虧受到朱高煦的影響,朱元璋和朱允炆已經在建昌動手了五六年,不然以這個地方曾經的風評,它或許還不如雲南。

正因爲朱元璋和朱允炆已經在這裡佈局五六年,加上當地有金銀銅礦,並且還有瞿能坐鎮,因此它現在的治安還算不錯,江東六府的官員雖然臉色依舊鐵青,但心底卻鬆了一口氣。

他們最擔心東宮懷着想把這羣人搞死的想法發配到邊塞,那樣這羣人就真玩完了。

現在發配到建昌,大不了安家之後多支持一下,在當地興文教來科舉,一旦科舉成功,即可想辦法將親族脫罪。

他們的想法,正是朱高煦所需要的。

“刑部,建文佞臣之親眷移民如何?”

朱棣想到了那三十多萬建文佞臣,不免開口詢問。

聞言,刑部尚書雒僉走出作揖:“回陛下,三十六萬建文佞臣及其親族,已經交押六軍都督府。”

“回陛下!”作爲前軍都督府都督、沈國公的王義聞言走出作揖。

“三十六萬建文佞臣,已經由在京聽操的渤海、北平等五千精騎和上直三萬官軍押往雲南,眼下已經抵達江西南昌府境內。”

一個多月時間,走了六百多里路,這對於流配隊伍來說已經算是比較慢了,不過這也是朱高煦交代的。

對於這三十六萬七千餘人,朱高煦可是寶貝的緊,恨不得將他們一個個的都安全送抵雲南。

有了他們的加入,雲南的漢化進度能一下子推進上百年。

“陛下,臣禮部尚書李至剛有事啓奏。”

剛剛討論完建文佞臣,禮部尚書李至剛便走出作揖,聲音在奉天殿高臺上回響。

金臺之上的朱棣見狀,當下頷首:“奏!”

“今年年初,朝鮮王子內亂,權知國事李芳果事後上疏,請賜王位……”

李至剛說出了他走出的原因,無非就是東邊的朝鮮國內亂罷了。

對於朝鮮的王子內亂,朱高煦並不清楚詳情,不過他清楚一點,那就是現在的朝鮮並沒有國王。

由於朱元璋很不待見李成桂,所以他給李成桂的稱呼是“朝鮮權知國事”,而非‘朝鮮國王’。

原本的歷史上,應該是今年年末朱允炆爲了尋求外交安定,所以正式給予了朝鮮“國王”的稱呼,等級是郡王,但可以僭越使用親王衣冠。

不過,由於朱允炆被自己逼得提早完蛋,所以現在的朝鮮還頂着‘權知國事’這種名不正言不順的稱號。

他們渴望大明承認不是一天兩天了,如果是朱允炆,現在說不定就承認了,但現在的人是朱棣和朱高煦。

“父親。”朱高煦側過身子,對金臺上的朱棣作揖:

“臣以爲,朝鮮無禮儀,又內亂不止,父子叔侄爭搶主位,亂了倫理綱常,不應冊封王位。”

“……”聽着朱高煦的話,朱棣不知道的還以爲他在譏諷自己。

好在朱棣也對朝鮮沒什麼好臉色,因此在朱高煦表態後,朱棣也回絕道:“朝鮮無倫理綱常,如何敢於奢求王位,此事駁回,不用再議。”

“臣領諭……”李至剛應下,臉色十分平淡,顯然對於朱棣和朱高煦的態度並不覺得奇怪。

眼下畢竟是明初,而非晚明,朝鮮與大明的關係還不是單純的父子關係,而是主人與狼的關係。

元代的鐵嶺至今還在朝鮮掌控之中,而對於這塊地方,大明一直宣稱是自己的領土。

老朱都沒放棄的東西,朱棣和朱高煦自然不會放棄。

可想要朝鮮乖乖吐出這塊地方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因此對於如何整治朝鮮,父子二人各有心思。

“近來內廷逃走了一些宦官,禮部派人給朝鮮送去消息,讓他們送五百閹人入內廷吧。”

朱棣一開口,羣臣便紛紛看向了他,便是朱高煦都詫異看向了朱棣。 不管是高麗還是朝鮮,它們的特產都是以秀女和閹人爲主,洪武年間大明就常向高麗和朝鮮討要閹人,如今內廷確實少了不少人,要五百閹人也不算多。

“臣領旨……”

李至剛畢恭畢敬回禮接下了差事,朱高煦聽後便安靜等待,眼見羣臣無人上疏,他纔將目光投向了朱棣。

朱棣見狀也看向了鴻臚寺卿,鴻臚寺卿見狀當即唱禮:“散——”

伴隨着散朝聲出現,羣臣也推金山倒玉柱的恭送朱棣離去,朱高煦見狀則是返回了自己的東宮。

正常早朝結束,他肯定要與朱棣去武英殿理政的。

儘管眼下六軍都督府和吏部、戶部、工部都歸他管,但朱棣也不是那種會被架空的皇帝。

對於這些國事奏疏,朱高煦處理過後他還會閱覽一遍,然後親自硃批同意。

不過,今日朱高煦不能正常去武英殿裡,因爲他的東宮將會迎來一批客人。

正如眼下,當他乘坐車輿停在春和殿門口,殿內已經有不少人影在等待了。

“殿下千歲……”

唱禮聲傳來,朱高煦下了車輿往殿內走去。

在羣臣的唱禮聲中,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出現在了他的眼前。

傅讓、楊文、林粟、張純,還有同樣被召來,已經得到了公侯伯爵位的王義、孟章、崔均、徐晟、塔失、尼瑪察、塔剌赤、多爾和齊、陳昶、陳瑄、楊俅、楊展等人……

可以說,此刻在春和殿內的人,基本掌握了大明四成以上兵權。

如果算上被朱高煦調往西南的李景隆、吳高、平安、俞通淵等人,那大明實際上有七成兵力握在朱高煦手裡。

兵權他得抓緊,片刻不能鬆懈。

“老友未見,都入座吧。”

朱高煦輕笑吩咐衆人坐下,隨後便看着這一衆武將入座。

他目光停留在了傅讓身上,西南的經歷豐富了傅讓,讓他顯得更爲成熟沉穩。

不止是他,還有張純和林粟也是如此,只可惜他們在靖難之中未有功勞,難以封爵。

“都去述職接任了嗎?”

“已經任職了。”

朱高煦目光直視傅讓、楊文、林粟等人,這其中傅讓和林粟不假思索回答,楊文則是停頓了片刻。

他們口中的接職,是接任楊展等人從後軍都督府退出的空缺。

楊文任後軍都督府右都督,楊展則是成爲了海軍都督府右都督。

眼下六軍都督府中,後軍和左軍、右軍、海軍是毫無疑問屬於東宮派,前軍由燕府徹底掌控,中軍則是燕府和東宮對半管理。

掌握的地方多了,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就多了。

所以朱高煦召集楊文、傅讓等人進京述職,也是爲了考察他們誰適合鎮守邊疆,誰適合留在中樞。

其實他心裡已經有了答案,不過他還是想具體考察考察。

“廣西土司的改土歸流情況我看來,三百四十二家土司,已經被你們改土歸流過半,這是件好事,就是當地的人口結構沒有改變,依舊存在叛亂的風險。”

“回殿下,確實如此。”

朱高煦說着自己的想法,心裡對於天下缺人的情況也十分無奈。

天下缺人缺的厲害,比較西南三省情況,就連北方都算人口稠密了。

西南三省中,雲南能被掌控的人口數量是一百二十萬左右,其中漢人四十餘萬。

四川不到一百五十萬,其中有三十多萬是生活在西川一帶的歸化囉囉、番人。

廣西的情況是掌控一百六十餘萬人,但漢人僅有不到六十萬。

紙面上,朝廷能控制的西南三省人口達到了四百四十多萬,如果算上建文佞臣的三十六萬,就是接近四百八十萬。

不過實際情況,西南還有不少於三百萬少民是處於土司的轄區內,漢人只佔據西南實際總人口數的三成不到。

除了陝西行都司,再沒有幾個省份的人口結構能和西南相比糟糕了。

如果資源足夠,朱高煦都想把江南三千萬百姓分出兩千萬,分別遷往西南和西北。

只是這種事情想想就足夠,遷徙人口和發配犯人所耗費的資源並不是一個小數目。

三十六萬建文佞臣遷徙了一個多月,便沿途消耗了近三十萬石糧食,等他們抵達雲南,起碼還需要六個月的時間,整個遷徙過程要耗費二百餘萬糧食。

除此之外,他們抵達雲南後耕種屯墾還需要消耗糧食,總的算下來,發配這三十六萬人,得消耗大明不下五百萬石糧食。

如果沒有老朱攢家底,那以大明的正常國力,想要保持每年遷徙三十萬人都十分吃力,更別提更多了。

所以朱高煦現在要做的,就是開源節流,而這也是他招衆人前來的原因。

他目光掃視衆人,腦中思緒不斷跳躍。

“這次召伱們來,是想要問問你們,根據各地的情況,你們覺得各地需要多少兵馬?”

朱高煦緩緩開口,衆人聞言卻面面相覷。

在朱高煦的示意下,他們很快就討論了起來。

其中,掌握加農炮和火繩槍的孟章對於天下兵馬需求比衆人要低許多。

“殿下,臣以爲邊關要地,可以根據情況設兩到三萬兵馬,而內地僅需一萬足夠。”

孟章一開口,衆人便議論紛紛,楊文才加入東宮,沒有做什麼發言,可傅讓畢竟是在座諸將的老領導,因此他開口反駁道:

“如果是這樣,天下兵馬最多不會超過五十萬,這有點太少了。”

傅讓走南闖北,從東北到西南都見識過情況,雖然他不知道渤海的火器威力如何,可根據他的經驗,他還是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渤海、遼東、大寧、北平、山西北方八個都司,起碼要保持在四十萬左右兵力,南邊的四川、雲南、廣西三地,起碼要有二十萬左右兵力。”

“至於內地,每省置兵兩萬,直隸置四萬,合計二十萬剛好。”

“因此,天下兵馬數量,保持在八十萬左右便可。”

傅讓的答案,是根據他所瞭解的情況而佈置,說不上什麼問題。

不過面對他的答案,孟章等人卻開口道:“傅都督不清楚,我軍火繩槍與野戰炮、攻城炮威力極大,往往能一萬對抗上直兩萬人,對陣胡兵就更不用多說。”

“若是能把火繩槍和野戰炮裝備全軍,那北方四十萬人就太多了。”

“確實。”徐晟、陳昶等人也附和了起來,這讓傅讓皺眉。

他還真的不知道渤海的火器威力發展到了什麼程度,不過根據孟章等人的話,他還是做出了一個戰力上的估判。

“即便如此,北方也不能少於三十萬人,西南必須得保持二十萬人,內地可以酌情削減,但需要保持在十五萬左右。”

傅讓退了一步,只要求大明全軍保持六十五萬人。

這個數量已經不少,要知道盛唐全國七千萬人時,全國戰兵數量也不過五十七萬罷了。

大明的人口比盛唐少,兵馬卻比盛唐多,這已經是了不得的比例了。

要知道大明軍戶數量近二百萬,戰兵正常維持在百萬左右,不過這個質量很難說。

就靖難之役的諸軍反應來看,江南一帶的三十萬精銳除了上直的九萬人外,其餘的戰力十分堪憂。

與其保持這麼大規模卻不堪用的軍隊數量,朱高煦更願意裁撤些,讓他們老實從事農業生產。

“直隸設兵六萬,北平、大寧、渤海、遼東、山西各置三萬,陝西及行都司置五萬,四川置五萬,雲南置十萬,廣西置四萬。”

“其餘內地諸省,各置一萬五,海軍目前暫置兩萬五千,全軍合計六十一萬。”

聽完了諸將的建議,朱高煦開口將天下戰兵數量規定在了六十一萬,不過他也補充道:

“這個兵馬數量,是要一點點來,一點點裝備,一點點裁撤內地衛所而實現的。”

“就眼下而言,先從渤海、大寧、遼東、山東開始施行。”

“四省兵馬不得超過十萬五千,多出來的四萬五千好好篩選,把不合格的放回爲農,但渤海的女真招募不要停下,招募的兵馬送至京城,充入上直。”

朱高煦說罷,坐在殿內的亦失哈也作揖道:“按照遼東和渤海的情況,換裝這十萬五千人,最多一年就足夠,換裝天下六十一萬大軍,差不多六年。”

“殿下何不在內地置辦軍械局?”鄭和聞言開口,不過朱高煦卻皺了皺眉。

他還準備用手工業和冶煉業把東北經濟和地位擡高,這個時候遷移軍械局進入內地,不是純屬找不自在嘛。

何況東北是他的基本盤,他也不怕東北出亂子。

“此事日後再說,當下以關外實力,足夠慢慢更換全軍裝備,全軍火器裝備率,要嚴格按照渤海舊制進行,火器裝備需要達到六成,剩餘四成的長槍、騎射本事也不能丟掉。”

朱高煦說完這些,便繼續與衆人討論衛所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內地、江南等處衛所的屯田兼併,還有應對屯田不夠使用的情況。

對於這些衛所,朱高煦都不準備裁撤,而是準備在日後將他們遷徙往西南和北方。

如果衛所軍戶不願意,那就恢復民籍,將衛所屯田均分給他們。

衛所需要保留,但在人口稠密的地方就顯得侵佔地方資源了,所以裁撤是必須的。

朱高煦爲自己所作所爲而高興,只是站在殿內的諸多武將卻覺得此刻的他有些陌生……

(本章完)

第360章 再徵漠北第128章 城中皆白丁第75章 魏國公府第24章 領功受賞第338章 朝貢外交體系第412章 天神的孫子254.第254章 登州海戰第409章 資本道路第424章 燕臺虎峪第398章 大發戰爭財第23章 爺孫較勁第98章 但願海波平第341章 南洋海賊王第4章 魁首第367章 調停諸國281.第281章 螳臂當車者289.第289章 鄭和下東洋第119章 心態轉變166.第166章 父子相見第363章 誘敵深入144.第144章 凱旋南歸301.第301章 父慈子孝第444章 天家無情147.第147章 崽坑爺糧第355章 忘恩負義218.第218章 歲末亂象195.第195章 北定南未安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321.第321章 南北夾擊第37章 一舉一動第341章 南洋海賊王267.第267章 撥亂反正276.第276章 理清稅制322.第322章 應對自如197.第197章 西南戰起第112章 威震西南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322.第322章 應對自如第505章 直掛長帆第125章 渡海登萊第485章 遠征克什米爾第51章 孜孜不倦263.第263章 馳騁淮南第24章 領功受賞第127章 終抵吉林第393章 呂宋開荒第86章 施以恩惠第61章 校臺比試第93章 謹言慎行第440章 東洲自古以來225.第225章 風起雲涌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第349章 梟雄終焉第401章 再議北征214.第214章 建文削藩328.第328章 攻略安南208.第208章 晏駕歸去249.第249章 海軍朱成功第347章 鄭和回國第418章 明日條約179.第179章 磨刀霍霍第128章 城中皆白丁195.第195章 北定南未安第102章 西南欲亂第21章 權力遊戲149.第149章 洪武二十九年第438章 舊人將去第400章 炮擊木骨都束251.第251章 望兵止渴236.第236章 演員陳亨第489章 倉攢吏第409章 資本道路第437章 江左恥辱251.第251章 望兵止渴第474章 程匯元案第404章 遠洋崑崙角第110章 佈局成功第43章 春和不和第42章 旁敲側擊317.第317章 烏斯藏都指揮使第360章 再徵漠北206.第206章 挾父自重第355章 忘恩負義第501章 天子點兵第398章 大發戰爭財第475章 父債子還329.第329章 感情甚篤211.第211章 危機四伏第82章 拓土之論213.第213章 大局始端250.第250章 瑞雪兆豐年第118章 未雨綢繆第362章 後事之師238.第238章 破陣胡兒第442章 環球航行第48章 老當益壯279.第279章 永樂新政第344章 把船靠過去第25章 春和宮內第23章 爺孫較勁
第360章 再徵漠北第128章 城中皆白丁第75章 魏國公府第24章 領功受賞第338章 朝貢外交體系第412章 天神的孫子254.第254章 登州海戰第409章 資本道路第424章 燕臺虎峪第398章 大發戰爭財第23章 爺孫較勁第98章 但願海波平第341章 南洋海賊王第4章 魁首第367章 調停諸國281.第281章 螳臂當車者289.第289章 鄭和下東洋第119章 心態轉變166.第166章 父子相見第363章 誘敵深入144.第144章 凱旋南歸301.第301章 父慈子孝第444章 天家無情147.第147章 崽坑爺糧第355章 忘恩負義218.第218章 歲末亂象195.第195章 北定南未安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321.第321章 南北夾擊第37章 一舉一動第341章 南洋海賊王267.第267章 撥亂反正276.第276章 理清稅制322.第322章 應對自如197.第197章 西南戰起第112章 威震西南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322.第322章 應對自如第505章 直掛長帆第125章 渡海登萊第485章 遠征克什米爾第51章 孜孜不倦263.第263章 馳騁淮南第24章 領功受賞第127章 終抵吉林第393章 呂宋開荒第86章 施以恩惠第61章 校臺比試第93章 謹言慎行第440章 東洲自古以來225.第225章 風起雲涌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第349章 梟雄終焉第401章 再議北征214.第214章 建文削藩328.第328章 攻略安南208.第208章 晏駕歸去249.第249章 海軍朱成功第347章 鄭和回國第418章 明日條約179.第179章 磨刀霍霍第128章 城中皆白丁195.第195章 北定南未安第102章 西南欲亂第21章 權力遊戲149.第149章 洪武二十九年第438章 舊人將去第400章 炮擊木骨都束251.第251章 望兵止渴236.第236章 演員陳亨第489章 倉攢吏第409章 資本道路第437章 江左恥辱251.第251章 望兵止渴第474章 程匯元案第404章 遠洋崑崙角第110章 佈局成功第43章 春和不和第42章 旁敲側擊317.第317章 烏斯藏都指揮使第360章 再徵漠北206.第206章 挾父自重第355章 忘恩負義第501章 天子點兵第398章 大發戰爭財第475章 父債子還329.第329章 感情甚篤211.第211章 危機四伏第82章 拓土之論213.第213章 大局始端250.第250章 瑞雪兆豐年第118章 未雨綢繆第362章 後事之師238.第238章 破陣胡兒第442章 環球航行第48章 老當益壯279.第279章 永樂新政第344章 把船靠過去第25章 春和宮內第23章 爺孫較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