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燕臺虎峪

“嗚嗚嗚——”

正月十七,伴隨着元宵過去,江東門碼頭上也迎來了第三次下西洋的熱鬧。

一艘艘馬船將裝箱的各類瓷器、布匹、綢緞裝船。

除了這些江南的特產,它們還需要沿着航道前往杭州、泉州、廣州,將屬於各地的特產裝船,運往海外。

浙江福建的茶葉,兩廣的蔗糖、紅糖……

這些都是海外所需的商品,其中以紅糖利潤最高,需求最大。

“廣東那邊這次準備了五百萬斤紅糖,按照上次的航線,估計在抵達麻林地後就能全部銷售完。”

“奴婢估計這類商品到了東洲也應該暢銷,因此想讓兩廣多備一百萬斤……”

一艘馬船的甲板上,朱高煦走在前面,旁邊跟着左顧右望的朱瞻壑與朱瞻圻,還有鄭和、夏元吉、郭資等六部尚書。

鄭和的話說完,戶部尚書郭資便與身邊的戶部官員交代起來。

與歷史上朱棣的下西洋不同,朱高煦主持的下西洋,是朝廷和百姓都能盈利的善政。

自下東洋開始,各地民間經濟便得到了更多的市場,就拿紅糖來說。

過往兩廣糖農每年產出兩三千萬斤便已經飽和,而如今下西洋航道得到維護後,參與下西洋的民間商人也開始變多。

在這個舊港和呂宋、交趾還沒開始大規模製糖的時期,兩廣無疑是西洋航道上最大的糖類生產基地。

畢竟紅糖頂多能放十八個月,如果從江南採買前往西洋,那無疑會浪費一兩個月的時間。

反倒是從廣東購買,能省下更多的金錢和時間。

過去幾年,兩廣製糖作坊也日益增多,許多跟風種植的人也因此獲利。

從糖農到衙門,各有收益,各有回報。

不過這樣的回報在朱高煦看來並不長遠,因爲當下西洋航道上的各國金屬儲備並不多。

以當下各國的貿易逆差,各國國內那點金屬儲備,估計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大明賺走。

正因如此,東洲航線的開闢,以及崑崙洲的開拓才顯得格外重要。

“下西洋貿易,事關沿海江南數十萬織工、糖農、瓷匠的生計,不可不重視。”

甲板上,看着那一箱箱貨物,朱高煦立馬開始了扯大旗。

見朱高煦扯大旗,一些六部官員臉色都快成了豬肝色。

以往大旗都是他們在扯,結果遇到了朱高煦,朱高煦扯大旗反倒比他們更熟練了。

有這句話在,其它人想要攻擊下西洋勞民傷財都不現實,畢竟鄭和帶回的貨物,可都是戶部統計過的。

現在朝廷賺錢,百姓也賺錢,誰敢彈劾下西洋,誰就是國賊。

“這次的貿易量,應該會比上次還多。”

鄭和小心與朱高煦說着,朱高煦聞言頷首,低頭看一個眼朱瞻壑和朱瞻圻,伸出手拍了拍他們:

“行了,去玩吧。”

得到示意,倆小子立馬就向船梯小跑而去,不多時就順着碼頭跑向了南京城,身後還跟着十餘名西廠力士。

瞧着他們的背影,禮部尚書宋禮作揖道:“殿下,二位皇孫已然到了年紀,臣請挑選名師教導……”

作爲禮部尚書,宋禮可不想被旁人說他對皇孫不上心,故此站出來提出建議。

不過對於他的建議,朱高煦卻搖頭道:“天下學子都在官學就讀,皇家又憑什麼優待?”

朱高煦倒不是僞善,而是他並不想把朱瞻壑交給那些儒生,生怕這羣傢伙還給自己一個懦弱無剛的兒子。

宋禮見狀倒也沒說什麼,至於朱高煦則是看向了鄭和:

“此次下西洋,除了貨物,戶部還撥給了你五萬兩黃金。”

“這些黃金,你好好利用,我相信你能帶回價值百倍的存在。”

“奴婢領教……”鄭和回禮,朱高煦見狀也下了甲板,向着碼頭走去。

不多時,他的馬車被在京兵馬拱衛,護送向京城而去。

羣臣見狀,即便心裡不情願,卻不得不作揖回禮,送離馬車。

江東門碼頭的熱鬧還在繼續,直至正午時分,近三十萬箱貨物才裝載上船,一艘艘馬船滿載貨物順長江向東海而去。

也在馬船駛出長江的時候,朱高煦的身影出現在了春和殿宮道上。

“殿下千歲……”

走入春和殿,唱禮聲先後響起,十餘名武官站在殿內,畢恭畢敬的作揖。

黔國公沐春、曹國公李景隆、鎮遠侯顧成、建昌侯瞿能、寧遠侯何福,還有盛庸、瞿鬱、瞿陶等數名在西南大放異彩的將領……

這些將領,就是朱高煦在西南改土歸流的底氣。

“這次對貴州改土歸流,全賴爾等用心用功。”

“陛下雖然不在,但你們的功績足夠封爵。”

“瞿鬱瞿陶!”

朱高煦喚出瞿鬱瞿陶,二將站出作揖:“臣在!”

身高六尺餘的兩兄弟站出來,並未對朱高煦造成任何壓力。

同樣六尺餘的朱高煦伸出手摸了摸自己的八字鬍,自信道:

“你們平黔地土司有功,我代天子敕封你兄弟爲威寧伯、畢節伯!”

“臣謝恩……”

瞿鬱瞿陶聞言跪下,畢恭畢敬的五拜三叩。

在他們身後,瞿能不由得挺直腰桿。

一門三爵,這樣的殊榮,古往今來少之又少,他瞿家也算青史留名了。

如此想着,瞿能突然覺得當今陛下父子還是挺好的。

想他瞿能在洪武年間就立功無數,然後從未獲得爵位。

到了永樂年間,不過十一年便獲爵三位。

這樣的殊榮,瞿能如何能不感激?

“盛庸!”

朱高煦忽然開口,那聲音讓盛庸愣了愣,最後還是李景隆拉了一下他,他才反應過來,連忙叩首。

俯視跪下的盛庸,朱高煦威嚴開口:“你累功多年,如今平貴有功,我代天子敕封你爲思南伯。”

“臣謝恩,萬歲萬歲萬萬歲……”

盛庸五拜三叩,心中百感交集。

作爲當年阻礙朱高煦渡江之人,他這些年即便立功無數,但心底始終忐忑,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秋後算賬。

如今朱高煦的做法,毫無疑問彰顯了他的心胸,反到讓自己不由得慚愧起來。

“其餘諸位皆是功臣,只不過有的封無可封,有的累功不足……”

朱高煦掃視衆人,滿意道:“雖然累功不足,但賞賜必不可少。”

“南洋之地盛產金銅,我賜伱們每人銅山一座,讓你們的後代盡享富貴!”

“臣等謝殿下恩!!”

相比較先前的唱禮,而今衆人的唱禮便是在表忠心了。

南洋銅山產量雖然不算高,但一座也能每年產出上萬貫。

這筆賞賜,才稱得上是富貴後代。

瞧着他們,朱高煦十分滿意。

南洋畢竟是海外,遇到事情的話,廟堂之上必須有足夠的力量支持才行。

賞賜銅山,便是朱高煦將勳貴與南洋綁定的手段,日後若是南洋遭遇問題,這些勳貴也能爲了自己的利益站出來上疏。

“好了,今日召你們來,除了封賞,還有一件事情需要討論。”

朱高煦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十分隨意,可威嚴十足。

“廣西地形雖然沒有貴州複雜,但水網密佈,土司成分更爲複雜。”

“朝廷要直接掌控西南,廣西便是接下來要針對的一環。”

“你們久在西南作戰,現在你們說說看,若是朝廷對廣西也改土歸流,需要多少兵馬,又需要多少錢糧?”

朱高煦詢問衆人,可姿態卻胸有成竹,似乎揣着答案問問題。

這樣的姿態,讓衆人平身入座後倍感壓力。

衆人之中,只有沐春和李景隆一如往常,十分冷靜。

沐春皺眉想着問題,李景隆則是隱晦看着朱高煦。

即便到了如今,他也覺得當下如夢幻般。曾經那位大校場上展露武功的桀驁少年,如今也變成了一位文治武功,威嚴四方的存在。

李景隆並不傻,他清楚朱家的這些人,但唯獨看不透朱高煦。

朱標仁厚卻腹黑,氣度豁達,若是上位,必然是守成之君。

儘管他不一定能讓大明朝開疆拓土,卻能像朱元璋一樣,讓大明國泰民安,府庫充盈,爲未來之君的開拓打下基礎。

朱雄英太小,還未展露才幹便離世,充滿遺憾。

朱允炆……

想到這個名字,李景隆腦中浮現了朱允炆那張濃眉大眼的臉。

雖然看上去重情重義,但他只繼承了朱標的腹黑,沒有半點仁厚和豁達的氣度。

若是他能有幾分豁達,興許……

“不太可能。”

李景隆在心底搖頭,畢竟朱棣這對父子是千古難出的存在。

朱棣在正,朱高煦在側,這對父子如果鐵了心,那即便是朱元璋在世,靖難的結果也很難說,更別提朱標和朱允炆了。

尤其是朱高煦,自己完全看不懂他,哪怕到了眼下,他依舊看不懂朱高煦。

不過他清楚,朱高煦如果要造反,那即便沒有朱棣,他也能推翻朱允炆,只是時間長短問題罷了。

在他這般想着的時候,一個長寬兩丈的沙盤被推了出來,放在了李景隆、沐春他們面前。

諸將見狀紛紛起身,感嘆沙盤精細的同時,也不由仔細分析起了如何平定廣西。

他們在討論,朱高煦則是手中拿了一個橘子,放在鼻子前面輕嗅,似乎面前的討論在他眼裡不算什麼。

“以廣西地形,可以水陸並進,水路搜查,陸路擠壓包圍。”

“對,整個廣西未有大藤峽的土司難以收拾,只要修通了道路,火炮可以進入其中,那就好收拾了。”

“不過平貴州在前,廣西雲南必有警覺。”

“那……”

諸將討論,足足一個時辰的時間才結束。

具體的便是以東西南北爲正,具體又細分爲十軍,分別並進,層層推進。

按照沐春和李景隆的估計,頂多一年時間就能結束戰事,不過前提是保障每軍有至少一萬兵馬才能防止大藤峽土司外逃。

十萬正兵,以廣西西北部的縱深來說,起碼要徵調三十萬民夫才能保障後勤補給。

“當下廣西,恐怕沒有那麼多男丁可以抽調……”

站在朱高煦身邊,亦失哈汗顏開口,這讓諸將有些詫異。

見狀,亦失哈解釋道:“戶部那邊,如今廣西口數不過一百五十萬餘口,男丁七十七萬餘。”

“然而當下南洋、交趾駐兵多以廣西出身爲主,實際廣西男丁不過六十餘萬。”

“這六十餘萬男丁,還分佈在整個廣西全境,想要徵募二十萬人十分困難,除非強徵……”

亦失哈小心翼翼看向朱高煦,諸將同樣。

誰都知道,朱高煦不太喜歡強徵百姓,多是以徵調爲主。

若是要強徵,沒有朱高煦點頭是不可能的。

不過面對他們的話,朱高煦卻開口道:

“戶部的數據多有滯後,例如廣西口數基本是抄舊洪武十四年。”

“洪武十四年時,廣西便有一百四十餘萬口,而今三十年過去,怎麼纔會有一百五十餘萬,無非是被各地土官、土司隱匿罷了。”

“這次出征,儘管以徵調爲主,同時推行新政,改土歸流。”

“向去年畢業的學習,額外徵募三萬吏員,十萬大軍配合對漢地的改土歸流,解放當地土司的奴僕,記錄好地方士紳的奴僕口數。”

“我大明朝的律法中,除有功之臣能有奴僕,其餘人只能僱傭幫工。”

“廣西之地遠離中原,朝廷許多政策沒能在當地徹底執行。”

“趁這個機會,把新政推行,徹底查清楚廣西的口數。”

朱高煦開口,諸將紛紛作揖配合,亦失哈也將內容記下,準備讓司禮監和六部溝通。

一切事情塵埃落定,朱高煦便在春和殿宴請了諸將。

幾杯酒下肚,諸將也熱鬧了起來,恰逢這時朱瞻壑與朱瞻圻回宮,隔着老遠便一路小跑而來。

“參見皇孫……”

“不用拘泥禮數!”

酒意上頭,朱高煦代倆小子開口,同時也對站在殿內的倆小子招手,示意他們走過來。

倆小子走來朱高煦身邊坐下,他左右手各自摟着他們,對羣臣介紹道:

“這是我的長子瞻壑,這是二子瞻圻,後宮還有幾個,年紀太小也就不介紹了。”

“日後他們中學畢業,我就把他們下放到軍中,交給你們歷練。”

“殿下不可啊……”

見朱高煦這麼說,衆人酒醒三分,紛紛作揖請朱高煦收回這話。

“誒!”朱高煦擺擺手:“朱家的子孫,要麼死戰場上,要麼就死在案頭。”

“沒有理由你們都將兒孫送上戰場,而天家只懂得坐享其成。”

“對!”朱瞻壑雙眼放光,連忙附和,朱高煦也滿意點頭,拍了拍他的肩頭。

鼓勵了朱瞻壑後,朱高煦轉頭看向朱瞻圻:“圻兒,你是要富貴,還是別的什麼?”

“父親要兒臣做什麼,兒臣就做什麼。”

朱瞻圻一向嘴甜,朱高煦聽後也高興道:“好!日後爹給你安排差事。”

朱高煦回頭看向諸將,對奏樂的樂師們示意:“靡靡之音不適合我大明的將士,奏《象王行》《破陣樂》!”

隨着朱高煦一聲令下,樂風一改,立馬變得磅礴激昂了起來。

“殿下,我兄弟願意舞劍助興!”

瞿鬱瞿陶兩兄弟起身作揖,朱高煦一聽也豪爽一笑:“好!”

“去,爲兩位新晉的勳臣奉劍!”

他低頭對二子吩咐,朱瞻壑早就知道瞿鬱瞿陶的威名,立馬起身,一路快走將長劍取給了瞿鬱。

“謝殿下!”

瞿鬱雙手接劍致謝,一旁的朱瞻圻也效仿自家大哥,並獲得了瞿陶的感謝。

二子返回朱高煦左右入座,瞿鬱瞿陶也開始跟着《破陣樂》舞劍,爲衆人助興。

酒意蒙了朱高煦的眼睛,不由讓他想起了自己當年奇襲西陽哈,血戰雞西關的那些畫面。

大明在繁榮昌盛,可偶爾的時候,朱高煦也會懷念以前的時候。

有時候他也羨慕朱棣,起碼朱棣能在北征的時候,體驗體驗曾經身位燕王的感受。

倒是自己,仔細想想,自己也十三年沒回渤海,沒回吉林城了。

想起記憶中的吉林城,朱高煦眼睛也不由朦朧起來。

“爹,您哭了……”

朱瞻圻突然開口,衆人也被他這話驚醒,不管是音樂還是瞿鬱瞿陶,他們紛紛停下了自己手上的動作。

見他們如此,朱高煦也起身端起酒杯:

“大明昌盛,離不開你們的南征北戰。”

“這場景,讓我想到了當年在渤海與胡兵交戰的艱難。”

“我們能活着站在這裡,但更多的弟兄卻葬身在了沙場之上。”

“朝廷再過幾年便要遷都北京,故此我決意將天壽山西側的虎峪圈起來,要在虎峪山巔修建高塔。”

“日後,每戰一場,便修高塔一座,上刻陣亡將士籍貫、戰功。”

“軍校學子凡畢業,皆要前往虎峪祭拜爲我大明而陣沒的將士。”

“至於你們……”朱高煦伸出手對他們敬酒:

“我要效仿古人,擇地爲你們修建燕臺,鑄金身,繪畫像。”

“你們的家鄉也要在你們死後修建廟宇,讓你們享受萬世香火!”

朱高煦激昂慷慨的一席話,讓諸將赤紅了眼,紛紛躬身作揖:

“臣等,誓死報殿下恩!”

第452章 永樂十五年230.第230章 否極泰來第53章 難成大器第84章 帝王心性第462章 孤家寡人第408章 新老更替第462章 孤家寡人258.第258章 楊清水驛之戰第91章 仁官不仁民第365章 生擒阿魯臺第498章 萬國來朝第355章 忘恩負義170.第170章 野人來投第436章 春風吹又生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192.第192章 兵者詭道第371章 西南震怖第405章 怨種父子158.第158章 黑雲壓城第104章 歸北不遠第348章 恩逾慈母第391章 大明孝子第111章 喜事連連第359章 自由貿易第16章 閒暇日子270.第270章 兵臨城下第466章 各懷鬼胎第442章 環球航行第33章 金陵街坊第16章 閒暇日子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第507章 亂雲飛渡第83章 擅寡而長第422章 新年氣象第49章 傲雪欺霜170.第170章 野人來投318.第318章 小國強人第56章 陳年往事231.第231章 遼事糜爛第51章 孜孜不倦202.第202章 山窮水盡第68章 武英理政第7章 便宜舅舅第94章 朝夕禍福149.第149章 洪武二十九年第430章 逐胡三千里第459章 闔家團圓第434章 皇明宗規245.第245章 真定之戰第465章 風浪不止第378章 着手北方第503章 洪熙之隆第114章 東宮三傑第80章 紫金山下第460章 好事成雙第391章 大明孝子第372章 色厲內茬第509章 判若兩人第427章 積學有待第90章 燕府三寶157.第157章 血色漫天272.第272章 各懷鬼胎227.第227章 炮轟鐵嶺203.第203章 柳暗花明第127章 終抵吉林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第385章 試點江南第419章 大航海到來第51章 孜孜不倦第354章 伉儷情深第440章 東洲自古以來第524章 以一持萬267.第267章 撥亂反正第387章 中亞老四291.第291章 兵臨福岡第36章 以利誘之第353章 二下西洋第455章 人在囧途第504章 各懷鬼胎第461章 解決民生第31章 謠言害人第92章 鳥盡弓藏第127章 終抵吉林第48章 老當益壯第100章 燕府女諸生第438章 舊人將去第84章 帝王心性第86章 施以恩惠第387章 中亞老四287.第287章 大興教育286.第286章 父子雄才第46章 爲孫補償第14章 常鱗凡介第362章 後事之師304.第304章 苛捐雜稅第25章 春和宮內第123章 北返建功第48章 老當益壯144.第144章 凱旋南歸189.第189章 一夜暴富
第452章 永樂十五年230.第230章 否極泰來第53章 難成大器第84章 帝王心性第462章 孤家寡人第408章 新老更替第462章 孤家寡人258.第258章 楊清水驛之戰第91章 仁官不仁民第365章 生擒阿魯臺第498章 萬國來朝第355章 忘恩負義170.第170章 野人來投第436章 春風吹又生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192.第192章 兵者詭道第371章 西南震怖第405章 怨種父子158.第158章 黑雲壓城第104章 歸北不遠第348章 恩逾慈母第391章 大明孝子第111章 喜事連連第359章 自由貿易第16章 閒暇日子270.第270章 兵臨城下第466章 各懷鬼胎第442章 環球航行第33章 金陵街坊第16章 閒暇日子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第507章 亂雲飛渡第83章 擅寡而長第422章 新年氣象第49章 傲雪欺霜170.第170章 野人來投318.第318章 小國強人第56章 陳年往事231.第231章 遼事糜爛第51章 孜孜不倦202.第202章 山窮水盡第68章 武英理政第7章 便宜舅舅第94章 朝夕禍福149.第149章 洪武二十九年第430章 逐胡三千里第459章 闔家團圓第434章 皇明宗規245.第245章 真定之戰第465章 風浪不止第378章 着手北方第503章 洪熙之隆第114章 東宮三傑第80章 紫金山下第460章 好事成雙第391章 大明孝子第372章 色厲內茬第509章 判若兩人第427章 積學有待第90章 燕府三寶157.第157章 血色漫天272.第272章 各懷鬼胎227.第227章 炮轟鐵嶺203.第203章 柳暗花明第127章 終抵吉林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第385章 試點江南第419章 大航海到來第51章 孜孜不倦第354章 伉儷情深第440章 東洲自古以來第524章 以一持萬267.第267章 撥亂反正第387章 中亞老四291.第291章 兵臨福岡第36章 以利誘之第353章 二下西洋第455章 人在囧途第504章 各懷鬼胎第461章 解決民生第31章 謠言害人第92章 鳥盡弓藏第127章 終抵吉林第48章 老當益壯第100章 燕府女諸生第438章 舊人將去第84章 帝王心性第86章 施以恩惠第387章 中亞老四287.第287章 大興教育286.第286章 父子雄才第46章 爲孫補償第14章 常鱗凡介第362章 後事之師304.第304章 苛捐雜稅第25章 春和宮內第123章 北返建功第48章 老當益壯144.第144章 凱旋南歸189.第189章 一夜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