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大航海到來

“日本的幕府不過三天就被滅亡了嗎?”

海浪拍打間,一座濱海城池的馬道上,身穿大明郡王服飾的四旬男子面容惆悵。

朝鮮被倭寇騷擾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高麗時期就已經開始,正因如此,高麗纔會參加了兩次元日戰爭。

然而兩次元日戰爭並未取得勝利,反而使高麗損失慘重,兩國關係也高度惡化。

儘管從一百年前開始,兩方關係逐漸化凍,但隨着日本進入南北朝,高麗沿海的倭寇數量也急劇增加,到朝鮮時期更是氾濫。

正因如此,當初大明組建平倭水師的時候,即便朝鮮君臣不願意,但還是同意了平倭水師在朝鮮近海平倭的事情。

自洪武二十七年開始,騷擾了朝鮮半島近二百年的倭寇開始漸漸銷聲匿跡,而這一切基本都是平倭水師和後來大明海軍的功勞。

尤其是足利義滿向大明稱臣後,沿海倭寇更是成爲了傳說。

因此,當明日外交關係惡化後,作爲朝鮮國王的李芳遠高度關注,甚至親自來到釜山,以“爲天軍運送補給”的名義打探明日戰事進度。

只是明日戰事的進度遠超他的想象,從開戰到結束不過用時四天,從日本內亂爆發到南北兩脈天皇銷聲匿跡,大明開設屬國館也不過才區區三個月。

這麼短的時間裡,人口千萬的日本就被大明解決,如果大明要武力征服朝鮮,那朝鮮又能抵擋多久呢?

李芳遠心情沉重,不由得想到了當初的東海府之爭。

他應該慶幸自己爲了獲得大明承認,將軍隊從東海府撤軍,不然兩邊一旦發生衝突,朝鮮恐怕會在很短的時間之中慘遭覆滅。

“殿下,現在我們該怎麼做?”

站在李芳遠的身旁,禮曹的官員李種善小心翼翼的詢問。

眺望大海,李芳遠也沒有着急回答,而是等待片刻後才說道:

“權近半個月前病逝,天朝的皇帝與太子殿下都對他十分青睞,藉助這個機會入朝,同時與太子殿下談一談崑崙洲的事情吧。”

“要對崑崙洲投入嗎?”李種善詫異開口,畢竟昨日的李芳遠還不同意派遣力量前往萬里之外的崑崙洲,如今怎麼突然同意了,是因爲遭受到了日本的刺激嗎?

對此李芳遠在釜山城的馬道上走動,揹負雙手,一邊走一邊說:

“我國地寡人多,又不產金銀銅鐵,各種物資都需要從天朝獲得。”

“以往還可以與日本貿易,轉手將商品販賣給天朝,從而獲取所需的物資,現在國中的錢荒問題卻日益嚴重,如果沒有外來的金銀銅鐵,那遲早有一天會發生大問題。”

“趁着各國還沒有出手,我們先一步前往天朝,這次要訂購足夠多的官船,然後在崑崙洲開採金銀礦。”

與一些小國不同,當下的大明簡直就是東亞的風向標,各國的許多政策都照搬或效仿大明的政策,就連服飾也有所相似。

正因如此,大明的遠洋貿易如火如荼進行之後,受其影響最深的朝鮮自然會跟着效仿。

李芳遠準備組織一支不小的艦隊前往崑崙洲開採金礦,不過在此之前,他還需要仔細詢問朝鮮官船的使臣,崑崙洲開採金礦是否可行。

“你讓權向善來見寡人。”

李芳遠吩咐一句,便走到了不遠處的城門樓內休息。

李種善聞言,當下回禮,而後派人召來了下西洋的朝鮮官船使臣權向善。

作爲隨行下西洋的朝鮮使臣,禮曹的權向善是李芳遠挑選出來的合格人選。

他年紀二十七八,十分年輕,因此即便葬身海外,李芳遠也不心疼。

同時,他爲人比較剛正,所以也不會去做些雞鳴狗盜的事情,讓人放心。

因爲他的種種性格和行事,所以他成爲了開拓崑崙的最合適人選。

“臣禮曹佐郎權向善,參見殿下,殿下千歲!”

權向善走入城門樓後便山呼千歲,李芳遠見狀沒有遮掩,而是直接詢問他:“崑崙洲的金礦,是真的嗎?”

“回殿下,是真的,臣親眼所見。”權向善也知道朝鮮現在的困局,如果能從崑崙獲取足夠的黃金,並將其通過貿易轉化爲銅錢,那就能極大的緩解當下的錢荒問題。

對於只有三四百萬人口的朝鮮來說,十幾萬貫銅錢就足夠緩解國內錢荒了。

只要保證銅錢不會繼續外流大明,朝鮮的錢荒可以在未來二十幾年內徹底結束。

“用黃金來做貿易,然後帶過國內,你覺得可行嗎?”

李芳遠沒有點名和誰做貿易,但門樓之內衆人都十分清楚。

“沒有問題,只要足夠恭順。”

“臣曾經見識過天朝對帖木兒國交戰的場景,即便數萬騎兵,也奈何不了天朝兩萬海軍。”

“海軍如此,陸軍更甚……”

波斯之戰中,權向善雖然沒有跟隨明軍上戰場,但卻會在戰後去觀摩戰場。

他永遠忘不了那被炮彈打得四分五裂的屍體,尤其是被視爲國之重器的騎兵。

帖木兒帝國雖然也人口不過千餘萬,但他們能拉出的軍隊卻比朝鮮善戰,並且更爲精銳。

如此精銳的軍隊,都被大明海軍以少打多給擊敗,那毫無退讓空間,三面環海的朝鮮一旦惹出事情,恐怕是神仙難救。

換做之前,權向善的這種話一定會被李芳遠厭惡,可如今幕府戰敗的消息傳來,這話反倒是讓李芳遠重視了起來。

他很清楚,固步自封只會被取代,當下朝鮮沒有了敵人,武備嚴重鬆弛。

一旦朝鮮武備鬆弛、內政紛亂的現象暴露出來,即便當下的朱棣和朱高煦不想搭理朝鮮,卻也難保大明後世君王不會對朝鮮感興趣。

保持一定的武力和利用價值,纔是朝鮮的生存之道。

“寡人要擢升你爲崑崙節度使,准許你從國中選鋒六百人,取庫金五十兩,銀五百兩,前往崑崙洲開採金礦。”

“臣,領教謝恩!”

面對李芳遠的擢升,權向善沒有拒絕的理由,由於國力不強盛,這已經是李芳遠能拿得出的最大手筆了。

“過幾日你和李參知出使南京,要好好謀劃官船,國庫還有十萬貫可供你們使用,現在可以退下了。”

“是,臣告退……”

李芳遠吩咐過後,便讓李種善帶着權向善退下了。

儘管他的出手很寒酸,但作爲被大明和日本夾在一起還沒有產出的國家,李芳遠已經給出自己能給出的最大支持了。

相較於金銀貧乏的朝鮮,日本和大明能拿出的手筆就大得多了……

“噔!噔!噔……”

冬月,當木槌聲在熱鬧的工場中迴響,南京江東門外不遠處的龍江船廠卻熱火朝天。

即便已經是寒冬,可龍江船廠內人頭攢動,一些從遼東、雲貴、琉球拉來的木料,一船船地在碼頭卸載。

相比較十七年前,此時的龍江船廠規模是毫無疑問的世界第一。

十個五千料以上的超大型船塢,二十個三千料的大型船塢,以及五十個兩千料以上的普通型船塢,在職船工四千七百餘人。

每年從這裡下水的戰船和馬船,往少說都有二百艘,而這只是當下大明七大造船廠之首。

除了這裡,還有杭州、松江、福州、泉州、登州、定遼等七個大型造船廠。

當然,並非每個造船廠都能獲得大量訂單,龍江這種老牌船廠依舊是大部分商人的首選。

“幹得不錯,日本國內得知他們口中所謂天皇死後,有沒有什麼波動?”

站在一座超大型船塢面前,朱高煦看着手中的情報,點頭之餘忍不住詢問起來。

“回殿下……”胡綸接回情報,畢恭畢敬的解釋道:

“關西和關東的各國都表現得十分激動,並決意要查出兇手。”

“由於兩脈都死在了京畿之地,關西和關東的各國守護都不太待見引發這場戰事的足利家族。”

“如果不是平江侯他們還在京都駐紮,恐怕關西和關東已經要和幕府刀兵相見了。”

“不過即便有着平江侯他們坐鎮,各國守護還是要求尋找天皇一脈的血脈,並不想讓足利義嗣以養子的身份,用外家血脈繼承天皇的大位。”

“平江侯按照您的吩咐,隱晦提醒了足利義嗣。”

“一個月前,他以養子身份即位天皇,但也昭告各國,認爲自己是外家血脈,不能稱天皇,只能稱天王。”

“一旦各國找尋到真正的天皇血脈,他會奉天皇血脈爲天皇,絕對不會貪戀這個位置。”

胡綸解釋完後,不由詢問道:“殿下,若是關東和關西真的爲了天皇的位置和足利義嗣爭鬥,那我們要出兵嗎?”

“出兵?”朱高煦輕嗤:“他們要是真的那麼在意天皇,那幹嘛不交出兵權給天皇呢?”

“他們之所以那麼在意,不過是覺得自己坐不了,也不想讓別人坐罷了。”

“這個所謂的天王之位,足利義嗣能不能坐穩,不是看這羣土雞瓦犬同不同意,而是看大明朝同不同意。”

“我說他能坐,他就能坐!”

朱高煦瞧不上這羣人,如果不是大明的人口和移民政策得放到南洋和中南半島,加上日本人口太多,土地太貧瘠,他早就出兵拿下日本了。

當下的日本人口千萬,大明不過八千餘萬,並且大明八千餘萬中,還有近千萬西南少民和北方少民。這千萬少民大部分都生活在西南和東北的山區之中,想要徹底掌握他們是很困難的。

這樣的情況下,再跨海去碰日本這個國家,顯然不是什麼明智之舉。

比起日本,朱高煦更想要三宣十慰和整個蘇門答臘。

“海軍什麼時候能準備好繼續下西洋。”

朱高煦轉身向龍江船廠大門走去,邊走邊問。

“大概臘月就能修葺保養好所有戰船和馬船,商品也早早準備好了,需要臨時準備的只有瓜果蔬菜和糧食。”

“按照慣例,過完元宵就能出海,不過下東洋那邊就比較麻煩。”

面對未知的東洋航道,胡綸頭疼道:“日本局勢還不明朗,平江侯他們暫時還不能返回,如果拖到四月以後,即便他們回來再出發,也會比計劃落後一個月。”

“不礙事。”朱高煦走出船廠,走上了馬車併入座。

胡綸跟上,坐在一旁聆聽教誨。

“只要王任那邊的消息不出問題,鄭和便能在抵達東洲後,通過貿易來往西海岸運送物資。”

“屆時胡綸他們即便晚幾個月抵達,東洲各國也養得起鄭和他們這萬餘人。”

不同於過去幾次動輒兩萬人的下西洋規模,這次的下西洋雖然出發時也是兩萬餘人,但其中一萬人要與沿途各海軍衛、官場的官兵換防,換原駐軍回家省親。

因此在抵達木骨都束後,鄭和艦隊的規模便會縮減一半,真正能抵達東洲的也只有這一半人。

只要接應了陳瑄他們,並在西海岸建設東洲宣慰司,那鄭和、陳瑄他們就會分別在北洲和東洲沿海進行探索,與羽家(阿茲特克)和殷家(印加)兩個城邦國家建立外交。

最後,鄭和會帶着各類種子與陳瑄他們一同朝着各自不同的方向進行返航。

不過這期間鄭和會派出一支先遣隊,一直向南航行,最後繞過南方的東洲角(合恩角),一路北上去與陳瑄他們匯合。

這次下西洋和下東洋的任務一旦結束,不僅能發現南邊的南洲(澳洲),還能一舉完成環繞航行地球一圈的豐功偉績。

至於歐洲,此刻的他們還在碎片化,平淡的進行文藝復興,英法兩個國家還沉浸在百年廝殺中。

強大的日不落西班牙,此刻還未統一。

海上馬車伕的荷蘭還不是一個國家,倒是葡萄牙正在組建葡萄牙艦隊,試圖征服北非的貿易中心——休達。

按照正常軌跡,葡萄牙會在七十八年後才一路南下抵達好望角。

四年後,哥倫布獲得西班牙王后的支持,西航發現新大陸。

當然,這一切都是歷史上的情況,而如今的情況並不是歷史上的情況。

實際上進入十五世紀後,世界各國就已經開始慢慢的交流了起來,只是限制於距離問題,交流的並不頻繁。

大明下西洋的艦隊雖然和歷史上一樣,不準備前往歐洲,但駐紮在木骨都束、忽魯謨斯的官場卻會不斷地通過阿拉伯商人,向歐洲傳遞一個訊息。

朱高煦不知道這份訊息會在多少年後生效,總之他還是挺想在有生之年看到葡萄牙船隊抵達崑崙角,然後遭遇明軍盤查的消息。

那樣的畫面,一定很有趣。

想到這裡,朱高煦臉上不免掛上一抹笑容。

“殿下,我們現在去哪裡?”

“回宮,出宮前我爹讓亦失哈去西角門,估計是在準備北征的事情。”

朱高煦回覆胡綸,同時說道:“等沐春他們收尾返回南京,剛好我也可以討論對廣西改土歸流的事情了。”

“這算算時間,這次北伐和改土歸流,與上次情況都差不多,不過這次西南的改土歸流會容易些。”

相比較貴州,廣西的交通情況確實好上許多。

雖然貴州比廣西更內陸,但漢人開發廣西的時間卻比貴州早了數百年。

如果要說中央干涉,那貴州更是落後了上千年,這點從兩省的驛道就能看出。

廣西的水驛、馬驛四通八達,大部分從漢唐就開始修建,宋元加固後,又經大明擴寬,當地道路並不算崎嶇困難。

在朱高煦將廣東欽州劃給廣西后,獲得了海運加持後,廣西都司想要圍剿土司便更輕鬆了。

整個廣西,除了柳州以西,思恩以北的地區地理比較複雜,其它地方已經開發十分成熟,只是限制於人口不足和中央投入力度不大才沒能發展起來。

朱高煦這次改土歸流的對象,朱高就是躲在大藤峽和這塊區域的土司。

想到這裡,朱高煦開始低頭仔細書寫對廣西改土歸流的詳細流程。

半個時辰後,隨着他乘坐的馬車抵達西華門,下車之後他也回頭吩咐道:“對了,給我盯緊楊士奇和解縉。”

“我對廣西改土歸流的事情,解縉肯定會大肆攻劾,到時不管他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都不要着急彈劾他,先按着,等我爹北征回來一起交代出去。”

“是!”

胡綸作揖應下,朱高煦也坐上了步輿,在搖晃之中來到了西角門樓,瞧見了裡面理政的朱棣。

不過此刻的朱棣並非是一個人理政,也並非是理文政,而是武政。

“到時候俺們去了忽蘭忽失……”

“殿下千歲!”

全神貫注沙盤的朱棣突然聽到唱禮聲,一擡頭,果然瞧見了走入殿內的朱高煦。

“兒臣不請自來,望父親不要見怪。”

朱高煦笑着作揖行禮,朱棣瞧見他興致缺缺,左右掃視了一眼自己召集來的諸將,瞧着他們目光都時不時看向朱高煦,朱棣便有些吃醋。

“俺還沒死呢,你們這羣直娘賊!”

朱棣在心底暗罵,朱高煦也趁此機會掃視了殿內諸將。

安平侯李遠、武城侯王聰、靖安侯王忠、同慶侯火真、安遠侯柳真……

除了他們,還有朱棣每次北征都喜歡帶着的渤海四將,李失、李赤、李察、李齊四人。

瞧着這羣人,朱高煦不免倒吸了一口涼氣。

“俺召了張輔、張純、徐晟三人回京述職,準備帶着他們和殿內的諸將北征。”

“另外這次王義、孟章、丘福和朱能也得跟着俺,北邊估計會比較空虛,所以俺準備和你商量眼下,從安南和西南召些將領去北邊戍衛着。”

顯然,朱棣知道殿內這羣人都是突擊類的勇將,不太適合節制三軍,所以纔會和朱高煦解釋。

這倒也正常,畢竟老頭要是帶這羣人去,朱高煦能讓他去纔有鬼。

不過對於老頭的話,朱高煦卻皺了皺眉:“兒臣準備在北征後開始籌備對廣西改土歸流,調遣西南將領的話,頂多可以調出劉真、陳懋、吳高三人。”

“至於盛庸、何福、瞿能、瞿鬱、瞿陶、顧成幾人怕是抽不出來身。”

朱高煦壓根沒提沐春、沐晟和李景隆、王瑄幾人。

沐春、沐晟調不出,李景隆朱棣嫌膈應,剩下一個王瑄還在經營滇西,朱棣根本不會挑這三人。

“好,那就調吳高出鎮山西、陳懋出鎮北平、劉真出鎮大寧。”

“只可惜伱身邊那個林粟脫不開身,不然我倒是想要帶他參加此次北征。”

朱棣覺得有些惋惜,朱高煦聽後則是詫異:“您怎麼關注起林粟了?”

儘管林粟是朱高煦前期的左膀右臂,可他並沒有在靖難之役中嶄露頭角,平安南之役也不算表現亮眼,正因如此朱高煦才把他調往了東勝,讓他開採陰山的鐵礦,以工代農。

“今早山西行都司送來了軍報,馬哈木派五千遊騎去五原窺探,你這愛將率兩千騎,追擊了瓦剌那五千騎兵三百餘里,五戰五捷,直到靠近大黑山才撤回,獲首六百七十二級,俘馬九百餘匹。”

朱棣如果不說,朱高煦估計要等回去才知道這件事。

他倒是爲林粟挺高興的,要知道現在燧發槍還沒裝備山西行都司的兵馬,率領兩千騎兵追擊五千瓦剌騎兵,還能打出六百餘級的戰果,已經十分不錯了。

看樣子林粟這幾年在河套沒有白待,換做之前,他指揮騎兵可沒有這般手段。

想到這裡,朱高煦也高興作揖:“遼東那邊的燧發槍已經開始量產並換裝,大寧、渤海和遼東的精騎也將其加入訓練。”

“估計來年五月,父親可以率領三萬鐵騎北上,好教那瓦剌知道我漢人也不是好惹的。”

“這點不用你說,我知道怎麼做。”朱棣臉上露出驕傲的神色,並且擺了擺手:

“鄭和帶回的金銀甚多,這次北征的事情,朝廷得放手收拾一下這羣胡人。”

“北邊的事情你不用管,南邊你多注意就是,過了元宵我就寫旨意讓你監國,你不要懈怠就行。”

“那兒臣告退。”見朱棣有了錢就不想搭理自己的模樣,朱高煦只能說老頭還是那個老頭,好在自己已經不是原來的自己了。

“去吧去吧。”

朱棣趕着朱高煦離開,不等他離開就繼續開始了自己的北征作戰計劃講解。

“我們從海喇兒往……”

204.第204章 故人重逢258.第258章 楊清水驛之戰309.第309章 家庭和睦149.第149章 洪武二十九年164.第164章 燕王掃北257.第257章 大戰在即第429章 三徵蒙古第9章 營中小院第417章 京都保衛戰第348章 恩逾慈母第474章 程匯元案166.第166章 父子相見第448章 遷都北京第509章 判若兩人第484章 把控輿論第69章 爺孫和睦第125章 渡海登萊第516章 自爆第97章 龍江船廠第19章 衛所尚足第13章 大樹營內第506章 父強子壯327.第327章 太子監國第123章 北返建功第105章 匹夫無罪請假192.第192章 兵者詭道326.第326章 籌備北征第26章 羽林左衛第105章 匹夫無罪186.第186章 攻守易形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第81章 孝陵之上第441章 父慈子孝231.第231章 遼事糜爛第16章 閒暇日子第75章 魏國公府第67章 大本堂內第82章 拓土之論第500章 朱門父子第445章 解縉案第375章 臥龍鳳雛329.第329章 感情甚篤第487章 草臺內閣第91章 仁官不仁民234.第234章 烽火夏至第35章 位高權重205.第205章 天子不豫第447章 瘈狗噬人208.第208章 晏駕歸去第370章 父子合謀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308.第308章 父不識子301.第301章 父慈子孝第348章 恩逾慈母201.第201章 喪子之痛第61章 校臺比試151.第151章 風雨前綴214.第214章 建文削藩第513章 提振民心169.第169章 西虜猖獗第378章 着手北方第352章 永樂大閱兵第19章 衛所尚足第107章 會廳議倭第23章 爺孫較勁第385章 試點江南第505章 直掛長帆第13章 大樹營內第436章 春風吹又生151.第151章 風雨前綴第345章 呂宋宣慰司第10章 輕鈔重錢203.第203章 柳暗花明第500章 朱門父子206.第206章 挾父自重251.第251章 望兵止渴第116章 末路盡忠173.第173章 翻手之間第125章 渡海登萊第27章 練兵爲強第474章 程匯元案第472章 瓦剌西遷第515章 天家無情144.第144章 凱旋南歸第479章 傳統手藝140.第140章 建功立業第17章 興亡百姓苦第474章 程匯元案149.第149章 洪武二十九年第445章 解縉案第136章 奴母婢也第431章 硬頂上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162.第162章 死傷甚重141.第141章 大破其賊第54章 洪武移民233.第233章 解放遼南190.第190章 百步穿楊
204.第204章 故人重逢258.第258章 楊清水驛之戰309.第309章 家庭和睦149.第149章 洪武二十九年164.第164章 燕王掃北257.第257章 大戰在即第429章 三徵蒙古第9章 營中小院第417章 京都保衛戰第348章 恩逾慈母第474章 程匯元案166.第166章 父子相見第448章 遷都北京第509章 判若兩人第484章 把控輿論第69章 爺孫和睦第125章 渡海登萊第516章 自爆第97章 龍江船廠第19章 衛所尚足第13章 大樹營內第506章 父強子壯327.第327章 太子監國第123章 北返建功第105章 匹夫無罪請假192.第192章 兵者詭道326.第326章 籌備北征第26章 羽林左衛第105章 匹夫無罪186.第186章 攻守易形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第81章 孝陵之上第441章 父慈子孝231.第231章 遼事糜爛第16章 閒暇日子第75章 魏國公府第67章 大本堂內第82章 拓土之論第500章 朱門父子第445章 解縉案第375章 臥龍鳳雛329.第329章 感情甚篤第487章 草臺內閣第91章 仁官不仁民234.第234章 烽火夏至第35章 位高權重205.第205章 天子不豫第447章 瘈狗噬人208.第208章 晏駕歸去第370章 父子合謀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308.第308章 父不識子301.第301章 父慈子孝第348章 恩逾慈母201.第201章 喪子之痛第61章 校臺比試151.第151章 風雨前綴214.第214章 建文削藩第513章 提振民心169.第169章 西虜猖獗第378章 着手北方第352章 永樂大閱兵第19章 衛所尚足第107章 會廳議倭第23章 爺孫較勁第385章 試點江南第505章 直掛長帆第13章 大樹營內第436章 春風吹又生151.第151章 風雨前綴第345章 呂宋宣慰司第10章 輕鈔重錢203.第203章 柳暗花明第500章 朱門父子206.第206章 挾父自重251.第251章 望兵止渴第116章 末路盡忠173.第173章 翻手之間第125章 渡海登萊第27章 練兵爲強第474章 程匯元案第472章 瓦剌西遷第515章 天家無情144.第144章 凱旋南歸第479章 傳統手藝140.第140章 建功立業第17章 興亡百姓苦第474章 程匯元案149.第149章 洪武二十九年第445章 解縉案第136章 奴母婢也第431章 硬頂上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162.第162章 死傷甚重141.第141章 大破其賊第54章 洪武移民233.第233章 解放遼南190.第190章 百步穿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