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恩逾慈母

“後面別擠啊!”

“都保持一個身位,誰再蹭來蹭去的,爺和他沒完!”

“就是,別以爲咱們不帶把就是娘們!”

武英殿,作爲大明王朝的權力中心,皇帝親自處理政務殿宇,此時此刻卻人頭攢動,上百人排着隊,等待着上前。

在殿內,朱棣坐在龍案後,面前擺着一張椅子。

那些排隊的人有兵卒有官員,還有太監。

當他們排隊來到朱棣面前的時,旁邊的王彥就會招呼他們坐下,伸出手在朱棣面前,由他親自爲這些太監、官員和兵卒診脈。

“陛下,奴婢鼻塞流清涕,還打噴嚏,咳嗽,喉嚨痛。”

“嗯……你這是邪盛正實,俺給你開個桑菊飲。”

“乳巖?”朱高煦看向了一旁起身的應天醫院醫生。

“若是乳癌的癌細胞沒有擴散,那大概能活五到十年左右,當然也有更長的,但吉林等處醫院的醫生只是聽聞,未曾親眼見過。”

“我孃的乳癌,是早期還是中期、晚期。”朱高煦深吸一口氣詢問的同時,不忘補充:“醫院可有其它成功案例?”

“另一種辦法,就是您曾經教授過我們的外科辦法……切除。”

有兩位當世頂尖之一的醫生教導,朱棣也漸漸掌握了竅門。

“就女醫的病症彙報來看,應該介於早期和中期之間,如果不加干涉,大概會潰爛三年,最後……”

“除了娘,我想不到有誰值得父親親自學習醫術。”

“交趾蠻人作亂,有男有女,若是有患有乳癌的蠻人,那可以用外科手術對其進行治療,增加醫生的乳癌手術經驗。”

後面的話醫生不敢說,可衆人卻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這是外廷的官員、兵卒們第一次見到皇帝爲人診脈,不過就算他們不曾見過,卻也能從朱棣身上感受出他下了不少功夫。

他承認自己一直在躲避徐皇后,避免兩個人單獨見面,因爲他擔心徐皇后察覺自己不是曾經的朱高煦。

經過他手的病人會走到一旁,再由太醫院的御醫和應天醫院的醫生先後把脈,確認無誤後再放走。

朱棣剛準備與他打招呼,卻不想朱高煦直接詢問:“娘怎麼了?”

或許正因如此,朱棣纔會自學醫術,因爲他不相信自家徐妹子會因爲乳癌而死。

“乳巖多因鬱怒傷肝,思慮傷脾,以致氣滯痰凝而成。亦或衝任二經失調,氣滯血凝而生。”醫生畢恭畢敬的回答,朱高煦聽後卻徹底坐不住了。

“去辦吧。”朱高煦轉過身子,看向朱棣的同時對那醫生吩咐。

“混賬話!”聽到要動刀,朱棣出聲呵斥,而那醫生也連忙閉上嘴巴,顯然很早就和朱棣提過這個辦法了。

作爲上馬殺敵、下馬治國的皇帝,朱棣知音懂曲便十分不容易,此刻更是化身老中醫,不苟言笑的爲這些宮中的官員、奴婢診脈。

醫生的話讓朱高煦的心沉到了谷底,他只知道徐皇后病逝的早,但沒想到徐皇后是患了這種病症。

“五到十年……”聽到這句話,朱高煦不免回想起自己與徐皇后早年相互來信的場景。

也就是說他最先診脈的地方不是在外廷,而是在內廷。

這些描述,與後世的乳腺癌病因如出一轍,那豈不是說乳巖就是乳腺癌嗎?

朱高煦只覺得熱血直衝大腦,但還是強忍着冷靜詢問:“能否醫治。”

“保守治療的情況下,我娘能活多久?”

只是這麼多年相處下來,即便他再怎麼迴避,徐皇后始終存在於自己的生活中。

在朱棣忙着診脈的時候,急促的腳步聲和詫異的唱禮聲響起,朱高煦皺眉走進了武英殿內,氣勢洶洶的來到了朱棣的龍案面前。

朱高煦深吸一口氣,這已經不知道是他走進武英殿來,多少次深吸氣了。

醫生也知道自家殿下會詢問,故此作揖解釋道:“乳巖,上高下深,巖穴之狀,顆顆累垂,裂如瞽眼,其中帶青,由是簇頭,各露一舌,毒根深藏,穿孔通裡,男子多發於腹,女子多發於乳……又稱作爲癌。”

“先進行傳統治療,另外在安南的升龍城加急建設交趾醫院,你知道應該怎麼做。”

如果朱棣誤診,那他們則是畢恭畢敬的行禮,讓朱棣再次診脈,並告訴朱棣兩種脈象的區別。

朱高煦說罷,朱棣默然片刻,不知道這種辦法是否有用,但總比沒有希望要好。

見衆人沒說話,醫生又繼續道:“吉林與應天、瀋陽、遼陽的四處醫院都治療過乳癌和胃癌、目癌等疾病,大部分都是使用傳統的治療辦法,只有少數幾次是針對晚期使用的外科辦法,但效果並不明顯,術後病人大多都沒能撐過一年。”

癌症,即便是早期,對於此時的醫學條件來說也是嚴重超綱的存在。

他直勾勾的看着朱棣,朱棣聞言欲言又止,最後才嘆氣道:“你娘患了乳巖……”

這是他第一次聽到“癌”的病症,他不知道這和後世的癌有什麼區別,因此緊張道:“病因是什麼?”

朱高煦盯着那醫生,那醫生聞言擡手作揖:“臣清楚。”

很快,那醫生起身走出了武英殿,朱棣也擔憂的看向了朱高煦:“你讓他去交趾開設醫院有什麼用?”

“你娘?她沒事啊。”朱棣詫異回答,不得不說他裝的很像,可面對知道這段歷史的朱高煦來說,他的演技很拙劣。

他的語氣有些沉重,四周人都能聽出來,可醫生卻忐忑的回答道:“有兩種治療辦法,一種是傳統的內科辦法,服用神效括樓散,或乳巖方,或犀黃丸,或犀黃丸與和乳湯加味早晚交替服用。”

她現在不僅是前身的孃親,也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孃親。

當兒子的,如何能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孃親去世……

“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都先退下吧。”

王彥看出父子的不對勁,隨即遣散了殿內等待看病的官員和太監們。

只不過他們的離去,也帶走了徐皇后患上乳癌的事情。

朱棣和朱高煦沒有心思去攔截消息,因爲他們都知道這消息攔不住。

待衆人紛紛離開,朱棣才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他低垂着頭,沒有了前些日子那份要北征韃靼的心氣。

“北征韃靼的事情,稍微放一放。”

過了片刻,朱棣緩緩開口,但內容卻讓朱高煦和王彥心裡不是滋味。

朱棣願意擱置北征韃靼的事情,足以說明現在徐皇后的情況如何。

“我去見見娘。”朱高煦轉身要走,朱棣也沒阻攔。

只是在他走後,武英殿內外的那隊伍又重新排起了隊。

即便已經有了御醫和醫生的雙重肯定,但朱棣依舊不相信乳癌是不治之症。

朱高煦前往了幹清宮,等到走入殿內時,徐皇后正靜靜地坐在殿內椅子上,手中拿着繡花針,緩緩地刺繡。

殿內裡瀰漫着淡淡的香氣,可依舊有一股藥味難以散去。

“怎麼突然來我這裡了?”

徐皇后擡頭對朱高煦輕笑,笑容很慈祥。

朱高煦沒說什麼,走到她身旁的椅子上坐下。

此刻她的指尖在針線間飛快移動,繡花針在布面上穿梭,一針一線,勾勒出精緻細膩的花朵圖案。

她的雙眸明亮有神,宛如一汪清泉,看上去不像朱高煦在影視劇中見到的癌症病人模樣,只是那散不去的藥味在一直提醒着朱高煦,此刻的她正在和癌症作鬥爭。

房間裡靜得出奇,只能聽到繡花針穿過布面的聲音,徐皇后沉默不語,朱高煦也不知道該說什麼。

他只覺得心裡像是被什麼東西壓着,沉甸甸的。

他就這樣凝視着徐皇后,彷彿要把她的每一個神態都刻在腦海裡,永久保存。

過了片刻,徐皇后放下繡花針,擡起頭看了看朱高煦,微笑着說:“怎麼來了也不說一句話?”

“娘……”朱高煦想說什麼,卻話到嘴邊不知道該怎麼說。

“回去休息吧,不要太擔心我。”

她慈祥的笑着,同時擺弄手上的刺繡:“這刺繡不錯吧,娘繡了好幾種,應該足夠你東宮那兩個還未臨盆的孩子用了。”

她的話讓朱高煦心裡的難受更上一層,只是他也知道徐皇后現在不想看他難過的模樣,因此他勉強擠出笑容開口道:

“大哥前幾日給我上疏,說是我給他訓練的樂班很不錯,他現在過的很舒服,昆明那邊的江淮菜和江南菜廚子很多,他每日都可以大魚大肉,沒了父親的唸叨,就連飯菜都香了許多。”

“大哥還說,讓我代他向娘您請安,說他很想你,還有老三也是一樣。”朱高煦有一句沒一句的說着,徐皇后就這樣笑眯眯的看着他。

等他說完,徐皇后才笑着開口:“娘最擔心的還是伱們兄弟三個人的問題,老三我不擔心,我主要擔心你會不喜歡老大,或者日後壑兒長大,壑兒會不喜歡他這大伯。”

“你日後要護着點他,儘量別讓他受了委屈,但也不要放縱他,避免敗壞了你的名聲。”

她彷彿在交代什麼,興許她也知道自己得的是不治之症。

儘管醫生和御醫們都說她還能活五到十年,但她自己的身體她自己清楚。

“您安心養病,我會想辦法的。”

朱高煦鼻頭一酸,安慰徐皇后的同時,也起身作勢要離開。

“您要是不振作,我爹估計就更頹靡了。”

“倒也是。”徐皇后笑着點頭,隨後看着朱高煦離開了幹清宮。

離開幹清宮,朱高煦返回了春和殿,不過他卻提不起什麼處理政務的心情。

六部六府的大臣們先後求見,都被他以身體不舒服而搪塞過去。

不止是他,就連朱棣也是這樣。

這對父子的態度讓羣臣察覺了不妙,等他們將消息打探後,這才瞭解原因,不免唏噓。

徐皇后與馬皇后一樣,對羣臣多有體恤,也常常規勸朱棣和朱高煦二人。

對於朱棣和朱高煦,羣臣興許又氣又怕,但對於徐皇后,他們都十分敬佩。

消息傳開不不久,徐輝祖、徐鷹緒、徐增壽等人便入宮求見朱棣,並在朱棣的帶路下前往了幹清宮。

這一過程朱高煦沒有參與,他只是坐在春和殿內,將亦失哈處理的奏疏簡單過目,沒了自己處理的心氣。

雖是家事,可對於他來說,這比朝廷遭遇了一場敗仗,比新政推行失敗還要難受。

時間一點點過去,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朱棣自學醫術,朱高煦則是時常往雞鳴寺跑。

曾經信賴醫官的人開始自學醫術,不信鬼神的人卻開始求神拜佛。

父子二人的變化被羣臣看在眼裡,但卻沒有人敢於生事。

這對父子的戾氣肉眼可見,誰敢在這個時候觸怒他們,恐怕就不是罷免那麼簡單了。

因爲這徐皇后的病情,京城的廟堂開始變得壓抑。

相比較之下,反倒是長江上游的四川迎來了一場生機。

五月,歷經五個多月的跋涉,關外學子開始陸續進入四川,而早早準備好的蹇義則是爲他們準備了毫無背景的一些翻譯。

遼東雖然說的是官話,但四川的官話推廣卻並沒有在之前取得太大的成功,只有少數人可以熟練的說官話。

單語言問題來說,四川的問題要比雲南要大得多,畢竟雲南起碼是以江淮的軍戶爲主,雖說江淮口音重一些,但關外學子也能聽懂,不過四川就不行了。

此時的四川話還不像後世一樣的西南官話,而是口音更爲濃重,攜帶許多兩宋官話詞彙的四川方言。

隨着三萬學子走長江、嘉陵江、岷江進入四川,作爲四川布政使的蹇義也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首先是發動徭役,在下轄的十五府、十二直隸州廳、二十二布政司州廳、一百二十六縣開始修建官學。

對於修建官學,百姓們的積極很高,官府剛剛張貼告示沒有多久,百姓們就自發的拿着工具來到了縣衙,根據縣衙的指示清空場地,挖掘地基,在工匠們的指揮下,用混凝土修建起了官學。

進入七月,全四川七百所官學拔地而起,縣衙只出了材料費便將官學建設起來。

八月初,聚集成都府的三萬關外學子開始在官兵護送下前往各州府縣城。

他們有的擔任胥吏,有的擔任教習,不過其中還是以擔任教習居多,達到一萬六千餘人,剩餘一萬四千餘人則是擔任胥吏。

九月,當四川開始入冬的時候,官府的告示貼出,到任的關外胥吏們開始與百姓們講解新政內容。

其一,全川雜項廢除,商稅與田賦均按照十稅一繳納,不得使用私鬥,不得盤剝百姓。

其二,九月開始各地官學接受學子報名,優先招收十歲以上,十五歲以下的孩子入學。

入學的孩子無須繳納學費,但需要繳納四十文的書本費,至於紙筆硯墨則是各家自己準備。

入學需要戶口本,全家需要將戶口情況、麾下耕地情況彙報給縣鎮鄉村的胥吏們,讓他們去丈量清查,最後上報由縣衙發放戶口本。

其三,隱匿田畝,欺瞞縣衙,更改戶級的鄉紳富戶需要及時上報,重新丈量耕地,重新定義上中下戶階級,限期永樂五年內,超過期限而瞞報的,經胥吏覈查後,田畝充公均分給擁有戶口本的百姓們。

其四,舉報隱匿田畝,欺瞞縣衙,擅自更改戶籍的百姓可以額外獲得被舉報者三成的耕地。

其五,官府不得徵召百姓異地服徭役,所有徭役只能在本村、本區域內徵召,超過則官府補發工錢。

其六,抗繳稅糧者,糧長、里長有權……

當十二條新政內容通過新胥吏的解釋傳達到百姓耳中時,不管是百姓們還是富戶們,他們都覺得官府在拐着彎的多徵收賦稅,響應者寥寥無幾。

然而隨着九月的田賦徵收展開,當抵達各地的胥吏開始使用朝廷的官鬥進行收糧,並且沒有過去“淋尖踢斛”的惡習後,一些膽大的百姓開始主動請胥吏丈量田畝,清算戶口。

在此期間,四川都司的兵馬一直跟隨着鄉間的胥吏們,使得許多對他們咬牙切齒的富戶鄉紳不敢動手。

眼看時間一點點過去,一些沒有背景的富農和小地主也開始主動接受統計,四川布政使司的《黃冊》、《魚鱗圖冊》數據開始產生變化。

曾經不算忙碌的成都府四川布政使司衙門如今變得車水馬龍,各地府衙更正過後的《黃冊》、《魚鱗圖冊》先後送抵,快馬的馬蹄聲從清晨一直到黃昏都不曾停歇。

明明已經是臘月,布政使司衙門內的所有人卻顧不得休息,挑燈加班,將過去的《黃冊》、《魚鱗圖冊》進行更改。

坐在案前,蹇義拿着成都府的《黃冊》和《魚鱗圖冊》,忍不住感嘆道:

“我雖然預想過四川的文冊與實際對不上,但確實沒想過差額會有那麼大。”

昏暗的燭光下,蹇義費力的看着手中的文冊,在他書房的中堂也坐着十幾名二十出頭,身穿絹衣的胥吏。

一名胥吏拿着衆人剛剛整理好的文冊走進書房,剛好見到了蹇義的感嘆。

畢竟剛剛畢業,正是少年時,所以胥吏也口無遮攔道:“這麼大的差額,朝廷就應該把之前的胥吏、富戶盡數處死。”

“言重了。”蹇義輕笑,他深諳官場之道,清楚如果把所有人都一棒子打死,那隻會激起他們的反抗。

對於大明來說,人口是極爲重要的,而四川更是急缺人口的地方。

“按照這個情況,眼下四川口數恐怕不下二百六十萬,甚至更多。”

蹇義整理着桌上已經擺好的成都府、潼川府、嘉定州的六本文冊,根據它們的增長情況計算得出了四川大致的人口情況。

不過這個情況還沒有算上現在隸屬四川轄區的貴陽一帶,因此蹇義揉了揉眉心:

“貴陽及周邊地方我們插不進去手,那些大小土司手上的人口,恐怕比四川的人口還要多,如果能把其中一半人口遷徙到四川,那四川的情況會大大改善。”

在蹇義看來,將數百萬土民留在山區中是極其浪費且不安定的表現。

許多土司起兵造反,就是因爲城寨中糧食不足,所以要下山劫掠。

可如果能將土司消滅,將土民遷移到四川境內開荒耕種,那土民的生活環境可以得到改善,四川的賦稅也可以得到提高,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不過擋在這一舉兩得前面的,主要還是那些土司。

“不如上疏給朝廷,讓朝廷出兵剷除土司們?”

“只要土司們倒下,朝廷出糧食幫助土民在四川開荒,那要不了幾年他們就會擁戴朝廷。”

胥吏開口,他的想法很直接,那就是土民都是被土司矇騙的人。

他是北山女真人出身,如果不是他們的頭人識大體,帶着他們走出大山投靠了安東城的陳昶,那他們興許現在還在過得飽一頓飢一頓的生活,一場冬季就會奪走無數親人的性命。

“西南不比關外,他們的實力強出關外太多。”

蹇義皺眉對胥吏解釋,並拿出四川的地圖,指着貴州一帶說道:“這地方有四大土司,四大土司下面又有大小數十上百家土司。”

“他們如果整合起來,那完全可以拉出十幾二十萬大軍對抗朝廷。”

“如果真的發展到這種程度,那朝廷就會被拖在西南而無法抽身。”

“我聽聞前些日子朝廷準備籌劃北征,明年還要下西洋,這種節骨眼上,我們不應該給朝廷添亂,應該先查清楚四川的隱戶和隱田,將百姓和鄉紳富戶們的戶級劃分好。”

他苦口婆心的勸說着,但胥吏卻突然道:“可如果朝廷也想對這四大土司動手呢?”

他一開口,蹇義立馬就皺了皺眉。

不等蹇義開口,胥吏繼續道:“不管怎麼樣,我覺得大人上疏並無壞處,畢竟殿下最不喜歡知情不報。”

“好!”聽到胥吏這麼說,蹇義也決心上疏試探一下上面的意思。

很快,他書寫了奏疏,將四川的情況,以及貴陽宣慰司一帶情況寫了個清楚,並在寫完後交給胥吏,由胥吏發往了南京。

171.第171章 親情難割314.第314章 試點四川第444章 天家無情第70章 何不燒煤第371章 西南震怖第484章 把控輿論第39章 敲山震虎284.第284章 諸事繁雜第369章 做大明的狗第475章 父債子還第491章 各有心思237.第237章 寧王歸心288.第288章 永樂元年217.第217章 名利皆要226.第226章 攻守易形207.第207章 子債父償第3章 燕府虎兒第420章 亦步亦趨283.第283章 兄友弟恭293.第293章 對日市舶209.第209章 建文新政第107章 會廳議倭第348章 恩逾慈母第392章 新年氣象第493章 癸卯貪腐第466章 各懷鬼胎第452章 永樂十五年322.第322章 應對自如255.第255章 渡海登陸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第515章 天家無情187.第187章 螳螂捕蟬第404章 遠洋崑崙角210.第210章 風雨前奏第12章 天下糜爛第369章 做大明的狗138.第138章 欲要北征第51章 孜孜不倦第449章 東洲金銀礦第72章 小鬼難纏303.第303章 替父教子第474章 程匯元案第76章 造船平倭第423章 殺雞儆猴第364章140.第140章 建功立業330.第330章 同甘共苦第95章 身不由己263.第263章 馳騁淮南第125章 渡海登萊294.第294章 相川金礦第18章 小子野望第448章 遷都北京327.第327章 太子監國第475章 父債子還331.第331章 高麗者魚鱉也第343章240.第240章 尷尬境地290.第290章 沿海商幫第43章 春和不和249.第249章 海軍朱成功第470章 洪熙元年283.第283章 兄友弟恭第369章 做大明的狗第432章 生擒元裔332.第332章 窮途末路第71章 燕府勢大第490章 擔子難挑第352章 永樂大閱兵281.第281章 螳臂當車者230.第230章 否極泰來307.第307章 東宮有後第20章 靖難戰神曹國公250.第250章 瑞雪兆豐年第26章 羽林左衛140.第140章 建功立業146.第146章 水陸並進208.第208章 晏駕歸去313.第313章 老子多心309.第309章 家庭和睦163.第163章 歸家亦苦第346章 永樂五年291.第291章 兵臨福岡第497章 洪熙八年第51章 孜孜不倦188.第188章 黃雀在後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第66章 宮中密談第377章 明滅錫蘭第39章 敲山震虎第76章 造船平倭第10章 輕鈔重錢第487章 草臺內閣第106章 倭夷入寇第343章225.第225章 風起雲涌第472章 瓦剌西遷286.第286章 父子雄才第95章 身不由己
171.第171章 親情難割314.第314章 試點四川第444章 天家無情第70章 何不燒煤第371章 西南震怖第484章 把控輿論第39章 敲山震虎284.第284章 諸事繁雜第369章 做大明的狗第475章 父債子還第491章 各有心思237.第237章 寧王歸心288.第288章 永樂元年217.第217章 名利皆要226.第226章 攻守易形207.第207章 子債父償第3章 燕府虎兒第420章 亦步亦趨283.第283章 兄友弟恭293.第293章 對日市舶209.第209章 建文新政第107章 會廳議倭第348章 恩逾慈母第392章 新年氣象第493章 癸卯貪腐第466章 各懷鬼胎第452章 永樂十五年322.第322章 應對自如255.第255章 渡海登陸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第515章 天家無情187.第187章 螳螂捕蟬第404章 遠洋崑崙角210.第210章 風雨前奏第12章 天下糜爛第369章 做大明的狗138.第138章 欲要北征第51章 孜孜不倦第449章 東洲金銀礦第72章 小鬼難纏303.第303章 替父教子第474章 程匯元案第76章 造船平倭第423章 殺雞儆猴第364章140.第140章 建功立業330.第330章 同甘共苦第95章 身不由己263.第263章 馳騁淮南第125章 渡海登萊294.第294章 相川金礦第18章 小子野望第448章 遷都北京327.第327章 太子監國第475章 父債子還331.第331章 高麗者魚鱉也第343章240.第240章 尷尬境地290.第290章 沿海商幫第43章 春和不和249.第249章 海軍朱成功第470章 洪熙元年283.第283章 兄友弟恭第369章 做大明的狗第432章 生擒元裔332.第332章 窮途末路第71章 燕府勢大第490章 擔子難挑第352章 永樂大閱兵281.第281章 螳臂當車者230.第230章 否極泰來307.第307章 東宮有後第20章 靖難戰神曹國公250.第250章 瑞雪兆豐年第26章 羽林左衛140.第140章 建功立業146.第146章 水陸並進208.第208章 晏駕歸去313.第313章 老子多心309.第309章 家庭和睦163.第163章 歸家亦苦第346章 永樂五年291.第291章 兵臨福岡第497章 洪熙八年第51章 孜孜不倦188.第188章 黃雀在後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第66章 宮中密談第377章 明滅錫蘭第39章 敲山震虎第76章 造船平倭第10章 輕鈔重錢第487章 草臺內閣第106章 倭夷入寇第343章225.第225章 風起雲涌第472章 瓦剌西遷286.第286章 父子雄才第95章 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