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第240章 尷尬境地

第240章 尷尬境地

“你說甚?老二把大寧拿下了?!”

北平承運殿內,只是隔了一日,朱棣便收到了朱高煦將鬆亭關及整個大寧拿下的消息。

這個消息傳來時,不止是他,而是殿內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昨日他們還在愁着沒有打下山海關,無法合軍來對付耿炳文,結果才過了一日,朱高煦把大寧二十二個衛都拿下了。

“回殿下,我家殿下已經拿下了大寧二十二衛,順帶擊潰了來犯的元將哈剌兀,把哈剌兀活捉活埋了。”

“我家殿下派末將來,是想問問北平還有多少糧秣,我軍糧秣已然不足。”

渤海千戶官吳孟站在殿內正中,對朱棣作揖開口。

他這話一說出口,朱高熾便率先開口:“還有一百九十餘萬石。”

“可否撥一百萬石前往遼東?”吳孟也不客氣,直接要走了一百還多的糧食。

“這……”聽到朱高煦一開口就要那麼多,朱高熾立馬將目光投向了朱棣。

此刻的朱棣倒是十分高興,他站起身來樂呵笑了兩聲,然後纔回答道:“糧食倒是可以調撥,但你先告訴俺,你家殿下有多少兵馬,另外何時能攻克寧遠?”

朱棣很好奇自家老二現在有多少兵,而吳孟也沒讓他失望:“我渤海眼下應當有兵八萬,過幾日殿下破了劉嵩後,理應有十萬,但殿下說過要整軍,不會超過九萬。”

“九萬?還整兵?”

聽着吳孟的話,張玉、丘福等人面面相覷。

要知道北平、大寧、遼東三地的兵馬已經十分精銳了,在這樣的精銳中還要整軍,朱高煦的眼光着實有些高了。

“別整軍!”

果然,聽到吳孟的話,朱棣連忙打斷:“他要是嫌兵馬多,叫他送來給俺,別浪費。”

“另外伱說他很快就能破劉嵩,可是有了什麼想法?”

“這末將不能說。”吳孟很守原則,他與渤海大部分將領一樣,對於燕軍態度只是稍好,對朱棣也只是出於自家殿下父親而尊重,並沒有大寧、遼東等都司兵馬對朱棣的那種敬佩。

“行,你回去告訴老二,就說他若是能把遼西拿下,俺便讓人運糧一百萬石給他,不過我這裡民夫不足,叫他派些兵過來。”

“此外,這份是南邊的軍情,耿炳文二十萬大軍即將北上,教他早些安排好自己的事情,隨後與俺南下對敵。”

朱棣遞出一份信,站在他身旁兩個沒有鬍鬚卻皮膚古銅的人中走出一人,將那封信遞給了吳孟。

吳孟接過情報,隨後作揖:“末將現在就返回大寧,殿下可以撤走薊州和昌平、密雲的兵馬了。”

話音落下,吳孟轉身便離去,而丘福則是緊皺眉頭,等他走遠纔開口道:“二殿下手下的兵確實精銳,就是過於桀驁了。”

“傲點好啊……”朱棣眼饞的看着離開的吳孟,以及跟隨他離開的渤海兵卒。

渤海兵卒各個被朱高煦養的虎背熊腰,哪怕不知兵的人也能看出其驍勇程度,何況朱棣。

“得想個法子從老二手底下弄些渤海的兵來。”

朱棣把心底話給說了出來,衆人聽到後面面相覷,朱棣也在反應過來後咳嗽道:“咳咳,老二沒帶過十幾萬的大軍,這些比兵給他,他也不一定能帶好,俺替他帶帶,反正到時候再還回去便是。”

他雖這麼說,可衆人都清楚,但凡被他借走的東西,就沒有還回來一說。

瞧着他摩拳擦掌,諸將都在爲自家二殿下而惋惜,唯有朱高熾心情落到了谷底。

在衆人中,姚廣孝敏銳察覺到了他的變化,但沒有開口。

“好了,都退下,去把密雲、昌平、薊州的兵撤回來,這下俺能用的兵更多了,對上耿炳文那老侯爺勝算也就更大了。”

朱棣樂呵呵笑着,顯然已經想到了自己節制朱高煦,統轄十幾萬大軍時那意氣風發的模樣。

“我等告退……”

衆人起身退去,朱高熾也在其中,唯有姚廣孝雖然起身,卻沒有離開。

朱棣樂呵過後,也看到了沒有起身的姚廣孝,他知道姚廣孝有話要對他說,因此等朱高熾他們離開後,他才走下高臺,對姚廣孝詢問:“老和尚,你不走是要與俺吃飯?”

“殿下是否想過世子與二殿下日後如何相處?”

姚廣孝直言開口,這問題讓朱棣愣了愣。

說實話,他還沒有想到那麼遠,因爲他的腦子基本都被如何擊敗耿炳文所佔據了。

當然,他也沒想到自家老二這麼能打,開戰不過三個月,就直接拿下了大半個遼東與整個大寧。

眼下經過姚廣孝提醒,他自然知道姚廣孝想說什麼。

朱高熾的世子位是老朱冊封的,爲的也是阻礙朱高煦繼承燕府,不至於讓燕府對朝廷的威脅加大。

只是或許連老朱都想不到,朱高煦居然能在他死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拉出近四萬大軍南下,並且三個月擊垮遼東都司,拿下大寧。

“眼下,二殿下手中有關外近百萬百姓,幾日後手中兵馬更是多達十萬,勢力比您還要大。”

姚廣孝侃侃而談,分析着當下局面:“渤海的兵卒將帥您也見過,他們如此桀驁,只聽從二殿下的話,便是對您也只是保持基本的尊重。”

“眼下他們還有遼西的四萬餘官兵與九連城的一萬餘官兵未收拾,一旦他們收拾了這羣人,渤海與遼東便高枕無憂,因爲前面有您在擋着。”

“既然高枕無憂,自然沒有必要入關。”

“他們需要入關的理由,無非就是爲二殿下打下這天下罷了。”

“這種局勢下,如果世子一直佔據世子位,那敢問渤海的兵卒,爲何還要入關打仗?”

姚廣孝質問朱棣,朱棣的政治手段也並不差,自然清楚他想說什麼,因此不由沉默起來。

瞧着他沉默,姚廣孝只能加大力度:“若是世子位不是二殿下的,而建文又回心轉意,選擇將三都司冊封給二殿下,您以爲二殿下麾下的那些驕兵悍將是會選擇打官軍,還是轉過頭來打您?”

“即便有二殿下阻止,可最好結局也不過就是作壁上觀罷了。”

“人言衆人拾柴火焰高,可被掌握火候的那人,亦不是被衆人所拾柴火給限制住?”

“您要考慮張指揮使、朱指揮使等人感受,二殿下也同樣需要考慮麾下將領感受。”

姚廣孝說完了一切,便再也不開口繼續說下去,反倒是朱棣經過提醒,大體梳理了脈絡。

他眼下的局面,比唐高祖李淵還要尷尬。

李淵與李世民,起碼在打下長安,乃至李世民出戰薛舉之前都是一部人馬,李世民用的也是李淵的人馬,選人也是從李淵麾下將領選人。

哪怕到了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麾下將領,也有大半出自李淵帳下,這羣人不過只是選擇了李世民罷了。

反觀自己與老二呢?

自己與老二麾下的人根本沒有太多接觸,他們也並不信服自己,反倒是自己麾下的丘福、朱能、張玉等人比較親近朱高煦,對朱高熾只能說是上下級關係。

這樣的情況下,朱棣反倒是比李淵更容易當上太上皇,而朱高熾更是連競爭的機會都難得,畢竟李建成還有部分兵馬和李淵拉偏架,可朱高熾什麼都沒有。

“你要俺廢了高熾的世子位?”

朱棣沉默許久後開口,姚廣孝卻搖搖頭:“貧僧也不知道,但是貧僧覺得,有必要提醒您。”

“除非您覺得世子能力超過二殿下,否則最好不要效仿唐高祖之舉,在二位殿下之間玩弄制衡。”

姚廣孝這話還算說的收斂,畢竟李世民麾下的人除了尉遲恭幾個降將外,其餘人都與李淵有着關係,不敢直接對李淵動手。

可再看朱高煦那邊,渤海軍的人可沒有幾個和朱棣有關係,他們對朱棣動手可沒有愧疚感,尤其是北山之中的野人女真,他們可不在乎什麼世俗道德。

朱棣要是敢在朱高煦和朱高熾中間玩平衡,恐怕這次靖難打到一半,就要打成燕府內戰了。

“高熾……”

朱棣面色複雜,但他口中呢喃的卻是朱高熾的名字。

姚廣孝知道他爲什麼爲難,畢竟古往今來,即便父子退位繼位,也很難有圓滿的結果,更別提兄弟了。

當然,更致命的還是前宋趙匡胤那幾個兒子的下場,雖說大部分還算下場圓滿,但最有威脅的趙德昭,那可真的是被斥責而自殺。

趙德昭如此,那朱高熾呢?

雖然輩分不同,可威脅卻一直存在,即便朱高煦不想殺,但渤海呢?

“剛纔貧僧看到了世子表情複雜,想來他已然想到了這件事。”

姚廣孝開口,而這件事讓朱棣有些難受,他擡手打斷了姚廣孝:

“這件事,俺自己再想想,另外老二還是識大體的,下次我與他見面後,好好問問他是怎麼想的。”

朱棣將希望放到了朱高煦身上,想讓他來告訴自己答案。

這是一種推脫,可姚廣孝卻能理解他。

如果朱棣不重視親情,那朱高煦早在兀良哈禿城的時候就被他綁起來送給朱允炆了,朱高熾與朱高燧更是連北平都回不來。

他成在親情,因爲親情讓他留下了朱高煦,進而促成了今日遼東、大寧二都司俱覆滅的結果。

他也敗在親情,因爲親情讓他在朱高熾與朱高煦之間難以抉擇。

“其實說這些太早了,俺連黃河都還沒見到呢。”

朱棣訕笑着來打圓場,之所以以這個藉口來打圓場,也是因爲在今日之前,他都未曾想過自己可以拿到天下,所以自然不會想儲君之位帶來的問題。 可今日後不同了,他們父子合併已然十七萬,並且騎兵衆多,外無強敵,已經有了角逐天下的本錢。

其實要是給朱棣時間,經歷過今日大寧投降消息的朱棣用不了多久就會想到儲君的問題,姚廣孝不過是提前點出罷了。

“貧僧告退……”

見朱棣如此說,姚廣孝也行了一禮,隨後緩緩退出了承運殿。

瞧着他離開,朱棣也躊躇片刻後返回了燕府後院的前寢宮。

在這裡,他瞧見了高興的徐氏。

此刻她正在高興的寫信,而這信不用多言,自然是寫給朱高煦的。

“徐妹子,你得到消息了?”

朱棣強擠着笑容走進殿內,徐氏聽到他的腳步聲後便知道了來人是他,只是不曾回頭,笑着寫信說道:“自然得到了消息,因此纔要寫信問問高煦情況。”

“嗯……”朱棣走到徐氏身旁坐下,十幾個呼吸未曾開口。

察覺到他的不對勁,徐氏也放下了手中的毛筆,疑惑回頭看向他:“這樣的消息,你怎麼也沒點反應?”

“我……”朱棣欲言又止,最後還是決定將姚廣孝的話告訴徐氏。

他慢慢開口解釋自己高興不起來的原因,徐氏聽後,臉色也漸漸從高興變成了凝重。

“殿下你是怎麼想的?”

徐氏詢問朱棣,朱棣卻面露糾結:“俺也不知道,俺覺得老二應該不會對老大怎麼樣,所以想等他帶兵入關後與他說說。”

“嗯。”徐氏鬆了一口氣,她最擔心自家殿下玩制衡這一手。

“既然事情還沒決定下來,那就暫時先不用去想它,等高煦回家再與他說吧。”

徐氏安撫了朱棣,隨後轉身便繼續給朱高煦寫起了家書。

瞧着她的背影,朱棣只能將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放到了朱允炆頭上。

如果他不這樣狠辣削藩,自己也不會起兵,自家一家人也不會陷入這種局面。

連帶着,朱棣連曾經的大哥朱標都埋怨上了。

興許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對待朱標的態度也開始因爲朱允炆而漸漸轉變。

同樣,在他的佈置下,密雲等城兵馬被季節到了北平城外,一時間朱棣可動用之兵變得更多,而局勢也開始變得難以琢磨。

“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三天時間轉瞬而過,待唱禮聲響起,朱高煦也帶着大軍從鬆亭關返回了大寧城。

相較於半個月前,此時大寧城內外的人口變多了許多,兵馬更是如此。

陳亨沒有出城迎接朱高煦,畢竟還得避嫌一段時間。

倒是同樣招降歸來的朱權、趙牧等人在城外迎接他。

“外面人太多,先去衙門談事。”

朱高煦與站在城門口的二人吩咐,二人也果斷上了馬匹,向着都指揮使司衙門進發。

待他們回到這裡的時候,陳亨與幾名將領已經在這裡等待。

他們一一上前自我介紹,其中卜萬與陳亨不必多說,讓朱高煦比較意外的是房寬與陳懋三兄弟。

房寬從洪武十五年便參軍,眼下已經四十有二,年紀不算小了,戰前他被卜萬安排到了冷口關駐守,見到陳亨的部將後直接舉城投降。

陳懋三兄弟年紀最大的是二十有九的陳恭,其次是二十有六的陳忠,最後纔是年二十一的陳懋。

三兄弟與陳亨長得相像,五官不算出衆,可濃眉大眼,從面相來看是忠勇之人。

不過從三兄弟在歷史上的情況來看,雖然他們能打仗,可手上也不是特別乾淨,但這基本是明朝邊軍的通病。

日後朱高煦要嚴格治軍,自然得杜絕這些東西,所以對這三人,他還得好好打磨才行。

當然,對於陳恭三兄弟,朱高煦最看重的還是陳懋。

陳懋畢竟從洪武年間一直活到了天順年間,如果不是突然患病,朱高煦都懷疑他能活到朱見深繼位。

如果好好打磨,興許能服侍自家四代人,畢竟自家體弱多病的大哥都活了四十八,自己身強力壯,不可能比他還短壽吧。

想到這裡,朱高煦坐上了主位,看着眼前衆人,先大體說了一下方向問題:

“眼下,北平以北只有遼西的四座城池和遼東的九連城能阻礙我軍。”

“我此次南下爲奉天靖難,以清佞臣。”

“若是大兄肯交出黃子澄、齊泰,那我自然會乖乖待在關外,可眼下大兄依舊執迷不悟,寵信佞臣,打壓武官與我等藩王。”

朱高煦將大寧諸將拉到與自己同一陣線,然後繼續開口道:“我父親讓千戶官吳孟給我帶來了消息,只要打通了遼西走廊,便可以運送百萬石糧食進入遼東,幫助百姓開荒。”

“我知道你們之中有些人對昔日的袍澤下不去手,這沒有關係,你們的敵人不是南軍,而是北虜。”

說罷,朱高煦對衆人開口道:“長興侯率大軍二十萬北上,我父親那邊人不夠用,因此裁軍便不裁撤了,今教令陳亨爲遼東都指揮使,卜萬爲北平行(大寧)都指揮使,王義爲渤海都指揮使。”

“拔擢趙牧爲北平行都指揮同知,陳恭爲北平行都指揮僉事,陳懋爲廣寧衛指揮使。”

“另外,北平行都司兵馬事宜,皆由寧王朱權統轄,諸將各自領兵聽從,爲我大明好好駐守此地,不要再發生胡兵入寇一事。”

拿下了大寧,自然要給出工出力的人升官加爵,眼下雖然不能加爵,但升官是沒有問題的。

卜萬肯定是不願意南下打南軍的,既然這樣,就讓他在大寧待着就行。

陳亨與陳懋自己要放到遼東,其中陳懋肯定要與自己南下的,陳亨則是在遼東好好修養。

“謝殿下隆恩……”

諸將作揖應下,朱高煦也繼續道:“北平那邊,我父親需要些兵馬,因此我準備拔擢房寬爲大寧都指揮同知,帶一萬大寧步卒南下。”

“末將領命!”房寬站了出來,確實他對朱高煦不太熟悉,更熟悉朱棣,因此前往北平他也樂於其中。

見他應下,朱高煦便繼續開口道:“陳忠與李遠二人組織大寧各都司軍戶,明日開始向廣寧遷移,大寧二十二衛三所八關只需要留下一萬五千軍戶及其家眷便足夠,其餘人盡數遷往遼東爲民,設正七品司馬一職,專與移民百姓開荒。”

“即日起,我渤海麾下百姓皆發日米,成人實糧二斤,未成人一斤半,所開荒田地盡數歸開荒百姓所有,摒除雜稅,只徵田賦,田賦設五賦一。”

朱高煦與諸將說了自己的政策,而這些政策大多都已經在渤海執行很久,中基層官兵或許不知道,但他們自然是瞭解的。

這種政策需要南邊不斷輸糧才能維持下去,只是渤海的體量與整個關外的體量差距太大了,所需的糧食恐怕也會是一筆驚人的數額。

不過對此,陳亨等人倒是沒說什麼,畢竟糧食這種事情不用他們操心。

眼看朱高煦吩咐完所有,陳亨站出來作揖道:“殿下,敢問我軍何時開拔廣寧?”

面對詢問,朱高煦也不假思索的迴應:“明日我麾下六千騎兵開拔,同時帶上廣寧官兵所有家眷充作第一批遷移之人。”

“這之前,請陳老將軍派人去秘密聯繫廣寧城中大寧兵卒,若是他們願意投誠,廣寧四衛田地可由他們均分。”

朱高煦出手十分大方,廣寧四衛的屯田數額不下六十萬畝,而大寧前往廣寧的戰兵與屯兵數量在四萬左右,其中有兩萬屯兵在義州和中左衛等地運輸糧食給廣寧城的劉嵩。

這四萬人若是均分六十萬畝耕地,那就是每人可以得到十五畝。

當然,如果算上他們的家人,那基本就是每人三畝,但這也不少了。

這樣的條件提出,許多不願意當兵的屯兵恐怕會積極響應。

“此外……”朱高煦繼續說道:“若是被選入我渤海軍的,每人發十畝入伍田,每年二十石軍糧,八貫錢作爲軍餉。”

“這一條件不止是作爲招撫廣寧兵卒的條件,也是針對日後任何南兵的條件。”

“願意爲民就均分田地,願意爲軍依舊發十畝入伍田,軍餉按照剛纔說的一樣照發。”

朱高煦要殺人,還要誅心。

他想知道,天下百萬軍戶中,到底有多少人在面對這樣的政策時還願意支持朱允炆,又有多少人願意支持給他們發政策的自己。

這其中,尤其是百萬軍戶之中,日子最爲困苦的七八十萬屯軍爲他關注之重點。

只要掌握了這羣人,靖難就會變得十分容易……

《渤海紀事本末》:“乙未,上移大寧三十萬人入遼。”

《明世宗實錄》:“乙未,上聞大寧軍戶困苦,特移寧民三十萬入遼,實邊富遼。”

(本章完)

228.第228章 戰勝似敗296.第296章 改封諸藩第510章 漠北大捷第97章 龍江船廠第127章 終抵吉林255.第255章 渡海登陸第110章 佈局成功第401章 再議北征第389章 日本國變第374章 好事不斷第16章 閒暇日子第516章 自爆第137章 北亂南治第24章 領功受賞170.第170章 野人來投200.第200章 星落太原277.第277章 王上加白第488章 欣欣向榮第376章 貪心不足第463章 永樂十七年291.第291章 兵臨福岡第42章 旁敲側擊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第502章 洪熙大閱兵第90章 燕府三寶第502章 洪熙大閱兵第43章 春和不和第29章 二王相猜240.第240章 尷尬境地第484章 把控輿論第455章 人在囧途第10章 輕鈔重錢第477章 拉幫結派第369章 做大明的狗311.第311章 西洋市舶司第378章 着手北方第32章 採生折割第363章 誘敵深入第37章 一舉一動第56章 陳年往事第13章 大樹營內第411章 喜上加喜第387章 中亞老四334.第334章 道貌岸然第454章 北上之旅第51章 孜孜不倦第403章 養倭爲犬161.第161章 一騎當千第40章 燕府三子173.第173章 翻手之間第136章 奴母婢也239.第239章 負債累累第84章 帝王心性第494章 癸卯案終第94章 朝夕禍福173.第173章 翻手之間第62章 老丈難當第43章 春和不和第415章 戰爭序幕第487章 草臺內閣第513章 提振民心174.第174章 天子收網283.第283章 兄友弟恭第450章 浙江新政205.第205章 天子不豫第79章 中元祭日第499章 兄友弟恭第389章 日本國變第26章 羽林左衛第52章 街頭鬥嘴第376章 貪心不足331.第331章 高麗者魚鱉也280.第280章 安撫諸將196.第196章 窮兵黷武第106章 倭夷入寇219.第219章 湘王自焚203.第203章 柳暗花明第505章 直掛長帆第78章 何安瑤苗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213.第213章 大局始端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305.第305章 朱三受難316.第316章 朱教習第515章 天家無情第47章 東宮名錄第516章 自爆189.第189章 一夜暴富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223.第223章 戰火奮燃第390章 皆爲利攘第353章 二下西洋326.第326章 籌備北征第385章 試點江南第89章 孤家寡人234.第234章 烽火夏至第392章 新年氣象259.第259章 兩線作戰第340章 青藏驛道
228.第228章 戰勝似敗296.第296章 改封諸藩第510章 漠北大捷第97章 龍江船廠第127章 終抵吉林255.第255章 渡海登陸第110章 佈局成功第401章 再議北征第389章 日本國變第374章 好事不斷第16章 閒暇日子第516章 自爆第137章 北亂南治第24章 領功受賞170.第170章 野人來投200.第200章 星落太原277.第277章 王上加白第488章 欣欣向榮第376章 貪心不足第463章 永樂十七年291.第291章 兵臨福岡第42章 旁敲側擊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第502章 洪熙大閱兵第90章 燕府三寶第502章 洪熙大閱兵第43章 春和不和第29章 二王相猜240.第240章 尷尬境地第484章 把控輿論第455章 人在囧途第10章 輕鈔重錢第477章 拉幫結派第369章 做大明的狗311.第311章 西洋市舶司第378章 着手北方第32章 採生折割第363章 誘敵深入第37章 一舉一動第56章 陳年往事第13章 大樹營內第411章 喜上加喜第387章 中亞老四334.第334章 道貌岸然第454章 北上之旅第51章 孜孜不倦第403章 養倭爲犬161.第161章 一騎當千第40章 燕府三子173.第173章 翻手之間第136章 奴母婢也239.第239章 負債累累第84章 帝王心性第494章 癸卯案終第94章 朝夕禍福173.第173章 翻手之間第62章 老丈難當第43章 春和不和第415章 戰爭序幕第487章 草臺內閣第513章 提振民心174.第174章 天子收網283.第283章 兄友弟恭第450章 浙江新政205.第205章 天子不豫第79章 中元祭日第499章 兄友弟恭第389章 日本國變第26章 羽林左衛第52章 街頭鬥嘴第376章 貪心不足331.第331章 高麗者魚鱉也280.第280章 安撫諸將196.第196章 窮兵黷武第106章 倭夷入寇219.第219章 湘王自焚203.第203章 柳暗花明第505章 直掛長帆第78章 何安瑤苗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213.第213章 大局始端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305.第305章 朱三受難316.第316章 朱教習第515章 天家無情第47章 東宮名錄第516章 自爆189.第189章 一夜暴富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223.第223章 戰火奮燃第390章 皆爲利攘第353章 二下西洋326.第326章 籌備北征第385章 試點江南第89章 孤家寡人234.第234章 烽火夏至第392章 新年氣象259.第259章 兩線作戰第340章 青藏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