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不甘人下

第511章 不甘人下

“從主官開始,包括他三族在內的所有人,查他們的田地宅院,查他們的銀行存摺,查他們的地窖,查他們的……總之可以查的一切都給我查清楚,這點事情還需要我教你們嗎?”

八月初十,在下一刊《大明報》還在準備宣傳漠北大捷事情的時候,身處應天府的王回卻帶着三千多各級官吏開始了浩浩蕩蕩的京察行爲。

南京城都察院衙門內,王回一身常服坐在主位,上掛“正大光明”四字,面前站着一羣正六品以上的京察官員。

面對王回的話,都察院的一名正四品官員卻作揖猶豫道:

“閣臣,貿然對官員及其親屬京察,這麼做不符合規矩啊……”

“規矩?”王回眸光沉了下來,掃視着衙門之中這數十名官員,將手放到了一旁的扶手上。

“張孟存,你腦子糊塗了吧?”

“《吏律》之中有沒有說過,爲官者及其三服皆受皇恩這句話?”

“這……說過。”張孟存聲音都不由小了幾分。

王回乾脆道:“爲官者清廉自守,縱使千百人來查又有何懼?”

“朝廷這次讓你們南下就是查出這羣貪官污吏,你們瞻前顧後的,是不是要等着國庫拿不出錢來,官員連俸祿都沒有吃的才知道去查案子?”

“閣臣息怒……”張孟存連忙道歉,王回卻起身走到張孟存身前,來回渡步掃視了所有正六品以上京察官員一眼。

“告訴我,你們身上穿的是誰的衣服,吃的是誰的糧?!”

聞言,衆人爭先恐後的開口:“自然是朝廷的官服,吃的是陛下的糧……”

“好!”王回停下腳步,目光如猛虎狩獵般掃視:

“既然吃的是陛下的糧,穿的是朝廷的官服,那現在讓你們幫朝廷做事還推三阻四,你們想幹嘛?想造反嗎?!”

“我等不敢……”衆人可不敢擔那麼大的罪名。

“不敢?”王回氣笑了,直接道:“不查貪官污吏,吏治不清,新政就推行不下去。”

“新政推行不下去,稅就收不上來。”

“稅收不上來,國庫就沒錢。”

“國庫沒錢了……”王回走到張孟存面前看着他:“你們告訴我……伱們吃什麼?”

“我等自然節衣縮食,報效朝廷恩情……”

“狗屁!”

張孟存的話還沒說完就被王回粗俗的打斷,這樣粗俗的表現讓衆人猛地看向他,顯然不相信這種話會從閣臣口中說出來。

只是面對衆人目光,王回卻冷笑道:“國庫沒錢,你們的俸祿就拿不到。”

“這種時候,爲了不被餓死,就只能去接受下面人的孝敬,從不作爲的官員變成貪官污吏。”

“朝廷裡那羣自以爲是的清流,每個人都把清廉掛在嘴上,實際他們的手比你我還要黑得多!”

“朝廷沒錢,發不出去俸祿,那貪官污吏就會越來越多,貪官污吏越多就越收不到錢,收不到錢就發不了俸祿,這種循環的道理還用我提醒你這個永樂十七年山東中學第一的張孟存嗎?”

王回幾乎把張孟存貶低的體無完膚,但張孟存卻不敢發作,因爲王回說的都是事實。

“只有朝廷有錢,你們的俸祿纔能有所保障,才能過着現在滋潤的舒坦日子。”

“拿着幾十幾百貫俸祿,去心疼那些潤筆就能到手幾千貫的貪官污吏……先撒泡尿照照自己配不配!”

“你們也有親戚在北方的一些工地上任職吧,不止是你們,就連南下的許多吏員也是這樣吧?”

“既然是這樣,那你們告訴我,要是朝廷沒錢了,工地停工了,你們那些北方的親戚吃什麼?”

“你們記住,朝廷有了錢才能經營北邊的各種工程,如果朝廷沒錢,你們是不是想看着北方回到三十幾年前那模樣?”

“別告訴我,你們好日子過舒服了,連三十年前北方是什麼樣子都給忘了!”

王回死死盯着他們,衆人在他目光下緩緩低下了頭。

瞧着他們低頭,王回走位自己的位置上,背對着衆人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潤了潤嗓子後才平復心情道:

“江南十六商幫壟斷了崑崙洲的貿易,還在江南經營着許多見不得光的生意。”

“爲了生意能坐下去,江南官員幾乎來一批就被收買一批。”

“這次你們查案也會有人賄賂你們,不過我要告訴你們,如果被我查到誰收受賄賂……”

王迴轉過身來掃視着他們,表情陰鷙,雖然沒說什麼,但衆人都感受到了他的意思。

“死活也就半年的時間,半年內,能依律牽連多少人就牽連多少人,朝廷的茶鹽酒政必須執行下去,年底我就要見到成效!”

隨着他一聲令下,整個應天府的京察官員都動了起來。

他們先從南直隸的江北各州府查起,從官員本人到他三服以內的所有親朋好友都被嚴查,但凡有一筆來路不明的銀子都會被王回命令錦衣衛持駕帖連夜審察,直到審問出答案爲止。

這樣的做法自然引起了許多官員的不滿,他們集體上疏朝廷,而這些奏疏也被上奏到內閣。

“陛下,今日三百多份奏疏全是彈劾王回濫權的事情,臣叩請陛下收回王回京察之旨意!”

“陛下,臣附議!”

武英偏殿前,楊溥與楊榮二人叩首作揖,殿內卻毫無動靜,似乎朱高煦根本不想理會。

殿外,數百名籍貫江南的文官也在跪着唱聲,而這一幕被徐碩看見後,他只能硬着頭皮帶着奏疏走到偏殿門口,對班值太監作揖。

班值太監見狀,當即開口道:“陛下,徐大學士求見!”

“宣!”殿內傳來亦失哈的唱禮聲,徐碩聞言當即走入殿內,並在幾個呼吸後看到了坐在龍椅上的朱高煦。

朱高煦拿着奏疏平淡翻閱,徐碩見狀當即開口道:

“陛下,王回此舉確實有些過分了,許多官員及其三服親眷都被叨擾,這似乎不妥。”

“有何不妥?”朱高煦頭也不擡的詢問,徐碩聞言立馬就知道皇帝是支持這麼做的,於是連忙改變口風:

“臣以爲,三服親眷可以查,但若是開了這個頭,日後人人效仿,那難免會有公報私仇之人……”

“那就等日後出現再說。”朱高煦繼續低着頭處理奏疏,同時詢問道:

“這次北征將士的名錄和封賞都草擬出來了嗎?”

“回陛下,正在草擬,此外太上皇已經招撫了韃靼、綽羅斯、杜爾伯特等部,但這些人安排何處,還需要陛下您定奪。”

徐碩迴應着,朱高煦聞言也道:“韃靼遷徙漠東白城、瓦剌留駐海喇兒、東然、燕然三城沿線,另外留駐兵馬駐紮當地,監督他們動向。”

“各部貴族先後入京,具體的封賞我自有安排。”

說到這裡,朱高煦擡頭詢問:“還有什麼事嗎?”

“臣……沒有了。”徐碩在心底嘆了一口氣,隨後便見朱高煦擺手示意他退下。

他無奈退出宮殿,楊榮與楊溥見狀也知道事不可爲,除了每天騷擾騷擾朱高煦外,他們便再也做不了什麼有用的舉動。

從洪武到洪熙,除了洪武三十年到洪武三十三年這三年多時間他們能夠影響皇權外,其餘時候他們都只能被皇權所操控。

如果不是出了一個朱高煦,他們本不該會那麼憋屈。

自唐以來,他們這羣讀書人還從未被皇帝長期壓制成這副模樣,心裡自然難以平衡。

只是他們不平衡也無用,王回的京察還在繼續,漠北的事情也在由六部接手。

八月十五中秋佳節,朱高煦在給羣臣放假一日的同時宣佈了渤海設立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的消息。

這條消息一經公佈,就代表了渤海開始成爲一個三司俱全的存在,兩京十六布政使司成爲了兩京十七布政使司,而這個布政使司的數量或許還將在未來不斷增加。

只是隨着時間流逝,遠在應天的王回也經過近一個月的調查,得出了應天府官吏貪腐的結果。

“應天府在職的八百二十六名官員,一萬四千三十二名吏員,其中被查出收受賄賂及貪腐,中飽私囊的官員二百七十九名,吏員三千二百三十七名。”

“根據下面人的調查,一共查獲金銀儲蓄九十八萬六千餘貫,收受田畝七萬六千餘畝,別墅宅院四百五十七處,屋舍小院二千四百餘處,古董字畫及珠寶十二箱。”

“算上糧食和各類香料,折色二百九十二萬八百四十三貫左右……”

南京都察院衙門內,張孟存向王回彙報着京察結果,王回聞言拿起茶杯冷笑道:

“一個應天府便有那麼多官吏貪污,不過一個月就能查出近三百萬貫的贓款,人言江南鉅富,我看不假……”

“確實……”張孟存表情都凝重不少,畢竟自從朝廷遷都後,南京地位一落千丈,儘管還能充當江南鰲頭,但顯然已經不如曾經。

即便如此,一個應天府竟然還能查出那麼多贓款,很難想象整個江南能查出多少贓款。

“這羣人牽連了多少官吏鄉紳?”

王回抿了一口茶,張孟存聽聞也不假思索道:“大概牽扯九百多名各地官員,但有的官員任職在其它地方,不在此次聖旨授意的地方,另外……”

張孟存看了一眼王回,小心翼翼作揖道:“這羣人私下也在查我們的人,您看……”

“查吧,隨便他們查!”王回冷笑,臉上露出不屑:

“讓他們查,看看到底是我們先把他們解決,還是他們先把我們解決!”

“可是這樣做會牽連到廟堂之上許多人。”張孟存並不想惹那麼大個麻煩,王回聞言卻不滿的仰起頭,將手中茶杯放在了桌上。

“怎麼,你也貪污了?”王回目光如箭,彷彿下一秒就會將張孟存射死。

張孟存連忙作揖:“下官自然沒有貪污,只是下官擔心這麼做會引起廟堂之上衆人不滿。”

“若是衆人不滿,那屆時下官出事倒也沒什麼,可閣臣您是大明朝的中流砥柱,大明朝的錢袋子都是您在擔着,您若是出事了,那大明朝……”

“我不會出事,他們也搬不倒我!”王回斬釘截鐵的迴應,同時起身走到張孟存身旁,手搭在了他的肩頭,靠近說道: “剛纔那番話我可以當做沒聽見,你自己以後也小心說話。”

“你給我記住,大明朝只有一個人能擔着,那就是陛下!”

“除了陛下,任何人都可以換,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幫陛下做事。”

“只要陛下不開口,我們都不會有事情。”

“討好他們,死你一個人而餘澤後代。”

“但討好陛下,幫陛下做事情,你能活着,你的後代也能滋潤,明白我的意思嗎?”

此次南下的基本都是王回挑選的新政派官員,這並非他所願,但卻不得不做。

這樣的掣肘,已經發生了不止一次。

新政派的那羣傢伙,無非就是仗着資歷老,所以才能騎在自己頭上耀武揚威,實際能力連自己眼前的張孟存都不如。

京察這件事情一旦聽從他們的話做絕了,那自己以後的下場絕對不會好,而他們也絕對不會救自己。

如果他們真的能救人,癸卯案裡就不會死那麼多新政派的人。

想到這裡,王回看向張孟存的眼睛:“你應該清楚,我和你都是被那羣老人推到臺前的人。”

“他們之所以把我們推到臺前,無非就是擔心京察過後會引起那些清流的反撲,所以抓我們來做替罪羊。”

“張孟存,我王惟中爲什麼和你說這話,你應該很清楚。”

“你我都是從小學、中學、科舉、地方一點點熬上來的人,都是人中龍鳳,而上面那羣傢伙不過憑藉從龍之功就敢騎在我們頭上耀武揚威。”

“他們自詡從龍之功,可你看看那些真正有從龍之功的人,哪個不是有着勳爵傍身的勳臣?”

“你就這麼甘心被這羣老傢伙騎在頭頂上耀武揚威?”

王回直視張孟存,張孟存聞言猶豫,而他優柔寡斷的性格纔是王回敢告訴他這些不滿的原因。

王迴轉過身去,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潤了潤嗓子後才背對張孟存繼續道:

“借江南的手,把這羣屁股不乾淨的傢伙清理乾淨,你我一起坐上那位置。”

“聽聞禮部尚書宋禮即將致仕,雖說禮部尚書這個職位輪不到你我頭上,但屆時我會親自向陛下舉薦你爲禮部左侍郎。”

“這次京察的功勞,我也都會放在你的身上,即便當不了禮部左侍郎,也能讓你拔升最少二品!”

王回的話一經說出,張孟存立馬就心動了起來。

儘管王回只是無權無實的殿閣大學士,可架不住他能天天和皇帝待在一起。

這次的京察案子如果做的足夠漂亮,皇帝不可能不重用王回,而王回答應自己的事情……

“我應該怎麼做?”

張孟存下了決心,目光堅定地看向王回背影,王回聞言側過頭來,語氣冰冷道:

“找個人出面,讓他擋在你前面,叫他動手狠辣點,最好激起江南這羣清流的羣起而攻。”

“剩下的事情,我會具體操辦,你便不用管了。”

“好!”聞言,張孟存當即作揖行禮,隨後轉身離去。

瞧着他走遠,王迴轉過身來揹負雙手,看了一眼那如日中天的太陽。

陽光刺眼,他用手遮蔽強光後,眯着眼睛看了看空中的飛鳥,隨後轉身走入衙門內部。

很快,張孟存按照王回的指示,併成功找到了一個能刺激到這羣清流的一個點……

“砰!!”

“錦衣衛辦案!”

九月初,江西泰和縣內的一座奢華府邸被人暴力破開。

一時間,甲片簌簌作響的聲音與腳步聲充斥府邸,整個府邸的下人在見到來人時,紛紛嚇得雙腿發軟。

“什麼事情這麼吵鬧!”

後院一座院子內,一名二十出頭的男子喘着粗氣,身下壓着一名豆蔻少女。

少女淚流滿面,男子見狀瞬間一巴掌打在她臉上,少女立馬捂着臉頰蜷縮起來。

“被我看上是你家八輩子修來的福氣,截你孃的,老子興致都被你掃了!”

一巴掌打完,男子還覺得不解氣,正準備動手,卻突然聽到“嘭”的一聲。

這一聲突然沒把他嚇的縮回去,反應過來後立馬怒目看向門口。

漆黑的屋子裡,站着幾名舉着火把的高大身影。

當看清他們的外貌後,男子瞬間心裡一咯噔,連忙翻身從牀上下來,少女則是捲縮一角。

“不知諸位是……”

男子並未聽到外面的聲音,但面對這幾人,他自然也察覺到了不對勁。

“北鎮撫司錦衣衛王雙,奉朝廷之命京察地方,請楊公子跟我們走一趟吧……”

“京察……我……我……”男子支支吾吾,看着幾人他手忙腳亂的上前道:

“我只是平民,要管我也該是縣衙,如何能勞煩幾位呢?”

“泰和知縣趙純已經伏法,縣官臨時派遣不過來,便由我們接手了。”王雙看着眼前的男子,臉上慢慢浮現笑容:

“我們這裡,有三起命案和十六起強搶良家女的案子需要楊公子與我們配合,另外……”

王雙掃視了一眼臥房內那些名貴的傢俱,最後將目光放到眼前冷汗直冒的青年身上:“請楊公子交代交代,這處宅院和城外三處別墅,以及幾千畝良田的來源。”

“如果我沒有記錯,楊布政使的俸祿和所獲賞賜應該沒有那麼多吧!”

完了……

當王雙提起自己父親,青年便癱軟在了地上。

他並不蠢,當錦衣衛出現在這裡還提起他父親的時候,他就知道這羣人是爲了他父親而來。

“看來您是走不動了,既然如此,那就由我們幫忙吧。”

王雙示意左右,兩名錦衣衛當即上前將他架起,提拎着向外走去。

感受到這羣人來真的,青年連忙喊叫道:“放開我!我爹是陝西布政使楊士奇,你們不能這麼對我,要多少錢可以商量!”

“放開我!放開我……”

楊稷的聲音越來越遠,王雙不耐煩的掏了掏耳朵。

確定他們走遠後,王雙這才用火把點燃了屋內的燭臺,並看到了那蜷縮在拔步牀一角的少女。

瞧着那少女不過十一二的年紀,王雙當即對身後人示意道:“來個人寫供詞,結束後送這女子回家。”

話音落下,他在那少女驚恐眼神中轉身離去,而錦衣衛突襲泰和縣的消息也很快便傳開。

消息傳回南京都察院,坐在衙門內閉目養神的王回很快便聽到了腳步聲。

他緩緩睜開眼睛,走入正廳的是一臉凝重的張孟存。

“如何……”

王回表情平靜,張孟存卻凝重中帶着絲緊張。

“這楊稷犯下的案子不少,如果真的要論罪,即便不牽連三族,也免不了斬首的罪刑。”

“如果真的把他論罪處死,楊榮楊溥那邊暫時不提,單楊士奇恐怕就會與我們不死不休。”

張孟存可不想樹敵太多,他將目光投向王回,卻見王回依舊平靜。

“論不論罪不是我們要做的,把他家產抄家充公,列成冊子交上去,先讓刑部和大理寺的那羣人頭疼去。”

“好!”張孟存鬆了一口氣,王回見狀也繼續開口道:

“江北的京察已經快進入尾聲了,聯合江北京察的結果一起送上京城。”

“有半個南直隸的京察結果在手,你我的地位便穩如泰山,而陛下也不會坐視他人對付我們的。”

“好,我現在……”張孟存的話還沒說完,正廳外便傳來了腳步聲。

他側目看去,卻看到一道身影一步步朝着他們走來。

來人是一名三十多歲的青年,而他身上穿着皇帝賞賜的鬥牛服,可見地位。

面對這青年,王回都不敢擺譜,而是起身走到張孟存面前,將他遮擋在自己身後的同時作揖道:“殿閣大學士王回,敢問……”

“西廠指揮僉事胡季!”

胡季亮出自己的身份,同時對王回作揖道:

“奉上意,提領泰和縣命案兇手楊稷!”

第508章 快馬加鞭未下鞍第43章 春和不和第88章 晉府難安第522章 崑崙角海戰第462章 孤家寡人第498章 萬國來朝第93章 謹言慎行第480章 攜老扶幼第4章 魁首第520章 與時俱進第511章 不甘人下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第23章 爺孫較勁312.第312章 不安分的爹240.第240章 尷尬境地第336章 未竟之業157.第157章 血色漫天第446章 滅其國更其主第32章 採生折割144.第144章 凱旋南歸第123章 北返建功第450章 浙江新政第509章 判若兩人307.第307章 東宮有後304.第304章 苛捐雜稅第507章 亂雲飛渡第451章 繁花似錦296.第296章 改封諸藩第56章 陳年往事第494章 癸卯案終189.第189章 一夜暴富第81章 孝陵之上163.第163章 歸家亦苦第352章 永樂大閱兵266.第266章 衣冠禽獸第111章 喜事連連276.第276章 理清稅制第423章 殺雞儆猴第510章 漠北大捷138.第138章 欲要北征239.第239章 負債累累第393章 呂宋開荒第96章 孫幫爺背鍋202.第202章 山窮水盡149.第149章 洪武二十九年第35章 位高權重第78章 何安瑤苗251.第251章 望兵止渴第19章 衛所尚足第372章 色厲內茬第501章 天子點兵第482章 狼子野心262.第262章 京師震動195.第195章 北定南未安第100章 燕府女諸生274.第274章 闔宮焚燃第388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154.第154章 烽火將至192.第192章 兵者詭道138.第138章 欲要北征第53章 難成大器第341章 南洋海賊王第362章 後事之師第56章 陳年往事142.第142章 翻山逐北第54章 洪武移民286.第286章 父子雄才第403章 養倭爲犬第363章 誘敵深入258.第258章 楊清水驛之戰第95章 身不由己332.第332章 窮途末路第384章 九百將士歸玉門第105章 匹夫無罪第98章 但願海波平176.第176章 三王巡邊226.第226章 攻守易形第1章 洪武二十七年第470章 洪熙元年第395章 厚德嘉貞313.第313章 老子多心第107章 會廳議倭第130章 秦王樉薨第488章 欣欣向榮139.第139章 萬事俱備第4章 魁首155.第155章 枕戈待旦第424章 燕臺虎峪第433章 北征告終第534章 耕耘海外322.第322章 應對自如249.第249章 海軍朱成功第124章 前路漫漫第430章 逐胡三千里第413章 狗咬狗第481章 日不暇給243.第243章 月漾橋之戰第461章 解決民生第359章 自由貿易266.第266章 衣冠禽獸
第508章 快馬加鞭未下鞍第43章 春和不和第88章 晉府難安第522章 崑崙角海戰第462章 孤家寡人第498章 萬國來朝第93章 謹言慎行第480章 攜老扶幼第4章 魁首第520章 與時俱進第511章 不甘人下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第23章 爺孫較勁312.第312章 不安分的爹240.第240章 尷尬境地第336章 未竟之業157.第157章 血色漫天第446章 滅其國更其主第32章 採生折割144.第144章 凱旋南歸第123章 北返建功第450章 浙江新政第509章 判若兩人307.第307章 東宮有後304.第304章 苛捐雜稅第507章 亂雲飛渡第451章 繁花似錦296.第296章 改封諸藩第56章 陳年往事第494章 癸卯案終189.第189章 一夜暴富第81章 孝陵之上163.第163章 歸家亦苦第352章 永樂大閱兵266.第266章 衣冠禽獸第111章 喜事連連276.第276章 理清稅制第423章 殺雞儆猴第510章 漠北大捷138.第138章 欲要北征239.第239章 負債累累第393章 呂宋開荒第96章 孫幫爺背鍋202.第202章 山窮水盡149.第149章 洪武二十九年第35章 位高權重第78章 何安瑤苗251.第251章 望兵止渴第19章 衛所尚足第372章 色厲內茬第501章 天子點兵第482章 狼子野心262.第262章 京師震動195.第195章 北定南未安第100章 燕府女諸生274.第274章 闔宮焚燃第388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154.第154章 烽火將至192.第192章 兵者詭道138.第138章 欲要北征第53章 難成大器第341章 南洋海賊王第362章 後事之師第56章 陳年往事142.第142章 翻山逐北第54章 洪武移民286.第286章 父子雄才第403章 養倭爲犬第363章 誘敵深入258.第258章 楊清水驛之戰第95章 身不由己332.第332章 窮途末路第384章 九百將士歸玉門第105章 匹夫無罪第98章 但願海波平176.第176章 三王巡邊226.第226章 攻守易形第1章 洪武二十七年第470章 洪熙元年第395章 厚德嘉貞313.第313章 老子多心第107章 會廳議倭第130章 秦王樉薨第488章 欣欣向榮139.第139章 萬事俱備第4章 魁首155.第155章 枕戈待旦第424章 燕臺虎峪第433章 北征告終第534章 耕耘海外322.第322章 應對自如249.第249章 海軍朱成功第124章 前路漫漫第430章 逐胡三千里第413章 狗咬狗第481章 日不暇給243.第243章 月漾橋之戰第461章 解決民生第359章 自由貿易266.第266章 衣冠禽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