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狗咬狗

“滾開滾開!”

窸窸窣窣……

在王仁等人在東洲幫助玉家人傳播大明名聲時,此刻的日本卻亂成了一鍋粥。

先是足利義持在京都血腥清洗了親明派的貴族,不等日本各國守護做出反應。

大明討伐足利義持的檄文便傳到日本,得到消息後,足利義持立馬掐斷了京畿之地對佐渡、隱歧的補給,並嚴禁全日本與佐渡、隱歧的大明市舶司進行貿易。

他的命令下達後,整個日本的局勢瞬間便亂了起來。

本就不滿足利義持的京極、上杉等家族趁着這個機會響應了大明的檄文,上杉家率本族及姻戚,動員千葉、巖鬆、武田、陸奧、常陸、信濃、上野、相模、武藏、下野、伊豆等地在鄉武士向鎌倉進軍。

同時,京極家則是和關西許多遭受利益損害的守護聯合,向着北方進軍。

面對南北夾擊的局面,足利義持決定集結軍隊,先解決北邊的上杉家,再南下橫掃關西。

他的想法很好,但現實卻十分殘酷。

除了今川範政、上杉房方、山名時熙幾人響應他,爲他帶來了近兩萬的軍隊,其它各國守護都在爲足利義持掐斷明日貿易而不滿,故此沒有派出軍隊支援。

算上幕府的軍隊,足利義持手中可用的軍隊也不過七萬人,並且其中四萬還要留守,真正可以調動的只有三萬人。

然而,幕府之所以能養起這麼多軍隊,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隱歧市舶司上交的稅收。

如今明日貿易掐斷,如果不能儘快結束戰事,幕府便連軍餉都支付不起了。

這樣的環境下,足利義持無疑是很着急的。

整個京畿之地的軍隊被調動,足利義持命令各地軍隊固守,自己帶着三萬足輕向北方進軍。

“將軍,上杉的叛亂正在從越前南下,斯波家的那羣傢伙根本沒有阻攔他們。”

敦賀之地,此刻的這裡駐紮着足利義持的三萬軍隊,站在帳篷之中,穿着甲冑的足利義持聽着今川範政的稟告,臉色止不住的難看起來。

“北邊的道路我記得崎嶇難走,他們是怎麼想着走這條路的。”

足利義持質問今川範政,今川範政聞言低下頭:“佐渡的明軍與北部的各城都有貿易,很早開始就出錢幫助當地修建道路,憑藉這條道路,上杉家才能從北邊調兵迅速進入越前之地。”

“混賬!”足利義持聞言痛罵,他早就知道大明來日本貿易不懷好意,如果不是他的父親阻礙,他是絕對不會給大明插手日本國內局勢機會的。

現在說什麼都晚了,他必須在明軍護送義嗣那個傢伙抵達前,將上杉和關西的叛亂鎮壓,然後才能集中精力去和明軍交戰。

想到這裡,他開始佈置起了針對上杉家軍隊的手段。

與此同時,日本國內大亂的消息也經過西廠駐日百戶所的傳遞,在八月中旬送抵了南京城。

“動亂的範圍比我預估的還要大……”

一處茶樓內,坐在二樓單間的朱高煦掃視着信紙上的內容,隨後將它點燃丟到了石盆內。

坐在朱高煦面前的是亦失哈和夏原吉,見朱高煦看完信紙,亦失哈便好奇詢問:“殿下爲何不趁這個時候佔據日本?”

“沒有必要,而且朝廷也沒有精力。”朱高煦搖搖頭,夏原吉也點頭道:

“當下最重要的還是對西南土司改土歸流,鞏固好在呂宋和舊港、交趾的統治。”

“雖然這麼說……”亦失哈遲疑道:“也可以趁着這個機會索要些好處。”

“僅僅一個陸奧的官場,未免太小了些。”

“貪多嚼不爛,一個官場就足夠了。”朱高煦搖搖頭,並動筷繼續對飯桌上的飯菜吃了起來。

見他這麼說,亦失哈便也不再說什麼了,倒是夏原吉開口道:

“這次鄭和帶回的金銀香料,我與郭資去看了看,質地都很好,就是數量太多,起碼三年才能消耗。”

“新政如果要在江南推行,國庫裡的存項也頂多支撐三年半。”

“足夠了。”朱高煦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我並不打算對江南全境動手,而是先從江東六府開始着手。”

“當下的蘇鬆二府早在前年便已經開始新政,他們的反應並不算太大,我估計其它四府也鬧不起來。”

“在軍隊面前,所有的陰謀詭計都是紙老虎。”

他的話落下,夏原吉頷首便是贊同,隨後便繼續道:“貴州的改土歸流進入尾聲,四川和湖廣都得到了不少人口。”

“蹇義的奏疏裡也說了,四川復墾速度很快,遷徙進入四川的貴州土民,如今大多都已經開墾了二三畝耕地,只要朝廷繼續支持兩年,四川耕地便可突破三千萬畝。”

“讓他放開手腳幹,不過耕地突破,稅糧也是跟着上漲的。”朱高煦頷首迴應,緊接着詢問亦失哈:“沐春他們什麼時候抵達南京?”

“大概八月二十四日抵達。”

“嗯。”朱高煦應下,轉頭看向夏原吉:“明歲北征結束後,我準備在推行江南新政的同時,着手對廣西改土歸流。”

“這次的改土歸流,我估計會比貴州快不少,但這次要走海路,期間的損耗你和郭資商量好,不要被人魚目混珠。”

“是……”夏原吉作揖應下,朱高煦見狀也站了起來,帶着他們走出了單間。

在走出單間時,映入眼簾的是人聲鼎沸的熱鬧。

佔地不到半畝的二層茶樓座無虛席,朱高煦他們走下了樓梯,走出了茶樓。

當他們來到街上時,這裡的一草一木讓朱高煦感到熟悉又陌生。

大樹營鎮,這是朱高煦來到大明朝時,常與王瑄、楊展閒逛的集鎮。

當初的這裡還只是夯土路,雖然有些民生建設的草棚,人口也十分擁擠,但說到底也不過就是一個鎮子罷了。

十七年時間過去,這裡的發展比朱高煦想象的還要快。

曾經的夯土路成了混凝土剷平的水泥路,道路兩旁的屋舍被統一推倒重建,白牆青瓦的門鋪院子林立兩排,來往行人也不是粗布麻衣,而是絹布綢緞。

遠處,當年朱高煦他們休息的草棚已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混凝土修建的長廊,不僅能遮風避雨,還不用擔心風一大便垮塌。

“水泥的產量怎麼樣了?”

朱高煦看着這一切詢問,亦失哈聞言湊上前低聲道:“全國約三十二萬噸,從業者十六萬四千餘人。”

亦失哈給出的答案讓朱高煦十分滿意,在人力爲主的這個時代,能產出三十二萬噸低強度的水泥,已經讓朱高煦很高興了。

按照工部的官道標準,這三十二萬噸水泥,足夠鋪設七百多裡的官道。

儘管水泥的用處有很多,不可能全部落實到道路修建上,但對大明來說,這只是一個開始。

一旦火藥、蒸汽機都得到發展和進步,那各項工業產出都會提高,從而幫助大明消化那些當下無法消化的土地。

“這大樹營鎮上的百姓,還是原來的百姓嗎?”

朱高煦走在水泥路上,試圖從過往街道中找尋熟悉的面孔,可看了半天都不曾見到熟人。

“當初衙門徵收土地時,大部分百姓都將土地換錢,搬遷去更靠近外城門的地方了。”

“現在這裡的百姓,基本上都是後來搬遷進來的。”

夏原吉的話讓朱高煦沉默了片刻,他以爲是百姓日子變好了,卻不想是換了一批富戶罷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百姓日子確實變好了許多,等更換了胥吏,估計負擔會更輕。”

夏原吉看出朱高煦的失落,連忙出聲補充,不過百姓是否過好了,朱高煦比夏原吉更清楚。

當下處於大明政策轉型的陣痛期,許多百姓都因爲不適應而過得水深火熱,尤其是還未執行新政的地區。

不過當下的大明不可能對它們進行蠲免,畢竟陣痛就三五年,可長痛就是十幾年,乃至佈局全盤崩潰了。

“以當下朝廷丈量的耕地情況,等新政全面推行後,估計稅糧能達到六千萬石左右。”

朱高煦與夏原吉討論着,他並沒有像王回一樣覺得朝廷可以徵收到七八千萬石糧食,畢竟南北差異太大,西北之地和渤海部分地區的產糧不過畝產七八斗,甚至有的地方只有六鬥。

他們與高產出的江南平均過後,六億多畝耕地產出六千餘萬石便已經很高了。

“賦稅雖然增加了,但支出也更多了。”

夏原吉憂心忡忡,他雖然是吏部尚書,但戶部的事情他也兼着,常與郭資共同處理。

大明現在的情況很危險,一不小心就會經濟崩潰。

“來三杯酸梅湯。”

雖然已經是八月,可南京還是有些燥熱,朱高煦要了三份酸梅湯,自己從懷中掏出新錢遞了過去。

那販賣冰飲的掌櫃瞧見,高興的接過新錢爲他們倒了三杯酸梅湯,並加入了搗碎的冰塊。

這期間也有旁人來買冰飲,但掌櫃都選擇性的檢查錢幣。

若是新幣的永樂通寶,他笑了笑後便接過收起來。

若是其它的通寶,他則是會在手中掂量幾下再收起來。

這一幕被朱高煦他們三人瞧着,接過酸梅湯消暑後,朱高煦便道:“看樣子新錢還是比較受歡迎的。”

“確實,朝廷的新錢鑄出後,通常十天半個月就能散出去,不過稅制改革後,收上來的錢倒是有不少假錢。”

夏原吉說出了一個問題,但朱高煦卻搖頭道:“這也無可奈何,畢竟八千餘萬百姓魚龍混雜,不是每個人都能分辨真錢和假錢的。”

“朝廷雖然損失了一些利益,但這些年搗毀的鑄錢作坊也不少,市面流通的假錢,大多都是前些年鑄造的。”

“等消化了這批假錢,即便它們還會出現在市面上,但數量肯定沒辦法和現在相比了。”“那得到什麼時候去……”夏原吉搖搖頭,他可是知道鑄幣場情況的。

由於用料十足,鑄幣場每年如果鑄造五百萬貫,那基本只能從中獲利二十五萬貫。

如果戶部收上來了太多的假錢,那甚至要倒賠十幾萬乃至幾十萬貫。

“不用糾結這個問題。”朱高煦安慰起夏原吉,同時笑道:

“朝廷每年開採那麼多白銀銅錠,你可別告訴我你沒看《經濟》類的那些書籍。”

“自然是看了的,其中許多觀念新穎,但都有一定道理。”夏原吉連忙解釋,同時也繼續道:

“按照您所寫的意思,如果人口不斷增長,那隻要控制好通貨膨脹的速度,便不存在通貨膨脹這回事情,對嗎?”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回去我再與你說,不然你我恐怕要在這裡聊上一天了。”朱高煦笑着避開了這個問題。

他並非研究經濟的專業,因此對於大明的經濟問題,他也基本上是摸着石頭過河。

正因如此,新政推行的速度纔會那麼慢,十年過去了都沒有覆蓋大明一半人口。

之所以那麼慢,就是因爲朱高煦是走一步看一步,沒辦法做到高瞻遠矚的經濟政策。

大明現在的情況,不怕步子太小慢慢來,就怕步子太大扯到蛋。

“依你看,大明當下有多少流動的貨幣?”

朱高煦詢問夏原吉,夏原吉聞言沉吟片刻,而後纔開口道:“算上銅錢、白銀和黃金,大概是十三億到二十億貫。”

“好。”朱高煦頷首道:“按照你的說法,大明每年從海外獲取的金銀銅錠經過鑄幣發放到市場,代表大明每年的貨幣增長不過千分之四左右,偶爾還會跌到千分之三。”

“這樣的情況下,金屬貨幣超發引起的通貨膨脹在當下基本不可能,唯一有可能遇到的通貨膨脹問題,只有天災而產生的運輸困難,地區物價飛漲。”

“這個問題,依靠當下的條件是解決不了的,只有等待太學研究的蒸汽機出現,才能慢慢解決這個問題。”

夏原吉和黃福幾人都是朱高煦提拔起來的中流砥柱,因此太學的許多事情他們也都瞭解一些。

關於蒸汽機的事情,他們自然清楚,也知道蒸汽機一旦出現,那將給大明帶來什麼變化。

不過對於蒸汽機到底能不能製作成功,夏原吉等人還是抱着懷疑態度的。

儘管當下的蒸汽機已經能穩定對礦井抽水,但這和催動承載數千數萬斤的重物來說,實在有些超乎他們的想象了。

“當下朝廷每年回收的寶鈔數量是多少?”

朱高煦走到了大樹營鎮的邊緣,而他的前方已經出現了由西廠力士護衛的馬車。

他一邊走上馬車,一邊詢問夏原吉,夏原吉也交代道:“破損更換的數量在五六十萬貫上下浮動。”

“按照這樣的情況,鈔價應該每隔十年會回升一些。”

“不過我不明白,殿下您爲何要回收寶鈔,不如不管它,爲朝廷節省一筆開支。”

夏原吉這麼說並沒有問題,在他看來無法挽回的事情就沒有必要繼續挽回了,寶鈔便是如此。

儘管經過朱高煦的提醒,洪武二十七年以後大明便沒有大肆發行過寶鈔,但市面流通的寶鈔數量依舊很多。

洪武之治的成功,實際上有寶鈔的很大一部分功勞。

儘管它的作用是收割百姓,但這麼多年過去,百姓早已恢復了過來。

現在他們只需要慢慢的等待,等着寶鈔報廢,那大明就立馬減少了一個經濟問題。

不過對此,朱高煦卻在上車後搖頭,對上車的夏原吉和亦失哈說道:

“朝廷日後很有可能還要走紙幣的道路,如果現在就用寶鈔破壞了朝廷的信譽,那日後想要發行紙幣就困難多了。”

朱高煦擦不了老朱留下的這個屁股,但起碼他不能像歷史上的朱允炆、朱棣和朱瞻基、朱祁鎮一樣,把這個屁股越做越大。

“當下先表出態度,然後慢慢等待時間推移,等着寶鈔消失,那才能將影響降低到最低。”

朱高煦說着他的想法,夏原吉這才明白朱高煦同意用舊寶鈔換新錢的原因。

大明雖然發行了上億貫的寶鈔,但其中大部分寶鈔都因爲窖藏還埋藏的緣故破損的難以辨認。

正因如此,戶部每年以舊換新的寶鈔數量纔會那麼少。

在朱高煦看來,老朱發行的那麼多寶鈔,現在還在流通的,估計連一半都沒有了。

只要他不發寶鈔,那再過二三十年,老朱留下的寶鈔還能有三成就不錯了。

因此對於寶鈔的問題,他雖然比較上心,但卻很少擔心。

“新錢的發放,主要還是得靠發給工人和軍人,這才能讓貨幣流通起來。”

“另外……”

“走開走開!!”

朱高煦話還沒說完,便聽到了急促的馬蹄聲和叫嚷百姓離開的聲音。

他和夏原吉亦失哈愣了下,隨後便好奇朝窗外看去。

只見外城的官道上,百餘名緹騎分成十幾批,從城外匯合向內城而去,顯然是獲得了什麼消息。

由於錦衣衛主要作用是監察百官,因此這樣的舉動立馬讓朱高煦眯了眯眼睛。

“亦失哈,去問問胡綸,看看紀綱玩出什麼新花樣了。”

“是!”

亦失哈應下,隨後便派人去西廠衙門詢問胡綸。

這期間,朱高煦與夏原吉返回了內城,並將他送往了府邸。

“謝殿下……”

下車之後,夏原吉站在面積不大的吏部尚書夏府門前朝朱高煦作揖,朱高煦則是看了看他的府邸。

夏原吉的府邸不算太大,按照當下工部制式的長深三比一來說,大約五丈寬的夏府,內裡應該只有十五丈深,佔地也就一畝餘,的確配不上他戶部尚書的身份。

“你這府邸太小了,過幾日東宮出錢,幫伱修葺一座更大的。”

不容反駁,朱高煦留下這句話後便讓人驅車離開,讓夏原吉想阻攔都沒能阻攔成功。

“這位殿下……”

夏原吉站在府前苦笑幾聲,隨後搖頭返回了府內。

在他回府的同時,朱高煦也在車內對亦失哈吩咐道:“從東宮撥一千貫,爲夏原吉修個府邸……”

說到一半,朱高煦頓了頓:“應該足夠了吧?”

“夠了,一千貫足夠修一座五畝的府邸了。”亦失哈笑着點頭,朱高煦聞言也露出笑容。

由於夏原吉的府邸就在皇城邊上,所以沒過多久,朱高煦他們便進入皇城範圍,來到了宮城的東華門。

在換乘了金輅後,他們便進入了宮城,向着東宮前進。

抵達春和殿後,朱高煦便見到了侯在春和殿前的胡綸,而胡綸也見到了金輅,連忙上前迎接。

“臣沐陽伯胡綸,參見殿下!”

“平身說事吧,你那邊也忙,別耽擱了。”

朱高煦下車將他扶起,並不準備進殿說事,而是準備說完事各自忙碌去。

胡綸聞言頷首,隨後才露出笑容道:“蘇鬆二府推行新政時未曾查到有什麼問題,不過那紀綱爲了抓住解縉把柄,秘密帶人查了一番李至剛。”

“這廝人品極差,紀綱稍微一查,便查出了李至剛早年徇私舞弊,推舉親戚擔任松江府華亭縣胥吏的事情。”

“抓解縉把柄,他查李至剛乾嘛?”朱高煦沒弄清楚,胡綸便解釋道:

“那李至剛雖然和解縉不對付,但早年二人確實是好友,他們雙方手中,應該各自握有各自的把柄。”

“這次紀綱查了李至剛,李至剛便交出瞭解縉的把柄,紀綱也承諾會幫他銷燬這些罪證。”

“哼!”聽到紀綱幫李至剛銷燬罪證,朱高煦不用多想都知道紀綱肯定收了李至剛好處。

“把他們的交易查清楚,等日後收拾紀綱時,一併把李至剛給收拾了。”

“是!”

見朱高煦這麼說,胡綸連忙應下,同時小心詢問道:“殿下,解縉那邊要不要推波助瀾?”

“不必。”朱高煦否決,並補充道:“雖然不知道紀綱抓到什麼把柄,但解縉這種人一次性是弄不死的。”

“讓紀綱先收拾他,他這種桀驁的人被收拾過後也不會安分守己,到時候等我爹不耐煩了,他的死期就到了。”

話音落下,朱高煦瞥了一眼胡綸:“記住,我們的路還有幾十年,別太早把名聲走壞了。”

“是!”胡綸心頭一暖,他自從當上西廠都指揮使開始,便時刻關注紀綱和朱棣的關係。

朱棣把紀綱當棋子這件事情,他早就已經清楚了,甚至早早就猜到了紀綱的下場。

由於位置相近,許多時候他也會瞎想,擔心自己也會被自家殿下如此處置。

只是隨着時間推移,他這才發現自家殿下還是那個殿下,只要自己好好做事情,別太出格,自己的前路絕不是紀綱能比的。

想到這裡,胡綸對着朱高煦漸行漸遠的背影,作揖躬得更深了……

240.第240章 尷尬境地313.第313章 老子多心第469章 建元洪熙第43章 春和不和第358章 改書爲史第405章 怨種父子第467章 朝鮮特供第347章 鄭和回國第82章 拓土之論245.第245章 真定之戰第21章 權力遊戲第353章 二下西洋第358章 改書爲史第94章 朝夕禍福第68章 武英理政第338章 朝貢外交體系第395章 厚德嘉貞238.第238章 破陣胡兒第52章 街頭鬥嘴第68章 武英理政247.第247章 三方拉攏第114章 東宮三傑第401章 再議北征139.第139章 萬事俱備第446章 滅其國更其主第426章 瘋狂作死第469章 建元洪熙281.第281章 螳臂當車者第130章 秦王樉薨第98章 但願海波平第466章 各懷鬼胎254.第254章 登州海戰第371章 西南震怖196.第196章 窮兵黷武第109章 雲南告急第92章 鳥盡弓藏279.第279章 永樂新政第379章 家國難掌第338章 朝貢外交體系第472章 瓦剌西遷第46章 爲孫補償第374章 好事不斷第5章 洪武暮色第493章 癸卯貪腐第479章 傳統手藝第96章 孫幫爺背鍋第38章 宋國公府第84章 帝王心性290.第290章 沿海商幫296.第296章 改封諸藩第124章 前路漫漫263.第263章 馳騁淮南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第341章 南洋海賊王第517章 國有疑難可問誰第28章 潛龍在淵256.第256章 蒙古來投第10章 輕鈔重錢299.第299章 南征北討第376章 貪心不足141.第141章 大破其賊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第397章 哀毀骨立154.第154章 烽火將至第377章 明滅錫蘭251.第251章 望兵止渴第350章 朝日孝子第366章 此子類父261.第261章 軍民魚水第111章 喜事連連180.第180章 另尋他路261.第261章 軍民魚水第457章 爹求你件事第472章 瓦剌西遷第103章 亂我家者317.第317章 烏斯藏都指揮使265.第265章 午夜驚魂142.第142章 翻山逐北163.第163章 歸家亦苦265.第265章 午夜驚魂第91章 仁官不仁民第84章 帝王心性168.第168章 茁壯成長第430章 逐胡三千里第3章 燕府虎兒第25章 春和宮內第394章 藥石難醫第423章 殺雞儆猴第496章 枕戈待旦第463章 永樂十七年第358章 改書爲史第129章 百廢待興第477章 拉幫結派第101章 錢鈔事起299.第299章 南征北討306.第306章 定額之爭第125章 渡海登萊第102章 西南欲亂216.第216章 龍遊潛水第13章 大樹營內
240.第240章 尷尬境地313.第313章 老子多心第469章 建元洪熙第43章 春和不和第358章 改書爲史第405章 怨種父子第467章 朝鮮特供第347章 鄭和回國第82章 拓土之論245.第245章 真定之戰第21章 權力遊戲第353章 二下西洋第358章 改書爲史第94章 朝夕禍福第68章 武英理政第338章 朝貢外交體系第395章 厚德嘉貞238.第238章 破陣胡兒第52章 街頭鬥嘴第68章 武英理政247.第247章 三方拉攏第114章 東宮三傑第401章 再議北征139.第139章 萬事俱備第446章 滅其國更其主第426章 瘋狂作死第469章 建元洪熙281.第281章 螳臂當車者第130章 秦王樉薨第98章 但願海波平第466章 各懷鬼胎254.第254章 登州海戰第371章 西南震怖196.第196章 窮兵黷武第109章 雲南告急第92章 鳥盡弓藏279.第279章 永樂新政第379章 家國難掌第338章 朝貢外交體系第472章 瓦剌西遷第46章 爲孫補償第374章 好事不斷第5章 洪武暮色第493章 癸卯貪腐第479章 傳統手藝第96章 孫幫爺背鍋第38章 宋國公府第84章 帝王心性290.第290章 沿海商幫296.第296章 改封諸藩第124章 前路漫漫263.第263章 馳騁淮南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第341章 南洋海賊王第517章 國有疑難可問誰第28章 潛龍在淵256.第256章 蒙古來投第10章 輕鈔重錢299.第299章 南征北討第376章 貪心不足141.第141章 大破其賊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第397章 哀毀骨立154.第154章 烽火將至第377章 明滅錫蘭251.第251章 望兵止渴第350章 朝日孝子第366章 此子類父261.第261章 軍民魚水第111章 喜事連連180.第180章 另尋他路261.第261章 軍民魚水第457章 爹求你件事第472章 瓦剌西遷第103章 亂我家者317.第317章 烏斯藏都指揮使265.第265章 午夜驚魂142.第142章 翻山逐北163.第163章 歸家亦苦265.第265章 午夜驚魂第91章 仁官不仁民第84章 帝王心性168.第168章 茁壯成長第430章 逐胡三千里第3章 燕府虎兒第25章 春和宮內第394章 藥石難醫第423章 殺雞儆猴第496章 枕戈待旦第463章 永樂十七年第358章 改書爲史第129章 百廢待興第477章 拉幫結派第101章 錢鈔事起299.第299章 南征北討306.第306章 定額之爭第125章 渡海登萊第102章 西南欲亂216.第216章 龍遊潛水第13章 大樹營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