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帝國落日(五)

“哈哈哈哈,來賜座”,石勒大笑着說到,“郭敖人呢?司馬越的靈柩何在?”,

“稟將軍,司馬越的靈柩已被移到寺廟下方的谷底”,郭敖上前半硊着回話,

“天下禍亂至此,都是此人引起,你去把他的靈柩燒了,我要爲那些死去的蒼生報仇”,石勒朗聲說到,

“諾!”,郭敖領命下去。少傾,谷地熊熊火光映射的門前一片火紅…

石勒向左側一看,一衆晉臣坐在那裡,稀稀碎碎,戰戰兢兢…

這個放牛奴隸出身的將軍,面對一衆晉廷重臣,他一人也不相識。但只就一眼,他便知道那人必是王衍…

原來已經五十六歲的王衍,被“五石散”保養的玲瓏剔透。他貌美如玉,眼亮如星,長髮雖已凌亂,白袍雖然沁滿血漬和泥土,但飄逸的神姿仍舊宛若仙人。

“這王夷甫坐在那裡,還真是宛若“珠玉在瓦礫間”啊”,石勒心下暗歎,於是,清了清嗓子,揚聲說到,

“武帝司馬炎治下,曾有過太康盛世,那時,家家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晉開國兩年,人口就增加了130多萬戶。爲何司馬炎去世才二十年,晉國就敗落至如此?王衍,你身爲太尉有何說法?”

“晉國敗落有以下原因”,臉色煞白的王衍從人叢中站起,款步來到中央,躬身施禮。僅他這一走一禮,身上的風流、洋溢的蘊籍就令石勒迷醉,“武帝明知惠帝不聰,卻不擇賢而立,此其一也。漢時分封諸王就曾引起戰亂,武帝仍一意孤行,此其二也。賈南風專權、挑起八王之亂,此其三也。連年乾旱、天災不斷,此其四也。上述原因,導致百姓困苦不堪、起兵造反,此其五也。乾坤交替,陰陽轉換,此一時彼一時,盡在運勢,此其六也。天降雄主於諸侯,此其七也。類此種種,數不勝數。然,這些癥結都不是我區區一個太尉能左右的事,所以,晉國敗落在於天命也,與我並不相干”,說完,臉上沒有一絲血色的王衍又是一禮…

“真好風采呀!!!都是階下囚了,還能如此從容不迫,還能如此談吐不俗,這…這…這世間競真有如此奇男子”,石勒心下傾刻被折服,不由自主就轉做和顏悅色,他柔聲說到,“我只有十萬士卒,卻全殲你們二十萬精銳,王太尉,這可有何理呀?”,

王衍站在中央,臉上沒有一絲血色,背上冷汗嗖嗖直冒,他只想活命,見石勒問話,腦子快速翻轉,立刻拱手、強提聲色說到,“此次兵敗至此,首因在於沒有領軍人。東海王過世後,衆人推我領軍,我曾說過,我年少時就沒有做官的願望,然而積年累月被逼迫着做官,競升遷到現在的地位。但領軍這樣的大事,怎能讓我這樣一個沒有才能的人來擔任呢。於是,那時我就推薦了襄陽王司馬範…”,說着,他側身指了指人羣中一個形容枯瘦,其貌不揚的長者,又繼續說到,

“然而襄陽王也推而不受。這才導致大軍無主。其次,也因爲將軍威武,用兵如神。晉軍此敗,這是天意,將軍此勝,亦是天意。此番晉軍主力盡失,晉國必然敗亡,此乃命數呀,”,說到此,王衍擡袖拭了拭眼角,又繼續說到,

“如今,天命已將天下歸於將軍。以將軍的才能,以貴軍之神勇,天下再無可敵之人,將軍何不順天應人,儘早北向而稱帝呢?”,王衍說完,顫巍巍一躬身…

羊林楓聽到這裡,競失聲笑了出來,他身旁的王翎連忙捂住他的嘴,卻不想,手背上、立刻滴滴答答印上了他的淚水…

這是他和世人心中,帝國戰無不勝的軍隊,如今,卻在如此混沌之中被屠戮殆盡…

這是他和世人心中,帝國最具才華、最爲俊逸、最有風骨的士子,如今,卻如此的貪生怕死、忘恩負義、喪失氣節…

他心中、那由精神做爲支柱,由人性做爲畫樑雕棟,由點滴的耳聞目見做爲金磚碧瓦,逐漸搭建而成的華美殿堂,在這場血與火中,傾刻倒塌…

恍惚中,他控制不住自已的情緒…

好在石勒一聽此言,心中頓生厭棄,“原來你王衍競是這樣一個貪生怕死、忘恩負義之徒,差點讓你把本帥都騙了”。心念至此,他不由勃然大怒:“你王衍名聲傳遍天下,身居顯要職位,年輕時即被朝廷重用,一直幹到頭生白髮,怎麼能說不參與朝廷政事呢?破壞天下的人,正是你等,來呀,把王衍給我拉下去。”

“諾!”,

在石勒怒吼之中,除了王翎,沒有人聽到羊林楓的笑聲…

正自惶恐的王衍立刻癱倒在地。一衆晉巨全都噤若寒蟬…

“孫萇將軍何在?”,石勒叫到。

看着王衍這樣一個風姿絕代的玉人被嚇倒在地,石勒仿似看到一朵潔白的玉蘭花正在墜入雨泥,他不自覺得就想要把它撿起。他於心不忍了…

“將軍,屬下在”,

石勒緩聲說到,“我行走天下這麼多年,從來沒有見過王衍這樣風采照人的博學之士,殺了他是不是有點可惜?”

孫萇笑着說:“王衍是晉廷三公,如今卻勸您稱帝,這種人,就算留着他也不能真正爲我們盡力,殺了他又有什麼可值得惋惜的呢?”

石勒沉思了一下說到:“總之,將刀刃施加於這樣的玉人身上,我,還是不忍心啊”,

“那將軍可以這樣殺了他”,孫萇上前在石勒耳旁輕語…

“你們可有何話要說?”,聽完孫萇耳語的石勒看向了一衆晉臣,

“將軍,這天下弄得如此混亂,全都是司馬越和王衍的所做所爲,我們至始至終都只是個旁觀者呀”,司馬濟拭着眼角的淚水,悲愴的說到,

“是呀,是呀,我們都只是旁觀者,沒有出過任何計謀,”

“對對對”,“就是…”

西河王司馬喜、齊王司馬超、武陵莊王司馬澹、吏部尚書劉望、豫州刺史劉喬,全都跟着司馬濟附和了起來,石勒卻不言不語,只靜靜的看着他們…

“都閉嘴吧!”,襄陽王司馬範淡淡的說到,“事已至此,你們何必再這樣衆說紛紛,有用嗎?”,說完,他“哈哈哈”輕笑了三聲,“都安安靜靜的等待我們各自的歸宿吧”,

他話音一落,現場立刻安靜下來,衆人全都絕望的低下了頭…

羊林楓彌散的心神稍稍一聚,看向這個自己從來沒有正視過的其貌不揚的襄陽王,他髮髻鬆散,一身血漬,卻氣定神閒,神情自若的坐在那裡面帶着微笑…“原來風流與容貌無關,與氣質無關,更與言談舉止無關,它發於本心,只在血雨腥風中才會顯現…”,羊林楓的思維又開始轉動,他心中倒塌的殿堂留下的那片廢墟又在慢慢復位…

“哈哈哈哈,襄陽王是真名士也”,石勒發自內心的開心,只有這樣的對手才能讓他尊重,才能體現自己勝利的價值。

他深知這支晉軍的實力,因而,他正在爲他取得人生這場最大的勝利而自豪。可對面這羣沒有血性的懦夫,讓他覺得自己苦心策劃、又艱難得來的勝利受到了玷污。他大笑一聲之後,立刻變臉怒喝,“來人,襄陽王留下,把其餘這羣懦夫全給我推出去砍了。”,

“諾!”

“將軍…將軍…你不能殺我們…”,現場有人哀嚎,有人掙扎,有人已經暈死過去…

“再帶王衍來”,石勒坐直的身子向後靠實,

“諾!”

“王太尉,襄陽王,你們一個玲瓏如玉,一個義搏雲霄,我不忍將刀劍加於你身,孫萇將軍出主意讓推倒這面牆壁壓死你們,你們可有言語?”

襄陽王司馬範昂首挺立,面露微笑,並不說話。

“唉!我們即使不如古人,平時如果不崇尚浮華虛誕,勉力來匡扶天下,也不至於到今天這步田地。”,王衍蒼白如玉的臉上、掛着幾點晶瑩剔透的淚水,他在仰天長嘆…

“哈哈哈哈…”,石勒長笑一聲,起身摔袖而去…

夜已深,天空無數顆星星眨着眼睛,與微笑着的佛祖一起、看着天空中劃過兩顆流星,看着那扇牆壁倒下,看着兩條生命戛然而止…

永嘉五年四月,西晉最後一支精銳部隊被全殲,西晉名存實亡…史載:

[永嘉五年…夏,四月,石勒帥輕騎追太傅越之喪,及於苦縣寧平城,大敗晉兵,縱騎圍而射之,將士十餘萬人相踐如山,無一人得免者。執太尉衍、襄陽王範、任城王濟、武陵莊王澹、西河王喜、樑懷王禧、齊王超、吏部尚書劉望、豫州刺史劉喬、太傅長史庚釒全等,坐之幕下,問以晉故。衍具陳禍敗之由,雲計不在己;且自言少無宦情,不豫世事;因勸勒稱尊號,冀以自免。勒曰:“君少壯登朝,名蓋四海,身居重任,何得言無宦情邪!破壞天下,非君而誰!”命左右扶出。衆人畏死,多自陳述。獨襄陽王範神色儼然,顧呵之曰:“今日之事,何復紛紜!”勒謂孔萇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嘗見此輩人,當可存乎?”萇曰:“彼皆晉之王公,終不爲吾用。”勒曰:“雖然,要不可加以鋒刃。”夜,使人排牆殺之。濟,宣帝弟子景王陵之子;禧,澹之子也。剖越柩,焚其屍,曰:“亂天下者此人也,吾爲天下報之,故焚其骨以告天地。”]

[《晉書.王衍傳》…俄而舉軍爲石勒所破,勒呼王公,與之相見,問衍以晉故。衍爲陳禍敗之由,雲計不在己。勒甚悅之,與語移日。衍自說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勸勒尊號。勒怒曰:“君名蓋四海,身居重任,少壯登朝,至於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壞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謂其黨孔萇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嘗見如此人,當可活不?”萇曰:“彼晉之三公,必不爲我盡力,又何足貴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鋒刃也。”使人夜排牆填殺之。衍將死,顧而言曰:“ 嗚呼!吾曹雖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虛,戮力以匡天下,猶可不至今日。”時年五十六。]

第11章 鳳凰嶺第12章 帝國落日(四)第04章 絪縕谷第02章 興晉公府第13章 突圍第12章 帝國落日(三)第11章 鳳凰嶺第12章 帝國落日(三十五)第23章 浴火重生第40章 毓秀臺第12章 帝國落日(十九)第12章 帝國落日(二十五)第06章 在那月兒山下第07章 授課(上)第41章 宅心仁厚第12章 帝國落日(三十)第12章 帝國落日(四十)第29章 韓壽偷香第13章 突圍第29章 韓壽偷香第12章 帝國落日(十三)第12章 帝國落日(二十二)第12章 帝國落日(三十二)第12章 帝國落日(八)第31章 敗落之源(下)第12章 帝國落日(三十七)第12章 帝國落日(十二)第18章 成皋關下(下)第31章 敗落之源(下)第22章 秦王鄴第12章 帝國落日(二十五)第12章 帝國落日(六)第22章 秦王鄴第19章 米闊魯節(上)第18章 成皋關下(下)第07章 授課(上)第22章 秦王鄴第35章 魚山之上(下)第36章 雞絡塢(三)第36章 雞絡塢(一)第12章 帝國落日(四十二)第18章 成皋關下(中)第01章 東市街第12章 帝國落日(十二)第12章 帝國落日(四十)第28章 大將軍苟晞第44章 西趣長安(三)第45章 王彌之死(一)第12章 帝國落日(二十五)第12章 帝國落日(二十二)第21章 永嘉之亂(六)第35章 魚山之上(下)第12章 帝國落日(十九)第35章 魚山之上(上)第12章 帝國落日(二十五)第34章 梅山下第18章 成皋關下(中)第44章 西趣長安(四)第44章 西趣長安(三)第12章 帝國落日(四十三)第12章 帝國落日(三十七)第12章 帝國落日(十二)第12章 帝國落日(二十七)第12章 帝國落日(三十一)第13章 突圍第12章 帝國落日(三十二)第39章 秀才會武術第44章 西趣長安(一)第29章 韓壽偷香第16章 在路上第18章 成皋關下(下)第12章 帝國落日(三十八)第12章 帝國落日(二十一)第09章 《風雷驛客棧》(下)第44章 西趣長安(二)第21章 永嘉之亂(六)第12章 帝國落日(三)第24章 銅駝街上第25章 重聚第44章 西趣長安(二)第38章 柳暗花明第12章 帝國落日(四十)第22章 秦王鄴第12章 帝國落日(十五)第12章 帝國落日(二十三)第12章 帝國落日(十七)第44章 西趣長安(二)第12章 帝國落日(二十九)第12章 帝國落日(八)第41章 宅心仁厚第36章 雞絡塢(二)第27章 行軍路線第12章 帝國落日(二十五)第23章 浴火重生第06章 在那月兒山下第26章 萋萋別離情第12章 帝國落日(三十一)第12章 帝國落日(二十九)
第11章 鳳凰嶺第12章 帝國落日(四)第04章 絪縕谷第02章 興晉公府第13章 突圍第12章 帝國落日(三)第11章 鳳凰嶺第12章 帝國落日(三十五)第23章 浴火重生第40章 毓秀臺第12章 帝國落日(十九)第12章 帝國落日(二十五)第06章 在那月兒山下第07章 授課(上)第41章 宅心仁厚第12章 帝國落日(三十)第12章 帝國落日(四十)第29章 韓壽偷香第13章 突圍第29章 韓壽偷香第12章 帝國落日(十三)第12章 帝國落日(二十二)第12章 帝國落日(三十二)第12章 帝國落日(八)第31章 敗落之源(下)第12章 帝國落日(三十七)第12章 帝國落日(十二)第18章 成皋關下(下)第31章 敗落之源(下)第22章 秦王鄴第12章 帝國落日(二十五)第12章 帝國落日(六)第22章 秦王鄴第19章 米闊魯節(上)第18章 成皋關下(下)第07章 授課(上)第22章 秦王鄴第35章 魚山之上(下)第36章 雞絡塢(三)第36章 雞絡塢(一)第12章 帝國落日(四十二)第18章 成皋關下(中)第01章 東市街第12章 帝國落日(十二)第12章 帝國落日(四十)第28章 大將軍苟晞第44章 西趣長安(三)第45章 王彌之死(一)第12章 帝國落日(二十五)第12章 帝國落日(二十二)第21章 永嘉之亂(六)第35章 魚山之上(下)第12章 帝國落日(十九)第35章 魚山之上(上)第12章 帝國落日(二十五)第34章 梅山下第18章 成皋關下(中)第44章 西趣長安(四)第44章 西趣長安(三)第12章 帝國落日(四十三)第12章 帝國落日(三十七)第12章 帝國落日(十二)第12章 帝國落日(二十七)第12章 帝國落日(三十一)第13章 突圍第12章 帝國落日(三十二)第39章 秀才會武術第44章 西趣長安(一)第29章 韓壽偷香第16章 在路上第18章 成皋關下(下)第12章 帝國落日(三十八)第12章 帝國落日(二十一)第09章 《風雷驛客棧》(下)第44章 西趣長安(二)第21章 永嘉之亂(六)第12章 帝國落日(三)第24章 銅駝街上第25章 重聚第44章 西趣長安(二)第38章 柳暗花明第12章 帝國落日(四十)第22章 秦王鄴第12章 帝國落日(十五)第12章 帝國落日(二十三)第12章 帝國落日(十七)第44章 西趣長安(二)第12章 帝國落日(二十九)第12章 帝國落日(八)第41章 宅心仁厚第36章 雞絡塢(二)第27章 行軍路線第12章 帝國落日(二十五)第23章 浴火重生第06章 在那月兒山下第26章 萋萋別離情第12章 帝國落日(三十一)第12章 帝國落日(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