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帳薄之金盆洗手

張三爺是清末盜墓行裡的老夫子,他一人掛三符,世上多稱其爲張三鏈子,真名不詳,即便當初在崑崙山裡任職,身子處在官面中,也僅用真姓,埋了實名。

可是張三爺的真實名諱,就連他的弟子家人也多不知道,這是爲什麼呢?只因他平生所爲,皆是犯禁之舉,黑白兩道無不相熟,在綠林中也有他的字號。

而在民國以前,中國尚屬帝制,倘若犯了彌天大罪,就有可能誅連九族,一人犯事,他的親戚朋友都要跟着受牽連,所以綠林中人,向來不用真實姓名,只以字號、綽號相稱,即便有些人名滿期天下,但一直到死也只留綽號於世。

張三爺身上雖然積案累累,但他年輕時曾受過咸豐皇帝的封賞,更兼世情嫺熟,用倒鬥得來的珍異古物結交了無數王公,官吏捕役根本不敢動他,所以門下黨徒極衆,家財不計其數,五湖四海的豪傑都願與他結交。

有一年張三爺萌生退意,他了身知命,厭倦了人世間的營生,打算歸隱山林、安度餘生,於是廣散請柬,邀請各地的朋友們來張宅赴宴。

既是在黑道里混,就離不開控制着南七北六一十三省的卸嶺響馬,當年是官匪一家,張三爺自然也要入夥,這回明面上的金盆洗手,是拔常勝山的香頭。

當時卸嶺羣盜勢力衰退,許多人並不知道三爺就是摸金校尉張三鏈子,再加上當時的那任盜魁雖然身份較高,但聲望遠遠不及張三爺,所以他這舉動,鬧得比盜魁撤夥的動靜還大,是當時綠林中的一件盛事。

那些個江湖後進,誰不想開開眼界?及到陰曆六月十五,果然賓客盈門,齊聚一堂,所到之輩,無不是江洋大盜、綠林響馬,桌椅從正堂排至大門,邊廊兩廂裡也都擠滿了人,好多輩分低的人,都只能在邊上站着,沒地方坐。

排好了坐次輩分,先要開設香堂,叩過祖師武聖真君,動起拔香大禮。其實這也就是走個過場,但俗禮總歸是不能免了,更不敢怠慢輕視,眼瞅着天上的月亮圓了,星星也差不多都出齊了,便請出卸嶺盜魁端坐正堂神位之下,兩邊司儀擡了一口香爐在堂前,裡面插點了十九柱大香,插香的陣法是前三後四,左五右六,當中間插一柱獨香。

一通鑼鼓過後,行禮在即,觀禮的各路黑道人物頓時鴉雀無聲,這時由張三爺走出來,在盜魁面前行半跪之禮。當時的綠林道是入夥易,拔香難,一般人根本不敢拔香,普通的盜夥想洗手不幹了,除非是親爹孃或老婆孩子出了大事,家裡的主事者不得不回去,這纔敢提金盆洗手的事,舵把子派人一查確實是這麼回事,才能讓他拔香,否則殺無赦。雖然張三爺身份不同,可還是免不了這套過場,先要在盜魁面前陳述拔香的理由。

張三爺先稟明拔香撤夥的緣由,無非是說如今舊病纏身,又有妻兒老小牽連,難以再做殺人越貨之舉,還望祖師爺和舵把子高擡貴手,容弟子全身而退。

盜魁聽罷趕緊將張三爺扶起,賠笑道:“恭喜三哥金盆洗手,激流勇退難能可貴。世上黑白兩道哪一邊都是水深火熱,能熬到這一天可真太不容易了,有道是——風雲常際會,聚散總無期,拔香撤夥,義氣留存。”

於是張三爺在盜魁的陪同下來至堂前,到香爐邊站定了,念動拔香頌子:“滿天星宿布四方,常勝高山在當中;流落江湖數十載,多蒙衆兄來照看;今日小弟要離去,懇請衆兄多寬容;小弟回去養老孃,還和衆兄命相連;來兵來將弟傳報,有火有水弟通報;下有黃土上有天,弟和衆兄一線牽;鐵錘碎牙口不開,鋼刀剜膽心不變;小弟虛言有一句,五雷擊頂家難全;遙祝魁星聚金光,常勝香火蓋崑崙,替天行道永流傳。”

綠林道上無論是誰拔香,都要念這篇頌讚詞,說自己家有老母要奉養,是取“百善孝當先”的由頭,無論攔着人家做什麼,縱是有天大的藉口,也不可能攔着人家盡孝道。雖然三爺自幼孤苦無父無母,可仍是要按原文念頌,絲毫不能更改,而且念頌的過程中,更不能有一字口誤差失,也不能中途停下來想詞兒,否則即被視爲心中有愧、意圖不軌,周圍的羣盜將會立刻上前亂刀相加,將念頌讚者剁爲肉醬。

全篇頌讚共有一十九句,每念一句,便拔一炷大香,等張三爺的頌詞都念畢了,爐裡的香也就拔完了。這時舵把子立刻對他拱手抱拳稱喜:“三哥好走,什麼時候想家了,再回來喝杯水酒。”到這就算是成了禮,從此以後,張三爺與綠林道的俗務再無瓜葛。四周衆人同時上前道賀,宅院外大放鞭炮,鼓樂鳴動,下人隨即開上席來,一時間水陸橫陳,杯幌交錯,賓主俱歡。

席間羣盜推杯換盞,有人就提議:“今天是張三爺拔香撤夥的大日子,各路豪傑雲集,席上又全是美酒佳餚,好不痛快,奈何沒東西下酒,這叫狂飲寡歡,難以盡興,咱們綠林道上多是粗魯漢子、鬚眉丈夫,也不能效仿文人墨客來行酒令,這又如何是好?小子斗膽,不妨請各位高人在席間當衆講述平生得意經歷,說到奇異、勇武,或常人所不能及處,吾輩當各飲一大碗以贊之。”

羣盜轟然稱妙,張三爺本是隨性的人,他心知肚明,這是大夥想趁機聽聽自己當年的事情,正趕上今天高興,哪裡還能有什麼推辭,於是就在席間講了出來。不過張三爺掛符摸金,都是私底下的勾當,不願在大庭廣衆面前吐露,只是掐頭去尾,給衆人說了幾段平生涉歷的奇險。

張三爺本是名門之後,家敗後自幼流落鄉野,少年時參與破獲了幾件奇案,在江南平寇成名,後來又做了軍官,同太平軍作過戰,也剿過捻子,並跟隨左大人鎮壓過新疆叛亂,平生久經沙場,多臨戰陣,一生奇遇數不勝數。

三爺的事蹟,隨便哪一段講出來,那都是“說開來星月無光彩,道破了江河水倒流”,聽得衆人如癡如醉。他講過之後,便按照輩分資歷,依次請其餘幾位前輩述說自家蹤跡,羣盜縱橫南北,往來萬里,除了殺人放火,更做過不少卸嶺倒斗的大事。他們的經歷也多有聳人聽聞之處,綠林中的人更喜歡賣弄這些豪傑事物,真是說者眉飛色舞,聽者神魂顛倒,席間也不知放翻了多少空酒罈子,這頓酒酣暢淋漓,從天黑直喝到轉日天光大亮,方纔大醉而散。

等把黑白兩道上的事情都打點利索了,足足過了一月有餘,張三爺這才帶着親眷回了老家,他還要在祖師爺神位面前摘符封金,以後都不打算再做摸金校尉了。

世上僅存的三枚摸金古符,是代代相傳之物,按成規古例,不掛符不能倒鬥。張三爺有一兒一女,並且有四個弟子,除了女兒不算之外,加起來總共是師兄弟五人。張氏一門都是風水高手,當世有資格掛符之人,不外乎就是張三爺和他的這夥門人弟子,往多了說,也遠遠不足十人,但真符只有三枚,究竟把摸金符傳給誰,還得費上一番腦筋。

張三爺這四個弟子,個個都有過人之處,一是日後在無苦寺出家的了塵長老,當年的了塵長老尚未剃度,在綠林中不留真名,無人知道其俗家名姓。此人自幼做過飛檐走壁的通天大盜,人送綽號“飛天欻觬”,偷取豪宅大戶從不失手,翻高頭的輕功極是了得,尋龍訣和分金定穴之術盡得張三爺傳授。他心熱似火,好管天下不平事,常有濟世救人之心。

另一個便是金算盤,商賈世家出身,懂得奇門銷器兒,爲人精明油滑,難得的是立心正直,只是自視過高,不將常人放在眼內,一架純金打造的算盤從不離手,算盤珠和框子上刻滿了天干地支之數。他這算盤不是用來算賬的,而是專以演算五行數術,佔測八門方位,他和張三爺早年相識,交情不凡,半是師徒半是朋友。

第三個是陰陽眼孫國輔,本是世家子弟,只因生下來就有陰陽眼,自幼“目能見鬼”,所以被攆出家門,流落四方,後來被張三爺遇到,收做了徒弟。此人宅心仁厚,滿腹經綸,一派道學心思,換句話說就是比較傳統守舊,雖然學了滿身本事,卻不願做倒鬥取利的勾當,也從不參與綠林中分贓聚義的舉動,所以他無論到哪都用真名實姓。

最後一個老幺兒,是張三爺收的關門弟子,有個綽號喚作鐵磨頭,滿身橫練兒的硬功夫,曾落草爲寇,又入過捻子,以前殺人無數,只是張三爺說他的脾氣稟性,極像自己早年間的一個兄弟,念他手段高強,爲人誠實,纔將他收入門下。

這天張三爺把弟子兒孫喚至堂前,把三枚古符放在一個玉盤中,告訴衆人擇日不如撞日,今天就要傳下摸金符,天下沒有不散之筵席,不論是拿到符還是沒拿到符的,從今天起都要自立門戶,各憑本事到外邊闖蕩去了。可有一條,學了摸金校尉的尋龍訣和分金定穴,卻不掛摸金符的人去倒斗的,一次兩次也許能僥倖撿條命回來,但壞了古例,早晚躲不過要命的大劫數,你們要是不聽師傅這番話,等有朝一日死到臨頭之時,可別怪爲師沒說清楚。

門人弟子們都知張三爺聰鑑蓋世,說出來的話無有不中,自然不敢不遵,一齊上前拜倒,都說:“三枚摸金古符傳給誰,全憑師傅做主,弟子們再無二言。”

張三爺點了點頭,雖然包括兒子在內有五個弟子,其實摸金符給誰,早有定奪,他首先讓自己的兒子退出房外。原來摸金秘術,千年傳承,內規極多,真符不傳自家後人,便是其中之一。

與毫無章法的民間散盜截然不同,這條行規,是出於倒鬥取利極損陰福,即便是摸金校尉盜取古墓珍寶,大部分是爲了濟世救民,但那些珍寶多不是人間所見的凡俗之物,在世間顯露出來,定會引出明爭暗奪,追根究底,那倒鬥發墓取寶之人終歸造孽不小,因此纔有“做一代、歇三代”之說。從三爺兒子這輩開始算,到他重孫子那代,都不能再做掛符盜墓的勾當,否則必遭天遣,斷子絕孫,身喪家敗。

同樣是舊社會的手藝人,在當初殺豬的屠戶行裡,也有這麼一說,在山東濟南府地面上,有個屠夫遭報應的傳說,不是普通的民間野談,尤爲可信。因爲這些手藝全是祖上傳男不傳女這麼一輩輩傳下來的,做了多少代屠戶都有明確記載。

凡是屠戶,每隔三代就有一代決不能做屠戶,雖然也要傳承學會祖輩的手藝,但不能自立門戶屠宰牲口,據說這是出於對殺生太多的顧慮,怕絕後,然而原因是否真是如此,時至今日已無人能夠說清。總之每三代人中,必有一代不能操持祖業,而要學別的手藝爲生,等他有了後代,卻可以在作屠戶。

米家世代屠豬宰羊,傳到“米屠戶”那裡,就犯了大忌,殺豬的手藝傳到他這代,按慣例本應不能再動屠刀,他卻沒把這事放在心上,仍然宰豬開肉鋪。有一天米屠戶趁天還沒亮就起來了,爲的是要宰一頭老母豬,他獨自一人在屠房裡點了燈燭,把那老豬放翻在地,隨手摸到脖頸上的血脈,抄刀就想給那老母豬放血,可突然那豬作人言,開口說道:“我本該五月十五再死,今日才五月十四,時辰不對,你怎敢殺我。”

屠夫的膽子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而且米屠戶起得太早,正是睡眼惺忪,還以爲自己迷迷糊糊聽錯了,竟然聽見那豬說人話,當下也未多想,插進刀去放血,任那老豬掙扎哀嚎,也是無動於衷。

可轉過天來,正是五月十五,米屠戶還是那麼早起牀宰豬,想不到今天更加睏乏,連燈都懶得點了,反正手熟,摸着黑動動刀子,不過今天倒沒聽見挨宰的那頭豬說話,宰殺起來很是順利,似乎也不如以往費力,等到褪豬毛的時候,米屠戶還納悶:“嘿,怪了,今天這豬捱了刀子卻沒怎麼叫就沒動靜了?而且……而且這豬腿上怎麼沒什麼毛,恁地溜光水滑,摸起來軟綿綿象白條雞……”

想到這米屠戶陡然間醒轉,發現自己根本沒進屠房,而是坐在自己家裡,屋裡牀上地下全是血淋淋的,自己手裡捧着條雪白肥胖的女人大腿,米屠戶下的三魂離殼,七魄昇天,如何敢相信眼前這場慘劇是真真切切的,竟然在夢遊中把自己的老婆給大卸八塊當豬宰了,滿屋的鮮血還都是熱的,結果當天米屠戶就上吊尋了短見,臨死前他還用鮮血在牆上寫了“時辰不對”這幾個大字。

不管此事是鄉間的野聞也好,還是真實得事蹟也罷,總之憑手藝吃飯之輩,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所以張三爺不肯讓自己的兒子再做摸金校尉。如此一來,能夠掛符之人,就剩下張三爺的四個徒弟。這其中的“陰陽眼”孫國輔,是個不帶冠的秀才,根本不願倒鬥,甘心做些尋常生計,或是開館授徒教書,或是爲人打卦相地,選取陰陽二宅,反正身上技藝甚多,不愁生計無着。

張三爺見“陰陽眼”心意已決,就取出一本書來,此書名爲《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詳細記載着張三爺平生所知所學。

摸金秘術實爲《易》之分支,周天古卦共計十六字,傳到後世僅剩八卦,這八卦又分爲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據說先天八卦爲伏羲大帝從龜甲圖案中所得,後天八卦爲周文王所演,其實都是後人所造,兩者相差不大,都屬以“龍”爲象的天卦之數,所以解卦的周易應屬龍卦。在這八卦諸駁中,雖然有興衰諸象,但細究起來,都是振興之數,故此《易》自開篇至終,講的都是乾元天道。

而自從西周時期便已失傳的另外八卦,則屬陰卦,大多以星鳳爲象,古人認爲古卦卦數太全,把天地間造化之謎全都發現盡了,如此必遭鬼神所嫉,留之不祥,便將十六卦毀去一半,從此不再復存於世。

第四十二章 緊急出口第十三章 黃皮子(7)第七章 咬耳第四十章 有筋無骨(上)第十八章 屍有不朽者(上)第十章 戚繼光墓(5)第八章 深海龍頭(2)第五十二章 萬分之一第九章 鬼打牆(4)第二十三章 神筆第二十五章 天龍出水(2)第七章 荒山老屍(1)第三章 夜擒(上)第九章 鬼打牆(2)第三十四章 看不見的故人第十五章 懸陽洞(3)第十七章 暫時停止接觸(下)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2)第六十二章 天怒第三十六章 獻王墓第四十九章 珠母海第二十七章 寶藏第十一章 三清觀(1)第四十五章 摘符第九章 航海禁忌(上)第三十一章 真與假第二十八章 龍獺(上)第三章 龍火(上)第二十章 魚陣第四十章 守宮砂(下)第三十九章 標本儲藏櫃第十三章 黃皮子(5)第二十六章 金礦火洞(2)第二十一章 逆襲(3)第二十四章 龍鱗妖甲第十七章 禁斷之線第三十八章 白猿第二十五章 滇王墓(2)第三章 屈肢葬(1)第四章 洗塵寺(1)第二十一章 逆襲(5)第三章 桫欏食人樹(3)第十三章 吊死鬼(2)第十九章 引魂雞(上)摸金,摸金,摸出燈絲無數第二十九章 小王八(1)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4)第四十章 水眼第二章 秦王照骨鏡第三十四章 缸怪第十六章 金甲茅仙第二十七章 魔鬼橋(2)第四章 籌劃第十七章 潮汐(下)第十六章 屍油河(3)第八章 洗腸第十三章 吊死鬼(5)第九章 鬼打牆(2)第三十一章 真與假第十二章 滅頂之災第二章 酉水墓(3)第二十七章 海之淵 鯨之腹(下)第五十六章 空行靜坐第五十九章 超自然現象第十四章 失蹤(上)第九章 可恥的叛徒(2)第一章 翡翠雙篆梅花箋(1)第十七章 食人部落(2)第二十五章 天龍出水(1)第四章 林家草堂(2)第二十四章 龍鱗妖甲第一章 翻身鳳凰(2)第一章 盜墓祖師爺(上)第二十八章 太陽神廟(1)第三十七章 觀山盜骨圖第十六章 屍油河(5)第四十七章 第十具屍體第七章 荒山老屍(4)第三十四章 看不見的故人告別鬼吹燈的日子第十章 美國之行(2)第二十二章 黑沙漠第十九章 考古隊第三章 夜擒(下)第五十五章 怪物第四章 天下第一店(1)第一章 趕冬荒(上)第十四章 龍上水(上)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2)第四十一章 盜墓者老羊皮(下)第四章 倒懸第三章 盜墓往事第四章 天下第一店(2)第五章 打神金鞭(1)第四十三章 夢(下)第十九章 隱士之棺(上)第七章 被從地圖上抹掉的區域第二十一章 蟒腹升棺(3)第三章 蝴蝶行動第九章 古狸碑(上)
第四十二章 緊急出口第十三章 黃皮子(7)第七章 咬耳第四十章 有筋無骨(上)第十八章 屍有不朽者(上)第十章 戚繼光墓(5)第八章 深海龍頭(2)第五十二章 萬分之一第九章 鬼打牆(4)第二十三章 神筆第二十五章 天龍出水(2)第七章 荒山老屍(1)第三章 夜擒(上)第九章 鬼打牆(2)第三十四章 看不見的故人第十五章 懸陽洞(3)第十七章 暫時停止接觸(下)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2)第六十二章 天怒第三十六章 獻王墓第四十九章 珠母海第二十七章 寶藏第十一章 三清觀(1)第四十五章 摘符第九章 航海禁忌(上)第三十一章 真與假第二十八章 龍獺(上)第三章 龍火(上)第二十章 魚陣第四十章 守宮砂(下)第三十九章 標本儲藏櫃第十三章 黃皮子(5)第二十六章 金礦火洞(2)第二十一章 逆襲(3)第二十四章 龍鱗妖甲第十七章 禁斷之線第三十八章 白猿第二十五章 滇王墓(2)第三章 屈肢葬(1)第四章 洗塵寺(1)第二十一章 逆襲(5)第三章 桫欏食人樹(3)第十三章 吊死鬼(2)第十九章 引魂雞(上)摸金,摸金,摸出燈絲無數第二十九章 小王八(1)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4)第四十章 水眼第二章 秦王照骨鏡第三十四章 缸怪第十六章 金甲茅仙第二十七章 魔鬼橋(2)第四章 籌劃第十七章 潮汐(下)第十六章 屍油河(3)第八章 洗腸第十三章 吊死鬼(5)第九章 鬼打牆(2)第三十一章 真與假第十二章 滅頂之災第二章 酉水墓(3)第二十七章 海之淵 鯨之腹(下)第五十六章 空行靜坐第五十九章 超自然現象第十四章 失蹤(上)第九章 可恥的叛徒(2)第一章 翡翠雙篆梅花箋(1)第十七章 食人部落(2)第二十五章 天龍出水(1)第四章 林家草堂(2)第二十四章 龍鱗妖甲第一章 翻身鳳凰(2)第一章 盜墓祖師爺(上)第二十八章 太陽神廟(1)第三十七章 觀山盜骨圖第十六章 屍油河(5)第四十七章 第十具屍體第七章 荒山老屍(4)第三十四章 看不見的故人告別鬼吹燈的日子第十章 美國之行(2)第二十二章 黑沙漠第十九章 考古隊第三章 夜擒(下)第五十五章 怪物第四章 天下第一店(1)第一章 趕冬荒(上)第十四章 龍上水(上)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2)第四十一章 盜墓者老羊皮(下)第四章 倒懸第三章 盜墓往事第四章 天下第一店(2)第五章 打神金鞭(1)第四十三章 夢(下)第十九章 隱士之棺(上)第七章 被從地圖上抹掉的區域第二十一章 蟒腹升棺(3)第三章 蝴蝶行動第九章 古狸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