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倒懸

容不得我們多想,水流已經把竹筏衝向了山洞中的獸門,懸在半空的天然石珠位置極低,我們趕緊俯下身,緊緊貼在竹筏上躲過中間的石珠。

就在竹筏即將漂入裡面的時候,竹筏前端的強光探照燈閃了兩閃,就再也亮不起來了,大概是由於連續使用的時間過長,電池的電力用光了。

我心道:“糟糕,偏趕在這時候耗盡了電池,那前邊的山洞十分詭異,在這裡大意不得,必須先換了電池再說,免得進去之後撞到石頭上翻船。”

我對後面的胖子與Shirley楊舉起拳頭,做了個停止的手勢,讓他們二人協助我把竹筏停在洞口,然後將手中的竹竿當作剎車插進水裡,將竹筏停了下來,好在這裡水流緩慢,否則只憑一根竹竿還真撐不住這整隻竹筏的重量。

我給強光探照燈更換了電池,使它重新亮了起來,在橘黃色強光光柱的照射下,只見那溶岩形成的天然獸頭,宛如一隻奇形怪狀的龍頭,其形狀已經模糊,無法看出是否有人爲加工過的痕跡。

胖子在後邊拍了拍我的肩膀,示意他們已經取掉了平衡竿,於是我也把前端的竹竿從水中抽出,竹筏隨着水流,從這模樣古怪醜惡的龍口中駛進了山洞。

這段河道極窄,卻很深,筆直向前,我們用竹竿戳打洞壁的石頭,使竹筏速度減慢,仔細觀察頭下腳上倒吊在洞中的石人俑。

這些石人俑全部倒揹着雙手,擺出一個被捆綁的姿勢,由於地下環境的潮溼陰冷,石俑表面已經呈現灰褐色,五官輪廓完全模糊,似乎是在表面上長滿了一層“燘”①。

從外形上,基本上辨不出石人俑的男女相貌,僅從身材上看,有高有矮,胖瘦不等,似乎除了壯年人之外,其中還有一些尚未長成的少年,而且並非按制式統一標準,完全不同於秦漢時期陪葬的人俑,都是軍士和百戲俑。

洞穴頂上,有綠跡斑斕的銅鏈把這些石人俑懸吊在兩邊,有些鏈條已經脫落,還有些是空的,可能年深日久,不少石人俑已經掉進了水裡。一具具石俑就如同吊死鬼一樣,懸掛在距離水面不到一尺的地方,在這漆黑幽暗的山洞裡,突然見到這些傢伙,如何不讓人心驚。

Shirley楊讓我們先把竹筏停下,水道邊,有一具從銅鏈上脫落掉在地上的石人俑,Shirley楊指着那石人俑說:“這些石俑雖然外形模糊,但是從發服輪廓上看,有一點像是漢代的。我下去看看。”說着把自己登山盔的頭燈光圈調節得更加聚集,便跳下竹筏,蹲下身去觀看地上那具石人俑。

我提醒Shirley楊道:“戴上手套,小心這上面有細菌,被細菌感染了,即便是做上一萬次人工呼吸也沒救了。”

Shirley楊擺了擺手,讓我和胖子不要分散她的注意力,她好像在石人俑上找到了什麼東西,當下戴上膠皮手套,用傘兵刀在石人俑身上颳了兩刮,然後倒轉傘兵刀舉到眼前看了一眼,用鼻子輕輕一嗅,轉頭對我們說道:“這人形俑好像並不是石頭造的。”

胖子奇道:“不是石頭的?那難道還是泥捏的不成?”

我想到在瀾滄江邊公路上的一幕,坐在竹筏上對Shirley楊說:“這麼說是活人做的?你用刀切開一部分,看看人俑裡面是什麼。那張人皮地圖中記載得很明確,獻王墓附近有若干處殉葬坑,但是沒有標註具體位置是在哪裡,說不定這個龍口洞,正是其中的一處殉葬坑。”

Shirley楊用傘兵刀把人俑腿上割下來一小塊,果然和在公路上看到的一樣,人俑外皮雖然堅韌,但是隻有一層薄薄的殼,裡面全是腐爛了的死蛆。Shirley楊見了那些幹蛆,不禁皺起眉頭,又用傘兵刀在人俑胸前紮了兩個窟窿,裡面也是一樣,滿滿的盡是死蟲和蟲卵。

Shirley楊對我和胖子說道:“看來也不是殉葬坑,但是可以肯定這些人俑都是用活人做的,而且一定和獻王有關。這應該就是獻王時期,在滇南古老邪惡而又臭名昭著的痋術。”

這裡除了百餘具人俑與鎖鏈之外,就全是洞中嶙峋突兀的異形山岩,沒有再發現多餘的東西,於是Shirley楊回到竹筏上,我們繼續順着山洞中的河道慢慢前進。

我邊控制竹筏行駛,邊問Shirley楊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這些人俑是用活人做的,又怎麼能確定和獻王的痋術有關。

在來雲南的路上,爲了多掌握一些情報,Shirley楊沒少下功夫,出發前在北京把凡是能找到的歷史資料都找了個遍,一路上不停地看。歐洲有位學者曾經說過,每一個墓碑下都是一部長篇小說,而在一些歷史上重要的人物墓中,更是包含了大量當時的歷史信息。王墓可以說是當時社會經濟、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結晶體,對這些歷史資料瞭解得越多,倒起鬥來便越是得心應手,所以歷史上最出類拔萃的盜墓賊,都無一例外是博古通今的人。

獻王,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位,不過並不是同一時代,除了滇國的獻王之外,其餘的幾位獻王都不在雲南,甚至連太平天國的農民起義軍在天京建國後,也曾封過一個獻王,在戰國以及五代等時期,都有過獻王的稱號。就像歷史上的中山稱號,也曾在歷史上作爲國號和王號分別出現過,而那些獻王並非相互之間有什麼聯繫。

我們準備下手的這位獻王,是古滇時期的一代巫王,他的痋術是用死者的亡靈爲媒介,而且冤魂的數量越多,這種痋術的威力也就越大。用死者制“痋”的過程和手段非常繁多,山洞中的這些活人俑,從詭異的死亡方式和燘變的程度,都與獻王的手段相吻合。這說明,這裡應該是古代一處行使痋術的秘密場所。

Shirley楊判斷這條穿山而過的河道應該是獻王修陵時所築,利用天然的溶洞再加以人力整修疏通,以便爲王陵的修建運送資材,在這裡利用水路運輸,應該是最適當的捷徑。

洞中這些被製造成人俑模樣的死者,很有可能都是修造王陵的奴隸和工匠,爲了保守獻王墓的秘密,這些人在工程完畢,或者是獻王的屍體入斂後,便被獻王忠心的手下,全身捆綁結實,強迫吞服一種“痋引”,並封死人體七竅,再用大鏈懸吊在洞中,活活憋死,一來可以保守王墓內的秘密,二來可以利用他們在這秘密水路中嚇退誤入其中的外來者。

所謂痋引,是施行某種痋術必須的藥丸,被活人吞下後就會寄生於體內產卵,只需要大約三到五天的時間,人體中的血肉內臟全成了幼蟲的養分,並取而代之填充了進去。由於是在短時間內快速失去水分,人皮就會迅速乾枯,硬如樹皮石殼,蟲卵不見空氣就不會變成幼蟲,始終保持着冬眠狀態,在陰涼的環境中,可以維持千年以上。所以直到今日,切破人皮,裡面仍然可能立刻出現無數像肥蛆一樣的活“痋引”幼蟲,但是根據保存程度的不同,也有可能裡面都是早已乾枯的蟲卵。

痋術由於在各種典籍,包括野史中的記載都比較少,所以Shirley楊這些天也只查到了這些信息,至於將活人當作蟲蛹是爲了什麼,這些蟲子有什麼用途,這一切都無從得知。

不僅在遮龍山裡有大量的人俑,在附近的山區,也應該還有幾處。我們在江畔的崖路上遇到的那具人俑,可能就是由於雨水沖刷,使山岩坍落,掉落到公路上的。雖說獻王統轄不過是南疆一隅,卻從這大批被製成人俑的奴隸身上,可以窺見到古時滇西地區在獻王統治下的殘忍無情。

聽了Shirley楊的分析,我和胖子都覺得身上長了一層雞皮疙瘩,初時還道是兵馬俑一樣的泥陶造像,卻原來是真人做的,忍不住回頭望了兩眼,那些吊死鬼一樣的人俑卻早已消失在身後漆黑的山洞中,再也看不到了。

我越想越覺得太過殘暴,不禁罵道:“他孃的這些古代王爺們,真是不拿人當人,在貴族眼中,那些奴隸甚至連牛馬都不如。胖子像你這身子板兒的,要是當了奴隸,在古代肯定能混個祭頭,一個頂仨。”

在竹筏中間的胖子正在擺弄頭盔上滅了的射燈,拍了兩下,總算是又恢復正常了,聽我說到他,就對我說:“去你大爺的老胡,你這話就充分暴露了你不學無術的真面目。據我所知,在古代人們都以能被選爲殉葬者或祭品爲榮,那是一種無上的榮幸。對殉葬者的選拔極爲嚴格,得查祖宗三代,政治面目有一丁點兒問題都不成,好多人寫血書申請都排不上隊,最適合你這種假裝積極的傢伙。你在那時候肯定勁兒勁兒的,蹦着腳喊,拿我祭天吧,我最適合點天燈,讓祖國人民等着我的好消息吧,爲了勝利,拿我點燈……”

我聽得大怒,胖子這孫子嘴也太缺德了:“我又沒你那麼多膘兒,怎麼會適合點天燈,你……”

Shirley楊打斷了我和胖子的話:“你們倆有完沒完,怎麼說着說着又拌上嘴了。你們有沒有發現有什麼不對的地方?這條水路完全不像彩雲客棧老闆娘所描述的……”

胖子說道:“那老闆娘也沒親自進來過,她不也是聽採石頭的工人們講的嗎?難免有點誤差,咱們用不着疑神疑鬼的。”

我對Shirley楊和胖子說:“不見得是老闆娘說錯了,咱們先前經過的一段河道,水流很急,可能是和這幾天連降大雨有關;河道很寬,也許把兩條河道連在了一起。咱們只顧着掌握竹筏的平衡,探照燈的照射角度很小,視野上也有侷限性,有可能行入了岔路。”

胖子急道:“那可麻煩了,不如掉頭回去找路,別跟上回咱們在蜘蛛窩似的,鑽進了迷宮,到最後走不出去了。咱們帶的乾糧可不太多。”

我對胖子說:“如果真的只是河道的岔口倒不用擔心,這些水流都是朝着一個方向流淌,最後都會穿過遮龍山,匯入蛇河的溪谷,所以絕對不會存在迷路的問題。而且這條河道很直,顯然是人工加工過的,就像Shirley楊所說,有可能是修造王墓時運送資材的水路,從這下去,肯定沒錯。”

Shirley楊說道:“老胡說得對,古時修建大型陵墓,都會利用河流來運送石料,當年修秦陵工匠們在工作時就會唱:取石甘泉口,渭水爲不流。從這簡短的兩句中,便可想象當年始皇陵工程的龐大,由於運送石料,把渭水都堵住了。”

胖子說:“渭河我們上次去陝西是見過的,比起那條大河,這裡頂多是條下水道。那獻王比起秦始皇,大概就算個小門小戶的窮人,咱去倒他的鬥,也算給他臉了……唉喲……怎麼着?”

緩緩順流而下的竹筏忽然像是刮到了河中的什麼東西,猛烈地顛簸了一下,隨後就恢復正常,卻聽河中有一陣嘩啦嘩啦沉重的厚重金屬攪動聲傳了上來,我和胖子Shirley楊三人心中同時生出一陣不祥的感覺,不好,怕是竹筏撞上埋伏在河道中的機關陷阱了……

① 燘,岩石在特殊環境下產生的一種黴變物質,無毒。

第十六章 突圍(2)第二十章 不存在房間之樓(下)第二十八章 蟲玉第十二章 天王老子(1)第十九章 冥須溝(3)第三十一章 毀滅(1)第八章 無盡神道(3)第十一章 詭絲(3)第二十七章 海之淵 鯨之腹(上)第九章 鬼打牆(5)第十一章 三清觀(6)第十八章 畫壁(1)告別鬼吹燈的日子第六十一章 龍視第五章 打神金鞭(4)第八章 深海龍頭(3)第二十一章 天兵走馬(2)第五章 打神金鞭(4)第三十四章 缸怪第四十六章 金井第三十二章 藏寶盒(上)第十七章 九棺黑煞(3)第四十七章 第十具屍體第五十三章 卸嶺盜魁第三十一章 石碑店第五十章 穴地八尺第六章 虛冢假穴(1)第二十五章 分山掘子甲第一章 琉璃廠(下)第二章 冰川水晶屍第六章 青頭第十二章 無頭之王第二章 酉水墓(3)第十七章 白眼翁(2)第四十六章 剝龍陣第三十一章 冷酷仙境第二十五章 天龍出水(3)第十三章 死者——身份不明第二十六章 白骨第九章 空襲警報第十一章 月牙缺口第四章 林家草堂(1)第十三章 秦地黑僵(3)第三章 龍火(上)第一章 車禍第八章 江城水寨(1)第九章 散魂孔(1)第十六章 死國羣屍(1)第十一章 六道輪迴(4)第三十章 鬧鬼(下)第十九章 蛻殼龜第九章 削墳磚(下)第四十章 水眼第五十一章 數字第十章 美國之行(2)第二十六章 撫仙毒蠱(4)第二十四章 神仙果(3)第五十三章 卸嶺盜魁第十二章 地府(1)第十四章 消失的貨箱(2)第二十七章 龍虎杖第十五章 歐文教授的研究報告(2)第二十一章 天兵走馬(1)第四十九章 珠母海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5)第十七章 百眼窟(上)第六章 送屍術第十三章 升官發財第四十一章 盜墓者老羊皮(上)第六章 五尺道第六十七章 賬簿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4)第二十章 地覺(2)第十二章 滅頂之災第五章 食人蟻(1)第三章 桫欏食人樹(2)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5)第四十五章 閻羅殿第三十二章 藏寶盒(下)第十二章 天王老子(1)第三十章 可以犧牲者第十四章 消失的貨箱(2)第四章 倒懸第二十三章 登島(1)第四章 天下第一店(1)第十六章 突圍(3)第二十七章 魔鬼橋(1)第十三章 鬼吹燈第四十一章 屍鬽第十一章 三清觀(1)第四十章 水眼第四十九章 秉燭夜行第二十三章 神筆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4)第二十六章 金礦火洞(4)第三章 五鶴朝天(1)告別鬼吹燈的日子第十六章 底艙第二章 秦王照骨鏡第二章 黃皮子墳(上)
第十六章 突圍(2)第二十章 不存在房間之樓(下)第二十八章 蟲玉第十二章 天王老子(1)第十九章 冥須溝(3)第三十一章 毀滅(1)第八章 無盡神道(3)第十一章 詭絲(3)第二十七章 海之淵 鯨之腹(上)第九章 鬼打牆(5)第十一章 三清觀(6)第十八章 畫壁(1)告別鬼吹燈的日子第六十一章 龍視第五章 打神金鞭(4)第八章 深海龍頭(3)第二十一章 天兵走馬(2)第五章 打神金鞭(4)第三十四章 缸怪第四十六章 金井第三十二章 藏寶盒(上)第十七章 九棺黑煞(3)第四十七章 第十具屍體第五十三章 卸嶺盜魁第三十一章 石碑店第五十章 穴地八尺第六章 虛冢假穴(1)第二十五章 分山掘子甲第一章 琉璃廠(下)第二章 冰川水晶屍第六章 青頭第十二章 無頭之王第二章 酉水墓(3)第十七章 白眼翁(2)第四十六章 剝龍陣第三十一章 冷酷仙境第二十五章 天龍出水(3)第十三章 死者——身份不明第二十六章 白骨第九章 空襲警報第十一章 月牙缺口第四章 林家草堂(1)第十三章 秦地黑僵(3)第三章 龍火(上)第一章 車禍第八章 江城水寨(1)第九章 散魂孔(1)第十六章 死國羣屍(1)第十一章 六道輪迴(4)第三十章 鬧鬼(下)第十九章 蛻殼龜第九章 削墳磚(下)第四十章 水眼第五十一章 數字第十章 美國之行(2)第二十六章 撫仙毒蠱(4)第二十四章 神仙果(3)第五十三章 卸嶺盜魁第十二章 地府(1)第十四章 消失的貨箱(2)第二十七章 龍虎杖第十五章 歐文教授的研究報告(2)第二十一章 天兵走馬(1)第四十九章 珠母海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5)第十七章 百眼窟(上)第六章 送屍術第十三章 升官發財第四十一章 盜墓者老羊皮(上)第六章 五尺道第六十七章 賬簿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4)第二十章 地覺(2)第十二章 滅頂之災第五章 食人蟻(1)第三章 桫欏食人樹(2)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5)第四十五章 閻羅殿第三十二章 藏寶盒(下)第十二章 天王老子(1)第三十章 可以犧牲者第十四章 消失的貨箱(2)第四章 倒懸第二十三章 登島(1)第四章 天下第一店(1)第十六章 突圍(3)第二十七章 魔鬼橋(1)第十三章 鬼吹燈第四十一章 屍鬽第十一章 三清觀(1)第四十章 水眼第四十九章 秉燭夜行第二十三章 神筆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4)第二十六章 金礦火洞(4)第三章 五鶴朝天(1)告別鬼吹燈的日子第十六章 底艙第二章 秦王照骨鏡第二章 黃皮子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