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滅頂之災

我胡亂猜測着,手底下也沒閒着,幾刀下去就砍掉了半張漁網,那三桅船原本藉着漁網纏在海柳船上,但還沒等我和Shirley楊切斷另外半張漁網,海涌起伏之下,兩船平行的角度突然分了開來,漁網被扯得緊緊得平繃在兩船之間,船身傾斜的力量如果再稍微大一些,救生艇和漁網之一便會被強行拽斷。

在船體的一陣大幅度晃動中,我重心向後一傾,身體撞在了船艙上,不料那船好不結實,不堪一撞,身體竟然陷進了船艙的白色木板,撞出好大一個窟窿出來。

我覺得奇怪,回頭望了一眼,在被我撞破的船體凹陷處,正自流出一股股的污血,船艙竟然並非木製,而是用白紙板簡單裱糊的。Shirley楊見了那些渾濁血腥的血水,也是臉上變色,她伸手把我從地上拽起,我也已察覺出船艙有異,連忙對她說:“快撤,快撤,這船是白紙糊的,是艘燒給海上亡魂的鬼船。”

平靜的海水突然洶涌鼓動起來,船身晃得非常厲害,我腳下無根,踉踉蹌蹌往後傾倒,後背正撞在船艙上,只聽得“喀啦”一聲,竟把木板撞得陷了進去,這一下撞得雖然不輕,但我並沒有感到疼痛,那感覺就好似撞在了一個空紙殼子上。

我疑惑地回頭看去,白色的三桅船,大約在接近艙門的位置,被我撞得塌陷進去了一大片,並不是船板朽爛不夠結實,那艙門根本就是硬紙所糊,要不是Shirley楊伸手將我拽住,很可能止不住勢頭穿破硬紙摔進船艙裡了。艙門的裂縫裡漆黑一團,看不清艙內狀況,只有裡面濃重的血腥味讓人想要做嘔,船身一晃,就順着門縫往外淌出血水。

茫茫大海上怎麼可能有一艘紙船?我記得中國沿海地區有種放“大暑船”送五聖歸海的習俗,於大暑日送船出海,任其自行漂流;還有一種類似逐疫的奇特風俗,每有癘疾之類的傳染性瘟病發作,就會舉行類似活動,使用的都是廢棄的舊船,逐疫有送瘟神出海的含義,一般都是在舊船上糊滿白紙,並且船上要扎許多紙人紙錢,另外諸如刀矛槍炮、各種漁船商船用具,以及桅櫓檣舵無不一應俱全,唯獨白米最多隻可放置一升,都是沿海行船捕魚之人捐贈之物,捐在船上的事物越多,瘟神就會送得越遠,這種船上一般都裝着染病而死之人的屍體,最多的時候滿滿一船都是死屍,用船牽引到遠海再行點火焚化。

解放前出過一件事,臨海的鎮上有間米鋪。有一天深夜,忽然來了一個客人要祟米,因爲天黑,米鋪掌櫃的看不太清那客人的相貌,好象穿着一身長袍,這衣服很怪,有點象是死人穿的凶服,而且來客身上有股鹹腥腐爛的屍臭味。問他緣故,那客人便說船上帶着豬肉,路遠怕壞,便把新鮮肉都用大鹽和魚腥拿了,可沒想到雖然豬肉醃過,但由於天氣太熱,還是腐爛發臭了,明天天一亮就會找地方處理掉。那米鋪掌櫃是個貪小便宜的人,見這些米要價非常便宜,唯一的缺點就是裝米的袋子有點發臭,不過米鋪掌櫃認爲,即使米上有臭肉的味道不要緊,可以參和着往外賣,誰也發現不了。於是也沒多問別的,點着燈籠過稱收米,然後命夥計暫時把米先擺在院中,晚上過過風,明天天亮再入米倉,要不然實在是太臭了,誰知轉天早晨一看,拆開來倒在院中的幾十袋大米,全都不翼而飛,只剩下一地的米粒,收起來大概有一升,這才知道,昨天晚上可能是撞鬼了,買進的是疫船上的死人米,當時也沒敢聲張。不出三天,鎮裡就發生了瘟疫,死了將近一半的人。

這個傳說我在福建時聽過不止一次,凡是講述者都說這件事情是真事,不過並不是發生在福建,具體事發地點是江浙沿海的某地,是民國年間的舊事。那時候年紀小,世界觀不成熟,對這種怪力亂神很喜歡聽,令我至今記憶猶新,有時候無意中想起船上的殭屍晚上到米鋪賣米送瘟,還真覺得後脖子有點涼嗖嗖的,所以我一看艙門是用白色硬紙封堵,首先就想到了是逐疫之船,不知是不是該船與拖帶它的船隻分散了,才隨洋流到這裡?

我心念一動立即想起此事,但逐疫的風俗不是早就廢除了嗎?一時想不太明白,不過逐疫船這個觀念先入爲主,認爲這船上絕非善地,逗留的時間一久,說不定會傳染上艙內屍體的疫情,我也顧不上再仔細察看,急忙招呼Shirley楊趕緊撤回“三叉戟”。

Shirley楊用斬漁刀戳了戳腳下甲板,發出嗵嗵的木頭聲響,對我說:“大海上怎麼會有紙糊的船?全船隻有前後艙口用紙甲遮了,如果整條船都是紙糊的,早就被海涌吞沒了。”

我心想Shirley楊雖然知識面很廣,但她畢竟受的美式教育,美國總共纔有多少年曆史?當然不知我中華地大物博,自古民間奇風異俗繁多,眼下事態緊急,哪顧得上再作詳細說明,而且此時正值海霧瀰漫,妖氛濃重,惟恐那滲出血水的船艙裡會跳出個賣米的,於是不再多說,立刻牽了她的手奔到船弦。

海涌漸增,纏住兩船的最後半張漁網即使不用刀砍也快被繃斷了,爲了預防意外發生,Shirley楊仍是揮刀將魚網徹底割斷,兩艘船失去了連接,船身搖晃之中越離越遠,那條跳板落進了海里,船老大阮黑控制着三叉戟全力接應,使其盡是貼住三桅船。對面船上的幾個人對我們大呼小叫着,把兩條捆了救生圈的纜繩,先後給我們拋了過來,我把斬漁刀隨手丟掉,用胳膊緊緊抱住救生圈。看來要想回到“三叉戟”,只能跟猿猱一樣從半空蕩過海面了。

甲板距離水面的高度很低,但多鈴和古猜很有經驗,他們已提前把繩索繞在了船頂較高的地方,要抓住纜繩悠過去還不至於落水,正要行動,但胖子大聲叫嚷着把探照燈的光束壓到海面上,好像水裡有什麼東西。我低頭向船下的海面一看,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水面上全是鯊魚的脊翅。它們被血腥吸引,正從四面八方趕來,數量很多,都圍着船隻打轉,因爲太過興奮,遊速極快,看得人眼花繚亂,要是掉進水裡,片刻之間就會被它們撕碎。

膽子再大的人見了這些鯊魚也會覺得膽寒,以它們的速度和口中幾層勝過刀鋸的利齒,獵食落水之人,無異於猛虎撲羊。Shirley楊更知見了血的羣鯊厲害之處,駭然失色:“我的上帝啊,老胡你可小心了,千萬別掉下去。”

不用她提醒我也知道其中厲害,我也不得不提醒她道:“你也千萬別猶豫,過去的時候別往海里看……”這時三桅船起伏更是劇烈,兩船之間的距離再次擴大,由於海水灌入,這一側的船身本就傾斜了,而且距離越遠,就越有可能在蕩過去的時候落進水裡,再也沒有時間給我做充分的心理準備了,想一起走也不可能,必須有一個託高另一個,增加離地的高度,把觸到水面的可能儘量減至最小,我托住Shirley楊說:“你先走,我助你一臂之力……”

Shirley楊急道:“不行,你又要逞能,你自己怎麼過去?”分秒必爭的生死存亡之際,我跟本不想等她再多說,托起她的腳往上用力一推,Shirley楊身體輕盈,拽着救生圈在纜繩帶動下,刷地一下滑過水麪,她一觸到船側懸掛着的救生艇,便立即手足並用快速攀上船弦,轉身對我叫道:“快過來,那船要沉了。”

但這時兩船隨着海波起伏,距離已經拉開了,剛纔我爲了幫Shirley楊蕩過海面,便把自己的那條救生圈放在了身旁,沒來得及找地方固定住,兩船一分,救生圈便被纜繩拖進了水裡,胖子和古猜等人見狀急得在甲板上直跳腳,他們趕緊拉扯纜繩,去把落水的救生圈拽回船上,想再一次扔過來救人,但離得稍遠,一拋之下卻又掉在了海里。

這三桅船底部被颳了個大裂縫,海水不斷灌入,船身雖然已經傾斜了,但不知爲什麼不僅沒有下沉,反而開始搖晃起來,好象海底有什麼巨大的東西攫住了船底,再搖得幾搖,這本身就不太結實的船體就要散架了。

我見距離“三叉戟”越來越遠,海霧中都已看不清同伴們的臉了,逐漸逐漸消失在了濃霧裡,只聽到他們拼命地喊叫,腦子發漲,也聽不清他們喊的什麼,只是聽到那些聲音心裡就有點發酸,一種孤零零的感覺油然而生,難道真要同這幽靈船一同葬身海底了?隨着船身顛簸,三桅船艙中的污血也不斷涌出,順着船甲板流到了海里。雖然夜霧中沒有燈光照明,難以分辨海上情況,但聽海水裡那片亂糟糟的響動,就跟下了餃子開了鍋似的,就知道四周聚集的鯊魚之多,已經無法估算了。

船上黑燈瞎火,唯有桅上的孤燈亮着,我四處一望,幾乎什麼都看不到,只好抱着主桅穩住重心,打亮了隨身帶的小型聚光手電筒,終於又有了些許光亮,我照了照那被我撞破的紙艙門,白色的船艙都被裡面流出的血水染透了,已看不出本來面貌,我心想不如在臨死前看看那艙裡究竟有什麼東西流那麼多血,等到下邊見了老馬他們,我也好如實彙報,免得被一問三不知,到死還是個糊塗鬼。這幽靈般的白色血船,好像有生命一樣哪裡破損了哪裡就會流血,若說是逐疫的船卻也不象,我真想看看這鬼船裡到底有什麼名堂?

我也不知道爲什麼在最後關頭,我的好奇心總會戰勝自己的恐懼,心中一發狠,就打算衝進船艙裡看個究竟,可是還沒等擡腿,船身就猛地沉了下去,我罵了一聲操他二大爺的,怎麼突然間又沉得這麼快了?

在部隊的大熔爐裡鍛鍊了這麼多年,又做過不少次摸金校尉的玩命勾當,遇到這種情況,畢竟不能眼睜睜等死,於是用牙咬住微型聚光筒,手腳並用爬上了桅杆,船沉得快,我爬得更快,“噌噌噌”幾下就攀到了桅杆頂端,只見上下左右全都是海霧,下面則是海水洶涌羣鯊遊動的雜亂響聲,聽得我心裡直發毛。

三桅船沉得越來越快,濃重的海霧中已經看不到“三叉戟”的去向,我心想如今能做的只有儘量爭取時間,等待他們把船駛回來進行救援,現在只能盼着這船沉得再慢一些。剛開始還能聽到他們的呼喊聲,現在連聲音都沒有,希望變得渺茫了許多,估計是再也看不見勝利的那一天了。正在我苦等援兵不至之時,海中突然出現了巨大的波動,漏水的三桅船突然又從水中冒了出來,象片隨風飄動的樹葉,雲忽高忽低被海浪拋上拋下深,在這天旋地轉般猛烈的搖晃之下,我所抱的那根桅杆顫悠悠傾斜欲斷,隨時都有可能倒向水裡。

三桅船因爲漏水,終於開始沉入大海,海水中羣鯊盤旋,被血腥味刺激的精神亢奮,木船被鯊魚撞得咚咚作響,我趕緊攀上桅杆頂端,沒想到這時船身晃動起來,已經沉入海中的部分,卻忽地浮出水面,迷霧中只聽得船艙裡發出一陣巨大的響聲,如龍吟海嘯。

我全身衣服都被三桅船激起的海水濺溼了,耳畔呼呼生風,隨着船身猛烈地起伏,緊緊抱了桅杆不敢撒手,聽到船下的動靜,心說不好,難怪這船漏了水依然不沉,原來海里有東西託着它,這東西得有多大個?難道船艙裡的血都是那傢伙的?

第五十九章 超自然現象第十章 大金牙第五十一章 自然博物館第四章 老熊嶺義莊第二十九章 莫洛托夫雞尾酒第十六章 死國羣屍(1)第十二章 逃命(3)第十五章 秦王金鼎(4)第三十二章 空亡第二十六章 歸墟第五十一章 數字第三章 屈肢葬(4)第十八章 畫壁(3)第七章 霸王蠑螈第十八章 畫壁(1)第六章 虛冢假穴(1)第三十八章 銅殿(上)第三十二章 撞邪第六章 五尺道第八章 古平崗老宅(1)第二十九章 小王八(2)第十六章 密室第二十八章 強敵第二十八章 太陽神廟(2)第四章 倒懸第十五章 鎮陵譜第二十章 地覺(4)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2)第十八章 屍有不朽者(上)第三十章 鬼哭神嚎第十四章 龍上水(上)第五章 三虎同行(1)第二十九章 沉船墓場(下)第十九章 無限永久連環機關第二章 酉水墓(3)第二十四章 沒有出口的海(下)第八章 夜探第四十三章 長生燭第十九章 冥須溝(3)第三十章 鬼哭神嚎第二十二章 野貓第十九章 冥須溝(5)第二十三章 欺山莫欺水(上)第四十九章 江湖第三十二章 藏寶盒(下)第二十九章 小王八(1)第十九章 隱士之棺(下)第四章 林家草堂(2)第二十章 死漂第二十四章 瘋狗村遺址(2)第二十八章 惡魔第一章 死亡收藏者第二十四章 錦鱗蚦第十五章 入寨(2)第十二章 地府(2)第十八章 畫壁(6)第十五章 秦王金鼎(2)第三章 龍火(下)第三十六章 後殿第十四章 消失的貨箱(1)第十六章 突圍(4)第八章 密林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3)第二十四章 真實的惡羅海城第八章 古平崗老宅(3)第十三章 吊死鬼(1)第六十章 懸棺第四十一章 炮神廟第二十章 巴山猿狖(下)第二十二章 孤燈(上)第三章 發丘印第七章 起死回生(2)第二十五章 滇王墓(1)第二十七章 寶藏第二十七章 荒島求生(2)第三章 大山裡的古墓第九章 散魂孔(2)第三十章 精變第十六章 屍油河(2)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3)第十二章 地府(3)第九章 削墳磚(下)第五章 古格銀眼第十四章 密室卷軸(2)第十章 戚繼光墓(1)第十四章 消失的貨箱(1)第十八章 野人的葬禮(1)第五章 打神金鞭(4)第十八章 野人的葬禮(5)第十五章 人面黑腄蠁第八章 無盡神道(1)第二十五章 畫門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1)第三章 五鶴朝天(2)第十六章 死國羣屍(2)第十四章 龍上水(下)第二十六章 穴陵第十三章 秦地黑僵(2)第二十九章 石室第十三章 牛虻(下)
第五十九章 超自然現象第十章 大金牙第五十一章 自然博物館第四章 老熊嶺義莊第二十九章 莫洛托夫雞尾酒第十六章 死國羣屍(1)第十二章 逃命(3)第十五章 秦王金鼎(4)第三十二章 空亡第二十六章 歸墟第五十一章 數字第三章 屈肢葬(4)第十八章 畫壁(3)第七章 霸王蠑螈第十八章 畫壁(1)第六章 虛冢假穴(1)第三十八章 銅殿(上)第三十二章 撞邪第六章 五尺道第八章 古平崗老宅(1)第二十九章 小王八(2)第十六章 密室第二十八章 強敵第二十八章 太陽神廟(2)第四章 倒懸第十五章 鎮陵譜第二十章 地覺(4)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2)第十八章 屍有不朽者(上)第三十章 鬼哭神嚎第十四章 龍上水(上)第五章 三虎同行(1)第二十九章 沉船墓場(下)第十九章 無限永久連環機關第二章 酉水墓(3)第二十四章 沒有出口的海(下)第八章 夜探第四十三章 長生燭第十九章 冥須溝(3)第三十章 鬼哭神嚎第二十二章 野貓第十九章 冥須溝(5)第二十三章 欺山莫欺水(上)第四十九章 江湖第三十二章 藏寶盒(下)第二十九章 小王八(1)第十九章 隱士之棺(下)第四章 林家草堂(2)第二十章 死漂第二十四章 瘋狗村遺址(2)第二十八章 惡魔第一章 死亡收藏者第二十四章 錦鱗蚦第十五章 入寨(2)第十二章 地府(2)第十八章 畫壁(6)第十五章 秦王金鼎(2)第三章 龍火(下)第三十六章 後殿第十四章 消失的貨箱(1)第十六章 突圍(4)第八章 密林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3)第二十四章 真實的惡羅海城第八章 古平崗老宅(3)第十三章 吊死鬼(1)第六十章 懸棺第四十一章 炮神廟第二十章 巴山猿狖(下)第二十二章 孤燈(上)第三章 發丘印第七章 起死回生(2)第二十五章 滇王墓(1)第二十七章 寶藏第二十七章 荒島求生(2)第三章 大山裡的古墓第九章 散魂孔(2)第三十章 精變第十六章 屍油河(2)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3)第十二章 地府(3)第九章 削墳磚(下)第五章 古格銀眼第十四章 密室卷軸(2)第十章 戚繼光墓(1)第十四章 消失的貨箱(1)第十八章 野人的葬禮(1)第五章 打神金鞭(4)第十八章 野人的葬禮(5)第十五章 人面黑腄蠁第八章 無盡神道(1)第二十五章 畫門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1)第三章 五鶴朝天(2)第十六章 死國羣屍(2)第十四章 龍上水(下)第二十六章 穴陵第十三章 秦地黑僵(2)第二十九章 石室第十三章 牛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