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穴陵

那對穿山穴陵甲一大一小,好像始終在竹筐裡昏睡,直到此時爬在地上如夢初醒,晃動着身軀伸展肢體,聽它們利爪刮地的聲音,就知道勁力精猛。羣盜中多有不識的,擔心此物傷人,都不由自主地向後退了幾步。

此時花靈和老洋人並肩上前,揪住了穿山穴陵甲身上的銅環,將它們牢牢按在地上。這雙長甲四足亂蹬,不停地掙扎,可是苦於被銅環鎖了穴位,縱有破石透山之力也難掙脫。

穿山穴陵甲乃是世間異物,雖然形貌酷似穿山鯪鯉甲,實際上兩者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在兩千多年前已有盜墓賊將鯪鯉甲加以馴服,通過喂其精食藥料,使它的前肢格外發達,通過長期馴養,就可以作爲盜墓的掘子利器,古稱穿山穴陵甲。

那時候的古墓,大多都是覆鬥丘鐘形封土,即便裡邊沒有地宮冥殿,內部也大多是木槨,用層層木料搭砌成黃腸題湊(黃腸題湊,“黃腸”指堆壘在棺槨外的黃心柏木枋,“題湊”指木枋的頭一律向內排列,代指西漢帝王陵寢槨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壘成的框形結構。)的形勢,完全使用墓磚的不多,也很少有以山爲藏的大型山陵,普通的墳丘夯土,根本擋不住穿山穴陵甲的利爪。

後來的墓葬逐漸吸取防盜經驗,石料是越來越大,而且堅厚程度也隨之增加,縫隙處還要熔化銅鐵汁水澆灌,使穿山穴陵甲逐漸失去了用武之地,但對於湘黔山區陰冷潮溼地域的普通墳墓,還是可以派上極大用場。這唐代就已失傳的穿山穴陵甲古術,在當今世上,只有搬山道人還會駑使,始終是搬山術裡的絕秘法門。

搬山道人並不用摸金卸嶺的切穴之法,摸金校尉仗着分金定穴的準確無誤,習慣用旋風鏟打盜洞;卸嶺羣盜人多勢重,再大的封土堆也架不住他們亂挖;而搬山道人則經常使用分山掘子甲來挖盜洞,歷來號稱“三釘四甲”。這穿山穴陵甲僅是四甲之一,離了湘黔兩粵,此術就施展不得,但他們擅能因地制宜,還可使用另外的分山掘子甲,這些都是屬於搬山倒斗的“切”字訣。

鷓鴣哨命花靈取出幾個竹筒來,裡面裝得滿滿的都是紅頭大螞蟻,能有數斤之重,先喂那兩隻穿山穴陵甲吃個半飽,就將它們拖到山根裡,用藥餌搗在剛纔狸子滴血之處,推着它們在那挖掘土石。

穿山穴陵甲這東西見山就鑽,尤其喜歡墳墓附近陰氣沉重的土壤岩石,只見那體形略小的頂在前面,它軀體前弓,抖起一身厚甲,鉤趾翻飛快得令人眼也花了,刨挖硬土就如同挖碎豆腐一般簡單,輕而易舉地穿山而人。

老洋人則拽住另外那隻體形碩大的穿山穴陵甲,在它的銅環上繫了條鏈子,使其難以跟先前那隻一同鑽進山裡。這倆傢伙是秤不離砣,抓住一隻就不愁另一隻偏離方向,或是會在中途逃脫,只是放短了鏈子,故意急得那隻大的着地亂轉,把已經挖開的盜洞窟窿越扒越大。

卸嶺羣盜雖也都是倒斗的老手,可哪曾見識過這種手段,看得瞠目結舌。原來這兩隻穿山穴陵甲體形有異,卻是分進合擊的絕配,一隻挖掘縱橫的盜洞,另外一隻擴大洞穴的直徑,而且挖土鑽山的速度之快,幾乎到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地步,若不是親眼得見,怎想得到有此異術。

這條被穿山穴陵甲挖開的盜洞,洞寬大可容人蹲行,角度是平行於地面,直着從傾斜的山根裡橫切進去,離那甕城後面的地宮,距離也是不近,雖然雙甲神異精猛,可要想直透中宮,也着實需要花費一番工夫。

鷓鴣哨趁機盤腿坐在地上閉目養神,一旦雙甲穴透地宮,還指不定在這形勢奇絕的古墓裡遇到什麼危險,耳中只聽得山體中有隆隆的迴響,料來卸嶺盜魁陳瞎子已率衆埋設炮藥開山。但鷓鴣哨心下清楚,瓶山山勢堅厚,土色藏納緊密,從山陽處炸石而人,絕不是一兩天就能得手的。這對穿山穴陵甲若是不受什麼阻礙,大約在天黑之後,就能直抵古墓大藏,也不知墓中的丹丸珠散都是何物,但既已到此,急是急不得了,也只有搖櫓慢槳捉醉魚,靜待其變罷了,漸漸神遊物外,猶如高僧人定一般。

卸嶺羣盜自是不敢打擾他,也就近坐在山根下歇息。紅姑娘這幾天常在鷓鴣哨身邊,眼見他機變百出,舉止灑脫,言辭清爽,絕不似常勝山裡上至陳羅,下至無數盜夥那般要麼粗俗無禮,要麼便是一肚子稱王稱霸的野心,也只有嫁了他這等人物纔不枉此一生,不禁有些後悔當年發誓終身不嫁,正是“夜來樓頭望明月,只有嫦娥不嫁人”,想到此處輕輕嘆了口氣,心中卻已打定了主意,將來就是天涯海角,好歹也要隨了他去,管什麼發過誓賭過咒,不過也不知這搬山道人討沒討過老婆。

想到此處,紅姑娘就低聲去問鷓鴣哨的師妹花靈,但此事也不好直接打聽,只好兜個圈子:“小妹子,我看你長得這麼如花似玉,今年可有十七八了?將來誰娶了你真是他前世的福分,不知你師兄替你定了親事沒有?”

花靈沒聽過這種規矩,奇道:“姐姐,我的婚事怎麼是我師兄來定?我父母尚在,他們雖然臥病在牀,可還……”

紅姑娘說:“我依理而言,既然令尊令堂身子不適,那這種大事理應是做師兄的操心。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有道是蘿蔔拔了地頭寬,妹子嫁了哥省心。看你師兄那人整天眉頭不展,好像心事很重,也不知他有沒有替你着想過這些事宜,他……他自己可曾婚娶?應該也沒顧得上吧?”

花靈纔剛十七歲,又很少同外人接觸,哪裡明白紅姑娘的意思,只是覺得她問的事情有些奇怪。然而卸嶺羣盜中有許多都是風月場上的老手,耳朵尖的聽在耳中,多半已猜出紅姑娘的念頭,聽她七繞八繞地找那小姑娘打聽搬山道人有沒有討過老婆,不免暗中好笑,想不到這冰山美人也有動情的時候。

這事越想越是好笑,其中一名盜夥實在是忍不住了,竟笑出些許聲音來,被紅姑娘聽個真切,她心知壞了,剛纔心急,竟沒想到山縫裡攏音,有什麼心腹的話也被那些人聽到了。

她惱起來反手就是一個耳光抽去,打掉了那名盜夥兩顆門牙,餘人知道這女子的厲害,她除了卸嶺盜魁之外,連羅老歪都敢打,常勝山底下的嘍囉們誰有膽子惹她。衆人趕緊繃起了臉,強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表情來,氣氛顯得無比尷尬。

紅姑娘臉上發燒,正想找個地縫鑽進去,這時老洋人從盜洞裡鑽出來,兩隻穿山穴陵甲也被拽了出來,他報知鷓鴣哨:“已穴透了山陵,風生水起。”

“風生水起”是盜墓時常用的一句切口,“風”是指古墓裡空氣流通,沒有積鬱的陰晦之氣。這瓶山前邊的甕城獨立封閉,被作爲了一處虛墓疑冢的陷阱,所以沒有山中毒蟲的蹤跡。穿山穴陵甲挖出的盜洞,正好切入甕城後面被封住的墓道里。“水”是指“財”或“冥器”,有水就說明確實有冥殿地宮。

鷓鴣哨聞訊起身,當即就令衆人準備進盜洞。他自己把一盞馬燈綁在身上,看了看兩支德國造的鏡面匣子,子彈壓得滿滿的,又把一條黑紗蒙在臉上,只露出兩隻眼睛。其餘的衆人,也都各自收拾得緊趁利落,拆了蜈蚣掛山梯分別攜帶,肅立在盜洞前聽候調遣。

鷓鴣哨見衆人齊備,就把那竹簍中的怒晴雞捧出來。只見那雄雞彩羽金爪,似乎也能感覺到瓶山古墓裡藏着死敵,知道今日必定有場你死我活的血戰,當即昂首顧視,振翅怒啼,精神顯得格外振奮。

鷓鴣哨暗中點頭,他也不管那雄雞是否能懂人言,竟當衆對它囑咐了一翻,從金風寨山民家中的屠刀下救得這怒晴雞出來,有什麼本事都在今時今日施展出來,可別折了怒晴金雞的威名,也別辜負了搬山道人的救命之恩。

那十幾名卸嶺盜衆見了,也知這怒晴雞可以掃蕩墓中毒蟲蜈蚣。他們都親眼見過從深澗亂雲裡飛出的那條六翅蜈蚣,絕不是普通槍械能夠抵擋的,心想只要這隻大公雞能使羣毒辟易,使搬山卸嶺盜了墓中珍寶,今後就是稱你一聲“雞爺”也是無妨,羣盜的身家性命可全系在你身上了。

鷓鴣哨隨即派出四人,其中兩個去瓶山上稟報陳瞎子。聽這山裡炸藥爆破之聲斷斷續續始終不絕,可能山上的工兵部隊還沒炸出什麼眉目來,既然山根裡打通了盜洞,便請陳瞎子帶人下來會合,另外兩個留在盜洞前負責聯絡。

其餘的人都跟鷓鴣哨進去探墓,佈置妥當,他就帶着衆人鑽入盜洞。羣盜身上都帶着不少鐵釘,走出一段,就在盜洞牆壁上釘上兩枚,兩枚長釘相互交叉,再把簡易的皮燈籠架上一隻作爲照明記認。

如此一路下去,但見這條透山盜洞,都被穿山穴陵甲挖得極是開闊平整,人鑽進去不用蹲下,貓腰弓身即可前行。羣盜見洞中除了硬土,更有許多堅固的岩層,竟也都被雙甲穴透了,不由得暗暗咋舌,連贊穿山穴陵甲這種盜墓古術果然了得。

盜洞的長度,比鷓鴣哨先前估量的要短,可也足有數百步的距離。羣盜小心翼翼地鑽洞攢行,許久纔到盡頭,出來的地方恰好是個傾斜的坡道,坡道上鋪的石板已被推開了,舉着火把往四周一看,較低的地方被巨大的條石砌死,無隙可乘,順着坡道上去,高處都是龐大的青石券頂。

石壁的縫隙裡,偶爾會有一兩隻急速逃竄的蜈蚣之屬,物性有生克,此物與怒晴雞勢成水火,見了只有逃命的份。整個山中的毒蟲本來在夜晚和幽暗之處都會吐納毒蜃,但怒晴雞一聲啼鳴,這些毒蟲再沒一隻敢吐毒液,都沒命般地往山縫深處鑽,以求離這天敵越遠越好。

鷓鴣哨知道這座古墓裡機關埋伏衆多,也自不敢託大,順着闊大的坡道緩緩前行,羣盜扛着蜈蚣掛山梯擁在他左右跟隨。走出不遠,見巖壁上有塊極大的石碑,上面四個大字龍飛鳳舞,鷓鴣哨挑燈觀看,見是“紅塵倒影”四字,也不知是何所指。

待走到斜坡的盡頭,穿過一條浮雕雲龍石樑,眼前豁然一片燈光璀璨。在偌大一個山中洞穴裡,聳列着數座重檐歇山的大殿,殿宇高聳,樓閣嵯峨,飛檐斗拱密密排列,雕樑畫棟而又莊嚴肅穆,殿中殿外燈火通明,層層疊疊觀之不盡,映得金磚碧瓦格外輝煌。

洞內岩層中有石煙升騰,使燦如天河的宮殿裡香菸繚繞,透着一派難以形容的幽遠神秘,與洞天福地裡的人間仙境無異。但在山腹裡顯得格外陰森,又被雲煙籠罩着,看上去讓人感覺極不真實,縹縹緲緲的似是水中幻象,難怪會有“紅塵倒影”的碑文。

原來瓶山雖然堅固,但由於山體常年傾斜,致使山體有許多或大或小的縫隙,不過在外邊很難看出來。山腹中是塊風水寶地,生氣涌動不絕,藏在山裡的古物歷久如新,樓臺殿閣間的萬年燭、琉璃盞,完全按照星宮佈局安置,繁而不亂,氣象嚴謹。

此地本是皇家藏丹煉藥所供奉的“仙宮”,自秦漢之際就開始經營建造,其中許多古蹟年代都不盡相同,但處處都有皇室氣象。那些琉璃盞內都是珍貴的千年燭萬年燈,些許微弱的燈引就可以燃燒千年不滅,在時隔幾百年後,大部分燈燭依舊亮着,尤其是那些八寶琉璃盞,兀自被燭火照得流光溢彩。

羣盜跟在鷓鴣哨身邊,見了這一片瓶中仙境般的宮闕,都不禁驚得呆了,看得雙眼發直,饒是他們胃口夠大,卻做夢也沒想到會有這麼大的冥殿,單是那些古老的燈盞就取之不盡了。

花靈出來搬山不到半年,也沒見過什麼世面,只覺那宮殿深處妖氣籠罩,心裡不禁有些發顫,拽住鷓鴣哨的胳膊躲在他身後:“師兄,前邊那千奇萬怪的去處……像是煉丹的道觀宮殿,怎麼會是藏死人的冥殿?”

鷓鴣哨十三歲開始跟着前代搬山道人盜墓,規模宏大的帝陵和諸侯王古墓也盜過,山陵裡的地宮雖然奢華壯麗,也絕無眼前這等仙境般的氣象。這簡直就是把一整座道教名山裡的建築全搬進了山洞裡,但這山裡陰氣沉重如同鬼宮,哪有半點仙氣。

此時被花靈一問,鷓鴣哨便隨口答道:“服食求神仙?嘿嘿……不過是皇帝們的一場春夢,後來山河破碎,這仙宮金殿還不是被個元代的大將軍當了墳墓。我這就過去瞧瞧仙宮裡的湘西屍王……看看它究竟是三頭六臂,還是滿身的銅皮鐵甲。”

第十四章 消失的貨箱(2)第三十章 精變第四章 天下第一店(2)第二十七章 海之淵 鯨之腹(上)第十五章 靈蓋的詛咒第十八章 畫壁(4)第十七章 聞香玉第十六章 先發制敵第三十二章 天上宮闕第十七章 食人部落(5)第七章 海中古玉(上)第三十一章 破卵而出第二十四章 神父第十六章 死國羣屍(3)第十八章 野人的葬禮(1)第七章 咬耳第一章 白紙人和鼠友第二章 酉水墓(2)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4)第一章 翻身鳳凰(2)第二十七章 黑佛第二十章 地覺(5)第二十章 魚陣第四章 崑崙不凍泉第五十四章 失落的記錄第三章 屈肢葬(2)第二十一章 食人蚌(上)第五十章 風水先生第十九章 猛狗(3)第八章 洗腸第二十五章 天龍出水(2)第十四章 消失的貨箱(2)第十七章 九棺黑煞(3)第七章 輪轉佛窟第十三章 印加公主(3)第八章 江城水寨(3)第九章 內藏眢第十八章 畫壁(6)第二十章 地覺(5)第三十一章 毀滅(1)第一章 翻身鳳凰(2)第三十八章 銅殿(下)第二十一章 天兵走馬(1)第二十三章 黑水城第三十二章 撞邪第十四章 龍上水(上)第十三章 印加公主(3)第二十六章 天磚秘道第九章 B計劃第四十五章 魁星踢鬥第十三章 溶化(上)第四章 林家草堂(3)第四十章 黑琵琶第十八章 畫壁(6)第十四章 龍上水(下)第七章 起死回生(4)第三十章 鬧鬼(下)第十一章 深山屠宰廠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3)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4)第四十四章 冥途第二十三章 登島(2)第四十五章 閻羅殿第二十七章 魔鬼橋(1)第十一章 三清觀(1)第二十二章 孤燈(上)第二十七章 龜眠地第三十三章 霧隱迴廊第二十一章 搬山道人第三十六章 燒餅歌第三十五章 猛鬼出籠(下)第十一章 詭絲(3)第十章 戚繼光墓(2)第五章 食人蟻(1)第十二章 移屍地第五章 盤蛇坡第二十一章 蟒腹升棺(3)第十二章 冢魄第十七章 食人部落(3)第四章 吞舟之魚(上)第十九章 冥須溝(2)第十四章 絕對包圍第二十六章 撫仙毒蠱(4)第十章 雙面屍(3)第五十二章 生離死別第五十四章 妖化龍第三十六章 死水不藏龍第三十八章 防腐液第十五章 驚翅第十九章 冥須溝(1)第二十三章 欺山莫欺水(下)第三十二章 印加不老泉(2)第二十五章 滇王墓(3)第五十八章 移動的大山第十七章 聞香玉第十四章 消失的貨箱(2)第十章 戚繼光墓(5)第四十一章 屍鬽第六章 五尺道第十六章 先發制敵
第十四章 消失的貨箱(2)第三十章 精變第四章 天下第一店(2)第二十七章 海之淵 鯨之腹(上)第十五章 靈蓋的詛咒第十八章 畫壁(4)第十七章 聞香玉第十六章 先發制敵第三十二章 天上宮闕第十七章 食人部落(5)第七章 海中古玉(上)第三十一章 破卵而出第二十四章 神父第十六章 死國羣屍(3)第十八章 野人的葬禮(1)第七章 咬耳第一章 白紙人和鼠友第二章 酉水墓(2)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4)第一章 翻身鳳凰(2)第二十七章 黑佛第二十章 地覺(5)第二十章 魚陣第四章 崑崙不凍泉第五十四章 失落的記錄第三章 屈肢葬(2)第二十一章 食人蚌(上)第五十章 風水先生第十九章 猛狗(3)第八章 洗腸第二十五章 天龍出水(2)第十四章 消失的貨箱(2)第十七章 九棺黑煞(3)第七章 輪轉佛窟第十三章 印加公主(3)第八章 江城水寨(3)第九章 內藏眢第十八章 畫壁(6)第二十章 地覺(5)第三十一章 毀滅(1)第一章 翻身鳳凰(2)第三十八章 銅殿(下)第二十一章 天兵走馬(1)第二十三章 黑水城第三十二章 撞邪第十四章 龍上水(上)第十三章 印加公主(3)第二十六章 天磚秘道第九章 B計劃第四十五章 魁星踢鬥第十三章 溶化(上)第四章 林家草堂(3)第四十章 黑琵琶第十八章 畫壁(6)第十四章 龍上水(下)第七章 起死回生(4)第三十章 鬧鬼(下)第十一章 深山屠宰廠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3)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4)第四十四章 冥途第二十三章 登島(2)第四十五章 閻羅殿第二十七章 魔鬼橋(1)第十一章 三清觀(1)第二十二章 孤燈(上)第二十七章 龜眠地第三十三章 霧隱迴廊第二十一章 搬山道人第三十六章 燒餅歌第三十五章 猛鬼出籠(下)第十一章 詭絲(3)第十章 戚繼光墓(2)第五章 食人蟻(1)第十二章 移屍地第五章 盤蛇坡第二十一章 蟒腹升棺(3)第十二章 冢魄第十七章 食人部落(3)第四章 吞舟之魚(上)第十九章 冥須溝(2)第十四章 絕對包圍第二十六章 撫仙毒蠱(4)第十章 雙面屍(3)第五十二章 生離死別第五十四章 妖化龍第三十六章 死水不藏龍第三十八章 防腐液第十五章 驚翅第十九章 冥須溝(1)第二十三章 欺山莫欺水(下)第三十二章 印加不老泉(2)第二十五章 滇王墓(3)第五十八章 移動的大山第十七章 聞香玉第十四章 消失的貨箱(2)第十章 戚繼光墓(5)第四十一章 屍鬽第六章 五尺道第十六章 先發制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