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霧隱迴廊

鷓鴣哨見有個身穿明裝的女人,站在鐵閣子二樓一動不動,鐵樓地面上有層塵土,並沒有什麼腳印,看來幾百年都無人走動,卻是見鬼了不成?他心中冷哼一聲,偏要看看這女子有什麼古怪,上前兩步,擡手就從後去拍那女人的肩頭,不料手落下來卻是一片虛空。

鷓鴣哨手中落空,急忙閃身退開,只見那女子原本站立的位置,驀然間升起一片塵霧,在狹窄的樓內飄散開來。

羣盜以爲有毒,趕緊閉了呼吸,捂着口鼻紛紛躲閃。鷓鴣哨從進這鐵樓開始,就覺得藥氣沉重,唯恐撞上毒煙機關,事先也已加了防備。但那女子被人一碰就立刻輕飄飄地化作一片塵埃,濃得像是霧氣,霧狀的粉塵裡,並沒有出現任何異常的氣息。

鷓鴣哨手上有土鮫皮的套手,隨手在面前的塵霧裡一抄,舉燈細辨,手套上沾的,竟像是枯碎的紙屑,碎得極是細微,只剩些紙張裡的經絡痕跡,應該是個精妙的剪紙人,在房中放丁幾百年不動,紙筋早已枯散,被人一碰就當即化爲灰燼了。他心中更是奇怪:“難道這女子非人非鬼,竟是剪紙而成的人形?竟如真人一般,真神工也,可它既然穿着明裝,何以會在這座生鐵封閉的露房當中?這年代……”

鷓鴣哨在瓶山裡連遇許多奇事,憑他博物之學也難推測究竟。在二層鐵閣中轉了一遭,眼見再無異狀,門窗都是緊緊閉鎖的,實是難以判斷那明代的剪紙人是如何擺在其中的,甚至有點懷疑是不是自己眼睛看花了。心下滿是疑惑,便轉身回到樓下,到桂樹下見了陳瞎子,把露房中的所遇之事說了一遍。

陳瞎子聽罷也覺得出乎意料,搜腸刮肚地想了幾遍,也是找不到半點頭緒,只好再派人去搜索其餘的三處鐵樓,或撬或穴,座座都拆得門戶洞;開,將裡外翻了個遍。原來這四座鐵樓,卻並非是什麼儲藏大內珍寶的。

井底這個洞穴是個密室,而那四座漆黑的鐵樓,都是用來藏納名貴丹藥和書冊經典的露房,搜刮出許多珍品,光是成了形的何首烏就有十幾對,但是再沒見到其餘三座樓裡有什麼明裝女子的紙形。

陳瞎子見收穫不小,且不說那些千百年前的丹丸膏散還有沒有藥性,單是裝藥的瓶匣之器,也盡是漢唐年間的古物,件件皆是價值不凡,但始終沒找到那具被稱做“湘西屍王”的老殭屍,倘若就此作罷,終究是讓他這盜魁的面子上有些下不來,畢竟已折在瓶山百十個兄弟了。

於是陳瞎子決定繼續尋找大藏,在生長屍桂的洞中散開隊伍搜索。羣盜點着火把驅趕着雞禽,排成了人牆,在周圍一個洞口一個巖縫地詳細查找。

隨着搜索範圍的擴大,逐漸發現這個洞穴周圍鑄了一圈鋼板鐵壁的圍牆,形成了一個院落。除了桂樹下的四座鐵樓,其中還有燒丹的丹室,裡面砌着磚爐和風箱,以及一些古代青銅秘器,在一面玉石屏後,是道在內側鎖住的大門。

陳瞎子和鷓鴣哨等人雖是倒斗的狀元魁星,但向來只是盜發古冢,丹宮裡有不少東西都是平生前所未見之物,心中皆是暗自驚奇,但尋了幾遍,並沒有發現古墓大藏的蹤跡,最後來到玉石屏後的大門前,便命人砸鎖撬門,還要再向深處前進。

陳瞎子根據瓶山地形判斷,這道門後也許正是通着後殿的底部,但山腹裡面地形複雜離奇,甕城、正殿、丹井之中都沒有元墓的蹤跡。後殿被焚燒後就匆匆離開了,那殿中確實有陪葬的馬骨、兵器、甲冑之物,看這丹井裡的結構如此之深,也許後殿底層也有密室密洞一類的所在,那真正的墓室多半就在附近了。

盜魁陳瞎子讓手下人去卸開巨門,他則同鷓鴣哨站在鐵壁院落中等候。當時陳瞎子野心極大,他認爲卸嶺羣盜專做謀反聚衆的勾當,在各朝各代都被官府視爲“眼中之釘,肉中之刺”,雖然卸嶺勢力也自不小,可這些綠林盜匪在太平年月裡,往往都會成爲官兵鎮壓的主要目標,如今難得遇上回天下大亂軍閥割據的局面,正應當擴展勢力,滲入“崑崙山”的官面,所以暗中資助了好幾路軍閥。

而且陳瞎子還到處籠絡天下的能人異士,他眼見自己倒斗的本事,似乎比搬山道人鷓鴣哨要稍微遜色半籌,所以早就有心拉攏搬山道人人夥,有鷓鴣哨這種手段高強的人作爲左膀右臂,他就可以騰出手來專心經營軍閥勢力,那何愁大事不成?但此人一向獨來獨往,眼界極高,得讓他人夥可並不簡單。

趁此間歇,陳瞎子便想同鷓鴣哨盤盤道,找個情由拉攏搬山道人人夥,於是他甩開兩行伶俐齒,翻動三寸不爛舌,先從這瓶山佔墓裡的湘西屍王說起。聽那嚮導講,猛洞河流域的深山老林最多,尤其是老熊嶺下的瓶山,以前常有人上山採藥,被山隙裡的殭屍拽了進去吸淨血髓,有僥倖逃過的,都說那殭屍身材高大,紫袍金帶,看裝束不是王侯就是將相,所以都以湘西屍王呼之。據說其大白天也敢出來傷人,以至近代就沒人敢接近此山了,可我等在山上只見有許多毒蟲,卻不曾見有詐屍的精怪,可見洞夷之輩的傳說不可盡信。

鷓鴣哨滿腹心事,聽了陳瞎子沒頭沒腦的一番話,便隨口應道:“陳總把頭所見極是。素聞在那粵東粵西兩廣之地,也多有此類傳說,凡是挖出貴族古屍,只要見到其服飾奢華,腰束金絛玉帶的,便以訛傳訛,稱其爲屍王,似乎連殭屍也可分爲三六九等,生前是王公的,死後出現屍變也比尋常的殭屍厲害許多。此等愚民散盜的見解,說出來叫人好笑。”

陳瞎子說兄弟說得在理,實則生前爲貴,死後保存屍骸的營葬手段自是非比貧民百姓,所以貴族的屍骸被從古墓中掘出,往往會因爲棺槨明器的作用,顯得屍體鮮活生動;而窮人的屍首埋到亂葬崗中,不是被野狗刨出來啃了,就是遭蟲蟻侵蝕,過得不到半年,就連骨頭也難保全。所以生前爲王爲尊,死後的屍體仍然比尋常百姓尊貴萬分,還要做個“屍王”嚇唬咱倒斗的苦漢子,想想着實令人可惱,不倒之不足以平民憤……

陳瞎子趁機把話鋒一轉,切入了正題,他接着說道,倒鬥這行當雖然能發橫財,但在外人眼中卻極是晦氣,常年和古墓裡的棺槨明器打交道,難免會染一身陰氣。咱們自家裡,也不是生來就想做這等挖掘墓中古董的勾當,不過造化陰陽自有其理,按你們搬山分甲術的宗旨來看,世上有一物,便必有一制,倒斗的手藝人,便是那些生前顯貴之輩的剋星。

看如今的世道,天災兵禍是一個接着一個,哪有給老百姓安居樂業的日子。按說我陳家祖上留下的產業,自家縱然是十世也花用不空,但想要濟此亂世卻是杯水車薪。愚兄既然學了一身卸嶺倒斗的本事,又蒙弟兄們擡舉,做了南七北六一十三省的卸嶺盜魁,便不耐煩在世上隨波逐流,只想趁着亂世高舉義旗,盜墓取利賙濟蒼生。

陳瞎子說到這裡嘆了口氣,做出躊躇滿志的腔態來,又說道:“無奈心雖有餘,而力不能足,身邊缺少有真本事真手段的能人。如果兄弟願意到常勝山插香入夥,爲兄擔保你坐第二把金交椅。咱們常勝山十幾萬諮衆,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今後你我二人聯手……”

鷓鴣哨早聽出他的意思,等他說到入夥的話來,趕緊推辭道:“從古傳下這三門盜墓的秘術,摸金、卸嶺都是聚義取利,以濟世人,奈何搬山道人不屬此道,道不同不相爲謀,雖承高誼,卻實不能爲。”

陳瞎子本以爲鷓鴣哨這搬山道士,已剩孤家寡人了,自己剛剛這番話說得簡直是“周公吐脯,天下歸心”,讓他到常勝山入夥是何等的誠意,竟被對方一口回絕了,心中不免有些詫異和惱怒,就問:“倒鬥之道,不外乎盜亦有道之說,難道搬山之道會有所不同?可否直言,以解愚懷。”

鷓鴣哨如今也是有些心冷了,並且對那種造反圖霸的舉動沒任何興趣,就直言相告:“小弟原是有些心事,別個面前也不好講,既然兄長垂詢,敢不奉告?”就簡略地把搬山道人盜墓尋找雮塵珠的事情說了一些,這條線索越來越是渺茫,眼看搬山道人只剩最後—個,看來天意使然,人力也難強求了。但他只要還活着一天,就要遵照祖宗遺訓,接着在各地古墓中繼續尋找這顆珠子。

陳瞎子恍然大悟,原來是這麼個“尋不死仙藥”,笑道:“何不早說,等從瓶山回去,爲兄就多派人手去各地探訪線索……”他善會籠絡人心,正要大包大攬把鷓鴣哨的爲難之事料理了,然後也不怕他不肯人夥了,可話剛說了一半,卻聽撬砸石門的羣盜一聲驚呼。

陳瞎子和鷓鴣哨心知有異,趕緊率衆過去查看。原來羣盜已洞開巨門,鐵牆上的這道大石門只能從內側打開,只見門外是條山中隧道,廊道曲折幽深,裡面輕輕流動的雲霧,猶如香菸繚繞,也看不清深處的情形。

陳瞎子見羣盜大驚小怪,真是折了卸嶺的威風,心頭有些不快,沉下臉來問道:“剛纔大呼小叫的做什麼?不過是條甬道而已,裡面八成就是元人的墓室了……”說着話挑燈往石門外一張,不料正瞧見那隧道里煙霧輕渺流動,好似有一人盤腿坐在地上,恍惚中就見那人全身黑衣,裝束十分詭異。他身體肥大高壯,獅鼻闊口,臉上虯髯如戟,兩眼精光四射。雙方視線剛一相交,就驚出了陳瞎子一身冷汗,再想細看,那人又被雲霧遮在裡面了。

剛剛那一瞬間,跟在陳瞎於身邊的人也都個個瞧了個真切,嚮導頓時雙腿打戰,連話都說不利索了,驚道:“殭屍……是……是瓶山古墓裡的屍王啊!”

羣盜聞言立即豎起削尖的竹竿,撐開漁網待敵。殭屍有死而不腐的,還有遇活人陽氣詐屍撲人的,要真遇上大糉子,水火刀槍之類未必能起作用,只有戳住他覆蓋漁網,或者往嘴裡塞個黑驢蹄子。

陳瞎子剛要招呼衆人上前圍攻,忽然那隻怒晴雄雞從雞羣中騰起躍出,金雞獨立恰好落在陳瞎子肩頭,引頸怒啼。這隻雄雞自從鷓鴣哨落人丹井後,就混在其餘的大羣公雞之中,在宮殿裡到處追逐蜈蚣。羣盜進入露房鐵閣之後,爲了防範毒蟲,也將大批雞禽帶了進來,但一直沒見有什麼異常狀況發生,然而怒晴雞突然威風凜凜地鳴動起來,定是有什麼徵兆預警。

羣盜見狀微微打了一愣,腳下不禁有些躊躇,都隱約有種預感,只要接近瓶山屍王,立即就會惹禍上身。鷓鴣哨見狀便說:“裡面那廝絕不尋常,許不會也是彩紙剪出來的人形?廊道內又都被霧氣鎖了,恐有妖術作怪,容某先獨自過去看個究竟。”說罷就要提燈進去。

紅姑娘攔住他說:“且慢,你們難道都不識得,那屍……屍王穿的黑袍頂着黑帽,足底踩着靴頭,元人貴族怎會這副打扮?”

陳瞎子和鷓鴣哨都覺奇怪,怎麼紅姑娘會知道那身詭異的黑色裝束?那是什麼打扮?紅姑娘道:“我以前曾在月亮山裡跑江湖賣藝爲生,說書唱戲和古彩戲法都是同行,戲班子裡的各種行道籠頭,我也盡數識得。剛纔看得清清楚楚,世上只有班子裡的伶人戲子纔會如此裝扮,那套滿身黑衣袍靴戴帽的裝扮,分明就是演在戲文裡面的勾死鬼!

第四十九章 感染擴大第二十四章 真實的惡羅海城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3)第十二章 地府(2)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5)第二十四章 瘋狗村遺址(3)第二十八章 蟲玉第一章 白紙人和鼠友第五十二章 鮫姥第四十九章 江湖第七章 盜洞第五十三章 府中求玄第四章 熊的傳說(下)第二章 八臂哪吒第二十一章 金風寨第九章 削墳磚(上)第十六章 地下神宮摸金,摸金,摸出燈絲無數第十五章 蚰蜒鉤(下)第十八章 畫壁(6)第十三章 溶化(下)第十二章 墳冢(2)第五十六章 空行靜坐第六十九章 物極必反第十四章 看不見的天險第十五章 關東軍地下要塞第十章 來自草原的一封信(上)第十五章 懸陽洞(1)第二十三章 登島(2)第十七章 草原大地獺第十六章 突圍(5)第三章 桫欏食人樹(1)第五十六章 拜訪解讀謎文暗示的專家第十七章 食人部落(2)第九章 古狸碑(上)第四章 林家草堂(1)第二十二章 祭湖神(3)第五十六章 救命第二十三章 神筆第十六章 先發制敵第二十一章 兇鐵(上)第二十七章 海之淵 鯨之腹(上)第四十章 黑琵琶第十三章 黃皮子(8)第十七章 禁斷之線第二十八章 龍獺(上)第二十一章 食人蚌(下)第三十六章 後殿第十四章 失蹤(下)第四十七章 忌火第十七章 白眼翁(2)第十四章 密室卷軸(3)第二十七章 龍虎杖第一章 趕冬荒(下)第二十一章 搬山道人第二十四章 瘋狗村遺址(1)第二十一章 逆襲(1)第六章 九層妖樓第十六章 底艙第十一章 走進喀拉米爾第四章 林家草堂(2)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3)第二十七章 魔鬼橋(4)第三十一章 恐懼鬥洞第十九章 螺中含珠(上)第十章 來自草原的一封信(下)第二十二章 孤燈(上)第六十六章 鬼帽子第十四章 紅犼第二十九章 沉船墓場(上)第四十四章 南海僵人第四十一章 湘西屍王第四十九章 焚風第四十七章 震驚百里第十八章 野人的葬禮(5)第十章 來自草原的一封信(上)第三十一章 毀滅(1)第十一章 三清觀(1)第十五章 懸陽洞(2)第四十三章 夢(上)第四十二章 還願第十五章 秦王金鼎(1)第四章 紅白石道(1)第二十九章 沉船墓場(下)第二章 秦王照骨鏡第四十一章 屍鬽第三十三章 祭品第九章 空襲警報第三十二章 天上宮闕第六章 虛冢假穴(1)第八章 江城水寨(3)第五章 三虎同行(2)第六十章 懸棺第四十一章 炮神廟第十九章 密文之謎第二十三章 燈籠火(1)第十一章 三清觀(2)第二十二章 硨磲(上)第十六章 密室第八章 古平崗老宅(1)
第四十九章 感染擴大第二十四章 真實的惡羅海城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3)第十二章 地府(2)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5)第二十四章 瘋狗村遺址(3)第二十八章 蟲玉第一章 白紙人和鼠友第五十二章 鮫姥第四十九章 江湖第七章 盜洞第五十三章 府中求玄第四章 熊的傳說(下)第二章 八臂哪吒第二十一章 金風寨第九章 削墳磚(上)第十六章 地下神宮摸金,摸金,摸出燈絲無數第十五章 蚰蜒鉤(下)第十八章 畫壁(6)第十三章 溶化(下)第十二章 墳冢(2)第五十六章 空行靜坐第六十九章 物極必反第十四章 看不見的天險第十五章 關東軍地下要塞第十章 來自草原的一封信(上)第十五章 懸陽洞(1)第二十三章 登島(2)第十七章 草原大地獺第十六章 突圍(5)第三章 桫欏食人樹(1)第五十六章 拜訪解讀謎文暗示的專家第十七章 食人部落(2)第九章 古狸碑(上)第四章 林家草堂(1)第二十二章 祭湖神(3)第五十六章 救命第二十三章 神筆第十六章 先發制敵第二十一章 兇鐵(上)第二十七章 海之淵 鯨之腹(上)第四十章 黑琵琶第十三章 黃皮子(8)第十七章 禁斷之線第二十八章 龍獺(上)第二十一章 食人蚌(下)第三十六章 後殿第十四章 失蹤(下)第四十七章 忌火第十七章 白眼翁(2)第十四章 密室卷軸(3)第二十七章 龍虎杖第一章 趕冬荒(下)第二十一章 搬山道人第二十四章 瘋狗村遺址(1)第二十一章 逆襲(1)第六章 九層妖樓第十六章 底艙第十一章 走進喀拉米爾第四章 林家草堂(2)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3)第二十七章 魔鬼橋(4)第三十一章 恐懼鬥洞第十九章 螺中含珠(上)第十章 來自草原的一封信(下)第二十二章 孤燈(上)第六十六章 鬼帽子第十四章 紅犼第二十九章 沉船墓場(上)第四十四章 南海僵人第四十一章 湘西屍王第四十九章 焚風第四十七章 震驚百里第十八章 野人的葬禮(5)第十章 來自草原的一封信(上)第三十一章 毀滅(1)第十一章 三清觀(1)第十五章 懸陽洞(2)第四十三章 夢(上)第四十二章 還願第十五章 秦王金鼎(1)第四章 紅白石道(1)第二十九章 沉船墓場(下)第二章 秦王照骨鏡第四十一章 屍鬽第三十三章 祭品第九章 空襲警報第三十二章 天上宮闕第六章 虛冢假穴(1)第八章 江城水寨(3)第五章 三虎同行(2)第六十章 懸棺第四十一章 炮神廟第十九章 密文之謎第二十三章 燈籠火(1)第十一章 三清觀(2)第二十二章 硨磲(上)第十六章 密室第八章 古平崗老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