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救命

行舟跑船的商人和水手,常年風裡來浪裡去地在海上掙飯吃,若不幸遇得海難,身子掉到海里,有些死後被魚啃吃了也就罷了,但有些屍體會封閉在船體殘骸中,或是隨着波浪被衝到岸邊。南洋的漁民蛋民,好多都是以撈青頭爲致富手段,他們會將屍體上值錢的東西扒下來賣錢,所以爲防不測,有些跑船的海員,都會在自己隨身的金銀飾物中“下蠱設降”,專爲報復那些殺人越貨的海匪海盜,或是謀求不義之財在死人身上扒青頭的漁民蛋民。一旦有人取了海難死者身上之物,往往就會中其邪術,慘遭橫死。

這些事我和胖子也略有耳聞,不過當時潛水進入瑪麗仙奴號沉船,在水底見了這塊金光耀眼的手錶,胖子貪小便宜的本性難以按捺,這貪念一起,便是十萬金剛羅漢也降伏不住,於是順手牽羊撈了回來。

不過在歸墟中生氣太盛,金錶中的屍降並未顯露,後來衆人疲於奔命,胖子就將這塊金錶遺失了,丟在哪也想不起來了。按說若就此丟失也就罷了,那應該算是走運,可誰也不會想到金錶怎麼又會落在了多鈴手裡。

我們所乘的這艘龜甲船,充其量不過是個筏子,六個人在船中擠得滿滿當當,既無水,也無糧,渡海穿波尚且沒有把握,何況船上又有個全身開始出屍斑的多鈴,她中了屍降,雖然人還活着,但身體逐漸會變得像一具高度腐爛的死屍,若不盡快把她扔到海里,船上其餘的倖存者,都會染上屍瘟送命。

明叔聲色俱厲:“胡仔胖仔……還有楊小姐,你們仔細想想其中的利害關係,可別爲這一個無足輕重的蛋民,陪上全船人的性命,將來回了珊瑚廟島,阿叔我一定出錢送五聖出海,替她超脫一段因果。她中了降頭,裡外也是個死,沒必要讓咱們給她陪葬。”

古猜見多鈴像死屍一樣開始生出屍斑,又見明叔顯得情緒反常,想要說服衆人將還活着的多鈴扔進海里,他立刻紅了眼睛,像只發瘋的野獸一樣拔出刀來,要同明叔拼命。

明叔老奸巨滑,如何會怕古猜這十幾歲的少年,眼中兇光一閃,顯然已動了殺機,不動聲色地將手按在潛水匕首的刀柄上。我看他的意思再明顯不過,眼前之事,事關生死存亡,說不得也只好將古猜一併宰了,棄屍入海,免得留下後患。

龜甲鯨骨綁縛的一葉孤舟,在星空下的海面上起浮飄動,海風嗚嗚咽咽地掠過皮帆,大海出奇的平靜,然而船上緊繃的氣氛幾乎接近了凝固。我見情況棘手至極,明叔雖然只顧保命想把多鈴拋進海里,但他也是人急上房、狗急跳牆的無奈之舉。多鈴身上屍氣愈來愈重,一旦變做腐屍,其餘的人也都會受到傳染,到時候可就全軍覆沒了。可是我也絕不能眼睜睜着着把活人扔進海里餵魚。

我只好攔在古猜和明叔之間,讓他們無從向對方下手,明叔衝我囔道:“胡仔,不是咱們無情無義,要怪就怪阿鈴她自己撿了那塊金錶吧。你阿叔我一把年紀了,該享受的也都享受過了,現在死也夠本了,可你跟胖仔還年輕,你們將來的路還長,可別在這就活膩了……”

古猜在身後對我叫道:“胡老大,別把我阿姐扔下海,她還喘着氣……還能活啊!”這時Shirley楊也急道:“老胡,你可別聽明叔的,這是謀殺!主不會寬恕的。”

我左右爲難,一個人和五個人的生命,何輕何重是顯而易見的,但這並非是萊市場上買菜買肉的分量可以輕易衡量。我又看了胖子一眼,胖子感慨地對我說道:“胡司令,眼下面臨的抉擇,不禁讓我想起曾經看過的一部阿爾巴尼亞電影《戰鬥的早晨》,英雄的、人民的阿爾巴尼亞是歐洲的一盞明燈,在電影裡的六個英勇的游擊隊員中,有一名美麗的女游擊隊員受了傷,她爲了掩護同志們安全轉移,毅然選擇留下來阻擊德國鬼子,結果被德國鬼子打死在了高高的山岡上。咱們採蛋撈青頭的事業,雖然不能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鬥爭的偉大程度畫等號,但是……”

我聽胖子信口開河,什麼事到他嘴裡說出來都得變味了,問他還不如不問,趕緊打斷他的話說:“多鈴又不是游擊隊員,跟阿爾巴尼亞電影哪裡扯得上關係?”但這一耽擱,我腦中轉了幾圈,終於拿定了主意,轉頭對明叔說:“阮黑臨死的時候,託咱們把多鈴和古猜送到法國,當時大夥可是親口答應的,可現在阮黑屍骨未寒,就要把他徒弟多鈴扔到海里,甚至還想殺了古猜滅口,別看我打過仗開過槍,炸過碉堡滾過地雷,這些年生生死死見得多了,可你要讓我下手殺了同舟共濟的夥伴,我無論如何也下不了手。”

明叔見我不鬆口,急忙勸道:“沒讓你親自動手,咱們把她扔到海里,讓她自生自滅也就是了。非是咱們心狠,可眼下咱們孤舟一葉漂在海上,除了南海觀音下凡,誰還救得了中了屍降之人?就別心慈手軟了……”

我一拍明叔肩膀:“還真就讓您給說着了,觀音菩薩咱是請不來,可佛爺菩薩的青頭卻剛好有那麼一件。”說完我從胖子身上的密封袋裡,拽出了那件在沉船裡撈到的翡翠佛衣。這件寶衣八成是泰國哪座大廟裡供奉佛祖的,不知怎麼被人走私偷運了出來,隨着瑪麗仙奴號葬身在珊瑚螺旋的海底。這件金光碧翠的衣服,穿到凡人身上冬天暖夏天涼,這歷代高僧開過佛光的聖物,除了延年益壽消除沉疾之外還可驅魔避邪。

雖然開了光的佛器能夠驅邪,但這只是南洋地區的傳說,未知是真是假,而我卻知道玉者石之精,常言道“一翠二玉三瑪瑙”,古玉可防止屍體變腐,翠性更陰,只要把全是翡翠的“佛衣”裹在多鈴身上,也許能讓屍降不會發作。不管怎麼說這都是個辦法,總好過大夥一起染上屍瘟,或是把多鈴活生生扔進海里。

衆人聽我說完,皆是喜出望外,剛纔都急糊塗了,誰也沒想起這件救命的佛衣,連忙給她穿在身上。玉性震住了屍氣,海風中的屍臭味道漸漸就聞不到了,但多鈴仍是發着高燒,嘴裡不住胡言亂語,她的命能不能保住還很難說。

這時Shirley楊爲了讓多鈴呼吸暢通,將她的衣領割了個口子,發現多鈴頸上戴着個掛墜,是個小小的盒子,可以開啓,隨手打開來一看,裡面裝了一對夫婦的合影。古猜告訴Shirley楊,那是多鈴親生父母留下的照片。

我好奇心起,湊過去看了一眼,不料一看之下,頓時吃了一驚,那小小照片上的法國人,看着好生眼熟,就像我在沉船中見到的鬼影,難道瑪麗仙奴號的船主,就是多鈴失散的法國軍官父親?他隨法軍撤離越南後,就留在南洋做起了走私生意,專門倒騰古物秘器?要真是如此,這位走私販運古物的船主,下了降頭害人未成,竟把自己親生女兒給害了,看來冥冥之中自有因果,多鈴恐怕永遠不可能在法國找到她的親人了。

這些念頭只是在我腦中一轉,並沒有對其餘的人說出來,免得讓多鈴和古猜知道了憂慮擔心。把多鈴安頓好後,海上已是旭日東昇,衆人在船上飢渴交加,只好利用搬山道人傳下的古方,在船上撈“海井”解渴,捕飛魚充飢,以古老原始的辦法來解決困境。

明叔和Shirley楊利用船中的鮫筋,做了一副不大的漁網,幸虧從海眼中帶出三十來枚明珠,以明珠做引,引得海中飛魚在船邊紛紛躍起,有的竟自行跳到了船裡。南海中還有一種透明水母,在蛋民口中俗稱“海井”,在白晝裡被珠光吸引,浮上海面。用漁網撈出來後,用小刀剖開海井,其中有一形似膽囊的透明軟瘤,內含一泓清水,甘甜清冽,雖然每隻海井裡幾乎只有一口清水不到,但也足能解得燃眉之急。

不過珊瑚螺旋所產的蚌珠精光太盛,不能在夜晚使用,否則會引出海底大魚鼓浪翻船。我們就憑着搬山道人填海之術的古老辦法,捕魚撈井。明叔航海經臉豐,,又識得洋流走向,仰望日月星辰而行,好在距離珊瑚廟島不遠,一連在海上漂流了數日,出了珊瑚螺旋就能遇到過往的船隻。

衆人死裡逃生,回到珊瑚廟島的時候,陳教授和大金牙已經快急瘋了,奈何珊瑚螺旋中通訊斷絕,也沒船隻敢冒險進入,只好日復一日地苦等,在望眼欲穿的情況下,終於把打撈隊盼了回來。

我上岸後,顧不上同陳教授仔細敘述經過,馬上和胖子、古猜三人擡着奄奄一息的多鈴,徑直去找珊瑚廟島黑市的青頭商人掰武,讓他快找醫生。

掰武見我們一夥人個個曬得黝黑,身上暴了皮,衣衫不整地突然出現,也吃了一驚,更想不到有人能從珊瑚螺旋里活着回來,一問究竟,才知多鈴中了屍降。珊瑚廟島彈丸之地,哪有什麼醫生可找,再說西醫中醫都沒用,這是中了南洋的邪術了,若沒這幾百片上好的翡翠裹着,早已全身腫漲腐爛變腐屍了。

掰武說,不過你們也彆着急,漁村裡有個降頭師傅,快去讓他看看。說罷匆匆引着我們到了降頭師家中。降頭師見是屍降,也自不敢怠慢,用白蠟燭點燃了在多鈴身上一燎,她皮膚裡立刻滲出幾滴白花花的屍油。

那師傅連連搖頭,這姑娘眼看是沒救了,屍降和鬼降太過歹毒。多鈴身上雖沒腐爛散發屍臭,但身上的活氣已經散了,雖然將身子裹在翡翠袍子裡能得不死,也只和植物人差不多,永遠醒不過來。看她這情形,再過幾天恐怕喂水喂粥也灌不進去了,除非能找來千年屍丹救命,說不定她這條小命還能撿回來。

我知道南洋地區,也認同內丹、外丹之說。屍丹屬於內丹,是生物體內結石成瘤,死後依然生長的異物。可屍體死後,體內化石仍舊不腐不朽的情況太少見了,內丹都是借天地靈氣和日月精華形煉而生,像是生物體內的結石,我這輩子只在百眼窟見過一隻老黃鼠狼子有屍丹,其餘古屍中最多是口中塞了珠子,體內又哪有什麼丹丸。

東北黃大仙的屍體和內丹早就一併毀了,那種罕見罕逢之物,若是沒有特殊機緣,一生見到一次都難。我嘆了口氣,雖然有負阮黑所託,但我確實已經竭盡所能了。

此時陳教授已從Shirley楊口中得知了來龍去脈,覺得多鈴的生死,他也大有責任,憂急之情見於顏色,想幫忙卻沒任何辦法,但他好像忽然想到了什麼,將我拉在一邊,壓低聲音對我說道:“古屍體中活生生的內丹實在太罕見了,老朽這輩子也沒見過,但我記得好多年以前……那時候還是軍閥混戰的民國時期,湖南和貴州交界的地區鬧過一陣古屍作祟的事情,那時候人們迷信思想比較嚴重,當年湘西屍王的消息捕風捉影,鬧得全國人心惶惶。據說湘西瓶山古墓中的元代殭屍,在盜墓賊面前詐屍的時候,口中就曾吐出了一顆千年不化的紅丸……”

鬼吹燈Ⅱ之《guichuideng.org/nan-hai-gui-xu

南海歸墟》完,敬請關注鬼吹燈Ⅱ之《湘西屍王》,傳統盜墓工具和盜墓秘術大匯演,盜墓者們驚心動魄的奇妙壯大冒險,即將展開。

第十五章 秦王金鼎(4)第二十章 不存在房間之樓(下)第三章 盜墓往事第二十三章 欺山莫欺水(下)第二十一章 西夜古城第三十一章 真與假第九章 可恥的叛徒(1)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5)第八章 深海龍頭(5)第二十六章 撫仙毒蠱(4)第三十九章 刻魂第九章 可恥的叛徒(2)第十章 大金牙第二十三章 登島(1)第三十四章 妖術引子第十七章 暫時停止接觸(上)第二十八章 一分爲三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4)第十六章 古城庫斯科(1)第二十七章 寶藏第十九章 冥須溝(5)第十四章 密室卷軸(5)同時評價《鬼吹燈》和《盜墓筆記》第二十六章 球蝦第八章 江城水寨(3)第十九章 冥須溝(4)第二章 秦王照骨鏡第四章 林家草堂(3)第三十三章 大王烏賊(下)第三十三章 武候藏兵圖第十五章 懸陽洞(1)第十五章 蚰蜒鉤(下)第二十一章 食人蚌(下)第三十四章 缸怪第三十四章 觀山太保第十六章 死國羣屍(3)第五章 古格銀眼第七章 穿過高山 越過河流第二十五章 滇王墓(1)第十八章 野人的葬禮(3)第五十章 狹路相逢第一章 琉璃廠(下)第二十九章 石室第五十六章 救命第十五章 入寨(1)第十四章 九龍回頭棺(2)摸金,摸金,摸出燈絲無數第五十二章 康巴阿公第二十九章 小王八(2)第二十章 巴山猿狖(上)第四章 老熊嶺義莊第八章 深海龍頭(1)第十二章 夜幕下的克倫左旗(下)第二十八章 俄羅斯式包裹第十六章 突圍(1)第四章 熊的傳說(下)第五十二章 夜深人靜鬼吹燈電影2015年12月18日上映第七章 盜洞第十六章 古城庫斯科(2)第三十五章 血祭第十章 雙面屍(4)第一章 掛號信(1)第十六章 密室第四十八章 舌漏第六十七章 賬簿第二十五章 掉落第二章 黃皮子墳(上)第三章 桫欏食人樹(1)第十四章 密室卷軸(2)第二章 酉水墓(3)第二十六章 球蝦第二十七章 魔鬼橋(3)第三十二章 印加不老泉(1)第二十八章 太陽神廟(1)第十五章 懸陽洞(3)第二十章 漂瓜取魚(上)第十三章 鬼吹燈第四十二章 不歸路(上)第十九章 鬼角(5)第二十六章 撫仙毒蠱(4)第五章 搬山填海第三十一章 恐懼鬥洞第十一章 三清觀(2)第四十八章 龍穴第四十三章 噩兆第二十七章 鬥官第十七章 草原大地獺第四章 天下第一店(2)第十九章 引魂雞(上)第二十四章 龍鱗妖甲第十五章 秦王金鼎(1)第十八章 屍有不朽者(上)第三章 屈肢葬(4)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4)第二十六章 穴陵第六章 青頭第三十七章 面具第六章 五尺道
第十五章 秦王金鼎(4)第二十章 不存在房間之樓(下)第三章 盜墓往事第二十三章 欺山莫欺水(下)第二十一章 西夜古城第三十一章 真與假第九章 可恥的叛徒(1)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5)第八章 深海龍頭(5)第二十六章 撫仙毒蠱(4)第三十九章 刻魂第九章 可恥的叛徒(2)第十章 大金牙第二十三章 登島(1)第三十四章 妖術引子第十七章 暫時停止接觸(上)第二十八章 一分爲三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4)第十六章 古城庫斯科(1)第二十七章 寶藏第十九章 冥須溝(5)第十四章 密室卷軸(5)同時評價《鬼吹燈》和《盜墓筆記》第二十六章 球蝦第八章 江城水寨(3)第十九章 冥須溝(4)第二章 秦王照骨鏡第四章 林家草堂(3)第三十三章 大王烏賊(下)第三十三章 武候藏兵圖第十五章 懸陽洞(1)第十五章 蚰蜒鉤(下)第二十一章 食人蚌(下)第三十四章 缸怪第三十四章 觀山太保第十六章 死國羣屍(3)第五章 古格銀眼第七章 穿過高山 越過河流第二十五章 滇王墓(1)第十八章 野人的葬禮(3)第五十章 狹路相逢第一章 琉璃廠(下)第二十九章 石室第五十六章 救命第十五章 入寨(1)第十四章 九龍回頭棺(2)摸金,摸金,摸出燈絲無數第五十二章 康巴阿公第二十九章 小王八(2)第二十章 巴山猿狖(上)第四章 老熊嶺義莊第八章 深海龍頭(1)第十二章 夜幕下的克倫左旗(下)第二十八章 俄羅斯式包裹第十六章 突圍(1)第四章 熊的傳說(下)第五十二章 夜深人靜鬼吹燈電影2015年12月18日上映第七章 盜洞第十六章 古城庫斯科(2)第三十五章 血祭第十章 雙面屍(4)第一章 掛號信(1)第十六章 密室第四十八章 舌漏第六十七章 賬簿第二十五章 掉落第二章 黃皮子墳(上)第三章 桫欏食人樹(1)第十四章 密室卷軸(2)第二章 酉水墓(3)第二十六章 球蝦第二十七章 魔鬼橋(3)第三十二章 印加不老泉(1)第二十八章 太陽神廟(1)第十五章 懸陽洞(3)第二十章 漂瓜取魚(上)第十三章 鬼吹燈第四十二章 不歸路(上)第十九章 鬼角(5)第二十六章 撫仙毒蠱(4)第五章 搬山填海第三十一章 恐懼鬥洞第十一章 三清觀(2)第四十八章 龍穴第四十三章 噩兆第二十七章 鬥官第十七章 草原大地獺第四章 天下第一店(2)第十九章 引魂雞(上)第二十四章 龍鱗妖甲第十五章 秦王金鼎(1)第十八章 屍有不朽者(上)第三章 屈肢葬(4)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4)第二十六章 穴陵第六章 青頭第三十七章 面具第六章 五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