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航海禁忌(上)

自古以來,摸金校尉之術皆以羣經之首的《易經》爲本,所以我見那海中散碎的幾十片青頭古玉,在陳教授所繪的圖中,竟然可以合成爲一尊完整玉雕,海妖模樣的玉人正在“照燭卜龜”,而且從照燭八門的樣式來看,象是推演着先天八卦中的卦象,先天八卦很可能是以龐駁精深,奧妙無方的十六字天卦爲宗旨,這讓我如何能不心驚?

我趕緊定了定神,跟陳教授回到漁家,翻出那箱青頭,想要細辨那玉龜背上究竟是哪一刻的卦象,卻發現刻着卦象的最緊要處,大部分都被腐浸裹了,上面又沉積着細小海生生物的遺骸,僅憑邊角上的部分模糊圖形,根本無法分辨,不由得大失所望。

陳教授見我盯着那玉雕半天也回不過神來,就輕輕拍了拍我的肩膀說:“從紋飾和工藝來看,這玉人大概是西周時期祭神卜巫用的東西,但在中國內地從來沒出現過類似形制的文物,很有可能是周代傳入恨天之國的海底遺存,這是無價之寶啊,是從哪得來的?怎麼樣?能從卦象上看出來些什麼?”他雖是個老學究,但主攻古西域文化,不是易學的專家。

我搖了搖頭,這玉雕本是我們意外收來的“青頭”,打算運回北京,找人盤出活色生香,賣個大價錢,可絕沒想到其中會藏着如此之大的秘密,倘若真如“掰武”所言,海嘯時有吞舟海獸死在岸邊,這件玉雕就是從葬身獸腹的漁船之中所得,如此便很難判明它的來龍去脈了。

但我和陳教授都很清楚,在殷商西周,乃至東周列國,春秋戰國那一時期,統治階級對大部分事物的決斷,都是通過巫卜結果來進行的。他們會將歷次占卜結果,以及事後驗證之事,都詳細地記錄到龜殼龍骨上,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龜甲和鐘鼎幾乎是同等重要之物,玉雕上的所謂識紋、飾紋都能證明它的年代,因爲同樣是甲骨文和銘文,根據時代不同,也各有其不同之處,從形體上來分,夏代使用的是鳥跡篆,商代則多是蟲魚跡,到了西周,一律使用蟲魚大篆,雖然到了後來漢字統一,但各朝仍然存在區別,秦代用大小篆,漢代爲小篆隸書,三國用隸書,兩晉至宋用楷書,唐代用楷隸加陰識,衆多跡象都可以表明這玉雕產生的年代。

銘書鐘鼎、天書龍骨,都記載着當時的大事秘聞,那時正是周易演卦盛行的時代,如果能解出海妖照燭的卦象,可以瞭解許多失傳已久的秘密,恨天氏幾乎相當於東方的亞特蘭帝斯,那得有多少的秘密和寶藏?甚至還有可能得窺十六字天卦的奧秘,可惜這玉人在海中沉了幾千年,憑我們目前在海島上的條件,還難以剝去表層的海蝕腐物,所以暫時無法知道這龜卜演卦中的真相。

陳教授曾聽Shirley楊說起過我最近幾乎每天都讀《易》。對我鼓勵有加,說回到北京後若能盤修古玉,等復原了這卦象後還要請我再來進行考證研究。

我心想這本來就是我收來的青頭,怎麼聽這話的意思,回北京就沒我什麼事了?陳教授可真沒跟我見外,直接沒收了,這倒也沒什麼,不過我學易理並非是什麼出於對國學的喜愛,說到動機更是不純,當初張贏川“利涉大川”那一卦神數,着實讓我心服口服,要是我也能明辨機數,日後不管是倒鬥還是做生意,豈不都是百戰百勝?另外最重要的是完善對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的認知程度,不過當着陳教授的面可不能這麼說,聽他問起我對易理的心得,便隨口跟陳教授說了說我最近學易的體會,當然其中大部分都是從張贏川處聽來的。

以前我只懂風水不曉陰陽,其實易字乃是風水之總訣,風水之道追求的天人合一,實際上是說陰陽既對立又統一,這就是易中所說的由推天道以明人事,天道與人道是一個整體,人生在世應當效法天,效法地。

效法天,能夠剛健有爲,充滿活力,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效法地,則會變得寬厚大度,包容仁愛,永遠的謙遜合順,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我同陳教授聊了些易經中的理論,隨後我們談得更加深入,以我們前一陣的經歷來看,在某種意義上,先天十六卦與精絕鬼洞、龍骨天書、鳳凰膽之間有着理不清的關係,既然這玉人很可能是恨天之國的古物,裡面的卦象有沒有可能會與海眼有關?恨天之國當年在海上的遺址會不會都被海眼捲走了?當然這些都是我主觀的猜測,如果不親眼看到,大概沒人能說得清楚。

陳教授再次囑咐:“這次出海尋找秦王照骨鏡,找得到當然最好,找不到也不要涉險接近珊瑚螺旋中的海眼,古籍中記載着,海眼者,歸墟也,被吸進去就別想出來了,誰也不知道當年恨天人遇到了什麼毀滅性的災難,一旦你們有個三長兩短……”

我勸他道:“此事您儘管放心,我們這次只是打撈任務,爲的是在沉船裡找回國寶,另外順便採蛋發些外財,又不是走自我毀滅路線的敢死隊,太冒險的事情絕對不會做。”一番長談,不知不覺天都快亮了,按照原定計劃,早上我們就要出海,於是我乾脆就不睡了,把胖子等人都招呼起來,整裝待發。

這天正是出海的黃道吉日,早上先要祭過了海神,不僅是我們的三叉戟號,其餘的漁船也都放洋出海作業,衆人在反覆的準備和等待中度過了多日,終於即將起航入海,個個抖擻精神,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

經驗豐富的蛋民阮黑,在臨出海之前給我們提了許多入鄉隨俗的要求,漁民和蛋民們的忌諱之多,一點都不比倒斗的手藝人講究少,而且習俗極爲獨特,最忌諱說翻、扣、倒一類的字眼,在海上誰敢提這些字,船老大就有權利把誰扔進海里餵魚,如果駕駛的是帆船,“帆”就觸了“翻”的黴頭,所以漁民蛋民都管帆船叫蓬船,一向稱“帆”爲“蓬”,“升帆”俗稱“撐蓬”或是“開蓬”。

第十六章 屍油河(1)第十二章 逃命(4)第九章 古狸碑(下)第十二章 地府(3)第十五章 秦王金鼎(1)第九章 散魂孔(4)第十六章 死國羣屍(3)第二章 龍藏浦第四十一章 叩啓天門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3)第二章 黃皮子墳(上)第十六章 突圍(4)第零章 引子第十三章 黃皮子(7)第十九章 猛狗(3)第二十三章 焚化間中的第五個人第四十一章 炮神廟第三十六章 獻王墓第十七章 九棺黑煞(2)第二十六章 十八亂葬第十九章 冥須溝(6)第五章 水深十三米第五十三章 鬼母擊妖鉢第五十一章 自然博物館第十六章 死國羣屍(3)第二十一章 金風寨第九章 散魂孔(2)第四章 熊的傳說(下)第二十章 魚陣第二章 無量山(2)第十八章 屍有不朽者(下)第十二章 逃命(3)第二十六章 穴陵第八章 深海龍頭(1)第九章 削墳磚(上)第十九章 蛻殼龜第一章 翡翠雙篆梅花箋(1)第二十四章 瘋狗村遺址(1)第十一章 詭絲(2)第四十七章 動咒第二十章 地覺(2)第十二章 夜幕下的克倫左旗(上)第二十六章 撫仙毒蠱(1)第三十五章 血祭第九章 鬼打牆(2)第十四章 消失的貨箱(2)第十六章 先發制敵第五章 食人蟻(5)第九章 削墳磚(下)第十一章 三清觀(2)第一章 車禍第十五章 蚰蜒鉤(下)第二十九章 石室第二十一章 食人蚌(下)第十一章 三清觀(1)第四十六章 觀湖景第三十九章 標本儲藏櫃第四章 倒懸第五章 食人蟻(3)第四章 天下第一店(1)第五章 食人蟻(1)第四十六章 古鼎鐵樹第二十六章 撫仙毒蠱(4)摸金,摸金,摸出燈絲無數第一章 翻身鳳凰(1)第十九章 冥須溝(5)第十一章 博物館驚魂(2)第一章 掛號信(2)第三十五章 線索第二十三章 羣屍第十三章 黃皮子(6)第十三章 溶化(上)第十六章 突圍(3)引子第八章 江城水寨(1)第九章 航海禁忌(下)第二十四章 錦鱗蚦第六章 鬼衙門第七章 起死回生(2)第十四章 密室卷軸(3)第二十三章 燈籠火(2)第四十五章 摘符第二十三章 燈籠火(1)第二十七章 屍蟲第八章 絞繩(下)第三十六章 獻王墓第三十三章 霧隱迴廊第三十三章 祭品第三十三章 武候藏兵圖第二十章 地覺(5)第四十章 守宮砂(下)第二章 彩雲客棧第五章 火瓢蟲第十七章 九棺黑煞(1)第十三章 印加公主(3)第十二章 墳冢(3)第十七章 白眼翁(2)第十六章 死國羣屍(2)第四章 天下第一店(1)第十九章 蛻殼龜
第十六章 屍油河(1)第十二章 逃命(4)第九章 古狸碑(下)第十二章 地府(3)第十五章 秦王金鼎(1)第九章 散魂孔(4)第十六章 死國羣屍(3)第二章 龍藏浦第四十一章 叩啓天門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3)第二章 黃皮子墳(上)第十六章 突圍(4)第零章 引子第十三章 黃皮子(7)第十九章 猛狗(3)第二十三章 焚化間中的第五個人第四十一章 炮神廟第三十六章 獻王墓第十七章 九棺黑煞(2)第二十六章 十八亂葬第十九章 冥須溝(6)第五章 水深十三米第五十三章 鬼母擊妖鉢第五十一章 自然博物館第十六章 死國羣屍(3)第二十一章 金風寨第九章 散魂孔(2)第四章 熊的傳說(下)第二十章 魚陣第二章 無量山(2)第十八章 屍有不朽者(下)第十二章 逃命(3)第二十六章 穴陵第八章 深海龍頭(1)第九章 削墳磚(上)第十九章 蛻殼龜第一章 翡翠雙篆梅花箋(1)第二十四章 瘋狗村遺址(1)第十一章 詭絲(2)第四十七章 動咒第二十章 地覺(2)第十二章 夜幕下的克倫左旗(上)第二十六章 撫仙毒蠱(1)第三十五章 血祭第九章 鬼打牆(2)第十四章 消失的貨箱(2)第十六章 先發制敵第五章 食人蟻(5)第九章 削墳磚(下)第十一章 三清觀(2)第一章 車禍第十五章 蚰蜒鉤(下)第二十九章 石室第二十一章 食人蚌(下)第十一章 三清觀(1)第四十六章 觀湖景第三十九章 標本儲藏櫃第四章 倒懸第五章 食人蟻(3)第四章 天下第一店(1)第五章 食人蟻(1)第四十六章 古鼎鐵樹第二十六章 撫仙毒蠱(4)摸金,摸金,摸出燈絲無數第一章 翻身鳳凰(1)第十九章 冥須溝(5)第十一章 博物館驚魂(2)第一章 掛號信(2)第三十五章 線索第二十三章 羣屍第十三章 黃皮子(6)第十三章 溶化(上)第十六章 突圍(3)引子第八章 江城水寨(1)第九章 航海禁忌(下)第二十四章 錦鱗蚦第六章 鬼衙門第七章 起死回生(2)第十四章 密室卷軸(3)第二十三章 燈籠火(2)第四十五章 摘符第二十三章 燈籠火(1)第二十七章 屍蟲第八章 絞繩(下)第三十六章 獻王墓第三十三章 霧隱迴廊第三十三章 祭品第三十三章 武候藏兵圖第二十章 地覺(5)第四十章 守宮砂(下)第二章 彩雲客棧第五章 火瓢蟲第十七章 九棺黑煞(1)第十三章 印加公主(3)第十二章 墳冢(3)第十七章 白眼翁(2)第十六章 死國羣屍(2)第四章 天下第一店(1)第十九章 蛻殼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