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分頭行動

明軍的策略很簡單,就是根據日軍海軍戰船停泊的這處海灣的特點,利用自己艦隊火炮射程上面的優勢,在漲潮的時候想日軍發動進攻,這一戰根本就不在乎日軍是不是發現明軍,當然了,能夠儘可能的出其不意的襲擊那是最好的,如果做不到的話,明軍也不想刻意追求。

這個時候近七十艘明軍的戰船堵在了海灣的出口處,將艦體打橫拋錨,以增加船身的穩定性,然後不斷地向灣內開炮,這處海灣的面積並不大,因此明軍的炮擊勢必會對日軍的艦隊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其實起初在選擇這個海灣作爲停泊點的時候,島津久五郎就害怕敵軍從外海上面封鎖出口,因此在海灣的前出兩岸佈置了許多岸防炮,海灣的深度在兩到三千米,岸防炮的射程最大能夠達到兩千米,因此敵人要打到海灣裡面的軍艦除非用火攻,否則那就是找死,試想一下,會有誰在頂着岸防炮的射擊下還有心思將艦隊開進海灣裡面來偷襲自己的艦隊呢?

島津久五郎的這個想法不能說是錯的,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此,一般的艦隊確實是無法在這種條件之下威脅到他的艦隊,但是很顯然,明軍海軍並不是一般的艦隊,島津久五郎的考慮是建立在敵我雙方的火炮射程在將近似的基礎上,但是他卻沒有估計到明軍的火炮的射程要遠遠超出了他的預估。

明軍持續的炮擊帶給日軍嚴重的混亂,士兵們想要登上自己的戰艦變得十分困亂並且危險,儘管日軍士兵們表現的十分勇敢,但是在這種時候勇氣換來的卻是更大的傷亡。

明軍戰艦的大規模炮擊暴露出了他們的位置,日軍部署在海灣出口兩處的炮臺開始還擊,在黑夜中他們並不知道敵人的艦隊距離自己的距離有多遠,因此只能根據大概的判斷來射擊,但是明軍戰艦的位置距離他們要明顯超出了他們的火炮射程,因此日軍的炮彈紛紛落在了距離明軍艦隊很遠距離的海面上,對明軍戰艦沒有絲毫的威脅。

項玉等人這個時候已經和艦隊分離了,他們還要執行下一個任務,這一套作戰計劃都是環環相扣的。

日軍停泊在海灣裡面的艦隊花費了大半個時辰的時間才勉強有十幾艘戰艦能夠開動,其實上面的士兵人數並不齊全,但是不能放任戰船擠在一堆被明軍這樣轟炸,所以日軍船員們奮力的將戰艦開向海灣的兩側,避開中間炮擊猛烈的區域,這個時候海灣內已經有數十艘戰艦中彈起火了,還有一些戰艦已經開始緩緩傾斜即將沉沒了,日軍後續的船隻如果不能儘快的挪動位置,它們就會被這些戰艦沉沒之後形成的障礙物所阻攔,到時候就動彈不得了。

其實島津久五郎這個時候也明白,即使日軍能夠順利的將士兵們送上戰艦去,這個時候日軍的艦隊也很難衝出海灣並且保存下來,但是這是在海灣作戰,這些戰船不僅是明軍的作戰武器,更是他們的交通工具,一旦失去這些戰船,日軍將被困在這一處島上,近兩萬人的部隊一旦失去了後勤補給,那麼等待他們的後果其實已經是不言而喻了。

日軍不能失去這些船隻,因此他們才表現的格外勇敢,明軍顯然也是知道這些戰船對於日軍的意義,所以他們也在用最大的火力來對日軍進行打擊。

海軍艦隊遭到敵人的偷襲的消息很快的就傳到了島津久光的耳中,他是整個軍隊的主將自然明白海軍對於日軍的意義,因此他馬上下令調遣離海軍駐地最近的一萬名日軍士兵趕去增援,他不知道敵人從海上的打擊力度怎麼樣,但是他卻害怕敵人會從陸地上包抄進攻,如果那樣的話那日軍的艦隊就徹底完蛋了。

島津久光考慮的正是項玉也想到的事情,這種戰術其實還是日軍在日俄戰爭中由日軍開發出來的,在對旅順港的俄軍海軍進行佈雷圍困之後,日軍就是從陸地上派遣優勢兵力拿下了俄軍海軍基地後面的制高點,後來再將專門用於對付俄軍的火炮拉上高地,這纔將俄軍的太平洋艦隊置於死地了。

項玉的計劃要比日軍來的更加直接,明軍從南部的陸地上登陸了之後,很快就在日軍的海軍駐地外面設立了一層防線,這條防線是爲了防禦日軍南部的陸上軍隊的,這支軍隊距離日軍的海軍駐地的距離最近,還不到二十里路,人數在一萬人左右,他們將會是第一批來援的敵軍,因此項玉留下了一千名士兵在此阻擊敵人。

因爲雙方的兵力對比十分懸殊,達到了十比一的比例,日軍因爲着急趕去增援海軍,所以很有可能會採用集體衝鋒的戰術來對防守的明軍施加巨大的壓力,所以項玉留下了李雲聰在此指揮作戰,李雲聰之前一直在跟項玉商討這一戰的戰術,他知道明軍在武器上面的優勢,結合項玉的指導和建議,因此採取了以下幾點措施來鞏固防線:

一、明軍選取的防守位置是在一處緩坡上,這一處緩坡並不是很高,並不能起到制高點的作用,但是他對於明軍的兵力的佈置卻有着重要的作用,明軍依託緩坡從下到上一次挖開了五條戰壕,戰壕的出現當然是項玉的傑作了,儘管日軍並沒有很強大的火力,但是因爲日軍的人數實在是太多,因此設置一些戰壕不僅能夠有效的減少明軍自己的傷亡,而且還能夠遲滯和阻礙日軍的進攻。

二、明軍士兵將陣地上面的障礙物全部清除了,因爲一旦他們進入戰壕之後這些障礙物將會對他們的視線影響比較大,所以必須清除,並且明軍還在戰場上面佈置了許多地雷,這種武器也是明軍剛研發不久的火器,這時候的地雷肯定是不能和後世的那種先進的步兵大殺器相提並論了,製作的也比較粗糙,只是一種相對簡單的絆雷,地雷埋設好了之後會有一根引線牽出來,一旦敵軍觸動了這根引線就能釋放地雷裡面的撞針,撞針撞擊雷體裡面的火石散發出火花來引爆裡面的火藥,從而使得地雷爆炸。明軍的地雷都比較沉重,一個地雷的重量大約有二十多斤,裡面裝有大量的鋼珠,一旦地雷爆炸將會將這些鋼珠射出,從而對敵方士兵造成巨大的殺傷。

三、明軍在戰壕的前面二十多米的距離上面挖了一條既深且寬的深溝,裡面插滿了銳利的尖物,這條深溝足足有兩米多寬,敵軍士兵不可能跨越得了,因爲裡面佈置了尖物,所以他們也不能夠下到裡面在爬起來,因此只有將它填平日軍才能通過,但是在這個距離上面一旦日軍開始填溝的話那麼他們將完全暴露在明軍的火力之下,由於距離太近,明軍的射擊的命中率肯定會大幅攀升,而且距離明軍的陣地還有二十米的距離因此日軍也不好打擊到明軍,所以他們的傷亡勢必會急劇攀升。

前面的兩點都是項玉的建議,後面的第三條則是李雲聰自己想出來的毒計了,有了這三個措施,李雲聰對於自己堅守到天亮感到信心十足。

由於這一帶的土質都比較鬆軟,一加上明軍士兵們都攜帶了工具,因此這些工事很快就挖完了,趁着日軍還沒有到來,項玉又讓明軍士兵們將幾條戰壕之間挖出交通壕,以便戰時好撤退。

日軍接到島津久五郎的命令之後很快就發兵前來救援海軍,二十里的路程只用了一個半小時他們就已經趕到了,不過,就在他們準備前去增援海軍士兵的時候,他們卻遇到了阻攔,明軍和日軍開始交上火了。

日軍士兵雖然說有一萬人,但是前面的這一批士兵全部都是輕步兵,因爲爲了追求速度,儘快的趕去增援,所以日軍的指揮官島津川下將火炮部隊撇下了,因此這個時候其實明軍和日軍都沒有重火力,雙方在遠程打擊方面都是空白。

島津川下並不知道前面阻攔自己的敵軍有多少人,這個時候天色又暗,加上他們因爲趕路所以並沒有派遣斥候,所以突遭打擊之後的日軍顯得有點點慌亂。

其實日軍的傷亡並不大,明軍只是進行了一輪射擊,大部分的日軍這個時候都不在射程之內,加上天色太暗,明軍的搶手的命中率實在是低的可憐,但是正是因爲天色暗,日軍士兵也不知道自己的倒地遭到了多大規模的敵軍的襲擊,他們只聽見前面的一片槍響,不時還有幾聲慘叫從身邊傳來,因此士兵們紛紛停駐下來,不敢前進,等候着主將的命令。

島津川下畢竟是行軍打仗多年,他的經驗雖然比不上他的上司島津閭鳴,但是也算是身經數十戰,因此他很快就判明瞭槍聲傳來的方向,並且大致的估算出敵人的人數可能只有一千餘人。

島津久光給島津川下下的命令是在一個時辰之內抵達海軍的駐地,這個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二,留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既然眼前的這股敵人數量不多,那麼顯然是敵人留下來阻擊自己的,那麼敵人肯定派出了士兵前去進攻己方的艦隊。島津川下自然是十分明白日軍艦隊的重要性,他可不想在這片荒涼的島上度過一生,因此他下令日軍全軍衝擊,要用最短的時間衝破敵人的這道防線,然後馬上去支援海軍,不要和敵人糾纏。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第186章 海灣炮戰(下)第87章 新式子彈第94章 安置俘虜第237章 城外交戰第33章 遭遇風暴第417章 兵臨盛京第79章 承天府軍議第250章 人才問題第115章 大演武第226章 臺中告急第381章 鏖戰鎮南關(二)第393章 去而復還第254章 清廷的封鎖(一)第76章 將軍府第154章 陣地危急第314章 白塔第228章 攻城戰(下)第37章 送上門來的機會第367章 項玉登基第115章 大演武第157章 炎黃村暴露了第201章 海上殘骸第112章 李雲聰的心思第118章 狙擊大隊第373章 關寧鐵騎第198章 對付海盜第413章 錦州之困第236章 出兵臺中第233章 董義的建議第351章 擊敗清軍第336章 清軍的反撲第373章 關寧鐵騎第410章 戰局不順第313章 秦文的分析第110章 目標城門第340章 海城攻防戰(三)第286章 初戰告捷第141章 擴建軍工廠第206章 逼上絕路第35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267章 佔領馬六甲第43章 廈門風雲(二)第354章 無理要求第90章 發現行蹤第250章 人才問題第150章 炸懵了第171章 出兵馬尼拉第387章 統一南方第377章 騎兵?奇兵!第177章 海商第92章 興辦教育第225章 偷襲第151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371章 破局第229章 臺東艦的使命第71章 引蛇出洞第256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一)第231章 包圍圈第417章 兵臨盛京第422章 沙俄退軍第82章 戰爭威脅第160章 千炮齊發第407章 僵持階段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第322章 射擊比賽第9章 糧食危機第41章 鄭成功的心思第262章 夜襲鎮海(二)第157章 炎黃村暴露了第8章 梟雄相會第121章 琉球的變故第271章 夜幕下的密謀第331章 江戶大火第44章 廈門風雲(三)第58章 風雲突變第197章 戰後政策第416章 驅趕守軍第328章 問計第343章 海澄攻防戰(六)第45章 廈門風雲(四)第68章 意外來兵第27章 新的危機第197章 戰後政策第125章 北琉球國第48章 騎兵戰術第287章 再殲援軍第265章 攻佔海南島第388章 劃江而治第63章 臺中對第201章 海上殘骸第430章 對日作戰(二)第275章 束手無策?第401章 置身事外第135章 戰鬥的尾聲第71章 引蛇出洞第394章 退守遼東第53章 拜訪漁村第321章 對清計劃第296章 意外收穫
第186章 海灣炮戰(下)第87章 新式子彈第94章 安置俘虜第237章 城外交戰第33章 遭遇風暴第417章 兵臨盛京第79章 承天府軍議第250章 人才問題第115章 大演武第226章 臺中告急第381章 鏖戰鎮南關(二)第393章 去而復還第254章 清廷的封鎖(一)第76章 將軍府第154章 陣地危急第314章 白塔第228章 攻城戰(下)第37章 送上門來的機會第367章 項玉登基第115章 大演武第157章 炎黃村暴露了第201章 海上殘骸第112章 李雲聰的心思第118章 狙擊大隊第373章 關寧鐵騎第198章 對付海盜第413章 錦州之困第236章 出兵臺中第233章 董義的建議第351章 擊敗清軍第336章 清軍的反撲第373章 關寧鐵騎第410章 戰局不順第313章 秦文的分析第110章 目標城門第340章 海城攻防戰(三)第286章 初戰告捷第141章 擴建軍工廠第206章 逼上絕路第35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267章 佔領馬六甲第43章 廈門風雲(二)第354章 無理要求第90章 發現行蹤第250章 人才問題第150章 炸懵了第171章 出兵馬尼拉第387章 統一南方第377章 騎兵?奇兵!第177章 海商第92章 興辦教育第225章 偷襲第151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371章 破局第229章 臺東艦的使命第71章 引蛇出洞第256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一)第231章 包圍圈第417章 兵臨盛京第422章 沙俄退軍第82章 戰爭威脅第160章 千炮齊發第407章 僵持階段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第322章 射擊比賽第9章 糧食危機第41章 鄭成功的心思第262章 夜襲鎮海(二)第157章 炎黃村暴露了第8章 梟雄相會第121章 琉球的變故第271章 夜幕下的密謀第331章 江戶大火第44章 廈門風雲(三)第58章 風雲突變第197章 戰後政策第416章 驅趕守軍第328章 問計第343章 海澄攻防戰(六)第45章 廈門風雲(四)第68章 意外來兵第27章 新的危機第197章 戰後政策第125章 北琉球國第48章 騎兵戰術第287章 再殲援軍第265章 攻佔海南島第388章 劃江而治第63章 臺中對第201章 海上殘骸第430章 對日作戰(二)第275章 束手無策?第401章 置身事外第135章 戰鬥的尾聲第71章 引蛇出洞第394章 退守遼東第53章 拜訪漁村第321章 對清計劃第296章 意外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