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置身事外

朝鮮人兩次派遣的使臣遞交國書,項玉都沒有理睬他們,他還暗中透過清廷在北京城留下來的眼線,傳遞了自己準備向西北用兵的打算,甚至還將駐守在山海關的中華軍的數量削減了五千人,然後大軍從北京出發,向陝西一帶去了。

這一情報使得康熙皇帝最終放下心來,發動了朝鮮戰爭,他正是因爲沒了對中華軍的顧慮,這纔敢拿出十二萬的精銳部隊南下朝鮮。

而至於項玉爲什麼要這麼做,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爲他不想做朝鮮的宗主國,而是想直接吞併朝鮮,只要他不接朝鮮的國書,默許甚至是慫恿清軍出兵朝鮮,依照着目前清軍從上到下憋着的火氣,朝鮮人這一次可算是要栽一個大跟斗。

算一算,這好像是朝鮮人對清廷的第二次出爾反爾吧!依照着康熙的個性,他顯然是不會在允許遼東出現這麼一個不聽話、出爾反爾,而且還對自己有巨大威脅的國家的存在的,肯定會以雷霆之勢將朝鮮滅亡。

歷史上隋朝和唐朝都曾經出征過高麗,儘管那個時候的高句麗很有可能並不是這個時候的朝鮮人的先祖,但是這兩個朝廷在朝鮮半島留下來的教訓可謂是相當的深刻的。

這個半島雖然面積不大,但是抵抗意志卻是不弱,一旦中原的王朝衰弱,他們就會趁機謀求獨立,爲了防止局面的反覆,康熙皇帝決定和扶桑人一樣,將他們這個民族大肆屠殺,大幅度的削減其人口,以削弱其抵抗力,等到將半島上的朝鮮人殺的差不多的時候。朝鮮半島對於清廷來說這纔算是安全了。

這個時候朝鮮的總人口也只不過四百多萬人,北部是主要的人口集中地,南部雖然地勢更佳,水土豐沛,但是由於之前的戰爭的影響,使得這裡的人口數量下降的非常厲害。因此,清軍在北方大肆屠殺,幾乎就是要滅亡朝鮮族意思了。

顯宗聽到清軍開始大肆的屠殺朝鮮各地的百姓之後,心裡又驚又怒又懼,此時他失去了自己往日的靠山,又找不到外援來幫助自己解眼下燃眉之急,一時間思來想去最後想到了一個東邊的鄰居,那就是日本。

萬曆朝鮮戰爭打完之後,朝鮮人出於對日本的憎惡。曾一度和日本斷絕了外交關係,直到1606年纔開始逐漸的恢復,但是因爲日本人幾次三番的想要侵略朝鮮,而且還是施行的是種族滅絕一樣的方式,殘忍的殺害了大量的朝鮮無辜平民,使得朝鮮人對日本的戒心很重,即便是到了今天,無論是南韓還是北朝鮮。都對日本人恨之入骨。

可是眼下平壤已經丟了,明朝已經亡了。中華帝國又不理會自己的請求,朝鮮的軍隊又打不過清軍,能夠解決問題的就只有向日本人求援了,依照着日本人的對朝野心,他們肯定會願意出兵,幫助朝鮮抵擋清軍的攻擊。

只是這是不是引狼入室呢?眼下清軍就想一頭猛虎。直接就要奪取朝鮮人的命,而日本人則像是一條貪狼,一直覬覦着自己家裡的這點祖產,眼下猛虎打到家裡來了,眼見着就要家破人亡了。祖產自然是保不住了,就算是讓這頭貪婪的狼引進來了,局勢也不會壞道哪裡去吧?

想到這裡,顯宗終於不再猶豫,終於向日本天皇和幕府將軍德川家綱寫了兩封信,請求日本軍隊入朝幫助朝鮮抵擋滿清人的入侵。

消息傳到日本,德川家綱起初是嚇了一跳,他還以爲是請他出兵去幫助朝鮮打中國人,之前他的都城都差點被中華軍的海軍給拿下了,因此對於中華軍的實力大爲忌憚,而且這個時候他的海軍損失慘重,元氣還沒有恢復過來,根本就無力繼續出兵作戰,不過朝鮮的這塊蛋糕實在是太誘人了,如果能夠藉機將日本的實力深入朝鮮去的話,對於實現先輩們制定的八紘一宇的天下之策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而且等他弄明白事情的真相之後,這才醒悟了過來,朝鮮人的對手並不是可怕的中華軍,而是被中華軍攆到了北方的清朝人,這就好辦了,既然不是中華軍,而且還是一個被擊敗過的對手,那他就不用那麼害怕了,而且這個時候國內的局勢也不太穩定,很多大名都想趁着這個時候幕府的海軍被殲滅,實力大爲下降的時候意圖不軌,正好藉着這個戰爭來轉移時間,並且通過操控天皇,讓這些人派兵去朝鮮,消耗他們的實力,從而達到一個新的平衡。

德川家綱很快就給顯宗回了信,表示自己很快就會向朝鮮派出軍隊,讓他在多堅持一段時間,只要等到自己的援軍一到,到時候自然能夠擊退清軍。

爲了打消顯宗的疑心,德川家綱在信中還說,只要他們兩家聯手擊退了清軍以後,日軍只需要借道朝鮮,出兵遼東,自己去攻打清廷的土地,不需要朝鮮支付額外的代價。

儘管這只是一個騙人的小把戲,但是顯宗竟然相信了日本人,他以爲日本人是真的想要來幫助自己的,因此將聲息的軍隊都集中起來,在漢城囤積了大量的物資和軍隊,準備固守待援,只要拖到日本人出兵,在他看來,清軍就會退兵了。

而這個時候,項玉自己則率領着軍隊向西進發,他雖然想要平定西部的各個部族,完成全國的統一,但是這個時候注意力還是放在朝鮮的局勢上面。

朝鮮人走投無路竟然向日本人求援,這倒是沒有出乎他的預料,只是不知道清廷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康熙皇帝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是繼續進軍,還是撤兵退回遼東?

儘管爲了打消清廷的疑慮,中華軍沒有在邊關囤積重兵,但是對於清廷來說,中華帝國顯然是他們眼下最大的威脅,而即便是中華軍不僅沒有在前線增加部隊,反而是削減了軍隊的人數,但是清廷依舊不敢大意,肯定會在山海關以北,盛京以南的地方留下重兵把守,不然的話不只是康熙皇帝自己不放心,就連他的臣子們心裡也不會踏實,只是這樣一來,清廷在朝鮮能夠投入多大的力量呢?

眼下雖然有十二萬清軍進入了朝鮮,但是這個時候的朝鮮已經不是1636年那個時候的朝鮮了,其軍隊已經恢復了一定的戰鬥力了,雖說比不上清軍,但是至少不像當年那麼不堪一擊,而且隨着日本軍隊的加入,局面變得越加複雜,清軍的戰鬥力總的來說應該還是佔據一定的優勢的,但是清軍的後勤和物資的供應情況卻要打一個問號,本來春天未到,就不適合用兵的,而且清軍不是選擇和當年一樣長驅直入,逼降對方,而是選擇了逐個的攻打城池,這樣一來在時間上就浪費了不少,使得朝鮮人能夠拖下去,拖到日本人加入戰場。

(。)

第122章 兩軍遭遇第114章 北方變故第193章 對土着人的政策第194章 西班牙人的方案(一)第36章 攻城困難第23章 山谷伏擊第13章 改編火器營第80章 劉吳聯合第259章 西班牙人的爭議第116章 劉陽奪魁第211章 清廷的警覺第310章 海登的心思第232章 衝出重圍第238章 鐵模鑄炮第401章 置身事外第38章 爆破城牆第373章 關寧鐵騎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第181章 攪亂隊形第193章 對土着人的政策第238章 鐵模鑄炮第111章 拜訪老農第426章 決戰沙俄(二)第371章 破局第424章 征服中亞第196章 西班牙人的反應(三)第354章 無理要求第364章 小皇帝怒了第260章 定海和鎮海第276章 地下奇兵第144章 倒黴的島津肆光第317章 論戰第92章 興辦教育第431章 中南半島和澳洲第114章 北方變故第127章 尚令的陰謀第340章 海城攻防戰(三)第252章 糧食戰略(二)第285章 再攻鎮海第43章 廈門風雲(二)第28章 進攻戴帽山第352章 江陰海戰第284章 故技重施?第139章 中華帝國第3章 關寧鐵騎第274章 難題第40章 下一步計劃第181章 攪亂隊形第51章 荷蘭人的援軍第363章 莫臥兒使者第326章 白船事件第294章 騷亂第三百一是一章 火炮的演練第381章 鏖戰鎮南關(二)第89章 風波平息第6章 三桂定策第195章 西班牙人的反應(二)第65章 糧食危機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第264章 謀劃海南島第419章 對抗沙俄第295章 天羅地網第359章 濃霧偷襲(二)第200章 搜尋海盜第233章 董義的建議第94章 安置俘虜第205章 海盜的主力第121章 琉球的變故第21章 連夜撤退第332章 鉅額賠償第420章 費揚古南下第29章 不堪一擊第189章 聖地亞哥堡第135章 戰鬥的尾聲第350章 援軍第410章 戰局不順第39章 激戰臺灣城第7章 成功北上第158 章 中了埋伏?第209章 全殲第409章 定邊之策第413章 錦州之困第228章 攻城戰(下)第190章 馬尼拉攻防戰第416章 驅趕守軍第4章 兵臨城下第25章 炸藥包實驗第156章 推選總指揮第360章 濃霧偷襲(三)第424章 征服中亞第204章 海上遭遇第225章 偷襲第344章 海澄攻防戰(七)第294章 騷亂第416章 驅趕守軍第293章 鎮海大營第309章 前往馬尼拉第418章 滅清第三百一是一章 火炮的演練
第122章 兩軍遭遇第114章 北方變故第193章 對土着人的政策第194章 西班牙人的方案(一)第36章 攻城困難第23章 山谷伏擊第13章 改編火器營第80章 劉吳聯合第259章 西班牙人的爭議第116章 劉陽奪魁第211章 清廷的警覺第310章 海登的心思第232章 衝出重圍第238章 鐵模鑄炮第401章 置身事外第38章 爆破城牆第373章 關寧鐵騎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第181章 攪亂隊形第193章 對土着人的政策第238章 鐵模鑄炮第111章 拜訪老農第426章 決戰沙俄(二)第371章 破局第424章 征服中亞第196章 西班牙人的反應(三)第354章 無理要求第364章 小皇帝怒了第260章 定海和鎮海第276章 地下奇兵第144章 倒黴的島津肆光第317章 論戰第92章 興辦教育第431章 中南半島和澳洲第114章 北方變故第127章 尚令的陰謀第340章 海城攻防戰(三)第252章 糧食戰略(二)第285章 再攻鎮海第43章 廈門風雲(二)第28章 進攻戴帽山第352章 江陰海戰第284章 故技重施?第139章 中華帝國第3章 關寧鐵騎第274章 難題第40章 下一步計劃第181章 攪亂隊形第51章 荷蘭人的援軍第363章 莫臥兒使者第326章 白船事件第294章 騷亂第三百一是一章 火炮的演練第381章 鏖戰鎮南關(二)第89章 風波平息第6章 三桂定策第195章 西班牙人的反應(二)第65章 糧食危機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第264章 謀劃海南島第419章 對抗沙俄第295章 天羅地網第359章 濃霧偷襲(二)第200章 搜尋海盜第233章 董義的建議第94章 安置俘虜第205章 海盜的主力第121章 琉球的變故第21章 連夜撤退第332章 鉅額賠償第420章 費揚古南下第29章 不堪一擊第189章 聖地亞哥堡第135章 戰鬥的尾聲第350章 援軍第410章 戰局不順第39章 激戰臺灣城第7章 成功北上第158 章 中了埋伏?第209章 全殲第409章 定邊之策第413章 錦州之困第228章 攻城戰(下)第190章 馬尼拉攻防戰第416章 驅趕守軍第4章 兵臨城下第25章 炸藥包實驗第156章 推選總指揮第360章 濃霧偷襲(三)第424章 征服中亞第204章 海上遭遇第225章 偷襲第344章 海澄攻防戰(七)第294章 騷亂第416章 驅趕守軍第293章 鎮海大營第309章 前往馬尼拉第418章 滅清第三百一是一章 火炮的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