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進軍朝鮮

此時的沙皇是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羅曼諾夫,他今年剛剛三十六歲,正值壯年,他在位期間俄國對外戰爭不斷,國內的暴動和起義也不斷,這個時候他剛剛鎮壓了鹽商們的暴動,卻已經將自己的視線轉移到了遠東地區,在他看來,遠東的這塊土地不僅遼闊,而且人口稀少,即便是不用通過戰爭的手段,也能夠將它們據爲己有,只需要派遣一支人數很少的探險隊,就能向歐洲人在海上圈佔殖民地一般將這些地方全都納入囊中。︽,

不過他沒有想到,自己的舉動引來了遠東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的仇恨,甚至爲兩國接下來的戰爭埋下了伏筆,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俄國人是在三月份才收到了遠東的探險隊被清軍全部殲滅的消息,阿列克謝心中憤怒不已,但是眼下也沒有精力向遠東繼續派兵,西伯利亞的這些地區被吞併的時間還不長,這裡幅員遼闊,但是卻地廣人稀,沒有深厚的根基,再加上氣候過於寒冷,使得這裡的農作物一年甚至都只能收穫一季,這樣的條件顯然不太適合軍隊駐紮的,因爲人數太多的話,糧食的問題就很不好解決了。

至於遠東地區,這裡的條件比之西伯利亞還要差上許多,大軍過來之後後勤補給自然是一個大問題,所以他還不太敢派出大部隊前來,不過這件事情肯定也不能就着算了,阿列克謝想了半天,最後決定派出一支三千人的部隊到遠東來。他對自己的士兵十分有信心。東方的那些落後的民族只會使用一些冷兵器。戰鬥意志又差,根本就不可能是他的精銳部隊的對手,因此只需要三千人的部隊就能輕易的拿下遠東地區。

再將目光轉回到清廷這邊,儘管猜不透項玉送信給自己的意圖,但是康熙皇帝不想失了風度和禮節,於是也給項玉寫了一封回信,不過兩軍之間的對峙情況並沒有因爲高層的兩封書信而有所改變。

整個冬天雙方都在緊張備戰,寒冷的天氣終於將滿清人骨子裡面的血性重新的激發了出來。他們意識到了生存的空間要用自己的戰刀去開闢,而和先輩們一樣的功績也要憑藉着自己的一步步拼搏而爭取。

在趕走了俄國人之後,清軍派出了四五支部隊向西邊和北邊進軍,意在恢復他們之前的統制,重新將這些地區納入自己的版圖,而且康熙皇帝還想趁着冬天中華軍不會向北用兵的時機,向東進軍,跨過鴨綠江,拿下整個朝鮮,在這之前。朝鮮就已經是清朝的藩屬國了,每年都要向清廷進貢大量的糧食和物資。不過因爲清軍在正面戰場上的節節失利,使得朝鮮人這個時候已經不再願意向清廷納貢了,要是放在以前,這樣的事情康熙皇帝還不會大動干戈,但是眼下朝鮮的糧食對於清廷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沒有了糧食,這個冬天幾十萬清軍將很難完成冬訓,這樣的話就會大大影響來年開春的戰鬥了。

於是康熙皇帝派出了使者,帶着自己的嚴厲責令,讓朝鮮人繼續向自己稱臣,並且及時繳納上之前沒有進貢的糧草及其他物資。

朝鮮國王這個時候是顯宗李棩,顯宗今年只有二十六歲,還十分年輕,他繼位的時間已經有七年了,在他的祖父仁祖皇帝在位期間,後金當時對朝廷進行了多次的征服,終於在1636年至1637年這一次出征的時候將朝鮮征服,使得朝鮮被迫向後金稱臣。

當時清軍圍困了朝鮮的都城很長時間,給朝鮮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儘管朝鮮最終成爲了清朝的藩屬國,但是因爲朝鮮人十分排斥清廷,稱他們爲胡虜,心裡還是更加親近於明朝的漢人政權。

雖然漢人的政權已經滅亡了幾十年,但是朝鮮人依然對清朝十分反感,在顯宗的心裡,他也不想受制於清廷,而這個時候剛好中原地區崛起了一個新的漢人實力,這個政權不僅從日本人的手中收回了琉球羣島,而且還將清廷的上百萬軍隊打得落花流水,只能狼狽的逃回了關外。

顯宗一看,時機到了,眼下正是脫離清廷的影響,恢復自我的大好機會,於是一邊派人偷偷的坐船前往北京,準備向中華帝國遞交國書,請求得到中華軍的保護,朝鮮人願意尊中華帝國爲他們的宗主國,不願意再受滿人的管制,一邊斷絕了鴨綠江,並且從國內調集了八萬軍隊,部署在北邊的防線這裡,準備做好武力的防衛。

可是令顯宗沒有想到的是,這兩個國家對於自己的行爲的反應可謂是大相徑庭,他想要得到迴音的中華帝國那邊,遲遲不見到有回信,似乎對方早就忘記了這件事情,顯宗等得焦急,於是又派了一批使臣前去,再一次遞交國書,想要引起中華帝國皇帝項玉的注意。

不過另一方面,朝鮮人的舉動卻真的引起了清廷的注意,這個時候本來就在正面戰場上憋了一口氣,好哇,你個跳樑小醜還敢竄出來,那就別怪我拿你開刀了!

清廷很快就調集了十二萬大軍,其中六萬是騎兵,準備一舉跨過鴨綠江,進攻朝鮮。

朝鮮人這個時候可真的是被嚇到了,他們幾十年前就跟清軍打過仗,對清軍的戰鬥力可謂是記憶尤新,雖然清軍在中原的戰場上打不過中華軍,但是收拾收拾自己家裡的那些二三流的軍隊,怎麼都不是難事吧!

朝鮮人心裡一慌,就有點後悔自己當初的舉動了,不應該在沒有得到中華帝國的保護的情況下,就貿然的跟清廷撕破了臉面,這個時候被人的軍隊打了過來,自己上面還沒有大哥罩着,這可如何是好?

二月初,清軍就已經跨過了鴨綠江,向南殺了過來,朝鮮軍隊一觸即潰,根本就沒擋住清軍的攻勢,甚至連拖延一下清軍的前進的作用都沒有起到。

清軍勢如破竹,只用了五天的時間就拿下平壤,然後清軍一路燒殺搶掠,很快就抵達了朝鮮的首都漢城的腳下了。

在1636年的那一次出兵的時候,清軍並沒有攻城的打算,一路上南下也都是發揮自己善於野戰的特長,繞過了朝鮮的一衆城市,快速的南下,趕在朝鮮的各支勤王的軍隊抵達漢城之前,就已經將漢城給圍住了,而且採用了圍城打援的方式將陸續抵達的各地勤王的軍隊逐個擊敗,這才使得朝鮮國王心灰意冷,只能投降。

而這一次清軍在進軍的路上,雖然速度依舊很快,但是因爲跟進了很多的步兵,所以一路下來,各地的城池紛紛陷落,而且八旗子弟還殺出了血性,一路之上燒殺搶掠,簡直是在施行種族屠殺,僅僅十天的時間,朝鮮王國北邊的人口就被屠殺了大半,本來朝鮮的人就不多,再加上萬歷年間的那一次朝鮮戰爭,使得南部的人口數量大爲減少,這個時候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總算是恢復了一些人口,但是這個時候被清軍這麼一屠殺,這些年增長的人口立馬都化爲泡影了。

(。)

第146章 五十兩白銀一個花姑娘第65章 糧食危機第404章 平定準葛爾(三)第235章 各自打算第232章 衝出重圍第379章 出兵湖南第267章 佔領馬六甲第268章 經略南洋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第223章 拔掉澎湖島第235章 各自打算第284章 故技重施?第148章 華人的村落第316章 接見英國使臣第23章 山谷伏擊第392章 祁口奇兵第263章 夜襲鎮海(三)第427章 決戰沙俄(三)第371章 破局第260章 定海和鎮海第112章 李雲聰的心思第300章 舟山羣島的建設第312章 抵達臺南第344章 海澄攻防戰(七)第228章 攻城戰(下)第218章 施琅的計較第38章 爆破城牆第374章 大水攔路第407章 僵持階段第336章 清軍的反撲第57章 傷兵營第89章 風波平息第377章 騎兵?奇兵!第60章 激戰荷蘭人第358章 濃霧偷襲(一)第345章 海澄攻防戰(八)第326章 白船事件第242章 臺南海戰(一)第329章 出城談判第321章 對清計劃第75章 日本公主第114章 北方變故第134章 生或者死第31章 諸軍議事第117章 安排李雲聰第250章 人才問題第43章 廈門風雲(二)第64章 抵達基隆第236章 出兵臺中第193章 對土着人的政策第293章 鎮海大營第八十五 湖邊郊遊第265章 攻佔海南島第410章 戰局不順第58章 風雲突變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第349章 最後一擊第292章 人口掠奪第222章 價格爭議第338章 海澄攻防戰(一)第135章 戰鬥的尾聲第398章 羅剎國犯境第430章 對日作戰(二)第105章 驚天動地的爆炸第34章 海上激戰第271章 夜幕下的密謀第258章 歐洲震動第151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272章 暗線第349章 最後一擊第215章 清軍的困擾第104章 兩面合圍第236章 出兵臺中第212章 施琅上任第388章 劃江而治第116章 劉陽奪魁第80章 劉吳聯合第316章 接見英國使臣第65章 糧食危機第13章 改編火器營第419章 對抗沙俄第289章 炮擊杭州第195章 西班牙人的反應(二)第74章 意外之人第400章 進軍朝鮮第431章 中南半島和澳洲第35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47章 各自突圍第236章 出兵臺中第57章 傷兵營第410章 戰局不順第173章 顧惜緣第413章 錦州之困第338章 海澄攻防戰(一)第79章 承天府軍議第126章 雲聰獻計第428章 決戰沙俄(四)第365章 丈量土地第64章 抵達基隆第416章 驅趕守軍
第146章 五十兩白銀一個花姑娘第65章 糧食危機第404章 平定準葛爾(三)第235章 各自打算第232章 衝出重圍第379章 出兵湖南第267章 佔領馬六甲第268章 經略南洋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第223章 拔掉澎湖島第235章 各自打算第284章 故技重施?第148章 華人的村落第316章 接見英國使臣第23章 山谷伏擊第392章 祁口奇兵第263章 夜襲鎮海(三)第427章 決戰沙俄(三)第371章 破局第260章 定海和鎮海第112章 李雲聰的心思第300章 舟山羣島的建設第312章 抵達臺南第344章 海澄攻防戰(七)第228章 攻城戰(下)第218章 施琅的計較第38章 爆破城牆第374章 大水攔路第407章 僵持階段第336章 清軍的反撲第57章 傷兵營第89章 風波平息第377章 騎兵?奇兵!第60章 激戰荷蘭人第358章 濃霧偷襲(一)第345章 海澄攻防戰(八)第326章 白船事件第242章 臺南海戰(一)第329章 出城談判第321章 對清計劃第75章 日本公主第114章 北方變故第134章 生或者死第31章 諸軍議事第117章 安排李雲聰第250章 人才問題第43章 廈門風雲(二)第64章 抵達基隆第236章 出兵臺中第193章 對土着人的政策第293章 鎮海大營第八十五 湖邊郊遊第265章 攻佔海南島第410章 戰局不順第58章 風雲突變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第349章 最後一擊第292章 人口掠奪第222章 價格爭議第338章 海澄攻防戰(一)第135章 戰鬥的尾聲第398章 羅剎國犯境第430章 對日作戰(二)第105章 驚天動地的爆炸第34章 海上激戰第271章 夜幕下的密謀第258章 歐洲震動第151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272章 暗線第349章 最後一擊第215章 清軍的困擾第104章 兩面合圍第236章 出兵臺中第212章 施琅上任第388章 劃江而治第116章 劉陽奪魁第80章 劉吳聯合第316章 接見英國使臣第65章 糧食危機第13章 改編火器營第419章 對抗沙俄第289章 炮擊杭州第195章 西班牙人的反應(二)第74章 意外之人第400章 進軍朝鮮第431章 中南半島和澳洲第35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47章 各自突圍第236章 出兵臺中第57章 傷兵營第410章 戰局不順第173章 顧惜緣第413章 錦州之困第338章 海澄攻防戰(一)第79章 承天府軍議第126章 雲聰獻計第428章 決戰沙俄(四)第365章 丈量土地第64章 抵達基隆第416章 驅趕守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