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驚天動地的爆炸

臺灣城的失守使得馮信意識到了明軍很快就要發動進攻了,他將樑軍的主力部署到西北兩側,並組建了一支預備隊,在城中四處巡視,哪裡出現了危機就立刻趕去馳援。

樑軍在城中實施戒嚴,城內不許居民外出走動,以防止明軍的探子混進城裡,城中的河水此時已近被明軍切斷,因此樑軍開始控制城中的水井,凡是家中有水井的人家要將水井交給樑軍管控,並且對城內居民用水實施配給,每天定時定量,至於糧食則一律不提供,全部存糧都作爲軍糧儲存。

樑軍的一些列舉措使得城中百姓怨聲載道,戰前由於物價飛漲和糧食收成的減少,普通百姓家裡面此時並沒有什麼存糧,戰爭來的突然,他們並沒有做好張久的準備,因此在沒有糧食供應的情況下面根本撐不了多久。但是官府的倉庫裡面還有大量的糧食,而這個時候宣佈倉庫的糧食全部劃做軍糧也就意味着一旦戰事遷延,他們將面臨斷糧的威脅。

百姓的不滿由於全城戒嚴,所以很快就被樑軍壓制下去了,馮信這時候纔不管百姓的死活了,他這時連自己都顧不全,根本無暇分心。

得到海軍已經拿下臺灣城的消息之後,項玉心中一驚在盤算着東都這一仗該怎麼打。

目前樑軍分爲兩股勢力,東都的兩萬軍隊和臺東的五千軍隊,明軍的細作在臺東打探到的結果是樑軍並沒有向臺東增軍,這也就是說在這之前李雲聰是故意佈置假象好迷惑自己,他這麼做的目的很明顯就是不希望自己成爲明軍攻擊的首選目標。

雖然目前明軍並沒有要動這五千人的想法,但是他畢竟是藏在明軍身後的一個隱患,項玉這時候不擔心李雲聰出兵進攻基隆,基隆城裡面的軍隊雖然不多,但是城中畢竟還有數千的民兵,至少可以抵擋一陣自己能夠率軍回援,甚至是兩面並進將李雲聰的軍隊聚殲在基隆城下,項玉目前擔心的是自己這邊正在攻打東都的時候,臺東的軍隊會突然趕來支援,這樣一來就是自己陷入了被兩面夾擊的危險境地了。

但是此時也不可能再回過頭去攻打臺東,一來時間上面不允許,二來這樣一來之前所做的全部準備工作就全都作廢了,所以眼下明軍只有快速的打下東都城,先解決掉眼前的這個敵人,在身後的敵軍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就完成了作戰目標。

五月十號,明軍大軍開始攻城,陸上的明軍從北面向城內和城牆上的守軍開始炮轟,海上的明軍從海里的戰船上面向皇城內的樑軍還是炮擊以爲策應。

明軍的火炮十分猛烈的轟擊了三個時辰之後,步兵們終於開始了進攻,由於守城一方具有天然優勢,加上居高臨下,所以明軍攻城勢必會遭到極大的傷亡,所以明軍的火炮在陸軍士兵開始進攻的時候並沒有停止炮擊,守城士兵雖然知道明軍士兵已經開始了攻城,但是由於明軍的炮火十分猛烈,所以他們根本不該擡頭,許多士兵爲了躲避炮火甚至是躲在城牆腳下不敢上去。

明軍的火炮開始想城內延伸,守城的士兵們終於可以稍微鬆下一口氣了,但是此時明軍的士兵們已經衝到了他們的眼皮底下來了,樑軍士兵們剛開始十分混亂,有人射擊有人開炮,甚至還有人將城牆上堆積的礌石搬起來往城牆下面砸去。

其實這個時候明軍距離城牆至少還有三十餘米,最遠的士兵也已經早就衝進了城牆下面三百米的區域了,城牆上的火炮在這個距離上面是打不到城牆下面的明軍士兵的,同樣的由於距離過遠,樑軍士兵們投擲的石塊也基本上砸不到明軍。

正真能對明軍造成威脅的是城牆上面的火槍手和弓箭手,在這個距離上面,加上攻方的陣型又十分密集,所以他們的命中率極高,明軍開始出現爲了傷亡,而明軍士兵這時候紛紛就地列陣射擊,盾牌兵迅速趕來組建陣型,以保護身後的火槍兵,明軍的火槍裝備數量要遠遠大於樑軍,加上訓練的強度也比樑軍大,所以很快城頭上的樑軍弓箭手和火槍兵們就被明軍的火力壓制的擡不了頭了。

進攻一方的優勢在於,攻方可以隨時隨地,選擇一處地方投入足夠多的士兵對敵人加以進攻,以形成局部兵力優勢從而突破敵人的防線,明軍的火槍射擊成功的壓制住了北門的樑軍,後續的士兵們趕忙豎起雲梯開始登城,而此時樑軍一方面開始從城內其他地方調遣兵力趕來增援,一方面組織反擊,嚮明軍的登城部隊發動進攻。

明軍士兵開始出現了大量的傷亡,許多士兵在登城的雲梯上面就被守軍擊中,守軍投擲的石塊也對聚集在城牆下面準備攀登的明軍士兵造成了大量的殺傷,項玉的眉頭皺了起來,樑軍已經從其他地方調來援軍了,明軍的攻勢去進展不順,照這個樣子不一定能夠拿下北門,就算是拿下了北門,恐怕傷亡也不會低。

項玉思索再三,終於不再猶豫,立即派出士兵們攜帶炸藥包趕赴戰場上去,將它們佈置在東都的城牆下面,他打算複製攻打臺灣城的那種戰術,明軍擁有遠程武器方面的優勢,因此不必在城頭上和樑軍進行白刃戰,這並不是明軍的長處,打這樣的消耗戰沒有意義。

明軍陣中開始鳴金,這是收兵的信號,士兵們開始從城頭上交替掩護撤下,火槍兵們也將火力全部射向城頭,以掩護明軍的撤離,士兵們陸續撤了回來,城牆上的樑軍馬上重現佔領了那些被明軍奪取的陣地,他們開始歡呼雀躍,爲自己守住了陣地而歡呼,也爲自己保住了寶貴的生命而慶祝,而明軍士兵們則顯得有些安靜,攻城戰打的並不順利,甚至說是失敗的,他們很久都沒有遭遇這樣的事情了,自從前年和日本人作戰之後,他們所經歷的戰事並不多,至今還沒有出現這樣的傷亡。

明軍陣中士兵出現的低迷在項玉的意料之中,一支部隊不可能永遠沒有失利,經受一點點挫折也好,這樣好去去他們的銳氣,況且這個時候說明軍已經失敗了還爲時尚早。

明軍開始調整炮口,守軍發出一陣騷動,他們注意到了明軍的動作了,不少樑軍士兵以爲明軍又要發起又一次的進攻了。他們並沒有注意到,北門城牆腳下和他們投擲的石塊和死屍中間放置了許多黃色的大小包裹,這些東西或許他們見到了也不太會去注意,因爲他們並不知道這東西是什麼,用來幹什麼的。

這些炸藥足足有將近三百公斤,是剛剛明軍在攻城進展不順的時候項玉下令安放的,今天,明軍將爲守軍表演一場煙火盛會,一場讓樑軍將士畢生難忘的“設覺盛宴”。

明軍的十幾門火炮將炮口調好,炮旗手手中的令旗一揮,十幾門大炮接連發出“悾悾”的聲音,十數枚冒着烈焰的炮彈發出尖銳的響聲飛向東都的北城牆的腳下,樑軍士兵們見炮彈射來,下意識的趴在地上想要躲閃,幾名大膽的士兵察覺到炮彈的路徑並不是要射向城頭的樣子,於是壯着膽子站起來查看。

城牆腳下發出巨大的響聲,一大段城牆直接被掀飛了,大量的磚石泥沙滿天飛散,將城中的守軍們砸的人仰馬翻,沖天而起的濃煙和沙塵將東都的北門完全遮蓋住了,伸手不見五指,完全看不清對面的情況,爆炸過後,城內和城牆上面傳來一陣陣撕心裂肺的慘叫聲,顯然是有士兵在爆炸中受了傷。

巨大的爆炸聲即使在距離北門六七裡遠的皇城內,也是清晰可聞,人們心中充滿了恐懼,不知道北門哪裡發生了什麼事情,其實不只是普通百姓,就連樑軍的將士這時候也都惴惴不安,如此猛烈的爆炸,北門那邊一定是出了大事。

馮信此時正在聽取諸軍彙報戰況,突然聽聞這聲巨響,驚得一下子從座椅上彈了起來,整個人都驚得臉色發白,坐立不安,他隱隱覺得這種巨響似乎是在哪裡聽到過,他想了一會,終於想起來,似乎兩年前在攻打臺灣城的時候,那天夜裡他也聽到了這樣的一聲巨響,不過那一次被炸的是荷蘭人,這一次輪到他馮信自己了,想到這種武器的恐怖性,馮信的心裡就多了一層憂慮。

他顧不得在聽下去,連忙調動東門和南門以及城中的預備軍隊,命令他們火速趕赴北門,弄清楚情況,如果是明軍攻進來了,則一定要死死頂住,不能後退半步。

明軍的爆破很成功,北城城牆被炸開了一條足足長達三十餘丈的口子,城牆周圍的士兵大多在爆炸中殞命了,加上此時守軍正在錯愕之際,因此對於明軍來說這是一個良好的機會,項玉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的,明軍士兵立刻發動了又一次的進攻,不過這一次守軍再也沒有可以依仗堅固高大的城牆作爲屏障了。

第156章 推選總指揮第149章 土着人,開戰!第384章 廣州激戰第210章 安置第266章 李雲聰的動作第39章 激戰臺灣城第88章 府中的意外第301章 移民問題第89章 風波平息第417章 兵臨盛京第140章 新槍實驗第410章 戰局不順第34章 海上激戰第207章 突圍第186章 海灣炮戰(下)第280章 如何破局?第171章 出兵馬尼拉第168章 女海盜第265章 攻佔海南島第126章 雲聰獻計第233章 董義的建議第28章 新式火槍第139章 中華帝國第167章 南洋海盜第328章 問計第210章 安置第111章 拜訪老農第7章 成功北上第334章 同意出資第333章 家族難關第8章 梟雄相會第350章 援軍第163章 馬尼拉的情報第396章 清廷北逃第403章 平定準葛爾(二)第395章 插翅難逃第279章 百萬勞力第141章 擴建軍工廠第29章 不堪一擊第29章 不堪一擊第326章 白船事件第359章 濃霧偷襲(二)第142章 準備和談第5章 棄守安溪第80章 劉吳聯合第267章 佔領馬六甲第203章 追剿海盜第393章 去而復還第289章 炮擊杭州第142章 準備和談第192章 議和第179章 海戰,拉開序幕!第197章 戰後政策第257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二)第124章 日軍逃走第309章 前往馬尼拉第284章 故技重施?第316章 接見英國使臣第145章 島津久光的猶豫第221章 軍火第105章 驚天動地的爆炸第169章 部落的戰爭(上)第168章 女海盜第287章 再殲援軍第367章 項玉登基第38章 爆破城牆第42章 廈門風雲(一)第78章 日本俘虜的用處第83章 抓獲細作第268章 經略南洋第399章 雅克薩之戰第167章 南洋海盜第162章 籌建安北市第431章 中南半島和澳洲第255章 清廷的封鎖(二)第341章 海澄攻防戰(四)第46章 廈門攻城戰第15章 送上門來的葡萄牙人第304章 新型戰艦第222章 價格爭議第426章 決戰沙俄(二)第402章 平定準葛爾(一)第136章 圍困第58章 風雲突變第109章 發現紅薯第255章 清廷的封鎖(二)第53章 拜訪漁村第384章 廣州激戰第178章 尚可喜的“商人”第15章 送上門來的葡萄牙人第276章 地下奇兵第19章 塗嶺大戰(二)第359章 濃霧偷襲(二)第77章 基隆市第250章 人才問題第427章 決戰沙俄(三)第270章 打到荷蘭人的家門口了第187章 進攻馬尼拉第232章 衝出重圍第69章 積極備戰
第156章 推選總指揮第149章 土着人,開戰!第384章 廣州激戰第210章 安置第266章 李雲聰的動作第39章 激戰臺灣城第88章 府中的意外第301章 移民問題第89章 風波平息第417章 兵臨盛京第140章 新槍實驗第410章 戰局不順第34章 海上激戰第207章 突圍第186章 海灣炮戰(下)第280章 如何破局?第171章 出兵馬尼拉第168章 女海盜第265章 攻佔海南島第126章 雲聰獻計第233章 董義的建議第28章 新式火槍第139章 中華帝國第167章 南洋海盜第328章 問計第210章 安置第111章 拜訪老農第7章 成功北上第334章 同意出資第333章 家族難關第8章 梟雄相會第350章 援軍第163章 馬尼拉的情報第396章 清廷北逃第403章 平定準葛爾(二)第395章 插翅難逃第279章 百萬勞力第141章 擴建軍工廠第29章 不堪一擊第29章 不堪一擊第326章 白船事件第359章 濃霧偷襲(二)第142章 準備和談第5章 棄守安溪第80章 劉吳聯合第267章 佔領馬六甲第203章 追剿海盜第393章 去而復還第289章 炮擊杭州第142章 準備和談第192章 議和第179章 海戰,拉開序幕!第197章 戰後政策第257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二)第124章 日軍逃走第309章 前往馬尼拉第284章 故技重施?第316章 接見英國使臣第145章 島津久光的猶豫第221章 軍火第105章 驚天動地的爆炸第169章 部落的戰爭(上)第168章 女海盜第287章 再殲援軍第367章 項玉登基第38章 爆破城牆第42章 廈門風雲(一)第78章 日本俘虜的用處第83章 抓獲細作第268章 經略南洋第399章 雅克薩之戰第167章 南洋海盜第162章 籌建安北市第431章 中南半島和澳洲第255章 清廷的封鎖(二)第341章 海澄攻防戰(四)第46章 廈門攻城戰第15章 送上門來的葡萄牙人第304章 新型戰艦第222章 價格爭議第426章 決戰沙俄(二)第402章 平定準葛爾(一)第136章 圍困第58章 風雲突變第109章 發現紅薯第255章 清廷的封鎖(二)第53章 拜訪漁村第384章 廣州激戰第178章 尚可喜的“商人”第15章 送上門來的葡萄牙人第276章 地下奇兵第19章 塗嶺大戰(二)第359章 濃霧偷襲(二)第77章 基隆市第250章 人才問題第427章 決戰沙俄(三)第270章 打到荷蘭人的家門口了第187章 進攻馬尼拉第232章 衝出重圍第69章 積極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