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清廷的封鎖(二)

隨着時間的推移,清廷最初的擔憂漸漸的散去了,他們在經過多方打聽之後終於對中華帝國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

這是一個新建立起來的國家,是之前鄭成功的餘部,盤踞在臺灣島上,繼承了鄭家軍隊以前遺留下來的海軍和部分陸軍,但是軍隊的數量並不是很多,估計最多不超過三萬人,這是因爲鄭成功當初撤到臺灣的軍隊總數也不超過這個數量,再加上後來劉國軒帶領了大量的水軍投降福建的清軍,這支軍隊的人數上限會進一步的壓縮。

不過在之前的清軍進剿臺灣的海戰之中,對方表現出來的海上戰鬥力是的清廷對於中華軍的海軍實力大爲忌憚,他們對於擊敗這樣的一支海軍沒有太大的信心,加上這個時候清廷在水師建設上面也實在是沒有太合適的人手使用,雖然吳英和汪明兩個之前施琅的部將這個時候分別但任福建和浙江兩省的水師提督,但是這兩個人的能力顯然是不能跟施琅相提並論的。

其實清軍在這之前是有兩個比較合適的人選的,一個就是鄭成功麾下的降將——劉國軒,劉國軒是鄭家水軍之中的一員悍將,以能打仗,打硬仗著稱,但是因爲施琅忌憚他的能力,於是以借刀殺人之手段,將他交給了福建的執政官耿繼茂,耿繼茂跟鄭家軍隊可謂是仇人相見分爲眼紅,之前鄭家盤踞在金門和廈門一帶的時候,耿繼茂的軍隊曾在鄭家軍隊上面吃了大虧,加上這個時候耿繼茂手中也沒有水軍力量,所以對於這樣一個水師將領是毫不憐惜的,自然是毫不猶豫的將劉國軒處死了。

這一結果倒也沒什麼,處死降將在清軍看來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這個時候在回過頭來看這件事情,那簡直就是悲劇。

隨着施琅的陣亡,清軍這個時候找不出來合適的替代人選,沒有合適的水軍將領。想要建立一支強大的能夠和中華軍海軍相抗衡的水師力量來,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不過隨着清軍對中華軍的瞭解的深入,他們終於不那麼擔心了,因爲根據他們的估計。臺灣島上的人口數量還不足十萬人,就算是這幾個月的時間中華軍從東南沿海一帶吸收了很多的漁民走了,但是總人口估計也不超過七十萬人,按照最嚴苛的徵兵條件,七十萬人口最多能夠支撐十萬人的軍隊。而且這也已經是最大的極限了,不可能比這還要多,因爲七十萬人之中徵兵十萬幾乎就已經將能夠拿得動武器的青壯年全部掏空了,這樣的事情在滿清後金剛剛起步的時候曾經施行過,也就是全名皆兵,以百餘萬的人口支撐了十數萬的軍隊,但是這個時候的中華軍的情況跟當時滿清人又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首先雙方這個時候面對的對手是不同的,滿清自從在天命年間的薩爾許戰役之後,就已經取得了對明軍的軍事優勢,因此雖然民少兵寡。但是卻能夠實施以戰養戰,依靠着不停的劫掠和四處出擊,不斷的從明朝邊境甚至是內部擄掠人口和財富,這才最終強大起來。

在這一過程之中,明朝內部剛剛經歷了萬曆朝鮮戰爭,國庫空虛,軍隊疲憊,而且在這之後國家內部還有多股農民起義的反抗力量的流竄,也大大的牽制住了明軍的經歷,更爲不巧的是就在後金崛起的這個時候。朝廷內部出現了一個魏忠賢,這一下子明朝不亡也得亡了。

所以最終滿清能夠入住中原可謂是機緣巧合天時地利佔盡了,但是在反過頭來看看中華帝國這邊,他們缺少一個很大的條件。那就是地利。

大陸和臺灣島之間隔着一條海峽,雖然這條海峽並不能阻擋住中華軍強大的海軍,甚至可謂是對中華軍的一種保護,使其免受清軍強大的陸軍的直接威脅,但是這條海峽的存在同樣對中華軍產生了不利的困境,那就是他們也就是隻能派遣小規模的海軍在沿海一帶襲擾一下子。不能夠深入到內地去,因爲他們沒有足夠的實力來面對強大的清軍。

只是一些小打小鬧,並不會對清廷的統制造成根本上的動搖,甚至是威脅都算不上,這種程度也就跟嘉靖年間的倭寇之患差不多,再加上清廷目前在沿海一帶大力推行的禁海令,也將大大的壓縮中華軍通過海上行動所獲得的收益,使其難以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不足以用戰爭所得來維繫其龐大的軍事消耗。

滿清朝廷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崛起的,所以他們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這種方式的弊病所在,那就是少量的人口根本經受不起戰爭之中的損耗,所以在鬆錦大戰之中清軍損失了三萬餘人都已經是動搖了國本了,甚至讓皇太極對入住中原變得悲觀起來,要不是後來吳三桂降清,加上李自成的麻痹大意,清軍根本就沒有在1644年入主中原的打算,等到最後出兵一打了之後,這才知道這個中原王朝已經從骨子裡腐朽至極了,所以這才終於下定決心取而代之。

在滿清人看來,只要他們守住東南沿海一帶的防線,不讓中華軍的小股部隊有機可趁,這樣的話兵微將寡的中華帝國最終將難成大器,等到清軍的水師強兵一成,就能夠揮師東進直搗黃龍輕而易舉的消滅這個小國。

所以清廷的高層認爲目前重中之重就是將將禁海令嚴格的推行下去,使得沿海一帶向內陸五十里一內都要堅壁清野,不給中華軍絲毫的機會,這樣一來他們如果想要擴大戰果,那就是必須冒險派遣軍隊進入更深的內陸,而清軍正可以利用這樣的計劃對這些上岸的部隊逐個殲滅,徹底的掐死中華軍的這種想法。

不得不說,清廷的戰略佈局是不錯的,這個禁海令本來也不是爲對付中華軍而實施的,本是針對實力強大的鄭家軍隊而制定的,但是這個時候使用起來對付中華軍也是十分合適。

不過他們卻根本就不知道中華軍目前的真正勢力,也不知道自己面對的對手是擁有了多出幾百年的智慧的穿越人士。。

第315章 價格爭議第77章 基隆市第308章 遠渡重洋的英國人第242章 臺南海戰(一)第175章 邀請加入第293章 鎮海大營第197章 戰後政策第173章 顧惜緣第84章 戰前佈局第100章 新式火炮第241章 大海戰的前奏第23章 山谷伏擊第248章 謠言四起第179章 海戰,拉開序幕!第343章 海澄攻防戰(六)第139章 中華帝國第260章 定海和鎮海第250章 人才問題第374章 大水攔路第234章 破城第50章 金門危局第190章 馬尼拉攻防戰第207章 突圍第280章 如何破局?第90章 發現行蹤第371章 破局第347章 外圍失守第413章 錦州之困第221章 軍火第400章 進軍朝鮮第170章 部落的戰爭(下)第181章 攪亂隊形第127章 尚令的陰謀第261章 夜襲鎮海(一)第233章 董義的建議第332章 鉅額賠償第419章 對抗沙俄第178章 尚可喜的“商人”第335章 春季作戰第33章 遭遇風暴第387章 統一南方第260章 定海和鎮海第356章 對峙第231章 包圍圈第81章 挑撥離間第116章 劉陽奪魁第128章 偷襲開始第347章 外圍失守第152章 十萬聯軍第208章 滔天火海第181章 攪亂隊形第127章 尚令的陰謀第384章 廣州激戰第251章 糧食戰略第273章 兵臨城下第250章 人才問題第214章 備戰第344章 海澄攻防戰(七)第117章 安排李雲聰第329章 出城談判第376章 救是不救?第247章 鞏固海權第118章 狙擊大隊第334章 同意出資第21章 連夜撤退第328章 問計第91章 大獲全勝第23章 山谷伏擊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第117章 安排李雲聰第378章 戰局糜爛第106章 城中決戰第335章 春季作戰第421章 西伯利亞對峙第278章 勢不可擋第255章 清廷的封鎖(二)第74章 意外之人第168章 女海盜第424章 征服中亞第115章 大演武第224章 商議第60章 激戰荷蘭人第135章 戰鬥的尾聲第78章 日本俘虜的用處第354章 無理要求第393章 去而復還第40章 下一步計劃第88章 府中的意外第181章 攪亂隊形第300章 舟山羣島的建設第268章 經略南洋第259章 西班牙人的爭議第422章 沙俄退軍第305章 雨後春筍般的清廷水軍第341章 海澄攻防戰(四)第369章 難以應對第63章 臺中對第278章 勢不可擋
第315章 價格爭議第77章 基隆市第308章 遠渡重洋的英國人第242章 臺南海戰(一)第175章 邀請加入第293章 鎮海大營第197章 戰後政策第173章 顧惜緣第84章 戰前佈局第100章 新式火炮第241章 大海戰的前奏第23章 山谷伏擊第248章 謠言四起第179章 海戰,拉開序幕!第343章 海澄攻防戰(六)第139章 中華帝國第260章 定海和鎮海第250章 人才問題第374章 大水攔路第234章 破城第50章 金門危局第190章 馬尼拉攻防戰第207章 突圍第280章 如何破局?第90章 發現行蹤第371章 破局第347章 外圍失守第413章 錦州之困第221章 軍火第400章 進軍朝鮮第170章 部落的戰爭(下)第181章 攪亂隊形第127章 尚令的陰謀第261章 夜襲鎮海(一)第233章 董義的建議第332章 鉅額賠償第419章 對抗沙俄第178章 尚可喜的“商人”第335章 春季作戰第33章 遭遇風暴第387章 統一南方第260章 定海和鎮海第356章 對峙第231章 包圍圈第81章 挑撥離間第116章 劉陽奪魁第128章 偷襲開始第347章 外圍失守第152章 十萬聯軍第208章 滔天火海第181章 攪亂隊形第127章 尚令的陰謀第384章 廣州激戰第251章 糧食戰略第273章 兵臨城下第250章 人才問題第214章 備戰第344章 海澄攻防戰(七)第117章 安排李雲聰第329章 出城談判第376章 救是不救?第247章 鞏固海權第118章 狙擊大隊第334章 同意出資第21章 連夜撤退第328章 問計第91章 大獲全勝第23章 山谷伏擊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第117章 安排李雲聰第378章 戰局糜爛第106章 城中決戰第335章 春季作戰第421章 西伯利亞對峙第278章 勢不可擋第255章 清廷的封鎖(二)第74章 意外之人第168章 女海盜第424章 征服中亞第115章 大演武第224章 商議第60章 激戰荷蘭人第135章 戰鬥的尾聲第78章 日本俘虜的用處第354章 無理要求第393章 去而復還第40章 下一步計劃第88章 府中的意外第181章 攪亂隊形第300章 舟山羣島的建設第268章 經略南洋第259章 西班牙人的爭議第422章 沙俄退軍第305章 雨後春筍般的清廷水軍第341章 海澄攻防戰(四)第369章 難以應對第63章 臺中對第278章 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