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兩軍遭遇

明軍進過一天一夜的航行,終於趕到了前線雙方的交戰地,這時的戰場是在一處淺灘上,這是一片連成線的島嶼,島並不大,看上去並沒有人居住,不過它卻是連接主島的必經之路,因此日軍選擇了在這裡登陸,此時海面上已經停泊着近百艘戰船,稍遠一些的海面上還遊弋着近百艘的戰船,看的出前面停泊着的是日軍的運兵船,後面的是海軍的戰船。

此時雙方的距離大約還有十幾公里,項玉連忙下令明軍就近登陸,支援前線的聯軍,海軍戰船則前去迎戰日軍的戰船,明軍這個時候海軍的戰船隻有七十餘艘,在數量上面比較吃虧,但是明軍的戰船大部分都比日軍的戰船要高大,而且船體兩側的幹舷更顯修長,上面佈置的火炮也明顯要多一些。

日軍的戰船的排水量大多數是在兩百噸到三百噸的戰艦,船體造型是長首型,這種船的航速和加速性都比較出色,但是船體的穩定性就很一般,因此在行進的過程中爲了兩側的甲板上的火炮能夠開火,必須將船速減慢下來,而且不能進行火炮齊射,不然就很有可能被火炮的後坐力加上海浪的作用將船掀翻。

就算是日軍的戰船沒有這個問題,他們今天也是要到了血黴,因爲這場戰鬥根本就是不公平的,明軍的戰船不僅擁有更加高大寬闊的船體,火力也比日軍更爲兇猛,最關鍵的是明軍戰船上面的火炮全部都是新式火炮,在射程方面要遠遠超出日軍裝備的老舊而且沉重的青銅炮。

日軍海軍的指揮官叫做島津久五郎,看名字很容易猜想成家裡的老五,但其實他是家裡的長子,日本家庭的長子一般都比較霸道,島津久五郎也是如此,他起初見到遠處來了一支陌生的艦隊感到有一點震驚,還以爲是大清國的艦隊趕來支援琉球國了,加上之前在萬曆朝鮮戰爭期間,明朝的艦隊曾經多次重創日本的海軍,那一仗給日本的海軍士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過去了接近六十年了,日本人一提到中國的艦隊的時候還是多有畏懼,島津久五郎雖然沒有經歷過萬曆年間的朝鮮水戰,但是薩摩藩的海軍當年是日本的海軍主力,從戰場上心存下來的老兵們將明軍的可怕一代代的傳了下來,知道兩百多年後的甲午中日海戰之後,日本人才終於擺脫了對中國海軍的恐懼。

島津久五郎也算是薩摩藩的海軍名將了,他一身之中也經歷了不少的海戰,因此在最初的慌亂之後很快就鎮定了下來,他一邊下令讓日軍海軍組成戰鬥陣型,一邊緩緩的向前駛進,他要靠近一點觀察敵方的情況,這個時候由於距離太遠,還看不清楚對方的船體造型和上面懸掛的旗幟,還不能判斷對方是哪一股勢力。

日軍海軍在緩緩的向前靠,明軍海軍也在開始調整陣型,明軍組成了一個錐形陣,最前面的是一艘排水量七百噸的鉅艦,這艘戰船兩側都裝備了一層鐵甲,因此它的噸位要比同類型的其他戰艦要重上不少,但是這艘戰艦的速度卻並不慢,這是因爲它目前在船體內部首次使用了整齊發動機和螺旋槳推進,儘管蒸汽機耗煤很厲害,但是它卻能在短時間之內提供巨大的動力,從而使得戰船獲得較快的航行度,因此更利於追擊和擺脫敵人。

這艘戰船屬於基隆級的首艦,被名爲興國號,她這個時候並沒有完全調試好,後面和船首的裝甲都沒有安裝上去,而且整齊發動機還不穩定,因此船身上面和其他帆船一樣,都是三桅杆三面帆,平時使用風帆動力,到了需要的時候才使用蒸汽動力。

隨着兩軍距離的拉近,島津久五郎也發覺了明軍前面的這艘戰船的體型要比其他戰船大上一圈,而且船體的兩側還有一層反光的銀色塗層,他並沒有發覺這時一層鐵甲,就算是有人告訴他這是一層鐵甲,他也不會相信,他還會反駁你說:你傻啊,鐵放在水裡面是會沉入水底的,只有木頭這種東西才能漂浮在水面上不會沉沒。

正是因爲這個觀點的影響,在古代的造船史上,宋代和明代儘管造船業在當時已經是世界領先的水平,但是他們卻沒能造出先進的鐵甲艦,有人或許會說:那是因爲這兩個朝代還沒有發明出蒸汽機的緣故,其實不然,只要設計合理,造出一個鐵甲艦來並不是很難,真正難的是突破思想上的這道定式。

隨着距離的持續拉近,明軍後續的戰艦也都進入了島津久五郎的視線內,他驚訝的發現對面這支軍隊的戰船都普遍比自己這邊的戰船要高大不少,而且敵軍戰船兩側的火炮的窗口也要高出自己這邊的不少,島津久五郎心中突然生出了一種不好的預感,眼前的這支軍隊竟然讓他生出了一種深深的涼意。

島津久五郎在觀察明軍,明軍這邊李權也在觀察日軍,他見一軍排成了一字長蛇陣,這種戰陣要求軍隊要快速的穿透敵方的陣型,在前進的過程中不用轉向,用船體兩側的火炮攻擊敵方陣中兩側的戰船,而且因爲兩側的火炮同時發射的原因,船體的穩定性受到的影響也比較小。

應對這種戰法,明軍派出的錐形陣有點吃虧,要將距離進一步拉開,形成一個雁陣最好,明軍之前曾經和日軍的海軍作戰過,知道他們船上的火炮的射程並不是很遠,因此雁陣的首兩艘船的距離拉開到兩公里,在後面的船漸漸的進一步拉開距離,這樣一來,由於受制於火炮的射程限制,日軍的一字長蛇陣衝進明軍的雁陣之後雖然可以向兩邊的明軍戰船開炮,但是因爲火炮的射程的原因,他們很難擊中任何一艘明軍的戰船,反而兩側的明軍戰船可以通過或炮射程上面的優勢對他們進行進攻,而且最致命的是一旦日軍衝進了明軍的陣型中來了,他們的一字長蛇陣就很難完成變陣,在明軍猛烈的炮火的打擊和內部狹小的海域內,明軍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加速向前衝,以圖擺脫受到圍攻的境地。

島津久五郎心裡的這種不好的感覺使得日軍在最後關頭逃過一劫,他們變陣了,船隊向左測海域調頭,這時候明軍距離日軍戰船之間的距離只剩下三公里,日軍戰船已經在明軍火炮的射程範圍之內了,但是在這個距離上面,火炮是基本上沒有什麼準頭的,加上李權已經看出了日軍不準備接戰了,所以明軍再開炮的意義不大,還會暴露出明軍火炮的真實射程,說不定還會因此引起日軍的警惕,所以他便下令明軍不用追擊,轉而去掩護登陸的陸軍士兵。

陸上的明軍這個時候已經全部登陸了,明軍陸軍只有三千人,對比與戰場上的雙方來說都顯得體量有點小,因此薩摩藩的日軍雖然見到了琉球這邊有援軍來了,但是也只是最開始的時候有點差一,因爲他們確實沒有想到琉球這邊竟然還有沒有派來的軍隊,但是因爲明軍的人數比較少,所以後來他們也就不是那麼在意了。

這時候琉球軍隊已經跟薩摩藩的士兵交上火了,琉球軍隊哪裡會是日本人的對手,他們只有很老式的火銃,製作簡陋的弓箭,士兵們缺乏訓練,兩軍一交手高下立判,琉球聯軍節節敗退,簡直就不是一合之敵。

薩摩藩的士兵的裝扮和其他日軍沒有什麼區別,他們一身的黑色鎧甲,身後揹着一杆小旗,面上帶着鬼臉面具,看起來兇聲惡煞的,加上日本人打仗又比較勇猛,所以琉球人哪裡見過這陣仗啊,防線一下子就給日軍突破了,近七八千的軍隊一見勢頭不對,轉身就要逃跑。

項玉看的簡直要把眼珠子給驚掉了,這算是哪門子的軍隊啊,簡直就是一幫烏合之衆,甚至連一幫烏合之衆還要不如啊。

他下令明軍組成防禦陣型,將火炮佈置在陣型的中間保護起來,一面待會被亂軍衝散,亂軍人數太多,明軍不能在這種情況之下向前推進,因爲很容易就會被亂軍沖垮了陣型。

尚令這個時候也在明軍的陣型中間,看到他的士兵們在戰場上糟糕的表現,已經日軍的猛烈的攻勢,直接就將他心中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一點抵抗的勇氣給擊散了,要不是被困在明軍中間,他都想要跟着自己的這些士兵們逃跑了,什麼保衛國家保衛琉球這個時候在他看來不如先保住小命要緊。

項玉看出了尚令的膽怯,他要逃就讓他去了算了,這個時候項玉沒有精力來照看他了,他見日軍追逐琉球的敗軍追的比較急,漸漸有何敗軍混在一起的趨勢,這樣一來的話明軍到時候肯定會因爲擔心誤傷琉球士兵而畏手畏腳的,所以他下令炮兵們開炮轟擊日軍的追擊部隊,即使這樣會造成琉球軍隊的死傷,他也只得如此了,不然等會亂軍就會被日軍驅趕,稱爲日軍的敲門磚,反而會對明軍的陣型造成巨大的衝擊。

第226章 臺中告急第60章 激戰荷蘭人第152章 十萬聯軍第353章 嶽樂掛帥第414章 破城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第340章 海城攻防戰(三)第164章 西班牙人的偵察船第328章 問計第231章 包圍圈第320章 互相妥協第267章 佔領馬六甲第267章 佔領馬六甲第52章 消失的荷蘭人第2章 穿越的苦惱第159章 中間開花第353章 嶽樂掛帥第238章 鐵模鑄炮第257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二)第239章 北方的神秘戰艦第17章 風雲詭譎第300章 舟山羣島的建設第159章 中間開花第419章 對抗沙俄第210章 安置第93章 惠子入學第221章 軍火第52章 消失的荷蘭人第313章 秦文的分析第230章 陷阱第90章 發現行蹤第234章 破城第332章 鉅額賠償第255章 清廷的封鎖(二)第405章 平定準葛爾(四)第331章 江戶大火第427章 決戰沙俄(三)第17章 風雲詭譎第146章 五十兩白銀一個花姑娘第181章 攪亂隊形第250章 人才問題第165章 俘獲蒂亞戈號第62章 路遇陳永華第135章 戰鬥的尾聲第61章 激戰荷蘭人(二)第247章 鞏固海權第14章 索要槍械第313章 秦文的分析第46章 廈門攻城戰第398章 羅剎國犯境第145章 島津久光的猶豫第274章 難題第105章 驚天動地的爆炸第270章 打到荷蘭人的家門口了第410章 戰局不順第378章 戰局糜爛第30章 遊說董江第351章 擊敗清軍第333章 家族難關第394章 退守遼東第333章 焦灼第91章 大獲全勝第48章 騎兵戰術第19章 塗嶺大戰(二)第324章 出兵日本第8章 梟雄相會第147章 坑爹的項玉第97章 人口計劃第92章 興辦教育第382章 三水議兵第264章 謀劃海南島第21章 連夜撤退第344章 海澄攻防戰(七)第50章 金門危局第171章 出兵馬尼拉第275章 束手無策?第352章 江陰海戰第352章 江陰海戰第13章 改編火器營第382章 三水議兵第281章 趙開第65章 糧食危機第219章 意外的情報第203章 追剿海盜第240章 兵臨城下第125章 北琉球國第400章 進軍朝鮮第430章 對日作戰(二)第204章 海上遭遇第149章 土着人,開戰!第187章 進攻馬尼拉第18章 塗嶺大戰(一)第119章 糧價風雲第176章 起航!第382章 三水議兵第135章 戰鬥的尾聲第370章 四國鼎立第63章 臺中對第43章 廈門風雲(二)第59章 明軍內亂
第226章 臺中告急第60章 激戰荷蘭人第152章 十萬聯軍第353章 嶽樂掛帥第414章 破城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第340章 海城攻防戰(三)第164章 西班牙人的偵察船第328章 問計第231章 包圍圈第320章 互相妥協第267章 佔領馬六甲第267章 佔領馬六甲第52章 消失的荷蘭人第2章 穿越的苦惱第159章 中間開花第353章 嶽樂掛帥第238章 鐵模鑄炮第257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二)第239章 北方的神秘戰艦第17章 風雲詭譎第300章 舟山羣島的建設第159章 中間開花第419章 對抗沙俄第210章 安置第93章 惠子入學第221章 軍火第52章 消失的荷蘭人第313章 秦文的分析第230章 陷阱第90章 發現行蹤第234章 破城第332章 鉅額賠償第255章 清廷的封鎖(二)第405章 平定準葛爾(四)第331章 江戶大火第427章 決戰沙俄(三)第17章 風雲詭譎第146章 五十兩白銀一個花姑娘第181章 攪亂隊形第250章 人才問題第165章 俘獲蒂亞戈號第62章 路遇陳永華第135章 戰鬥的尾聲第61章 激戰荷蘭人(二)第247章 鞏固海權第14章 索要槍械第313章 秦文的分析第46章 廈門攻城戰第398章 羅剎國犯境第145章 島津久光的猶豫第274章 難題第105章 驚天動地的爆炸第270章 打到荷蘭人的家門口了第410章 戰局不順第378章 戰局糜爛第30章 遊說董江第351章 擊敗清軍第333章 家族難關第394章 退守遼東第333章 焦灼第91章 大獲全勝第48章 騎兵戰術第19章 塗嶺大戰(二)第324章 出兵日本第8章 梟雄相會第147章 坑爹的項玉第97章 人口計劃第92章 興辦教育第382章 三水議兵第264章 謀劃海南島第21章 連夜撤退第344章 海澄攻防戰(七)第50章 金門危局第171章 出兵馬尼拉第275章 束手無策?第352章 江陰海戰第352章 江陰海戰第13章 改編火器營第382章 三水議兵第281章 趙開第65章 糧食危機第219章 意外的情報第203章 追剿海盜第240章 兵臨城下第125章 北琉球國第400章 進軍朝鮮第430章 對日作戰(二)第204章 海上遭遇第149章 土着人,開戰!第187章 進攻馬尼拉第18章 塗嶺大戰(一)第119章 糧價風雲第176章 起航!第382章 三水議兵第135章 戰鬥的尾聲第370章 四國鼎立第63章 臺中對第43章 廈門風雲(二)第59章 明軍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