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偷襲

“吳總兵說的倒是不錯,只是敵軍的這幾艘鐵甲艦的速度大家也都有所耳聞,我們要怎麼樣才能將其制服而不會被其溜走呢?”首先潑冷水的還是汪明,這兩人分別是施琅的帳下第一和第二大將,相互之間少不了明爭暗鬥。

中國曆朝歷代都會出現派系,不同的派系只見內鬥十分常見,這也是統治者維持自己的權力穩固的一個辦法,因此多數時候並不加以阻攔,反而還有鼓勵的意思。

施琅雖然耿直,但是這些東西他也改不掉,不是他縱容手下爭權奪利,因爲他知道這種關係在軍隊中間將是一個很大的隱患,萬一日後戰場上一方有難,與他有隙的一方不施以援手,這支軍隊很可能面臨着滅頂之災,戰爭往往是一環扣一環,一旦出現差池很難彌補,因此他對手下的這種行爲很是反感。

“不錯,汪將軍所說的我也有考慮,所以我們不能像往常那樣對付敵人的戰艦,我們要這樣......”

十月二十的這一天,清軍大軍已經前出來到了澎湖島了,戰爭似乎已經近在咫尺,臺灣南部的百姓都被告知要向東部撤離,撤到中華軍能夠保護到的地方去,漁民們也被禁止出海捕魚,因爲這個時候清軍的哨船會經常過來巡邏,漁民們很容易遭到他們的襲擊。

中華軍這個時候主力艦隊全都部署在臺灣城的東部,處於大海灣內部,這樣可以避免遭到清軍的偷襲,畢竟艦隊中間大多數的戰艦都是木質的戰船,這個時候又起的是北風,一旦清軍採用火攻偷襲的話,艦隊將要遭受很大的損失。

而五艘鐵甲艦這個時候被安排爲外圍的警戒船,它們的航速快,擔任這樣的重任十分適合。

這個時候天已經黑了,項玉站在臺南城頭上向西北眺望。海上起了霧,這十月份的尾端,這樣的天氣還是比較反常的,他對於目前的局勢還是十分擔憂的。近些天清軍從金門島出動了,中華軍這邊自然是不會錯過這樣一個極佳的偵查機會,項玉派出了三艘軍艦前去偵查,得到的情報卻讓他十分擔心,清軍的艦隊的規模足足有五百餘艘大小船隻。雖然不知道這裡面到底有多少的戰船,但是項玉估計最少也有四百艘,之前他還對戰局比較樂觀,因爲通過一些小規模的海戰之後,中華軍勝多敗少,而且還基本上摸清楚了清軍的真實戰力。

但是這個時候項玉頗有點無奈,因爲清軍背後依靠着是一個人口達數千萬地域遼闊的國家,他的戰爭潛力實在是太大了,中華軍好不容易擊沉了清軍三四十艘戰艦,本以爲會對清軍的水師實力有一定的削弱。但是清軍的艦船總數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提高了不少,這簡直令人絕望,擊沉的速度比不上別人生產的速度,戰爭從來打的都是綜合國力,二戰的時候日本海軍中將南雲忠一,在中途島海戰之前幾乎未嘗敗績,保持着全勝的戰績來到了中途島,結果一傢伙將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海上優勢拱手相讓,之後再無翻身的機會。

這個時候的清朝就跟但是的美國一樣。家大業大,一點小損失對他們來說不痛不癢,但是同樣的損失對於中華軍來說卻是不可接受的,中華帝國目前無論是人口還是資源都比不上大清國。所以這場仗不僅要能夠打贏,而且還同時要將自己的損失降到最低點,不然的話中華軍打個慘勝一點意義都沒有,拼恢復臺灣島自然比不過大陸。

清軍的主力艦隊駐紮在澎湖島,他們這個時候可供選擇就多了,既可以直接攻打臺中。也可以北上進攻基隆,還能夠勢如席捲威逼臺南,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前來進攻臺南了,因爲這裡最爲富饒,儘管基隆也發展的很好,但是那裡畢竟防禦更加森嚴,清軍如果北上去攻打基隆,中華軍可以派出艦隊去牽扯,並且直接進攻金門和廈門,這樣一來施琅也不得不回兵,所以項玉判斷他不會採取這個辦法。

但是澎湖島距離臺中城在地理位置上也是十分接近的,所以不排除施琅會派兵進攻臺中。臺中是一座軍城,人口比較少,城市的規模也不大,不需要派遣多少人,只要三兩千人就有很大的威脅,中華軍在臺中城裡面的駐軍只有四百人。

項玉擔心清軍派兵不去進攻臺中,只是將城池封堵起來,不讓城中的士兵出城,然後他們大規模的登陸,海陸並進前來進攻臺南,那個時候局勢對中華軍來說就不太妙了。

項玉不敢大意,儘管因爲戰爭的逼近,臺灣西部靠近海邊的居民都已經被遷往基隆和臺南城中,但是難免還有一些百姓沒有疏散,每一個人口都是臺灣的財富,而且這樣的事情如果真的發生的話那就太被動了,所以他又增加了巡視沿海地帶的船隻。

實際上對於施琅來說,從臺灣中部登陸並不是不可行,但是因爲臺灣的人口比較少,主要集中在南北兩端的城市周圍,所以中部其實十分荒涼,他的大軍如果從臺灣中部登陸的話不僅要自己準備大量的補給,而且還很容易陷入敵人的埋伏之中,畢竟他們沒有熟悉當地壞境的嚮導,所以這種冒險的策略他並不打算採用,不過臺中城,清軍還是要拿下的。

就在清軍來到澎湖島五天之後,一支有一百多艘戰船組成的船隊便趁着早上的濃霧起航了。

臺中城裡面駐紮了一個營的中華軍,編制是五百人,但是除去後勤雜務人員,能夠投入作戰的士兵只有四百人。臺中城曾經在中華軍進攻樑國的時候被中華軍攻陷過,當時城牆四個角落的灃堡對中華軍造成了很大的困擾,所以在中華軍進駐這座軍城之後,除了修復受損的城牆之外,第一件事情就是將這四座烽堡進行加固。

臺中城的城牆周長只有三四里,規模很小,但是城牆修建的各位高大,足足有三丈高,城牆建有馬面,因此能夠防止敵軍的雲梯攻城,城門上面蒙了一層厚厚的鐵皮,普通的攻城錐基本上是拿它沒轍的,但是因爲城市的規模很小,所以作戰的時候可供迴旋的餘地很小,很容易就被四面圍城。

臺中城一共裝有十六門大炮,四座烽堡裡面各有兩門,剩餘每一面城牆上面都裝有兩門,再多了也裝不下,畢竟城牆的空間有限,又被四座烽堡佔據了大量的空間。

這一日,士兵們照理起牀之後開始出操,這是後世的軍隊練兵規定,被項玉引用過來了,這個時候中華軍的所以軍隊幾乎都要執行這樣的訓練,出完早操之後才能吃飯,然後纔是一天的正常守備工作和戰鬥訓練。

因爲戰爭的濃雲逼近,所以這個時候臺中城裡的氣氛顯得十分的緊張,主將連華將哨兵的人數加倍,城外和烽堡上的士兵都增加了人手,以防止敵方的突襲,這幾天天氣反常的出現濃霧,讓他心裡總有一種強烈的不安。

這時,城外出現一陣馬斯鳴的,士兵們剛剛結束早操,正在安靜的吃飯,所以整座城市顯得十分的安靜,所以這一異樣的聲音很快就驚動了連華。

“你們兩個,快出城去看看是怎麼回事?”他對着城門前面的兩名站崗的士兵吩咐道,兩名士兵應了一聲就急匆匆的出去了。

過了差不多一刻鐘的時間,城外沒有絲毫的動靜,戰馬的嘶鳴聲音沒有了,派出去的士兵也沒有回來,臺中城只有一扇城門,就是南城門,所以士兵們主要集中在南城門這邊。

兩名士兵站在城門樓前的女牆邊上,伸長了脖子向外面看過去,剛纔似乎外面有一點動靜,只是兩人都沒大看清。

“噗!”就在這個時候,從濃濃的晨霧之中飛來了一根灰色的羽箭,不偏不倚的射中了其中一名士兵的眉心,這名士兵當即斃命,直挺挺的從城樓上直栽下城牆。

“敵襲!”旁邊的士兵躲過一劫,嚇得嘶聲大喊,這一聲喊叫打破了造成的寧靜,西南角上烽堡裡面的士兵最先反應過來,士兵們立刻敲響了警鐘,一時之間報警的鐘聲迴盪在清晨的霧霾之中。

“快!所有人回到自己的防禦位置上去,大家不要亂,不要慌,城門這裡來五十人給我守好了!丟了城門大家都要完蛋。”連華這個時候急的團團轉,士兵們顯得十分慌亂,一些士兵拿起武器向城牆上涌去,還有一些士兵這個時候還端着手裡的瓷碗不知所措。

“營長,霧太大看不清楚對面的情況,開不了炮啊!”城牆上傳來了炮兵的抱怨聲。

“直接開炮,先轟他孃的再說。”連華將城門下面的防守人員安頓好了,又逮着很多士兵向烽堡趕去,這些呆頭呆腦的傢伙平時的表現都還挺正常的,這個時候一聽敵人打來了就變成軟蛋一個,派他們上城牆只怕是一點作用都沒有,還是先讓他們去烽堡裡面,至少能夠保住自己的小命。。

第78章 日本俘虜的用處第74章 意外之人第180章 海戰爆發第215章 清軍的困擾第208章 滔天火海第22章 接應敗兵第54章 金門敗軍第227章 攻城戰第211章 清廷的警覺第146章 五十兩白銀一個花姑娘第256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一)第338章 海澄攻防戰(一)第343章 海澄攻防戰(六)第141章 擴建軍工廠第150章 炸懵了第353章 嶽樂掛帥第150章 炸懵了第113章 回到基隆第320章 互相妥協第112章 李雲聰的心思第84章 戰前佈局第100章 新式火炮第416章 驅趕守軍第19章 塗嶺大戰(二)第199章 秦良才第146章 五十兩白銀一個花姑娘第229章 臺東艦的使命第413章 錦州之困第359章 濃霧偷襲(二)第279章 百萬勞力第61章 激戰荷蘭人(二)第110章 目標城門第47章 各自突圍第212章 施琅上任第301章 移民問題第104章 兩面合圍第322章 射擊比賽第160章 千炮齊發第385章 黃雀在後第405章 平定準葛爾(四)第89章 風波平息第52章 消失的荷蘭人第139章 中華帝國第258章 歐洲震動第237章 城外交戰第169章 部落的戰爭(上)第395章 插翅難逃第266章 李雲聰的動作第1章 戰敗的將軍第53章 拜訪漁村第429章 對日作戰第310章 海登的心思第319章 通商條例第325章 江戶灣第395章 插翅難逃第104章 兩面合圍第138章 去明朝化?第332章 鉅額賠償第107章 慘烈廝殺第129章 分頭行動第346章 海澄攻防戰(九)第306章 皇家海軍遠征隊第405章 平定準葛爾(四)第205章 海盜的主力第65章 糧食危機第72章 海上大火第302章 尚可喜的怒火第350章 援軍第337章 戰果第132章 火燒連營第351章 擊敗清軍第268章 經略南洋第312章 抵達臺南第68章 意外來兵第221章 軍火第270章 打到荷蘭人的家門口了第153章 火炮封鎖帶第227章 攻城戰第355章 國之隱患第69章 積極備戰第59章 明軍內亂第317章 論戰第54章 金門敗軍第286章 初戰告捷第373章 關寧鐵騎第321章 對清計劃第91章 大獲全勝第9章 糧食危機第278章 勢不可擋第114章 北方變故第382章 三水議兵第187章 進攻馬尼拉第66章 討伐部落第286章 初戰告捷第415章 困守海州第218章 施琅的計較第242章 臺南海戰(一)第377章 騎兵?奇兵!第58章 風雲突變第381章 鏖戰鎮南關(二)
第78章 日本俘虜的用處第74章 意外之人第180章 海戰爆發第215章 清軍的困擾第208章 滔天火海第22章 接應敗兵第54章 金門敗軍第227章 攻城戰第211章 清廷的警覺第146章 五十兩白銀一個花姑娘第256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一)第338章 海澄攻防戰(一)第343章 海澄攻防戰(六)第141章 擴建軍工廠第150章 炸懵了第353章 嶽樂掛帥第150章 炸懵了第113章 回到基隆第320章 互相妥協第112章 李雲聰的心思第84章 戰前佈局第100章 新式火炮第416章 驅趕守軍第19章 塗嶺大戰(二)第199章 秦良才第146章 五十兩白銀一個花姑娘第229章 臺東艦的使命第413章 錦州之困第359章 濃霧偷襲(二)第279章 百萬勞力第61章 激戰荷蘭人(二)第110章 目標城門第47章 各自突圍第212章 施琅上任第301章 移民問題第104章 兩面合圍第322章 射擊比賽第160章 千炮齊發第385章 黃雀在後第405章 平定準葛爾(四)第89章 風波平息第52章 消失的荷蘭人第139章 中華帝國第258章 歐洲震動第237章 城外交戰第169章 部落的戰爭(上)第395章 插翅難逃第266章 李雲聰的動作第1章 戰敗的將軍第53章 拜訪漁村第429章 對日作戰第310章 海登的心思第319章 通商條例第325章 江戶灣第395章 插翅難逃第104章 兩面合圍第138章 去明朝化?第332章 鉅額賠償第107章 慘烈廝殺第129章 分頭行動第346章 海澄攻防戰(九)第306章 皇家海軍遠征隊第405章 平定準葛爾(四)第205章 海盜的主力第65章 糧食危機第72章 海上大火第302章 尚可喜的怒火第350章 援軍第337章 戰果第132章 火燒連營第351章 擊敗清軍第268章 經略南洋第312章 抵達臺南第68章 意外來兵第221章 軍火第270章 打到荷蘭人的家門口了第153章 火炮封鎖帶第227章 攻城戰第355章 國之隱患第69章 積極備戰第59章 明軍內亂第317章 論戰第54章 金門敗軍第286章 初戰告捷第373章 關寧鐵騎第321章 對清計劃第91章 大獲全勝第9章 糧食危機第278章 勢不可擋第114章 北方變故第382章 三水議兵第187章 進攻馬尼拉第66章 討伐部落第286章 初戰告捷第415章 困守海州第218章 施琅的計較第242章 臺南海戰(一)第377章 騎兵?奇兵!第58章 風雲突變第381章 鏖戰鎮南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