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順皇帝要見血

“罪臣邱民仰叩見吾皇萬歲。”

津門衛城內,數日心驚神憂的逃亡生涯終於結束,心神終於安穩下的崇禎皇帝方喘了一口氣,就收到了一個噩耗——薊遼總督邱民仰這般狼狽的到來,幾乎就是在預示着吳三桂的選擇啊。

“賊子,好賊子!枉負聖恩,枉負聖恩……”

崇禎帝惱怒異常,他自問自己從沒虧待過吳三桂,後者打了敗仗,他都還升吳三桂的官,整個關外軍事都賦予吳三桂這個三十出頭的‘年輕人’。現如今,吳三桂就這般報答大明的嗎?

“他就不怕朕將吳氏滿門都……”

來到了津門,看到了城外衛河(海河)上飄着的一艘艘戰船,崇禎帝的脾氣性格似乎一下子就恢復成了原先模樣兒了。或許是感覺着自己的生命已經再無危險,他的心態就又有了一次變化吧。

從燕京時期的灰心喪氣,自感人生的失敗,變回了一些早前的老秉性。

——性情多疑、剛愎自用、刻薄寡恩、遇大事而慌張。

像吳三桂不是個好人的猜測,在燕京時候他不就已經有想過嗎?現在還有什麼可惱怒的?

或者說他的惱怒有用嗎?還不如省一點口水,來考慮接下的局面呢,再不行也能多考慮如何處置吳氏一門啊。

別看吳三桂擁兵自重,玩的瀟灑。他的老爹兄弟,還有嬌妻美妾兒女,可都在崇禎帝手中握着的呢。

邱民仰低着頭根本不說話。

“你覺得……,那賊子何時會降於李賊?”

後者手中握着好幾萬人,一旦正式投效了李自成,李自成在東線就再無擔憂了。可不就能全心全意的來對付津門了?崇禎帝這點眼光還是有的。

邱民仰人跪在地上,可他腦子轉的還很靈活,心中斟酌的言道:“臣以爲此事非一時之功。”

“吳氏根基不止在於關寧軍,更在於遼東軍民,此二者休息與共,乃一體兩面。若有軍無民,則關寧軍不戰而軍心自亂。

吳三桂初降李賊,豈敢自送把柄,將命門操於賊手?

故而,吳三桂便是降賊,二者也需就遼東軍民安置事宜好生探討一二。”

邱民仰覺得,李自成便是有了吳三桂的投效,恐怕也不能立時削減吳氏的軍力,反而還需以大筆的錢糧恩養之。

吳三桂軍短時間裡怕是不會離開山海關一帶的。

那樣的話也一樣會生出隱患來,因爲他們距離京城太近,除非是李自成想定都於長安,否則吳三桂軍就終是李自成的一大威脅。

但李自成怎會放棄燕京還都長安嗎?

關中之地已經不是千年前的關中了。定都長安,只一個糧食問題,就能讓李自成捉瞎。

連續多年的災害兵亂,關中民生凋零,被摧殘的比之北直隸、齊魯、中原來也不差多少。

邱民仰心中根本不認爲李自成會還都長安。

所以,投降李自成的吳三桂終究是要移鎮的,而在這個‘轉移’的過程中,數萬關寧軍的安置,還有一二十萬軍民的安置,都需要吳三桂與李自成詳談的。

這吳三桂降賊的事兒,絕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明了的。或者是,吳三桂願意放棄自己手中的兵權。

可這怎麼可能?他要是真的願意,他如何就不直接來津門勤王呢?

四五萬遼軍便是隻能拉來十分之一,那也會讓吳三桂成爲崇禎帝手下肱骨之臣,繼而成爲接下南明一朝中的第一大將。可他沒有這般不是麼?

面對崇禎帝的時候,吳三桂捨不得手裡的兵權;那面對李自成的時候,他就能捨棄麼?

開玩笑。

邱民仰腦子裡忽的生出一個念想,或許吳三桂還真不會投效李自成呢。

他張了張嘴想說什麼,但最終還是放棄把這一想法向崇禎帝講出來。

他能對眼前的陛下說什麼呢?說吳三桂有可能不會去投李自成,那吳三桂會去投誰呢?反正這傢伙不願意來津門勤王,就已經說明他不會選擇大明瞭。

吳三桂在邱民仰心中已經是個亂臣賊子了,但邱民仰到底沒有將他想的太壞。潛意識裡都不存在吳三桂降清的揣測!

但現在的吳三桂卻真的準備給多爾袞去信了。

楊村裡的鄭芝龍也在給江南的江哲、沈楠光去信。這北地劇變,不知道會引得多少流民難民往南逃,鄭芝龍讓他們二人注意一點。

同時呢,也叫二人密切注意江南官場的變化。

崇禎帝已經到津門了,想要下金陵還不容易嗎?甚至於這封信傳到他們二人手中時候,江南官場很可能已經躁動起來。崇禎帝舉朝南遷,已經安然退入津門的消息,可能都已經傳遍江南了。

到時候會有很多人跳起來。

鄭芝龍想看看內中有沒有可被他收爲己用的人,就好比一些閹黨。

之前若不是顧忌聲名,他早就使人招攬阮大鋮這等人了。

人阮大鋮怎麼了?是你東林黨自己人搞內訌攔了俺上進的路,魏忠賢這個時候伸手扒拉了我一下,這明顯就是一種手段呢。雖然我貪戀權位,真就接住了這塊大肥肉,從而也算證明我的人品的確不咋地,但我也沒爲惡,沒胡作非爲不是?

在鄭芝龍的眼中,阮大鋮爲人反覆,固然不足道,然其之所以臭名昭著,蓋是因反出東林。是得罪了掌握着江南輿論話語權的東林黨,這壞名聲如此才招惹來的。

而其反覆之故,東林中人又有六七分責任。錯的不是一個阮大鋮。至少這阮大鋮是事出有因。

自古小人而有才者,那是多了去了。每逢社會發生疾遽變革之時,如此一類人就尤其多見。

阮大鋮算是一個,錢謙益尤其突出,吳偉業、龔鼎孳也盡皆如此。如此,人品雖差,但是文采斐然的“社會精英”,鄭芝龍真不介意招攬幾個來。

至少在阮大鋮在他眼中比錢謙益順眼多了。

之前鄭芝龍顧及行事,對阮大鋮等一直是‘視而不見’的,現在卻已經是可以接觸了。他相信阮大鋮若真給自己效力了,那一定是能在最短的時間裡編出幾個有趣的話本、曲本來的。

比如孝莊與多爾袞不得不說的故事了,比如黃臺吉娶了姑姑再納侄女的那啥行徑,還有將給自己生育了兒女的側福晉賞給手下的大臣的事兒啦。還有老奴殺弟殺子的行徑啦,以及韃子在關外的剃髮易服等政策……,這都是可大書特書的。

而至於清軍數次入塞過程中,發生在北方大地上那一幕幕慘劇,更是有的題材讓阮大鋮發揮自身在戲曲事業上的優秀創造力。

如今的時代,戲曲就是後世的電影,是一種強有力的宣傳手段。這些劇本只要搞成功,那不僅能在軍中掀起將士對滿清的蔑視和痛恨,還能在民間捲起巨浪。

當然,這封信還有可能先在江哲、沈楠光心中掀起驚濤駭浪來。鄭芝龍卻不去想這個!

一些事上他會顧及手下人的感受,可卻不意味着他事事都要先考慮他們的心思。

停下筆,鄭芝龍看着信紙上一個個小方塊字,心中還很有成功感的。這三年來他常有練字,如今的親筆字雖也不能誇一聲好,但至少能見人了。

“把這封信傳去金陵。”鄭芝龍向人吩咐了一聲,接着就使人給自己披甲,再叫馬兵準備好,他要帶人出去看一看。

大軍在楊村已經停了三天,雨水都停下來了,城外的大順軍騎兵也不見身影了,那些個在順軍馬兵的追擊下幸運的逃到楊村的官員僕人們也越來越少,莫不是當官的都被捉光了,大順軍也都退了?

鄭芝龍要上外看一看。

當然他不是親自出馬,他只是站在楊村小兩丈高的圍牆上,等着外出的馬兵稟報。

……

此刻的武清縣裡。

無數當地百姓在白廣恩、馬科兩部軍兵的監視下正緊張的忙碌着,他們正把一顆顆被砍倒的樹木做成一輛輛笨重但卻結實的盾車。

想要對津門衛形成威脅,想要面對鄭軍犀利的槍炮,盾車就是必須的防具。

雖然兩人根本不想對楊村發起進攻,更不想對津門衛發起攻勢,可顯然的,這事兒由不得他們。

京城的李自成又傳來聖旨了,雖然對二將上繳的繳獲挺滿意的,白銀嘩嘩的流盡了李自成的金庫裡,可他對津門的崇禎帝依舊執念未消啊。如是白馬兩部就在郝搖旗、張鼐、羅虎的督促下,準備對楊村發起進攻了。

白廣恩、馬科心裡明白,李自成這哪裡是對崇禎帝執念未消啊,這分明是對他們兩個的實力未損執念未消。

倆人不去見見血,不與明軍結一結仇恨,恐怕李自成是不會安心的。看唐通是甚樣待遇。

而至於崇禎帝,如今的條件下,李自成就是全軍傾師來戰,也把人奈何不得了。

津門衛城高有三丈五尺,這個算盤城位於三岔河口的西南,西面、東面、北面三面環水,可不好打。

原本是一座土城,建於永樂年間,到了弘治年間進行了一次修葺,變作了磚包城,東面的城基略向外移了些,由東距衛河(海河)從250步,改爲200步。

那衛河河面上就停着沈廷揚的一艘艘沙船,內中包括了數十艘武裝沙船,還有鄭家水師的大中小型戰船,控制範圍直接覆蓋到三岔河口。

就他們這連個舢板都沒的隊伍,憑什麼去打津門衛城?

當衛河上的大小戰船都是擺設麼?

(衛河就是後世的海河,在宋朝時,津門到渤海的這段幹流爲宋遼界河的下游段,至金、元時改稱直沽河、大沽河。到了明朝就是衛河了,那寬度是挺寬的,可不是狹窄的運河)

想明白了的兩人也索性認命了。

李自成想看到他們與明軍見血,那就好好地見一見血好了。

橫豎誰家的軍中都有新兵。把新兵驅趕着上前送死就好了。

只要把握住家丁和老兵,那就把握着了軍中的骨幹,其他的都無傷大雅。

第三百二十八章 通州都到了,燕京還遠嗎?第四十六章 忠肝義膽(求收藏)第一百五十八章 攤牌(完)第二百零三章 南明怕是不成的(求訂閱)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城費·續(求訂閱,4/10)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二百九十八章 氣昏崇禎第四百一十七章 ‘仁人志士’第三百零六章 排槍擊斃與排隊送死第七十 八章 斬了鄭芝龍第三百八十七章 孤能動兵了第四百六十章 狼煙起第二百一十一章 範永鬥範大人(求訂閱)第一百三十八章 海外有忠貞第四百零四章 最是倉皇辭廟日第三百四十一章 后妃第一百五十八章 攤牌(完)第一百四十一章 幸與不幸第四百四十九章 叛徒第九十一章 大明氣數盡也第三百五十七章 與趙構小兒一會第四百八十七章 落子第二百一十章 把“聯虜”給攪黃了第三百三十六章 燕京城中第五百四十三章 逃離第二百三十六章 他們(她們)到底是誰?第六十二章 率獸食人(求收藏)第四百四十五章 天道好輪迴第二百四十八章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第九十九章 完了,全完了第四十四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求收藏)第一百零一章 殺賊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英殿上話東虜第五百六十九章 沉翳第五百二十一章 一家人!第九十四章 漢奸(求收藏)第五百零五章 高昌第二百七十章 太嚇人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仁人志士’第四百七十二章 末日的到來第一百三十七章 人不磨,不成器第二百二十五章 日奸(求訂閱)第一百二十四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三百一十七章 奸臣啊,大奸臣第二十九章 圍城打援第一百零七章 剷除隱患第五百九十一章 邢文閣第五百三十四章 奏事第四十六章 忠肝義膽(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一章 北復中原一場空第三百九十二章 我軍必勝!第一百八十章 多爾袞:我不想當八旗罪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三選一?不,是二選一(求訂閱)第四百六十七章 風氣在變(元旦快樂!)第三百九十二章 我軍必勝!第九十二章 謀劃破敵第二百七十三章 韃子要跑第三百四十四章 空頭王爺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自成進考場了……(求訂閱)第三百零一章 白撿了個大功勞第一百九十八章 啥是壕無人性(求訂閱)第二百四十八章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第五百六十四章 遷移法第一百四十二章 昏君若此,天下安能不亡?第二百七十九章 羅錦繡放心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仁人志士’第五百一十七章 首鼠兩端第九十一章 大明氣數盡也第二百五十七章 鄭森與鄭平第六十九章 孔孟曾顏第五百五十九章 太子與太上皇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題第四百七十七章 餘波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二百八十二章 追繳欠稅第九十八章 過河第三百九十四章 嶽無敵第四百五十五章 東海第一百七十二章 這點賊兵算的了甚?(求訂閱)第三百七十六章 朕是不會虧待她們的第二百五十四章 崇禎帝:祖宗保佑第三百五十四章 攬軍心,趙構親上陣第一百八十四章 砍了鄭芝龍,活捉朱皇帝!(求訂閱)第一百二十四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二百四十一章 投降了,也就兇猛了(求訂閱)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明朝的‘曾胡左李’?第四百三十七章 紙鈔第三百一十二章 殺不盡的南蠻,打不完的炮第四百八十七章 落子第四百六十二章 壓箱底的寶貝第一百二十二章 火,火,火!第三百二十章 老子這纔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第一百四十章 暴風雨前第二百三十章 痛打落水狗(求訂閱)第一百三十七章 人不磨,不成器第十五章 海上有船(求收藏)第五百九十四章 做個好皇帝第一百四十八章 崇禎十七年第二百八十四章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第四百八十章 該嶺南了
第三百二十八章 通州都到了,燕京還遠嗎?第四十六章 忠肝義膽(求收藏)第一百五十八章 攤牌(完)第二百零三章 南明怕是不成的(求訂閱)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城費·續(求訂閱,4/10)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二百九十八章 氣昏崇禎第四百一十七章 ‘仁人志士’第三百零六章 排槍擊斃與排隊送死第七十 八章 斬了鄭芝龍第三百八十七章 孤能動兵了第四百六十章 狼煙起第二百一十一章 範永鬥範大人(求訂閱)第一百三十八章 海外有忠貞第四百零四章 最是倉皇辭廟日第三百四十一章 后妃第一百五十八章 攤牌(完)第一百四十一章 幸與不幸第四百四十九章 叛徒第九十一章 大明氣數盡也第三百五十七章 與趙構小兒一會第四百八十七章 落子第二百一十章 把“聯虜”給攪黃了第三百三十六章 燕京城中第五百四十三章 逃離第二百三十六章 他們(她們)到底是誰?第六十二章 率獸食人(求收藏)第四百四十五章 天道好輪迴第二百四十八章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第九十九章 完了,全完了第四十四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求收藏)第一百零一章 殺賊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英殿上話東虜第五百六十九章 沉翳第五百二十一章 一家人!第九十四章 漢奸(求收藏)第五百零五章 高昌第二百七十章 太嚇人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仁人志士’第四百七十二章 末日的到來第一百三十七章 人不磨,不成器第二百二十五章 日奸(求訂閱)第一百二十四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三百一十七章 奸臣啊,大奸臣第二十九章 圍城打援第一百零七章 剷除隱患第五百九十一章 邢文閣第五百三十四章 奏事第四十六章 忠肝義膽(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一章 北復中原一場空第三百九十二章 我軍必勝!第一百八十章 多爾袞:我不想當八旗罪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三選一?不,是二選一(求訂閱)第四百六十七章 風氣在變(元旦快樂!)第三百九十二章 我軍必勝!第九十二章 謀劃破敵第二百七十三章 韃子要跑第三百四十四章 空頭王爺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自成進考場了……(求訂閱)第三百零一章 白撿了個大功勞第一百九十八章 啥是壕無人性(求訂閱)第二百四十八章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第五百六十四章 遷移法第一百四十二章 昏君若此,天下安能不亡?第二百七十九章 羅錦繡放心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仁人志士’第五百一十七章 首鼠兩端第九十一章 大明氣數盡也第二百五十七章 鄭森與鄭平第六十九章 孔孟曾顏第五百五十九章 太子與太上皇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題第四百七十七章 餘波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二百八十二章 追繳欠稅第九十八章 過河第三百九十四章 嶽無敵第四百五十五章 東海第一百七十二章 這點賊兵算的了甚?(求訂閱)第三百七十六章 朕是不會虧待她們的第二百五十四章 崇禎帝:祖宗保佑第三百五十四章 攬軍心,趙構親上陣第一百八十四章 砍了鄭芝龍,活捉朱皇帝!(求訂閱)第一百二十四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二百四十一章 投降了,也就兇猛了(求訂閱)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明朝的‘曾胡左李’?第四百三十七章 紙鈔第三百一十二章 殺不盡的南蠻,打不完的炮第四百八十七章 落子第四百六十二章 壓箱底的寶貝第一百二十二章 火,火,火!第三百二十章 老子這纔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第一百四十章 暴風雨前第二百三十章 痛打落水狗(求訂閱)第一百三十七章 人不磨,不成器第十五章 海上有船(求收藏)第五百九十四章 做個好皇帝第一百四十八章 崇禎十七年第二百八十四章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第四百八十章 該嶺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