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顏相提案

顏真卿還在蝗災地區處理災民安置,但他的先期報告已經送到了朝廷。

關於蝗災處置在朝廷已經有了定論,朝會便沒有再討論顏真卿,這份報告只在知政堂內小範圍傳達,很快便送到了太子李適的案頭。

天子李豫已經逐漸放權,這些事情不用他過問了,直接由太子李適簽署後生效。

顏真卿的報告中主要有一個建議大力表彰豐州驅蝗成功的提案,這個需要知政堂表決,李適便來到知政堂,召集除了顏真卿以外的四位相國商議此事。

“現在有兩個問題!”

李適指着報告對衆人道:“一個問題是不是要接受顏相國的提案,第二個問題是,如果接受提案,朝廷需要拿出多少獎勵?大家都說說吧!”

劉晏舉手道:“我先說兩句吧!天寶八年,我在淮北經歷過一次蝗災,對滅蝗、驅蝗之難我深有體會,基本上是不可能成功的,千百萬只蝗蟲鋪天蓋地而來,就算動員全縣百姓上陣滅蝗,最終連它們一成都滅不了,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莊稼被啃食殆盡,要想驅蝗成功,必須準備非常細緻,動員全體軍民,大家齊心協力纔有可能成功,所以豐州能成功驅蝗,我深知他們背後的艱辛。”

韓滉也道:“劉相國說得有道理,豐州不僅驅蝗成功,保住了大片良田,還能救濟其他州縣災民,替朝廷排憂解難,僅憑這一點,我就全力支持顏相國的提案。”

李適點點頭,又問崔佑甫和常袞,“兩位相國的意見呢?”

崔佑甫立刻表態,“我支持!”

常袞沉默片刻道:“五位相國已經有四位表態支持了,我還能說什麼,我不反對這個提案。”

其實就算常袞反對也沒有意義,這項提案在韓滉表態支持後就等於通過了。

李適笑道:“既然同意表彰豐州,那我們就談談具體的表彰方案,我個人建議按照其他災害的表彰方案作爲參考。”

停一下,李適又繼續道:天寶二年黃河決口,博州官府率領數萬軍民抗擊三天三夜,終於堵住了決口,那一次朝廷給了博州表彰,我建議就參照博州的方案來表彰豐州。”

李適的提議得到了衆人的一致支持,既然決定表彰已無異議,那麼在具體表彰數額和方式上,大家都必須要給儲君一個面子,讓儲君來做主。

.........

從中書省出來,李適直接來到了紫微殿御書房,顏真卿一共上書雙份,一份是提議表彰豐州驅蝗,另一份比較重要,建議在豐州增兵。

第二份奏摺沒有在知政堂拿出來,李適必須要拿給父皇決定,在魚朝恩被剿滅後,天子李豫把軍權收了回去,除非發動大規模戰爭,否則一般的軍隊調動和部署,都是直接由天子決定,可以不通過政事堂。

顏真卿的第二個建議李適顯然必須向父皇彙報。

在御書房門口等了片刻,李適跟隨宦官進了御書房,御書房內,天子李豫正在看一份奏摺,見長子進來,便笑道:“皇兒有什麼事需要向朕請示?”

“回稟父皇,兒臣剛纔在政事堂通過了表彰豐州驅蝗的提案,回頭兒臣會寫出具體方案給父皇過目。”

李豫淡淡笑道:“表彰是必須的,既然知政堂已經通過,就不需要再給朕看了,你簽署後就直接執行吧!”

“兒臣遵旨!”

李適躬身行一禮,又繼續道:“第二件事也是顏相國的提案,但必須要通過父皇批准,請父皇過目!”

說完他將顏真卿的第二份奏摺呈上,李豫接過奏摺看了看,他放下奏摺道:“之前郭宋已經上了同樣一份增兵奏摺,這實際上是郭宋說服了顏真卿,顏真卿在幫助他提議,增兵不是不可以,但朕需要一個充分的理由,之前朕遲遲沒有批准,就是因爲郭宋的理由不夠充分,他想有足夠的兵力攻滅薛延陀,朕認爲這個理由不夠充分,既然有朔方軍存在,那爲什麼又要另外建一支軍隊去攻滅薛延陀人?”

李適躬身道:“顏相國在奏摺中似乎提出了更多的理由,而且很有說服力。”

李豫又繼續細看奏摺,顏真卿在奏摺裡提到了豐州的一千五百頃軍田,又提到了豐州沃野千里,完全可以把它建成糧倉,河西、朔方兩支軍隊的軍糧就可以豐州提供,但緊靠三千軍隊是無法保護豐州糧倉,所以建議將駐軍增加到萬人以上,同時保護碼頭、倉庫等城外設施。

李豫點點頭,“這個理由還比較讓人信服,如果真是這樣的要求,那朕可以考慮增兵豐州,皇兒的意見呢?”

“兒臣.....”

李適猶豫一下道:“兒臣還是比較支持顏相國的建議。”

“好吧!朕會好好考慮一下,另外,這封信是郭宋私人寫給朕,朕給他這個權力,你看看吧!他提出的有關和吐蕃會盟的建議,朕覺得非常有道理,我們確實不能把吐蕃逼得與吐谷渾和解,鼓勵他們之間爆發戰爭,才符合大唐的利益,你看完這封信後,再和政事堂溝通一下,儘早決定下來。”

“兒臣一定回去細讀!”

李適接過報告躬身道:“如果父皇沒有別的事情,兒臣就告退了。”

“去吧!增兵豐州之事,朕這兩天就會有結論。”

李適緩緩退下去了,李豫又細看一遍顏真卿的報告,陷入沉思之中。

.........

秋收結束後,很快就進入了十月份,雖然白天陽光明媚,但夜裡的寒意卻十分明顯了,尤其從北方草原來得冷空氣不斷侵襲豐州,豐州的深秋時節也漸漸要結束了。

豐州官府上下依然在爲安置災民而忙碌,來自勝州、夏州、鹽州、宥州,甚至關內延安府、綏州等地的災民也紛紛涌往豐州,災民前後一共來了九批,加上之前在榆林縣的災民以及不願回河濱縣的百姓,一共有近三萬災民涌入豐州,另外,靈州也涌入了數萬災民。

所有災民都安置在九原縣也不現實,郭宋便將一部分災民安置在豐安縣,豐州在九原近郊建立第一批二十九座鄉村,修建了大量的泥坯草屋,每戶人家三四間,然後再圍一個大院子,百戶人家就形成一座村落。

剩下的百姓就暫時安置在城內,同時分發基本口糧,豐州給災民的口糧有兩種,一種叫基本口糧,每人每天一升麥子,磨成麪粉後,只能夠孩子和老人吃飯,而成人只能維持半飽,豐州不養懶人,要想吃飽,就必須領第二份糧食,叫做工賑口糧,也就是工代賑換取的口糧。

所有十七歲以上,四十歲以下的青壯男子都參加勞動,勞動主要三大項,採石、伐木和築路,而本地的青壯男子則是集中起來進行軍事訓練,他們本身就是民團士兵,當然要利用空餘時間進行軍事訓練。

就在半個月前,李豫批准了豐州增兵的請求,准許豐州增加一萬兩千軍隊,其中六千軍隊從隴右、河西、朔方各軍中抽取,另外六千軍隊只給名額和裝備,而士兵則由郭宋自行去招募,這也是中唐以來的慣例,朝廷只能解決一部分兵員,另一部分叫做自募軍,由豐州自籌資金和糧食去自行招募。

事實上,這是一種隱患很大的做法,比如安祿山,就是大量招募了忠於他的自募兵,才最終造反。

還有各地的藩鎮,也是擁有各自的軍隊,不受朝廷管轄。

不過郭宋的自募軍和各地藩鎮不是一回事,這是天子給他的額度,而各自藩鎮根本沒有任何額度,依舊擅自招兵買馬。

這天上午,郭宋抵達了位於縣城東北方向的李鹽村。

李鹽村不是新名字,而是從前的老名,這個村子在武則天時代出了一個叫做李鹽的神童,而且得到了女皇武則天的嘉獎,村子從而改名爲李鹽村。

李鹽村有九十七戶人家,村民主要來自夏州和勝州,他們是災民,卻在豐州有了自己的房子,雖然是泥坯草屋,但明年開春後可以自建爲石牆瓦房。

在幾條狗的狂吠聲中,郭宋一行人走進了李鹽村。

第八百三十三章 冰釋前嫌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二百四十五章 血戰九原第八百零五章 全家出遊第七百三十九章 困獸之鬥(中)第二十七章 武道大會(七)第八章 胖子甘雷第五百一十一章 談判條件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銀票疑雲第三百三十四章 接受調查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一千二百一十零章 外圍之戰(上)第六百四十九章 談判破裂第七百一十八章 鳥擇良木第三百五十四章 折道向南第七百七十章 短兵相接第五百二十章 兵插後背第二百六十三章 驅蝗大戰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軍條件第四十六章 陡生變故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月夜截擊第二百一十三章 趙府壽宴(二)第九百七十八章 李泌之諫第七百一十二章 無恥開口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集結登州第七百一十二章 無恥開口第七百九十八章 闖關過卡第三十九章 警兆悄至第七百零七章 勇追窮寇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巡視江左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連夜行動第三百五十六章 江夏買僕第五百三十五章 沙州之戰(上)第四百四十七章 出兵之爭第四百九十九章 涇源兵變(下)第六百零三章 火燒安靜第六百六十一章 關內攻勢(下)第六十三章 梟雄本色第七十七章 橫掃出局第九百九十四章 襄陽亂起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戰局誤判第七百五十一章 長安舊城第三百五十四章 折道向南第三百七十三章 參觀園宅第一百五十三章 震懾竇氏第九百七十章 再見太后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宮救人第八百零九章 晚節不保(中)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白居不易第四章 山中有秘第一百四十七章 往事不堪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兵臨泉州(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顏相巡察第二百六十三章 驅蝗大戰第六百七十章 巡視考場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虛晃一槍第四百三十三章 備用之策第六百九十八章 將軍本色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故地重遊第三百五十章 夜逛成都第四百零九章 新軍氣象第六百一十章 達成契約第五百六十章 顏公到來第六百二十九章 淮西來客第七章 學武之擇第三百四十三章 蜀亂又起第五百四十一章 再度北伐第八百五十三章 龍岡行宮第四百二十五章 霍宦秘諫第九百八十四章 朝房論政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泉州之行(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首次任務第二百五十四章 化妝風波第五百八十六章 碎葉大戰(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藥鋪事件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計劃提前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兵圍洛陽(中)第九百九十四章 襄陽亂起第三百零三章 元家生隙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外圍之戰(下)第四百零九章 新軍氣象第八百七十一章 河北談判(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喜臨門第一千一十一章 心有不甘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銀票衝擊第六百六十五章 關內收尾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布棋落子(四)第九百六十三章 半途劫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命換爵第二百九十三章 五月進京第七百九十九章 援軍抵達第八百二十九章 冰湖事件第七百五十六章 發財新路第五百二十六章 搶麥之戰(下)第九百三十八章 分化打壓第九百零一章 財富置換第四百六十章 夢醒時分第一百二十七章 首次任務
第八百三十三章 冰釋前嫌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二百四十五章 血戰九原第八百零五章 全家出遊第七百三十九章 困獸之鬥(中)第二十七章 武道大會(七)第八章 胖子甘雷第五百一十一章 談判條件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銀票疑雲第三百三十四章 接受調查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一千二百一十零章 外圍之戰(上)第六百四十九章 談判破裂第七百一十八章 鳥擇良木第三百五十四章 折道向南第七百七十章 短兵相接第五百二十章 兵插後背第二百六十三章 驅蝗大戰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軍條件第四十六章 陡生變故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月夜截擊第二百一十三章 趙府壽宴(二)第九百七十八章 李泌之諫第七百一十二章 無恥開口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集結登州第七百一十二章 無恥開口第七百九十八章 闖關過卡第三十九章 警兆悄至第七百零七章 勇追窮寇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巡視江左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連夜行動第三百五十六章 江夏買僕第五百三十五章 沙州之戰(上)第四百四十七章 出兵之爭第四百九十九章 涇源兵變(下)第六百零三章 火燒安靜第六百六十一章 關內攻勢(下)第六十三章 梟雄本色第七十七章 橫掃出局第九百九十四章 襄陽亂起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戰局誤判第七百五十一章 長安舊城第三百五十四章 折道向南第三百七十三章 參觀園宅第一百五十三章 震懾竇氏第九百七十章 再見太后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宮救人第八百零九章 晚節不保(中)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白居不易第四章 山中有秘第一百四十七章 往事不堪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兵臨泉州(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顏相巡察第二百六十三章 驅蝗大戰第六百七十章 巡視考場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虛晃一槍第四百三十三章 備用之策第六百九十八章 將軍本色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故地重遊第三百五十章 夜逛成都第四百零九章 新軍氣象第六百一十章 達成契約第五百六十章 顏公到來第六百二十九章 淮西來客第七章 學武之擇第三百四十三章 蜀亂又起第五百四十一章 再度北伐第八百五十三章 龍岡行宮第四百二十五章 霍宦秘諫第九百八十四章 朝房論政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泉州之行(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首次任務第二百五十四章 化妝風波第五百八十六章 碎葉大戰(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藥鋪事件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計劃提前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兵圍洛陽(中)第九百九十四章 襄陽亂起第三百零三章 元家生隙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外圍之戰(下)第四百零九章 新軍氣象第八百七十一章 河北談判(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喜臨門第一千一十一章 心有不甘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銀票衝擊第六百六十五章 關內收尾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布棋落子(四)第九百六十三章 半途劫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命換爵第二百九十三章 五月進京第七百九十九章 援軍抵達第八百二十九章 冰湖事件第七百五十六章 發財新路第五百二十六章 搶麥之戰(下)第九百三十八章 分化打壓第九百零一章 財富置換第四百六十章 夢醒時分第一百二十七章 首次任務